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如何控制好茶叶的农残,主要采取以下五条措施:坚决杜绝茶叶农残源头,禁用茶园不能使用的农药;茶园大力示范推广无农残的生物防治技术;实行科学用药,酌情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加强无公害茶叶、茶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强化茶叶农残检测监控.由茶叶生产与加工企业或政府质检部门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农残抽检,把好茶叶的进出厂关,突破"茶叶绿色技术壁垒",让消费者喝上放心的茶叶.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绿色消费已在全世界掀起,作为人类健康的饮品之一—茶叶倍受亲睐。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IO后的今天,生产、加工、出口无公害茶叶具有无限的商机,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茶叶绿色技术壁垒”严峻的挑战,其中茶叶的农残监控尤为重要。本文就无公害茶叶生产用药主要技术及农残检测有关标准作一概述,以供茶叶生产应用与参考。 一、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主要用药技术  相似文献   

3.
降低茶叶农残要从源头抓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连法  朱俊庆  章祥富 《茶叶》2002,28(4):202-20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降低茶叶农残的呼声越来越高,欧盟等茶叶进口国对茶叶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也加严,降低茶叶中的农残已成为目前茶叶生产中的最突出问题。降低农残必须从源头抓起,这已成为共识。但如何抓?从哪些方面抓?没有较成熟的办法。作者自2001年开始从事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认为以下几点是实现从源头抓起,降低茶叶中农残的有  相似文献   

4.
陈国荣 《中国茶叶》2001,23(5):13-13
重视发展出口茶叶生产,以促进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茶叶行业的一大出路.由于出口茶叶质量、品质的要求较高,成品茶的农残标准又较严格,所以要拓展国际市场,达到出口茶叶产品的质量要求,必须从生产基地源头抓起,近八年时间的实践证明,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茶叶是一大宗农副产品和出口创汇商品,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周宁县的茶叶农残超标,加上市场疲软,使茶叶出口创汇和茶农收入明显下降。本文就周宁县茶叶农残超标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供茶叶生产与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一种健康的天然饮品,人们对茶叶的卫生安全要求更加严格。目前茶叶的农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仍不容乐观。在茶叶市场上时有一些茶叶在抽检中农残问题被暴光,引起消费者对茶叶饮用安全的质疑,造成恶劣的影响。我国加入WTO以后,不仅给茶叶市场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有意制定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加以限制。目前就茶叶农残限量,世界上已有18个国家和组织颁发了349项农药允许残留标准。欧盟从2000年就实施了新的更为严格的农残检测标准,不仅检测种类增加了…  相似文献   

7.
我省山区县(市),有大量的适宜种茶山地和传统生产茶叶的习惯,在发展山区经济的热潮中,茶叶又成为主要的经济作物,各级政府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发展山区经济,脱贫奔康的一条重要途径。我省地处亚热带地区,天气炎热,广大人民历来有以茶解渴的风习,茶之销量在全国之冠。因此,我省茶叶生产和销售市场充满活力。近年来,由于媒体连续报道茶叶品质和农残超标的问题,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特别在欧盟对进口茶的农残新标准出台后,国内外茶叶市场呼唤:“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和优质茶之声日益高涨,同时也成为各茶叶生产厂家特…  相似文献   

8.
浅谈茉莉花茶的农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茉莉花茶农残的来源主要是茶坯、花干以及加工时茉莉鲜花农残向茶叶中转移三个方面.要降低花茶农残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减少茶叶和茉莉花本身的污染,减少花茶中花干的含量,控制茉莉花中的农残在加工时向茶叶转移.  相似文献   

9.
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品种资源及种类相当丰富.近年来,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加,新型饮料的不断开发,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2000年7月1日以来,欧盟不断利用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实施限制,使我国出口茶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2004年欧盟实行新的茶叶农残标准,对农残的检测项目从80年代的6项增加到180余项.  相似文献   

