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蜡梅属3种(蜡梅、柳叶蜡梅、浙江蜡梅)为材料,进行种间杂交实验,通过荧光镜检技术观察种间杂交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与花粉管萌发情况,探讨蜡梅属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各个种间杂交组合处理所授花粉均可在母本的柱头上附着并萌发花粉管;蜡梅属不同种间杂交组合之间花粉管的生长特性较为一致:在6h左右父本花粉在母本柱头上黏附,在12h左右萌发出花粉管而后在花柱内生长,到第4d,花粉管进入胚囊完成受精作用。荧光镜检结果说明:蜡梅属种间杂交具有一定的亲和性,但是最终没有获得杂种种子,可能是在受精卵或幼胚的后期发育过程中代谢紊乱而败育。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激素处理、不同扦插部位和扦插时期对蜡梅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0 mg/L NAA、50 mg/L IBA或25 mg/LIBA+25 mg/L NAA水溶液处理效果较好,成活率分别为54.0%、52.9%、55.8%,并以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中上部切段扦插成活率为高,扦插最佳时期在8月初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3.
蜡梅科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该文综合了蜡梅科植物1985~1995年10a期间的研究成果,从种质资源、形态分类、微观形态及细胞学、化学成分研究以及蜡梅的园林用途、繁殖、切花保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今后一段时期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轮叶沙参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室外越冬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室内越冬的种子,层积处理与赤霉素浸种均能提高发芽率,但赤霉素处理的效果好于层积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对栽培蜡梅品种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蜡梅品种资源进行了初步分类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蜡梅品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分类依据。遵循《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与品种演化规律,同时考虑到实际应用,确定蜡梅品种分类的依据,制定蜡梅品种分类的三级标准。按照花色将蜡梅品种分为3个品种群:蜡梅品种群、白花蜡梅品种群和绿花蜡梅品种群。认为花色、内被片颜色、花型、花径大小及花期是蜡梅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而叶片特征、果实形状、株型及枝条特征仅作为辅助依据。同时提出,进行蜡梅品种识别应抓住典型的、较为稳定的性状以及某些品种特有的个性,而非典型、不稳定的性状不应该作为品种区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南蜡梅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河南蜡梅属植物计8种、2亚种、6变种、3变型,其中发现1新种和2新变种,并提出蜡梅系统分类为2亚种——蜡梅栽培亚种和蜡梅野生亚种。蜡梅栽培亚种又分3大品种群、17个栽培品种,并选出圆被蜡梅、晚花蜡梅等新品种,发掘出早已“失传”的蜡梅珍品——蜡素金莲花蜡梅等,蜡梅野生亚种分6变种,其中2新变种。  相似文献   

7.
嫩枝腹接夏蜡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始珍稀植物——中国夏蜡梅,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为保护夏蜡梅,本文介绍了用蜡梅作砧木,采用夏蜡梅为接穗,以"嫩枝腹接"的方法,成功嫁接成活夏蜡梅,并用文字及图解的方法,讲述了"嫩枝腹接"的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8.
夏蜡梅的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夏蜡梅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残遗植物,自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濒临绝灭,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通过对夏蜡梅群落的分布、区系、外貌、结构及动态等特征的分析表明,夏蜡梅群落可划分为青冈-夏蜡梅群落及夏蜡梅灌丛2个类型。前者属亚热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较为稳定;后者是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形成的一种次生群落类型,具有不稳定性,最终会逐渐演替成青冈-夏蜡梅群落。  相似文献   

9.
中国蜡梅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蜡梅种质资源的分类、分布、繁殖栽培、新品种选育、生物学特性、盆景和切花、群落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归纳,并对当前蜡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切花蜡梅的修剪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蜡梅枝条生长的观察,比较不同修剪方式对蜡梅生长的影响,了解蜡梅枝条的生长习性。结果表明:不同修剪方法对蜡梅的新稍生长量,长、中、短花枝着生数量和长度、花芽数量,节间长度等均有影响,隔年重截的修剪方式可以在不断复壮植株的同时,促进2年生商品花枝的形成,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花后修剪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的新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下进行平行试验、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原料0.500 g的腊梅花粉末,以7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提取剂的用量为1∶60(g/ml),微波功率为288 W,在提取时间为450 s下提取次数3为最佳工艺。确定AB-8为腊梅花总黄酮的吸附树脂。其最佳静态吸附工艺条件为:温度30℃,吸附时间3 h;最佳动态解吸工艺条件为:流速2.6 ml/min,上样液pH值4.3,30 ml 70%乙醇洗脱。与溶剂浸提法相比,采用微波法提取腊梅花总黄酮提取时间由20 h缩短为450 s,提取率从79.86%提高到92.23%,而且AB-8分离腊梅花总黄酮分离效果明显,成本低。[结论]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可工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12.
蜡梅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的生态习性和品种特性,并介绍了其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蜡梅繁殖、栽培及水肥管理、修剪整形和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3.
蜡梅花粉活力检测方法筛选及保存时间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无机酸法和离体萌发法等3种测试方法检测不同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品种的花粉活力。结果表明:TTC法和无机酸法检测效果较差,而经过改良的培养基离体萌发法能有效地检测蜡梅花粉活力。该实验条件下,蜡梅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为聚乙二醇(分子量6 000)300 g.kg-1 硼酸100 mg.L-1。在20℃暗培养条件下,品种大金星‘Dajinxing’、圆被素心‘Rotunbaticoncolor’和金龙紫穴‘Jinlong Zixue’的萌发率分别为64.4%,35.8%和35.5%,不同蜡梅品种花粉活力差异较大。室温露置条件下,蜡梅花粉活力能保持18~19 d,而经干燥后,在密封冷藏条件(4±2℃)下能保持2个月左右。图3表2参11  相似文献   

