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并有效保护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资源,通过实地调查探究大型地衣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从物种多样性、科属种类数量统计、区系成分等方面对保护区大型地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截至目前该保护区共有大型地衣6目12科29属78种。其中,茶渍目、黄枝衣目和地卷目地衣占优势,共计9科25属71种,分别占该地区大型区系科属种总数的75%、86.2%和91%。优势科为梅衣科、蜈蚣衣科、地卷科、石蕊科、胶衣科和树花衣科,其种数占大型地衣种总数的82.1%。优势属为地卷属、石蕊属、黑蜈蚣衣属、树花属、胶衣属和黄梅属,其种数占大型地衣种总数的48.7%。保护区内大型地衣区系成分共分9种: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温带成分、泛热带成分、东亚成分、中亚成分、地中海-西亚-中亚成分、北欧-喜马拉雅-北美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地衣区系中环北极和温带成分占优势,有少量的泛热带成分,区系具有复杂性和古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的资源现状,于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对保护区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对保护区内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和地理区系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保护区共记录208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分属4纲24目66科,其中,两栖纲2目5科7种,占保护区物种总数的3.37%;爬行纲1...  相似文献   

3.
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通过野外采集、灯光诱捕方法,对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资源进行考察,共整理鉴定出鞘翅目昆虫25科181种。其中主要科为:天牛科29种,瓢虫科20种,叶甲科16种,鳃金龟科10种,象甲科10种,这5个科的种数占总种数的46.96%。保护区内的鞘翅目昆虫主要出现在4月份前后,共发现106种,占总种数的58.56%。在数量上,4月份的数量亦最多,是鞘翅目昆虫的主要发生季节,尤其是天牛类、叶甲类和金龟子类,在数量上常占明显优势。保护区的鞘翅目昆虫包含东洋种、东洋-古北兼有种、广布种和特有种,其中以东洋区系种为主体,占85.08%。  相似文献   

4.
对宁都县凌云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系统的昆虫考查,鉴定出15目176科600属902种.其中鳞翅目种类最多,占总数的28.27%;鞘翅目次之,占总数的24.17%:较为丰富的还有膜翅目、半翅目和同翅目的种类,分别占总数的13.53%、11.31%和9.42%.对自然保护区650种昆虫进行昆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区种类为351种,占总数的54.00%;东洋、古北区共有种186种,占总数的28.61%;多区分布的昆虫种类85种,占总数的13.08%;全球广布的昆虫种类有28种,占总数的4.31%.  相似文献   