10.
调研宁德福安、寿宁、福鼎、蕉城等县(市、区)2012年春茶生产情况,分析当前企业存在用工用地难、资金短缺、生产成本增加、农残监管难等问题,提出"狠抓茶叶质量,确保茶叶安全"、"提高茶叶机械化水平,确保茶叶增产增收"、"推进茶叶集中加工区建设,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切实加大对茶企的帮扶力度"、"普及茶文化,打造茶叶品牌"等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阐述了安溪茶叶农药残留(农残)现状,重点从农村生态环境、农资经营、“农残“控制机制、茶叶管理经营方式及现行茶叶卫生标准等方面对茶叶农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时期茶叶“农残”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与对策等,  相似文献   

12.
浅谈茶树病虫生防与茶叶绿色食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病虫生防对促进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意义和茶叶中农残量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新挑战角度,论述了生防在茶叶绿色食品生产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并详细叙述了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和获得产品注册的程序,同时还总结了茶树病虫生防现状。提出发展茶树病虫生防,促进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措施:1.加强茶树病虫生防的宣传工作,尽快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使用,使茶叶中农残量符合绿色食品的卫生要求;2.建立茶叶绿色食  相似文献   

13.
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除部分源自被污染的环境外,其主要来源是直接施用化学农药.本文参阅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报道,从农残影响茶叶出口创汇、茶叶农残自然降解动态、茶叶农残降解技术和茶叶农残分析检测技术几方面对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安溪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和质量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开展以“降残”为中心 ,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为重点 ,建立茶叶绿色食品基地等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至今 ,安溪县已有 6家茶叶企业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 0 0 0年 8月 ,在浙江新昌召开的全国茶叶农残降解工作会议上 ,安溪县作为茶叶农残降解先进典型在会上作经验介绍。总结几年来的工作体会 ,主要采取了以下十大措施 :1 认识农残产生根源 ,增强降解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茶叶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来源。茶农盲目施用、滥用一些高毒…  相似文献   

15.
茶叶农药残留(农残)是茶叶生产长期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化学农药开始在茶区广泛使用以来,由于农药品种局限、使用技术不当、安全用药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茶区环境污染和茶叶农药残留因此,加强茶叶生产监管与服务建设,深入开展以农资市场整顿为重点的农业综合执法活动;  相似文献   

16.
固相微萃取法(SPME)在茶叶农残检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SPME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装置,对其在环境和食品农残分析中的应用及相关分析条件作了讨论。同时也概述了SPME在茶叶农残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及前景,认为是将来茶叶农残分析,尤其是快速检测筛选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朱俊庆 《茶叶》2004,30(2):103-103
发展无公害茶叶是当今茶叶生产的热点。在无公害茶园的病虫防治中,应认真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才能降低农药残留,使茶叶中的农残符合无公害茶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福安是我国四大茶叶主产县市之一和全国茶叶生产商品基地、社会系列服务化示范市 ,福建省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和花茶主产区。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 0 6万hm2 ,茶叶产量 1 2 7万t,产值 2 5亿元 ,位居全省前列。自 1996年我省召开茶叶农残问题二次专题会议后 ,我市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单位 ,率先行动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开展了以“降残”为中心 ,建立无公害茶园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效。1 降低茶叶农残的措施1 1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专门成立“福安市降低茶叶农残和无公害茶园建设领导小组” ,由…  相似文献   

19.
刘瑞明 《中国茶叶》2008,30(7):17-17
最近,海南省茶叶学会和海南省茶叶协会将海南六大著名茶叶企业生产的早春茶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评检测,结果表明,海南早春茶香高、味浓、形美,农残指标均符合欧盟标准。  相似文献   

20.
浅谈浙江茶叶农药残留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德彪 《茶叶》2000,16(3):130-131
1 浙江茶叶农药残留现状 茶叶农残是茶叶生产长期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自50年代中期化学农药开始在我省茶区广泛使用以来,由于农药品种局限、使用技术不当、安全用药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茶区环境污染和茶叶农药残留.为解决茶叶农残问题,70年代开始严格禁止茶园使用六六六、DDT,其后又根据国家规定相继禁止甲胺膦、乙酰甲胺膦、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农药在茶园中使用,大力推广优化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重视安全合理用药,使茶园年用药次数由原来7~8次减为目前3~4次,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