14.
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蜡梅野生群体的叶子与种子的表型多样性。[方法]以蜡梅的5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7个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蜡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7个性状在群体内的F值为6.612~102.148,果长、种宽在群体间达到显著差异,种长达到极显著差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29.57,群体内变异70.43%,大于群体间变异29.57%,说明群体内变异是蜡梅的主要变异来源。叶长、叶宽、千粒重与纬度,种宽与年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和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Dist平均分类距离系数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关系一致。[结论]蜡梅的表型变异极其丰富;蜡梅的分布与表型性状呈多样性变异。  相似文献   

15.
对微波提取腊梅花总黄酮的新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原料0.500 g的腊梅花粉末,提取剂为60%乙醇,提取剂用量为1∶60(m/V),微波功率为464 W,提取时间为450 s,提取3次。与溶剂提取法相比,微波提取腊梅花总黄酮的每次提取时间从36 000 s减少为450 s,提取率从68.17%提高到94.61%。  相似文献   

16.
蜡梅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蜡梅种子无菌苗子叶作为外植体,以改良MS和MS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组合,筛选出诱导蜡梅愈伤组织产生和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建立蜡梅的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改良MS+6-BA 1.0 mg/L+NAA0.5 mg/L+KT 0.5 mg/L+IBA 0.2 mg/L+2.4-D 0.2 mg/L能诱导蜡梅愈伤组织的产生和分化,再生植株在改良MS+6-BA 1.0 mg/L+NAA 0.1 mg/上增殖系数最高,能达到2.7.1/2 MS+NAA 0.1 mg/L能有效促进蜡梅生根,生根率在70%以上,而在未添加NAA的1/2 MS中生根率为10%.  相似文献   

17.
以提高古蜡梅的组织培养和试管苗移栽及栽培效果为目的,用嘉定钱门塘的古蜡梅为起始材料,进行了无菌苗诱导、快速繁殖、生根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1/2MS作为基本培养基明显优于Read、WPM、N6;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mg/L2iP、0.2mg/L IAA、0.5 mg/L GA3和1.5~5.0mg/L PVP可提高古蜡梅的繁殖系数和抑制外植体褐化;适当降低快繁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可以防止玻璃苗的发生;添加0.5mg/L IBA和0.05mg/L NAA可使古蜡梅组培苗的生根率在75%左右.试管苗移栽前进行1~2d的炼苗和移栽后2周内保湿防晒可以提高成活率;抑制杂草可以促进试管苗健壮生长;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提高试管苗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8.
蜡梅花香及花色色素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吸附6个蜡梅基因型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共检出45个成分,其中鉴定了37个,只有18个共同出现在6个样品中。帖烯在花香中起主导作用,其中反式β-罗勒烯和芳樟醇的含量丰富,另外苯环型化合物乙酸苄酯也在花香成分中占有大的比重。但是各个主要组分在不同的基因型中相对含量差异很大,结果表明不同蜡梅基因型的花香成分存在质和量的变化。此外,选取在颜色表现性状上具有代表性的蜡梅中、内被片,通过一系列的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在200~600nm范围内的扫描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色色素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含有橙酮或/和查耳酮、二氢黄酮或/和二氢黄酮醇及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物质,可能含有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杏黄色和黄绿色的花被片(包括中被片和内被片)中还含有微量的叶绿素a,而其他色泽的花被片中不含有叶绿素a;乔种和红心类蜡梅的内被片中还含有花色素及其苷类,且颜色的深浅与其花色素及苷类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蜡梅花色色素种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初步研究了15种颜色表现有代表性的蜡梅中、内被片的色素组成,并将颜色反应结果进行数量转化,采用类平均的方法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色色素主要属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橙酮、查耳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乔种和红心类蜡梅的内被片还含有花色素及其苷类。15个样品按照内被片有紫纹(乔种)、满布紫纹(红心),中被片白黄色、金黄色及其它被聚成了5类,这与实际颜色的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