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1989年桑蚕茧生产在县党委和县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公司和各基层代收代烘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正> 各地区行政公署,宝鸡市及主产茧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丝绸是我省出口创汇的骨干商品。发展蚕桑生产是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和丝绸出口创汇出现了同步增长的好势头。但由于我省蚕桑生产水平较低,加之蚕茧的收购和经营上也存在一定问题,蚕茧产量仍然不能适应需  相似文献   

3.
顺德县均安公社沙蒲大队是个蚕桑高产队。总耕地面积二千八百零二亩,其中鱼塘一千七百五十八亩,桑地六百四十八亩,蔗地二百七十一亩,一九八○年亩产茧四百一十八斤一两,比七一年亩产茧一百七十二斤增产百分之一百四十三,十年平均每年增产百分之十四点三。沙蒲大队党支部通过总结,不断提高对蚕桑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就继续加强蚕茧经营管理发出通知(见桂政发[1993]61号文)。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桑蚕茧的收烘管理,稳定收购秩序,保护蚕农利益,发展桑蚕生产”。这是加强我区桑蚕生产宏观调控、协调发展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陶劲  罗天旺 《广西蚕业》1997,34(1):43-48
长期以来,广西蚕茧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产、供、销、管互相脱节,质量竞争意识薄弱,以至生产波动起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茧丝绸行业的发展,生产经营更是深受其害。要走出困境,稳步发展,必须引入系统管理的观点。并以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为中心,加强宏观控制,改变经营管理混乱、利益互相分割的局面,提高蚕茧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我场于一九五七年建成投产,全场现有干部职工一百零四人,其中干部二十三人,职工八十一人;耕地面积一百七十亩,其中桑园五十一点七亩,桑苗圃九点三亩,蓖麻园十七亩,副业地四十二亩,已平整并计划自一九八○年起种桑的山坡地五十亩。具体任务是:(一)繁殖家蚕、蓖麻蚕原原种和原种;(二)结合生产开展科学试验;(三)现行蚕品种的提纯复壮;(四)培育新蚕品种。从建场投产到一九七八年底统计,按  相似文献   

7.
德庆县丝绸公司在县委的领导下,立足生产、扶持生产,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有力地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使蚕茧收购量逐年增加.七九年全县桑地4234亩,产茧6387担;八一年发展到10457亩,比七九年增加1.47倍,产茧10015担,增长63.8%,跨进省第六个产量万担县的行列.八二年随着农村实行"双包"之后,大力扶持专业户重点户种好桑,养好蚕,使蚕桑生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推广,新型的高效化学杀虫剂的普遍应用,桑叶受到污染,桑蚕饲育中毒也日趋严重。1987年春我县因水稻治虫施用含沙蚕毒素的杀虫双及杀虫脒,导致了大范围的桑蚕中毒,造成很大损失。全县约有3700张蚕大多无收,有的村、组甚至全军覆殁,群众怨声载道。云龙区春蚕发种2485张,产茧21511公斤,平均每张单产  相似文献   

9.
我县蚕桑生产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经过全体蚕业工作者和广大蚕农的艰苦努力,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990年全县蚕茧收购185吨,比1989年增长4.2倍.0.066公顷即亩桑平均产值1062元,全县种桑养蚕收入252.38万元,比1989年的76.12万元增加176.26万元.种桑养蚕收入二千元以上的有304户,其中收入超万元的就有13户.特别是今春以来,通过充实加强蚕业机构、狠抓抗旱保苗、技术指导及技术培训.尽管遇到了严重的旱灾,但桑树长势良好,出现了千家万户种桑养蚕的热潮.据统计,全县桑园面积已达463.3公顷,其中新种桑园面积360公顷,相当于原有桑园的3.6倍,是发展最好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高启斌 《北方蚕业》2005,26(3):85-86
<正>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到蚕的品种、蚕种制造、桑园管理、养蚕技术、上蔟处理及收烘技术等各个方面,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才能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大幅度提高蚕农收入。笔者根据实践就蚕桑生产中提高蚕茧质量的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1 影响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缫丝企业生产反映出来的原料茧质量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两个生产加工中形成的质量问题:一是农村养蚕生产出售时的鲜茧基础质量;二是鲜茧经过收烘初加工处理后成为干茧的质量。通过收烘处理,并不能提高鲜茧原来的基础质量,只是最大限度的保护鲜茧的基础质量。使鲜茧经过收烘加工,不受损伤或少受损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目前存在的茧质问题,蚕农交售蚕茧时的鲜茧基础质量差是主要原  相似文献   

