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水土保持理论 攀登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制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恶化的种种表现可归咎于三大原因:一是水土生态恶化,二是环境污染,三是资源衰竭。水土生态保持认为植被与水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水土生态恶化是最大的生态环境恶化,抓住了水土生态保持这个关键,也就占领了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制高点。依据水土生态的内涵,对我国水土生态保持宏观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生态恶化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时,人类就应进行反思,通过全新的自我认知和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来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林业资源的重要性逐渐突显,肆意砍伐将对林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探究以促进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为前提,维持林业平衡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是建设生态县的基本要求。寿宁县立足县情,分析其优势及限制因素,研究其对策,以生态特性划分生态经济开发区。从8个侧面发展支柱产业。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改善和保护生态资源,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挥资源的后发优势,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着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不协调、不平衡。明确环境资源的产权归属问题,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生态保护的障碍,建立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效利益平衡机制,能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林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生产部门,林业资源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的林业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林业资源相对匮乏。基于此,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对林业在可持续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更好地改善如今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典型植被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黑河下游额济纳旗绿洲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在实地调查该 旗绿洲的主体--典型植被和收集有关植物资源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查明了典型植被现状 ,经过分析讨论认为,为了有效保护和拯救现有典型植被、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 应抓紧制定保护和发展规划,增加其生态用水量,大力推行围栏封育,进一步扩大自然保护 区规模,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人工植被、适当引进优良水土保持经济植物等.  相似文献   

7.
喀左县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农业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的幅度较小。只有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才能使农、林、牧良性循环,综合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将乐县地处福建省西北山区,属热带季风气候,资源丰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均耕地仅为 0.086 hm2,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地表水开发不足8%,地下水开发为0.65%,蓄水工程少、引水工程多。森林覆盖率虽为84.8%,但成林少、幼林多,水源涵养林少,用材林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导致水质恶化。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分析,提出生态建设措施: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的原则,强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范管理,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原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普及生态知识,改善人居环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9.
张小林 《中国水土保持》2006,(12):F0002-F0002
长江源头区在青海省境内面积15.97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万km^2,年平均输沙量1613万t。近年来,长江源头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生存,威胁到长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森林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尤其在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森林防火管理不仅可以减少林业资源的损害,也能保障居民的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针对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进行了相关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青藏高原的聚宝盆。为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全面开拓盆地经济,必须做好农牧业生产前期准备和深入研究绿洲农业生态建设问题。文中指出,当前盆地自然生态,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影响与破坏,正在诱发性地向恶化方向发展,应引起极大重视。建设绿洲农业就是从保护盆地出发,改造荒漠生态,而建立的人工农业生态环境。它是控制自然危害的侵袭和生态恶化,创造人类生活的环境和获取物质与能量的重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森林占有率和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因此,森林资源保护成为我国环境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发展并利用生态资源评估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林业发展和建设的水平与质量,符合我国生态建设的规划与部署。基于此,针对资产评估在森林资源评估中的应用局限、改善措施进行详细论述,以提升我国林业资产评估效果,促进我国林业建设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四川省人口密度较大,人均农业资源不足,加上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及经济的发展等原因,致使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失调,日积月累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少地区脱盆难,生态环境恶化是重要原因。该文在概述了我省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基础上,导致其恶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瓣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熵权赋权法构建了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2002—2011年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结果表明,2004年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增加到最大值0.675 5,土地安全等级为“Ⅱ”级,较安全,2011年土地安全指数下降到0.310 6,土地安全等级退化为“Ⅳ”级,较不安全。2002—2011年,郑州市、许昌市和焦作市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呈“单峰”型,开封市和新乡市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呈“双峰”型,洛阳市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呈“U”型。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空间变化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南北恶化、东西好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局面得不到根本扭转,若不对环境进行科学治理会威胁人类生存。因此,应当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力度,促使森林植被覆盖率得到提高。基于此,分析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探究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主要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土地生态安全作为生态安全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应用能值分析法,在对贵州省耕地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耕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判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贵州省耕地生态安全情况逐渐恶化。由2000年的轻警状态恶化到2010年的中警状态,表明贵州省耕地生态环境问题不断突出。(2)贵州省耕地生态安全警度空间差异明显,呈现出东低西高的空间格局。这与东西部之间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下游绿洲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原因,阐明在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当地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前提下,对绿洲外围及内部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并提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综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改善生态与经济发展、改善生态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提出当地传统优势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8.
晋西黄土残塬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晋西黄土残塬区生态恶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严重局面及该区单一的农业结构与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提出依靠科技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构想,并引用详实的资料充分论证了以恢复生态为出发点,立草为业、立牧为本、以牧促农,林牧相兼的巨大潜力,并具体论述了如何把科技贯穿于各个生产环节,以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陕西省神木市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地区。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为资源型城市神木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及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0,2015与2020年共3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作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分析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探究该地区生态环境驱动机制。[结果] ①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RSEI指数下降幅度达到12.47 %,在2010-2015年间下降最快;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很差与较差的面积增加幅度达到15.29 %。②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以西北部的风沙区率先增强,随后转向地势较低的东南部和东北部。同时,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以较差和一般为主,两者总和占据神木市总面积的67.09 %。③植被覆盖度与绿度、湿度、干度及热度4个指标因素均表现出显著的驱动性,其中植被覆盖度解释力最高(达到62.4 %),是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力;多因子交互也均表示出协同增强的作用,夜间灯光、人口密度、热度与植被覆盖度交互作用最强。[结论] 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仍在进一步恶化,尽管前期退化得到遏制,但恶化区域在逐渐扩大,提高植被覆盖度可以有效增强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此应进一步落实植被绿化等生态保护措施,提升神木市高品质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加强水土保持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土流失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 ,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土地沙化、荒漠化、石漠化是土壤侵蚀毁坏土壤和土地资源的恶果。土壤本身即是巨大的蓄水库 ,土壤大量流失 ,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总贮水量均随之减少 ,造成农业干旱或洪涝灾害。水土保持是生态体系建设的主体工程 ,在西部开发中 ,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和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 ,确保开发中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