5.
新疆三工河流域的苔藓植物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了新疆三工河流域的苔藓植物,计37科91属216种(变种、变型),包括1新疆新记录属和1新疆新记录种。其中科数约占新疆天山总科数的75%,属数约占65%,种数约占60%。并分析了该流域苔藓植物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该流域苔藓植物可分为树生、石生、石而薄土生、腐木生、水生和土生苔藓植物群落。其中,土生种类种数最多,约占该流域苔藓植物总数的44%。其次为石面薄土生的种类,约占该流域苔藓植物总数的31%。不同的植被带又具有其独特的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保护北京市昆虫多样性,在调查和收集整理北京市昆虫物种分布名录的基础上,基于区级尺度研究北京市昆虫分布格局,通过回归模型和多层次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昆虫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北京市昆虫物种有29目409科5 259种,其中门头沟区昆虫物种数最多,为18目243科2 232种,东城区昆虫物种数最少,为8目34科68种,表现为山区昆虫多样性明显高于平原区和城区。影响昆虫科丰富度的主要因素为最高月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和昼夜温差月平均值;影响昆虫种丰富度的主要因素为路网密度、最高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平均值和年平均气温。不论是在昆虫科或种阶元上,最高月降水量和昼夜温差月平均值对昆虫丰富度的解释能力最显著,说明降水和温度因子对昆虫分布有强限制性。表明昆虫丰富度及其分布格局是由不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降水和温度的变化对北京市昆虫丰富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据收集16目228科3431种中国农林昆虫的化性资料统计,一化性昆虫计1313种,占已知化性种数的38.3%;对各目一化性种数及在目中的所占比重,亦一一作了剖析,这样使人们对化性与目、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以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调查了民勤县大型真菌及黏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共采集大型真菌296份,隶属于5目16科22属60种,其中食用菌12种、药用菌12种、有毒真菌6种。首次在民勤县针对黏菌进行标本采集和湿室培养,共获得黏菌标本484份,隶属于3目4科8属39种。调查发现民勤县域大型真菌主要分布于靠近水源的水渠旁及人工林下,分别占调查总种数的68.33%和45%;黏菌主要分布于荒漠过渡带地区的灌木植被下,占调查总种数的79.49%。民勤县大型真菌及黏菌分布与当地水源、植被和特有微生境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阿尔泰山温泉沟森林公园地衣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尔泰山温泉沟森林公园的不同海拔设置20个样地采集地衣标本,采用形态解剖和地衣化学分析法相结合进行物种鉴定并对地衣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在阿尔泰山温泉沟森林公园的地衣共有49种,隶属于5目、14科和22属。其中,茶渍目(Lecanoralis)的地衣种类最多,其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71.43%、77.27%、83.67%,是该地区的绝对优势目。黄枝衣目(Teloschistales)地衣分别占7.14%、9.09%和12.24%,其它三个目仅有1科、1属、1种。含5种以上的大科占总科数的21.43%,包含该地区8属,31种,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属的36.36%和总种数的63.26%。阿尔泰山温泉沟森林公园的地衣区系包括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中亚成分和中国特有种等6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自托木尔峰国家级保护区岩面生苔藓植物进行标本鉴定,发现该保护区岩面生苔藓共有128种(含变种),隶属于32科53属。其中苔类8科8属14种;藓类植物有24科45属114种,包括新疆新记录种4个种。优势科为丛藓科、紫萼藓科、提灯藓科、青藓科等,分别占总种数的16.40%、12.68%、7.46%、6.71%;该区地理区系成分丰富并复杂,区系联系广泛,共有10种类型;该区北温带成分为主,占总数的60%。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西南部,祁连山北坡,北纬36°45′—39°30′,东经93°31′—102°40′,面积272.2万hm2,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过渡带;分布有种子植物1286种,隶属84科431属,占中国种子植物科数的30.43%,属数的13.86%,种数的5.00%。含20种以上的属6属155种,含10-19种的属19属244种,含5-9种的属45属292种,含1-4种的属360属595种,其中,含1种的属217属217种。属的分布类型有12个分布类型和18个分布亚型,热带分布类型有3个类型、1个变型,共27属44种,占祁连山保护区总属数的6.26%;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在本区共173属,占本区属数的40.14%,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在本区共126属,占29.23%,为本区最大的分布类型;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共64属,其中在旧世界温带分布的54属植物中,鹅观草属(Roegneria C.Coch.)为本区最大的属,共15种;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共34属,其中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在祁连山保护区均为含1—5种的小属;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共有24属,其中中亚分布中,除(Dilophia Thoms)和小甘菊属(Cancrinia Kar.et Kir.)各有3种外,其余11属均仅含1种;中国特有分布共9属10种,这些特有成分中,有青藏高原特有属(黄缨菊Xanthopappus C.Winkl.)、唐古特地区的特有属(穴丝荠属Coelonema Maxim.),大部分为本区与周围地区所共有的属,而无真正的本区特有属。温带成分占优势,植物区系年轻,草本植物丰富而乔木种类贫乏,特有属、种少,地理成分沿海拔高度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海榄雌瘤斑螟目前是红树林植物白骨壤的重要害虫,其种类在国内存在争议。本研究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采集到的螟蛾标本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同时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确认。本文将海榄雌瘤斑螟样本的线粒体COI序列与数据库中已有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海榄雌瘤斑螟COI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3条P. synataractis和BOLD系统中的32条P. syntaractis序列同源性达98%以上;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采集的标本与P. syntaractis聚为一支。综合形态和分子数据确定海榄雌瘤斑螟为P. syntaractis (Turner,1904)。  相似文献   

13.
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腹地,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候鸟和荒漠生态系统。2006年3月~2007年4月,对该保护区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境等进行了多次科学调查。综合文献记载,得知阳关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86种,隶属13目,30科,57属,其中留鸟13种,夏候鸟47种,冬候鸟5种,旅鸟21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0种。鸟类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占繁殖鸟总数的70%,而东洋界种类仅2种。生境类型包括湿地、草原、灌丛和居民点等。近年来保护区内珍稀鸟类数量不断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栖息地丧失,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膜翅目(Hymenoptera)天敌昆虫17科88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天敌12科97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翅目(Diptera)天敌昆虫7科63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报道四川省竹巴龙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种类计有11目,63科,128种。其中以鳞翅目Lepidoptera、双翅目D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种类居多,分别占总数的37.1%、20.5%和16.6%,蜚蠊目Blattaria最少,只有一种。区系成分在低海拔区以典型的东洋种类为主,随着海拔的增加东洋区种类所占比例下降,逐渐为古北成分所替代,昆虫种类的垂直分布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在2019年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昆虫本底调查,共采集或观察到昆虫数量为4329头,共鉴定整理出扎龙自然保护区昆虫计12目84科427种,其中鳞翅目201种,占鉴定种类的47.07%;鞘翅目133种,占鉴定种类的31.15%;其他昆虫种类相对较少,得出鳞翅目、鞘翅目为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优势类群,优势种包括黄蜻(Pamtala flavescems)、普通伊蚊(Aedes communis)、尖突水龟虫(Hydrophilus acuminatus)及中华蚱蜢(Acrida cinerca)。初步掌握了湿地昆虫种类、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湿地环境变化的关系,在保护和监测保护区生态稳定的前提下,提出湿地昆虫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群落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研究区内油松群落中主要种群的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标及Lev-ins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比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群落中油松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9827,槲树的生态位宽度最小为0.1582;2)优势种油松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在0.06~0.1之间,反之在0.01~0.05之间,说明油松群落的生态位重叠值不大,群落中因利用相同的资源位而产生的种间竞争并不激烈,是一个稳定的森林群落;3)生态位相似比例大于0.5的有9对,占20%,其物种间生态位相似比例值一般较低,反映其主要物种利用资源的相似程度较小。但是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仍较高,如油松与甘肃山楂、锐齿栎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别为0.5209、0.53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