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江淮丘陵地区是我省主要水稻产区之一,稻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左右.五十年代前后,这个地区部分稻田原实行中稻一休闲(冬沤或冬干晒垡) 的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五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进行了沤改旱、一熟改两熟、单季稻改双季稻、发展油稻稻等耕作改制,熟制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这个地区北部和中部稻田;多实行稻麦两熟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南部稻田多实行肥稻稻或油稻稻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由于熟制类型单一,多数是复种连作,导致稻田土壤结构变坏,肥力日趋衰退,影响农作物持续增产.实践证明,实行多种复种方式相配合,建立用养结合、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稻茬麦免耕生产技术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逄焕成稻麦两熟是印度的主要种植制度之一,但稻茬麦的产量往往很低。主要原因是这种农作系统下水稻品种生育期过长;土壤粘湿,缺乏适宜的耕作机具,水稻残茬管理技术不佳,导致接茬时间紧张,从而使复种小麦晚播迟收。为...  相似文献   

3.
纵览近二十多年来(1980-2004)学界关于唐代稻作的研究成果,总的特点是:稻作栽培技术的认识,有异有同;稻作种植区域的讨论,渐趋一致;稻作品种类型的甄别,有待深入;区域稻作的研究,百花齐放。现将目之所及,拟从唐代稻作的栽培技术、种植区域、品种类型和区域稻作研究四个方面,择要介绍,以资备览。一.栽培技术唐代稻作的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围绕着稻麦复种、育秧移栽问题,学者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关于稻麦复种技术。李伯重在《我国稻麦复种制产生于唐代长江流域考》一文中,主要借助对史料的梳理,通过《蛮书》中关于南…  相似文献   

4.
彭星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21-3923
对洞庭湖区潮沙泥田的主要复种制度进行了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复种制度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不同.春大豆-杂交晚稻、春大豆间玉米-杂交晚稻等水旱复种制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中的还原物质含量和厌气微生物数量,明显提高土壤中速效磷、钾含量,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酶活性也有一定的增加.水旱复种制促进了晚稻产量的提高.在产投比和投肥效率上也明显高于双季稻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5.
稻麦两熟是淮北地区基本种植制度,近年来随着水稻偏迟熟中粳品种的应用以及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稻麦迟熟迟播,加剧了稻麦两熟生长季节的紧张程度,严重影响了稻麦周年的高产稳产。我县近几年通过开展稻麦高产增效创建、稻麦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对稻麦周年高产进行许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以小麦为核心的轮作复种模式,在其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种植技术与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自然环境条件来看,气候因素对种植制度影响最大。华北地区温带季风性气候特点,是冬小麦成为该区域主要种植作物的重要因素,也是冬小麦成为该区域轮作制中核心作物的关键所在。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冬小麦为核心的二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及一年一熟制,熟制及轮作复种技术的选择,是综合了当地气候条件、地力恢复等多种因素的结果。时至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以冬小麦为核心的二年三熟制有所发展,一年二熟制也的所扩展,间作套种更加多样化,而这一区域的北部地区,如内蒙地区则采用轮作休闲制。本文试从环境影响的视角,考察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以小麦为核心的轮作复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贵州高海拔山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是对传统单一玉米种植制度的高效化改良,是在玉米种植基础上,通过间套复种等,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总收入的旱地耕作制度。地处贵州高海拔山区的毕节地区是贵州省玉米主产区,玉米是该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单产高低和总产多少,直接左右着全区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8.
免耕与复种     
复种农作制由于采用免耕法,经济收益将会更大。这种栽培制度以前认为只适用于美国南部,现在已经北移至美国的玉米带和加拿大南部。气候对复种的不利因素通过实行免耕已见减弱,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减少了准备种床(seedbed)的整地时间,同时也由于耕地未经翻动,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在雨水较多的时期,收获也可比传统耕作的农田容易一些。  相似文献   

