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新技术     
明日叶为一种药食两用植物。传统为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寻找的长生不老草。我所于1997年引种,建立种植基地有机栽培研制而成。  相似文献   

2.
豆腐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食品,其历史源远流长.据说豆腐的发明纯属误打误撞,淮南王刘安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的科学家结束了一项历时15年、喂饲10万只白鼠的浩大试验,结果证明:限食可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可能是现代最有效的“长生不老”之法。  相似文献   

4.
正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碣石",入海求仙,驻跸于此,因而得名秦皇岛。秦皇岛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西近京津,总面积7802平方公里,下辖6区3县,总人口310万。秦皇岛是一座历史之城、文明之城、旅游之城,更是一座生态之城,曾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等荣誉称号。2016年以来,在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和省林业厅的大  相似文献   

5.
植树造林,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德。我国历史上一些皇帝曾大力提倡植树,被作为政绩载入史册。 秦始皇“焚书坑儒”,但规定有几种书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可见其已认识到树木的作用。 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还专门下令“无伐草木”,不准砍伐森林,并要求人们在街边路旁都种上各种树木,一为护路,二为蔽荫遮凉。贾山《至言》一书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以青松。”唐代诗人岑参曾有诗云:“青松夹驰道,宫观何玲珑?”便是指秦始皇驰道上夹种了青松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近绿者寿     
人虽不能“长生不老”,但能长寿。世界著名的五大长寿地区共同的特点,就是人们生活在绿色的环境里。亲近绿色,便拥有了一份属于你的健康和长寿。  相似文献   

7.
《中华词海》对义务的解释是"公民和法人在政治、经济、法制、道义上应尽的责任,没有报酬。"我国从大禹制定第一部"森林法",秦始皇"焚书坑儒"不烧种树之书,汉景帝下昭劝民种树,司马迁植树上千株等于"千户侯",到乾隆倡导清明植树,历代王朝虽然都特别重视植树,但谁也没有提到"全民"、"义务",没有通过  相似文献   

8.
枣子,<尔雅>有"枣为脾之果"之说,<随居园饮食谱>中也载有:"枣鲜着甘凉.刮肠胃,住湿热.干者甘温补脾养胃,滋养充液、润肺、食之耐肌".现代中医药研究认定:红枣可以用于清血液降血脂、调血压、缓和动脉硬化,对养血不足、贫血、肺虚咳嗽、败血症和过敏性组织活动癫等均有疗效.民间更有"日食五枣,长生不老"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正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收到一封家信。信中说家人与邻人发生争执,起因是隔开两家院子的墙塌了,重新砌墙时都为多占些地皮而寸土不让,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官司。大学士提笔写了一首打油诗"千里捎书为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最后成了著名的六尺巷。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的改革措施,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对于这些历史功绩,人们并不陌生,唯独他在林业方面的成就,却很少有人提及。唐诗人杜牧最不公允,他在《阿房宫赋》中写有“蜀山兀,阿房出”的句子,指责秦始皇是破坏森林的罪魁祸首。其实,修阿房宫并未用到那么多木材。《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全宫未成,咸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仅建成这么一所长不到四百米,宽仅一百五十米的前殿,就砍光了四川的森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置身于昭平桂江国家湿地公园时,第一印象想到"气韵沉雄"一词。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昭平县,山峦险峻,交通险要,历史悠久,境内的桂江是一条历史底蕴深厚的河流。桂江是西江的一级支流,常出现在史籍,它是岭南西瓯民族生活的流域。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派兵南征百越,抵达五岭之南,主要依靠开凿灵渠打通湘漓后,顺流而下从桂江进入西江,最后打到珠江。2016年12月底,昭平桂江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评审,成为广西最新一批  相似文献   

12.
陕西黄陵县东部黄帝陵下的轩辕庙里,古柏成林,内有一株大古柏,树高19.3米,下围10.3米,俗称“轩辕柏”,相传是黄帝亲手所植。 北京安定门内府学胡同有一株大槐树,顶天立地,据传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亲植。 秦始皇在东巡登泰山时,专门下令不准砍伐草木。秦时全国修筑“驰道”,作为交通干线,从陕西咸阳直通今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这种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秦始皇“树以青松”;“焚书坑儒”时,唯独对植树造林的书不准焚毁。  相似文献   