11.
苍梧县人和公社人和大队中安生产队地处西江沿岸,背山面水,易受涝,又受旱,旱涝两忧的地方。全队387人,163个劳动力,水田253亩,旱地50亩。人多田少,过去粮钱分配水平都比较低。近年来,他们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根  相似文献   

12.
刘仁龙 《广西蚕业》2002,39(4):32-34
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 :“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 ;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 ,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从根本上说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就巴马县而言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呢 ?笔者认为 ,大力发展桑蚕生产是巴马县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1 发展桑蚕生产是巴马县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 .1 发展桑蚕生产是实现“农民增…  相似文献   

13.
<正> [按]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深入推行,有力地调动了农业生产积极因素,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蚕桑生产属子农业的组成部份,积极推行技术承包,对贯彻栽桑、养蚕科学技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苍溪县推行了技术承包,促进了蚕茧丰收,他们前作法,值得提倡,望各地蚕区因地制宣,扬长避短,在实践中充实完善,进一步调动蚕农积极性,促进蚕桑生产蓬勃发展。编者  相似文献   

14.
<正> 1972年前,由于我县蚕桑生产没有一套适应我县实际情况的技术措施和一支群众专业队伍,使全县4972亩成片桑园在短短的五年中毁掉了3000多亩,蚕茧产量急聚下降。我们剖析其原因,主要是林彪“四人帮”极“左”路战的干扰,使蚕技工作跟不上去,蚕病多而漫延广,养蚕收入低而不稳导致忽视对桑园的管理,桑园收入低微,结果使蚕桑生产频临到夭折的边缘。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寨下生产队1975年以来,在公社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利用宁江堤围先后种桑7万株,产茧量逐年上升。今年,由于实行了“五定一奖”的生产管理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专业队员的生产积极性,全年养蚕81张,产茧收入  相似文献   

16.
<正> 蚕茧收烘三十多年来一直由供销社实行三代经营,即代收、代烘、代运,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开放搞活,商品流通,给商品性的蚕茧收购带来了新问题。蚕茧是农副产品,又是一种工业原料商品,在提倡农村经济开放时期,如何搞好蚕茧收烘,促进蚕桑,提高茧质,已成为发展蚕丝业中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家在探求的问题。我县本着蚕茧丝绸,农工商一体化的精神,改革了蚕茧的收烘工作,减少中间层次,把原供销社三代经营,改革为厂、乡联合收购,县级蚕丝公司从中做好协调和业务指导。原蚕站的设施和原业务划归县蚕丝公  相似文献   

17.
雷善云 《四川蚕业》2000,28(3):33-36
<正> 射洪县是全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现有蚕桑站30个,蚕茧站31个。1997年,已普及电子秤收茧,消灭杆秤收茧;现有热风干燥设备12台(12个大、中型茧站)、双仓四进土灶65付(19个小型茧站),热风烘茧能力已占总烘茧能力的70%以上;实现茧车标准化和无轨化;已有80%的茧站为全封闭式秤场;含水测定仪和评茧仪等监测仪器站站齐  相似文献   

18.
自从省丝绸公司提出“我省蚕茧生产从老区向新区战略转移”的战略措施之后,地处山区的高州县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本地的有利条件,发挥本地劳力、土地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并逐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力争在短时间内把高州县建设成蚕茧生产基地县。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一个初具规模的蚕茧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下面就基地的建立和发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对茧丝绸行业的宏观指导,促进全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国家纺织工业局规划发展司日前联合下发了2000年度全国桑蚕种繁制发放数量、桑蚕茧和桑蚕丝生产指导性计划。 据统计,去年全国桑蚕产量约40万t,桑蚕丝产量预计4.76万t,目前全国茧丝供求基本平衡。随着我国丝绸产品出口形势的逐步好转,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逐步到位,预计今年国内外市场对丝绸产品需求将有所增加。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2000年度桑蚕茧及桑蚕丝生产总量应适当增加,计划全国桑蚕茧产量42万t,桑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海盐县的蚕茧质量持续下降,成了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一个瓶颈。蚕茧质量下降使原本以生产5A以上生丝的本县丝厂只能生产3A级生丝。由于低档丝出口困难,造成大量积压,影响了茧丝绸生产的正常运行,使整个产业陷入严重困境。分析造成蚕茧质量持续下降的原因,既有蚕茧收购上的问题,即没有贯彻“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政策。又有蚕农上蔟关闭门窗,粗放管理,还有在售茧时采毛脚茧,不选茧及塑料袋装茧,摩托车运输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