9.
宁夏引黄灌区种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统计、文献检索、内容归类的方法阐述宁夏引黄灌区近年来种植制度由撂荒耕作制→熟荒耕作制→休闲耕作制→连作耕作制→轮作耕作制→集约现代耕作制等阶段的演进过程,以及目前麦后复种和稻旱轮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耕作制度改革及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复种制综述     
本来,中国是复种制的老家、大本营。叫中国人来谈复种制,可以谈得头头是道,既丰富又精采。不过近来中国也有些人在反对复种制,讲它落后、不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既然这样,这里介绍四篇短文,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谈的,或者也有点帮助罢。 有一点要说明的,即外国人所谓复种制(multiple cropping system),指的是一块地在一年之内收两种以上作物的办法,其中包括混作和间作,这和我们之指超过一季的作物收成的含义不尽相同。这一点,看下面第一篇文章就可以明白——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1.
“耕作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也是中等农校、各级农技训练班、农业管理干部学校经常进行技术培训的内容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在开展对这门课程的电化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对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明显效果。 一、耕作学文字教材的局限性 耕作学是研究耕作制度的一门农业综合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作物的种植制度(复种、间套作、轮连作)、农田管理制度(土壤耕作制、施肥制、农田排灌及杂草防除等)以及  相似文献   

12.
根据邵阳市5 a来的稻田地力监测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主要种植制度玉米稻的土壤养分变化动态,并综合分析其变化原因.提出了保持土壤养分动态平衡的技术对策,即适度增施有机肥对玉米稻复种制、保持地力不衰、稳定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安市稻麦周年高产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麦两熟是海安市的基本种植制度。通过近年来的实践,集成推广了水稻—小麦周年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实现稻麦周年高产高质高效,要在科学搭配稻麦品种、合理安排茬口播期等的基础上,因地、因种、因苗制宜,抓好合理肥料运筹、科学水浆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高产高质高效创建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适应农民当前的种植习惯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主要复种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辽宁省种植制度中光、热等自然资源一季有余 ,两季不足的问题 ,各地科技工作者及广大农民因地制宜 ,研究创造了多种复种模式 ,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 ,现总结整理出来 ,供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东部沿海地区改良中低产田,除了增加投入,采取工程技术,健全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外,还需要配套的农艺措施相结合,采取稻麦两熟制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1994年列入国家黄淮海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区的三分场改制18年来的变化,谈谈稻麦两熟制在东部沿海改良中、低产田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复种轮作,多熟种植有悠久的历史。复种制创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七世纪至三世纪)。《管子·治国》中所说的:“四种而五获”;《荀子·富国》中所说的“一岁而再获”;《吕氏春秋·任地》中所说的:“今兹美禾,来兹美麦”等,说明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创始了四年五熟和二年三熟的种植制度。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官府大力推广冬麦种植,促进了复种轮作和  相似文献   

17.
正复种是中国传统精耕细作、集约栽培的重要方式之一。复种是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复种是一种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种植方式,主要作用是提高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以便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通过延长光能、热量的利用时间,使绿色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年总产量;使地面的覆盖增加,减少土壤的水蚀和风蚀;充分利用人力和资源。春小麦复种秋豆角栽培技术,克服了复种中的矛盾,增加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本所几年来试种一季晚粳稻的结果,我们认为在湖北省稻麦两熟地区,一季晚粳稻与小麦两熟的耕作制是很有希望的。其原因首先是这种换茬制度较原有的中稻与小麦两熟的换茬制度,在稻麦生长季节上没有争地的矛盾,即在小麦收获后,可以比较从容地进行一季晚粳稻的整地和栽秧;而在生产季节上,一季晚粳稻的收获期也不大影响种  相似文献   

19.
稻田回旱轮作对病虫草害的控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稻区长期实行稻麦连作,农田草害、病害日趋严重,生产效益的提高受到制约。为了探明不同耕作制度下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动态,寻找既利于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又能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本身对病虫草害的控制效能的种植方式,1987~1990年我们在淮阴县棉花乡进行了稻田回旱轮作与稻麦连作两种不同耕作制的定位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0.
我们商城县是豫南老稻区之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全县呈现出农业大上快上的大好形势,全县稻麦两熟制面积十五万亩,占全县稻田总面积近百分之四十,产量已达到《纲要》指标,年亩产八百余斤。但在近几年来,稻麦两熟制的产量增长速度较慢。据大量的调查材料分析,稻麦两熟制的产量之所以不能大幅度上升的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肥料不足却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