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浙江箬寮岘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箬寮岘县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有141科662属1 475种(含种下分类等级)。根据自然保护区环境条件,通过对种子植物种类的组成和地理成分的分析,并与浙江省其他自然保护区比较,认为箬寮岘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泛热带分布(20.9%)、北温带分布(19.7%)、东亚分布(16.1%)、热带亚洲分布(9.1%)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8.8%)等5个类型是组成箬寮岘种子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温带性属(52.2%)和热带性属(45.4%)所占比例大体相当。该区系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具有由热带性区系成分向温带性区系成分过渡的特点。同时,该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多,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表5参14 相似文献
2.
3.
据初步调查 ,金汤孔玉自然保护区内的种子植物共 3 81种 ,分别属于 2 0 1属、6 8科 ,科可划为 1 2个分布型或变型 ,属可划为 2 3个分布型或变型 ,对科、属的区系分析结果表明 ,泛热带和温带性质的科共占 74 0 7% ,热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 3 2 5 9% ,北温带分布型的属占总属数 3 4 2 5 % ,其他温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 1 5 4 7% ;本地区与东亚 -北美间断、东亚和墨西哥间断、地中海区、西亚 -中亚、中亚 -喜马拉雅、东亚、中国 -喜马拉雅、中国 -日本等分布区联系紧密。保护区有 5种地域性特有种。区系特点是以温带性质为主、兼有热带性质 ,并具有起源的古老性、成分的复杂性、地理联系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典型样地和典型线路的调查方法,于2014—2015年对云南雕翎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3次物种资源调查,记录和分析该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雕翎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12科、355属、655种,科属种的比例与哀牢山的不同,与紫溪山相近,其中,1~5种的中小属比例达9436%。在科级水平上,保护区类型主要以泛热带成分为主;在属级水平上,属的温带成分仅次于热带成分。故保护区植物区系表现出较典型的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类型。其次,本区有4个东亚特有科,2个中国特有属,较滇中其他地区,特有性偏低。 相似文献
5.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报道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与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该区系的种类丰富,计有种子植物175科822属2292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20属30种,被子植物166科802属2262种。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中国15个种子分布区类型的14个,世界其它地区的植物成分均有一定联系,其中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同时也受到温带成分较强烈的影响,有33个中国特有分布属。本区系具有源远源流长的发生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6.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Ⅱ. 属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植物区系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除栽培植物外.有种子植物614属,14个属的分布类型。分析本区系的性质、特点以及在江西区系的地位和意义,为中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Ⅲ.种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科、属区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种的区系分析。本区系有种子植物1498种,隶属于174科668属。这些种与湖南、福建、浙江、华南共有的种最多,表明本区系是华东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在成分上,以全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一中亚热带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66.4%。此外,本区系有国家保护植物18种,稀有植物8种。 相似文献
9.
于2018年应用样地和线路的调查方法,在万峰山做了3次调查。基于野外调查的数据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了该保护区的种子植物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野生植物135科573属964种,在科属种组成方面,含1~5种的属占90.77%,表明了其种类的多样性程度比较高;科属种比例与香格里拉县相差较大,与哀牢山相似。在区系类型组成方面,在科一级水平上,科的热带成分占48.89%,其中泛热带成分占32.59%;在属一级水平上,属的热带成分占50.44%,温带成分占41.53%,温带成分略低于热带成分;表现出明显的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类型。该区有2个东亚特有科,13个中国特有属,其特有性与滇中、滇西北其他地区相比明显偏低。与其他地区相比,万峰山的植物区系类型与茂兰、哀牢山类似,与广西、香格里拉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群落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并参考<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并对各个植被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和描述.古田山森林植被从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均具有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在中部亚热带低海拔地区较为罕见.植被的垂直分带现象明显,同时在同一海拔的不同地段植被类型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并与邻近的7个山地进行了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和丰富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古田山共有蕨类植物34科、65属、158种和8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和铁角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瓦韦属和凤丫蕨属.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以泛热带公布为最多;种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7个山地中,与古田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浙江九龙山;古田山的蕨类丰富度比纬度位置高的安徽黄山和浙江天目山要大,但比纬度或经度位置低的4个山地小.古田山拥有29种中国特有蕨类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大方福建柏保护区428号蕨类植物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初步确定该地区有蕨类植物29科59属123种及3变种,其中上斜刀羽耳蕨Polystichum assurgentipinnum W.M.Chu et B.Y.Zhang为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经区系成分分析,认为该地区蕨类植物与热带亚洲关系密切,但性质却是以温带地理成分占优势的温带性质,属东亚区系。 相似文献
13.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冬焱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5(1):89-94
在野外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共38科,包括92属339种(含变种和变型).(2)该保护区中的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为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鳞毛蕨科和金星蕨科;优势属为瓦韦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和假瘤蕨属.(3)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它们分别占本区总科数的53.84%和19.23%.(4)属的地理成分组成复杂,具有13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成分占总属数的62.49%,且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型属为主;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32.96%,且以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上属泛北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被亚区,处于华中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过渡区域.(5)通过与我国8个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该区与湖北神龙架、四川卧龙、湖南云山和贵州梵净山的区系成分较为相近,可划为同一自然区,而与陕西秦岭、广西十万大山、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车八岭的区系关系则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4.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Pteridophyte的区系。结果表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2科、91属、267种(含9变种);含10个种以上的科有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11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构成其区系的主体。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蕨类植物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中,但热带亚洲成分对本区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统计出该区共有种子植物201科,1 202属,3 517种,其中包括911个中国特有种。在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上,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74.67%,温带分布科占25.33%。从属一级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来看,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74.21%,而温带分布属仅占25.79%;热带分布属中以亚洲热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8.17%。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属于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亚区中的滇、缅、泰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性质。 相似文献
16.
报道1亚种2变种1变型,其中伏毛八角枫Alangiumchinese(Lour.)Harmsssp.strigosumFan,多叶浙江木蓝IndigoferaparkesiiCraibVar.polyphyllaY.Y.FangetC.Z.Zheng毛冻绿RhamnusutilisDecnevar.hypochrysa(Schneid.)Re-hd。 为浙江分布新记录;白花网络崖豆藤Millett 相似文献
17.
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资源,并进行区系地理分析,以探明保护区植物的分布规律,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植物生活型和区系地理学原理,采用野外样线样方调查法,选取8条样线35个样点,对保护区的种子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合查阅资料,对保护区种子植物生活型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红碱淖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242种,隶属于63科167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7种,被子植物60科161属235种。生活型和区系地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亚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和两年生草本等5种生活型。科的分布区类型有4种分布型和2变型,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3种,其中有104属为温带分布型,占总属数的62.28%,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保护区水生、湿生及植物种类多样,且发育良好。耐盐、耐旱植物种类较多。【结论】红碱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平衡脆弱,亟待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