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检疫工作包括对植物及其产品混带的危险性病、虫和杂草的检疫检验及检疫处理措施。目的是防止这些危险性的病、虫、杂草传入,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植物检疫是通过法规来施行的,因此,又称“法规防治”。对病、虫、杂草三方面的检疫工作同样重要,但目前这三项检疫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杂草检疫工作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与人们对危险性杂草的传播及危害性、对危险性杂草实施检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世界各国的杂草检疫做法也很不一样。苏联是比较重视杂草检疫的国家,他们  相似文献   

2.
《湖北植保》2008,(2):31-31
植物检疫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调运、携带的植物和植物产品上的病菌、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检疫检验,并依靠国家制定的植物检疫法律法规保障实施的行为。目的是防止对植物、人、及公共设施具有危险性的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由国外传入国内,或在国内蔓延、为害农作物、危及人体健康。同时维护对内、对外贸易信誉。  相似文献   

3.
随着植物检疫工作的发展和检疫技术的提高,植物病毒的检疫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农业部1992年颁布的《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危险性植物病毒就有13种。笔者搜集和整理了名录中  相似文献   

4.
植物检疫检验工作,主要是对调运植物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及其产品进行检验,以确定有无感染植物检疫对象,危险性病、虫、杂草和合同、信用证等所列要求检验的病虫害。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的传入或传出,以保护国内农林业生产的安全发  相似文献   

5.
根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最近,农业部制定和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以下简称《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和《禁止进境物名录》)。于1992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由于近年来与我国开展贸易和交往的国家日益增多,国际上植物病虫疫情有一  相似文献   

6.
对外植物检疫是一项法制性、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涉外工作。它是依靠国家通过立法手段与行政措施,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进出口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实施检疫,防止危害植物的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出,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在我国当前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进出口植物及植物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  相似文献   

7.
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或植物产品及其包装材料的人为调运传播,由政府部门采取的综合措施,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或扩散。或者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调运植物利植物产品的疫病、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检疫检验和监督处理,并依靠国家制定的植物检疫法规保障实施。  相似文献   

8.
陈仲梅 《植物保护》1964,2(5):239-239
为什么要设置植物检疫苗圃 目前,在种子、苗木调运的检疫工作中,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对某些危险性病、虫,特别是病毒病等,还缺乏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也没有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办法。为此,许多国家在检疫制度中规定,从国外引进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经口岸检验后,对可疑的种子、苗木,必须在植物检疫苗圃或检疫温室内隔离试种一个时期,查明不带检疫对象或危险性病,虫后,方可分散种植。 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引种地区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从国外传入危险性病、虫的可能性很大,目前急需健全引种检疫制度,除了做好调查研究,掌握国外危险病、虫发生分  相似文献   

9.
黄永绥 《植物保护》1964,2(5):198-200
对外植物检疫工作,主要是检验进、出口植物及其产品有无成染危险性病、虫、杂草,以防止它们输出或输入。进口检疫是为了防止输入植物及其产品感染有我国尚未发现或虽有发现但还分布未广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入,以保护国内农业生产的安全、发展。因此进口植物及其产品不论数量多寡、用途如何、输出国有否施行检疫以及引进单位为谁,均一律强制实施检疫;经检疫合格,方准进口。出口检疫是为了防止输出植物及其产品成染有输入国禁止的检疫对象,以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履行国际植物检疫的义务,因此必须根据输入国的检疫要求办理,经检疫合格,才准输出。  相似文献   

10.
植物检疫是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的重要方面。执行植物检疫,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就可保护农作物免受新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侵袭,并获得长期效果。根据我省近三十年的实践,国内植物检疫,应坚持以产地检疫为主,室内检验为辅,以培育无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为主,设卡、封锁为辅。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亚太地区植保委员会部分会员国病虫害发生及检疫情况梁广勤(广州动植物检疫局510010)在第18届亚太地区植保委员会会议上,各会员国报告了各自国家的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的现状,危险性病、虫、杂草的发生情况,以及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等。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澳...  相似文献   

12.
加强调运植物检疫签证管理的几点建议冯春钢(重庆市万县五桥区植保站634020)调运植物检疫签证,是应施检疫的植物及其产品在调运过程中,植检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检疫检验。当未发现危险性病、虫、杂草时签发的具有法规效力的法律文书。目前,在调运...  相似文献   

13.
王春林 《植物检疫》2001,15(3):165-169
我国国内植物检疫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国家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维护对外贸易信誉 ,履行国际义务 ,防止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出 ,设置植物检疫机关 ,对进出口和国内地区间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运载工具实施检疫。发挥了促进农业生产和国家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不断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植物检疫特别是国内植物检疫 ,面对新的形势 ,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1 我国国内植物检疫的基本制度1 .1 国内植物和植物产品调运检疫制度调运检疫制度是植物检疫机…  相似文献   

14.
植物检疫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也是综合治理病、虫、杂草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由于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植物检疫法规的重要性尚缺乏认识,不经检疫而乱调种苗和植物产品的现象不断发生,致使部分危险性病、虫、杂草蔓延成灾,这是农业生产潜在的一大危机。如何把好植物检疫关,当好农业生产的“护卫人”,是摆在植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近年。我们围绕在新形势下台间搞好植物检疫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是采取以下六个结合,抓好源头检疫。五宣传与实施相结合1992年5月13日国务院颁布新的《植物检…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72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第四条和第七条的规定,为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确保农、林业生产安全,国务院1983年1月3日正式公布了《植物检疫条例》,全文共20条,全国必须遵照执行。全国性植检工作由农、林两部主管;各省主管本地区的检疫工作。 凡局部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定为检疫对象。其名单由部制定,各省可制定本省的补充名单。  相似文献   

17.
关少枫 《植物检疫》1995,9(2):114-114
浅谈植物检疫监管关少枫(丹东动植物检疫局118000)植物检疫监管是植物检疫执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对于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保护我国的植物资源,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植物检疫...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决定今年9月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植物检疫是按照国家的植检法规,对需要流通的植物种、苗、繁殖材料及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查、检验,以防止危害植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随人为活动传播蔓延,保护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70年代后期以来,...  相似文献   

19.
段勇鹏 《植物检疫》1999,13(5):308-310
当今世界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进出口贸易来往频繁,进境植物数量成倍增长,仅以内陆的西安动植物检疫局统计,1993年起至今,每年的检疫业务量超过了建局后前10年(1981—1991年)的总和。在大量植物涌入国门之际,难以检测的植物病毒病随之潜入的机率大大增加。植物病毒病的检疫是植物病害检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我国对外公布的《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一、二类危险性病、虫、杂草84个,其中病毒13个;目前,植物检疫中具有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种类共368个,其中病毒类67个。番茄环斑病毒、南芥菜花叶病毒、蚕豆染色…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俄进口检疫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庆财  西安  孟玉琴 《植物检疫》2002,16(4):248-249
植物检疫作为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在一定区域内传播和蔓延的一种法制手段,在保护农业与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间的义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活动的加剧,世界贸易和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外来生物的传入,使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