13.
近绿者寿     
正人虽不能"长生不老",但能长寿。世界著名的五大长寿地区共同的特点就是人们生活在绿色的环境里。亲近绿色,便拥有了一份属于你的健康和长寿。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你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每当你在劳动的疲倦之后;每当你感到忧郁苦闷之时,如果你来到芳草如茵、垂柳婆娑的公园里,或是前往茫茫林海、野趣盎然的大自然中,那绿色的魅力会使你疲劳顿消,忧愁驱散,心情舒适,精神振奋。人们还有这样的感觉,农村人进入城市没几天就觉得城市空气浑  相似文献   

14.
正富江,古称临水,轻轻流淌在南岭山脉五岭中的萌渚岭和都庞岭余脉二者之间,是西江一级支流贺江的二级支流。河流虽然细小,历史含量却十分厚重。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其沿线是中原进入两广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横扫六合之后发动南征百越之战,50万秦军兵分五路向南出击,其中一路曾经穿越著名的潇贺古道,在都庞岭余脉和萌渚岭之间开辟"新道"。  相似文献   

15.
古老代帝王敕封树木趣闻缪士毅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帝王不仅重视绿化,而且留下了不少封树木的趣闻,被传为佳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三年即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现在泰山上的五大夫松相传就是秦始皇登泰山时,曾在这里的松树下避过雨,因大松树护驾...  相似文献   

16.
杉木广西是我国杉木的主要产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晋朝的《南方草木状》载:“杉,一名披煔,合浦二百里,有杉一树,汉安帝永初五年春,叶落,随风飘入洛阳城,其叶大常杉数十倍,术士廉盛曰,合浦东杉叶也”,宋代的《岭外代答》载:“沙木与杉同类,尤高大,叶尖成丛穗,小与杉异,瑶峒中尤多。”《月山丛谈》也记有:“思恩(今环江县)、荔波(今属贵州  相似文献   

17.
刘娇 《云南林业》2003,24(3):23-23
轩辕黄帝栽柏树在陕西黄陵县的轩辕祠内有一株高大的柏树,此树径围10米,高为19米,傲霜斗雪,苍翠欲滴,堪为群柏之首。据传,此株古柏为4000多年前轩辕黄帝所栽。孔子植古桧2400多年前孔子植的一株桧树,现已高达20多米,根深叶茂,挺拔苍劲。这株古桧位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门内,现用石栏围护着,供游人观赏。秦始皇提倡种路树秦始皇在位时曾提倡种植路树(行道树),西汉政论家贾山的《至言》中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以青松”便是证明。李衡种橘三国时,东吴太守李衡十分崇拜古代贤哲屈原,对其所作赋《橘颂》尤为喜爱。爱屋及乌,李衡便…  相似文献   

18.
大鲵的生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家河、杨家河等地 ,在海拔 75 0 m~ 80 0 m的山涧河流地段 ,常年栖息着我国特有的两栖类珍贵动物——大鲵。大鲵 ,俗称娃娃鱼 ,古时称人鱼 ,因其“哇哇”的叫声酷似婴儿啼哭 ,因此被人们称为“娃娃鱼”。据《异物志》记载 :“人鱼似人形 ,长尺余。项上有小孔 ,气从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 ,即此鱼也。出东海中 ,今台州有之”。大鲵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我国古代的辞书《尔雅》里已有记载。古典戏剧《游龟山》中也有抱着大鲵叫卖的情节。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始皇下葬时 ,墓中“以…  相似文献   

19.
植树佳话     
植树佳话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几种书他下令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登泰山,还专门下令不许砍伐草木。秦时全国修筑“驰道”作为交通干线,从陕西咸阳直通今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这种“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可以说是最早贯通...  相似文献   

20.
植树古今谈     
人类离不开树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人类逐步认识到树木的作用 ,注重植树护林。早在西周时期 ,国家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 ,掌管种植、丈量、护林等事务。当时 ,为了动员人们种树 ,曾规定“不树者 ,无棺”。春秋时期 ,国家设“衡鹿”守山林。到了秦代 ,秦始皇“焚书坑儒” ,尽人皆知。然而在那全国范围的烧书运动中 ,只有几种书不烧 ,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 ,还专门下令 :“无伐草木” ,并要求人们在城镇的路旁植树。到了北魏孝文帝时 ,不仅要求植树 ,而且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 :“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