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禽蛋生产稳步增长,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禽蛋消费需求,成为不可或缺的畜禽养殖产业。未来10年,受养殖风险高和比较效益低等因素影响,中国禽蛋生产增速放缓;消费需求继续平稳上涨,且以国内消费为主;进出口贸易量基本稳定,贸易顺差明显的格局将持续。  相似文献   

2.
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珉 《农业展望》2006,2(5):6-10
介绍了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发展概况。加入WTO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棉花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分析了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的特点。中国加入WTO以后,棉花进出口贸易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以下特点:进口大幅增加,出口急剧萎缩,贸易逆差严重;进口棉花中一般贸易进口比例上升;美国成为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的最大竞争伙伴,占中国进口棉花50%以上;棉花进口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分析了中国加入WTO以后棉花的贸易依存度增长的趋势。分析了中国进口棉花主要来源国家的棉花进出口贸易变化情况。并就中国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状况、中国棉花关税配额完成情况、纺织品配额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棉花进出口的影响、中国进口棉花贸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分别作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内,提到钾肥贸易,一定会想到绥芬河市龙生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龙生公司坚持以钾肥经营为核心,进出口贸易同步发展,内外贸相结合,工农业肥并行,南北方相呼应,多品种并举的发展战略,逐步成长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型进出口企业。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人。在龙生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敢想敢干、有勇有谋的青年才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7,3(5):19-22
分析总结了200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并对现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行了评价与展望。预计200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贸易逆差有望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5.
刘慧 《农业展望》2010,6(6):46-49
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区域及主要国家羊毛的生产和贸易情况,进而从进出口品种、进出口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数量等方面具体分析了2003-2008年中国羊毛贸易状况,最后对中国羊毛贸易现状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羊毛贸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植物检疫在农业生产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祥 《世界农业》2002,(12):36-38
二、植物检疫促进了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是各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各国关注的一个焦点,植物检疫由于其具有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独特作用,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密切。从中国检疫和贸易的实际情况看,植物检疫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1.促进了农产品的出口(1)通过提供稳定的符合进口国检疫要求的货源促进出口。农产品出口数量和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其可能传带的危险性病虫害是主要限制因素。检疫机构通过建立法定病虫区域、加强监控、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处理,使出口物品达到进口国的要求,鸭梨能…  相似文献   

7.
商会合作我会拟与有关国家开展渔业进出口贸易合作近年来中国渔业进出口贸易活跃,许多国家都把中国看成其渔获物的主要出国和重要市场。同时我国也成为鱼产品进出品的贸易大国,其进出口贸易额居世界前列。在不断增长的渔业进出口贸易中,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格局,详细分析了加入WTO对浙江省九大类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了浙江省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战略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禽蛋生产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其禽蛋生产快速发展,产量年均增长7.6%。过去5年,受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消费需求等因素影响,禽蛋产量逐年增长,消费稳步增长,蛋价创下历史新高,养殖效益整体利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未来,产业政策、科技水平、资源环境、饲养风险等因素对家禽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期内,中国禽蛋生产增速放缓,消费稳步增长,进出口贸易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月度数据序列,首次应用R/S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计算得到了Hurst指数.结论表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市场存在长期记忆性和分形特征,分数维数分别是1.1792和1.5785,这对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7月26—27日,来自农业部和海关总署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全国农药进出口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分析了上半年我国农药进出口贸易形势。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顾宝根副所长通报了世界农药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上半年农药进出口贸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云南邓川蝶泉乳品有限责任公司现为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已发展为拥有总资产1.2亿元,日处理鲜牛奶300t,集乳制品加工、销售、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大二型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志认证企业和准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生产企业,是当前云南乃至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乳品企业,也是国内乳品企业中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单分析了近年来台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总体情况、农产品贸易结构、地区分布及台湾对大陆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  相似文献   

14.
粮食能否安全地进出口及自由贸易,对我国粮食安全贸易发展尤为重要。根据我国粮食安全进出口贸易的整体结构和规模,通过分析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在我国粮食安全进出口贸易中的"大国效应",阐述"大国效应"作用下我国粮食安全进出口贸易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粮食贸易政策影响粮食价格和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系统考察建国以来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变迁历程与演化逻辑.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历经沉寂与萌芽、改革与探索、系统与完善、创新与深化4个阶段;从最初"不吃进口粮"过渡到"适当进口",从"进出口适当调剂"到"统筹两个市场",进而"走出去",勾画出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演化逻辑.增强粮食贸易政策精准性,改善粮食贸易政策响应能力,推进粮食进出口政策体系建设是我国粮食贸易政策发展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信息邻近、交通便利度邻近和地理邻近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随着时间的变化,三种邻近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不同的邻近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所受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别。其中,随着时间的发展,研发资本投入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由大于研发人力促进作用变成小于研发人力促进作用;交通邻近和技术邻近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也相对较大,地理邻近的作用正在逐渐变小,而信息邻近的作用越来越大。最后分析了三种邻近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汇率作为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研究汇率变动原因,分析汇率变动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有利于金融业把握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有利因素,降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6,2(2):29-32
2005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双增长势头,出口增幅较大超过进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下降。粮食(不包括大豆)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棉花进口增长,出口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蔬菜、水果出口增长,均为贸易顺差且顺差扩大;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双增长,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缩小.水产品贸易顺差有所扩大。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仍以东部地区为主,其出口份额有所下降,进口份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出口份额有所增加,进口份额略有下降;西部地区进出口份额都略有增加。2005年亚洲仍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其出口增长进口下降;进料加工方式进出口双增长。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平县进出口贸易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要加快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应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加速技术创新,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强化政府支持,实现政府助推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新平县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2000年1~8月份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2000年1~8月份中国农产品(关贸总协定口径+渔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是:农产品进出口双双大幅度增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75.1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2.2%。其中,出口额为101.76亿美元,增长22.2%;进口额为73.35亿美元,增长49%。农产品贸易顺差28.4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贸易顺差减少5.62亿美元。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同期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8%,其中,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全部出口额的6.4%,农产品进口额占中国全部进口额的5.2%。(一)各月份农产品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