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小鼠Th1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模型。方法提取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免疫磁珠纯化++CD4 CD62L T细胞(原始T细胞),分对照组及Th17组。Th17组采用CD3、CD28、IFN-、IL-4抗体及IL-6、TGF-1、IL-23培养72 h,采用Real-time PCR检测RORt和IL-17F mRNA表达。结果 Th17组T细胞RORt、IL-17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构建Th1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模型可用于T细胞分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猪肠上皮细胞对CD4+T细胞分化关键分子mRNA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猪外周血CD4+T细胞,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48 h的猪肠上皮细胞共培养,收集共培养后72 h的T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分化关键分子变化.[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细胞因子 IL-4、IL-17A、IFN-γ、TGF-β1 与转录因子 T-bet、GATA3、RORγt、Foxp3的 mRNA 水平均被显著下调,而IL-10的mRNA水平被显著上调.[结论]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猪肠上皮细胞抑制CD4+T细胞分化关键分子mRNA水平,提示CD4+T细胞向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分化被抑制,而IL-10的上调激活CD4+T细胞向高分泌IL-10的CD4+T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取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和膝关节滑液,采用放射性免疫法和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分析瘦素(leptin)、IL-17、TNF-α、IL-6含量,探讨leptin、Th17细胞因子与AS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S患者外周血和膝关节滑液中leptin、IL-17、TNF-α、IL-6含量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S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leptin的表达水平与IL-17、IL-6呈显著相关(P0.01),与TNF-α表达相关不显著。AS患者外周血清和关节滑液中leptin、IL-17、IL-6平均表达水平与AS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TNF-α的表达水平与AS病情活动指标相关不显著。说明leptin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AS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明显升高,可能直接参与了AS关节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女黄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表达量的影响,旨在明确女黄颗粒对小鼠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5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及女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处理组均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1次/d,连续5 d)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建模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女黄颗粒处理组则分别按0.5、1.0和1.5 g/kg剂量灌胃女黄粒颗溶液(以水稀释),1次/d,连续7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阴性对照组小鼠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小鼠脾脏IL-2、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灌胃给药(女黄颗粒)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其中女黄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模型组小鼠极显著升高;除女黄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脾脏IL-2 mRNA的相对表量较模型组小鼠极显著下降外,各女黄颗粒处理组小鼠脾脏IL-2、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女黄颗粒中剂量组小鼠脾脏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结论]女黄颗粒通过上调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提高IL-2、IL-4、TNF-α、IFN-γ的相对表达量以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临床推荐使用剂量为1.0 g/k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麻疹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效应因子白介素(IL)-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20例普通麻疹患儿(无并发症)、15例麻疹并发细菌性肺炎患儿、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h17细胞的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7、IL-6的水平;并分析了Th17百分率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水平的关系。结果:麻疹并发细菌性肺炎组Th17细胞百分率均值为(4.15±0.76)%、高于普通麻疹患儿(1.71±0.63)%及对照组(1.59±0.58)%(P0.05)。IL-17、IL-6、CRP、PCT在麻疹合并细菌性肺炎组分别为:(78.04±12.67)、(35.23±10.36)pg/mL、(3.97±0.56)ng/mL和(37.05±9.27)mg/L;在普通麻疹组的均值分别为:(50.21±10.55)、(13.18±6.93)pg/mL、(0.10±0.02)ng/mL和(0.76±0.11)mg/L;在健康对照组均值分别为:(45.95±9.33)、(11.07±6.52)pg/mL、(0.06±0.01)ng/mL和(0.45±0.08)mg/L。麻疹并发细菌性肺炎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普通麻疹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麻疹患儿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并发细菌性肺炎患儿外周血Th17比率与CRP、PCT水平呈正相关(r=0.63、0.67,P0.05)。结论:麻疹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效应因子IL-17表达升高可能与继发细菌感染有关,可作为监测病情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抑制剂丙酮酸乙酯(EP)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治疗机制.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乙醇对照组、模型组和EP组,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EP组每天按100 mg/kg腹腔注射EP溶液1次,连续6d.造模后每天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第7天处死小鼠,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HMGB1、IL-17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肠系膜淋巴结中Th17细胞比例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P组DAI评分下降,镜下组织病理损伤亦明显减轻(P.<0.01),EP组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HMGB1水平明显降低,伴随血清及结肠局部IL-17表达减少(P<0.01),同时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Th17细胞比例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EP可能通过阻断内源性免疫刺激剂HMGB1的释放,进而间接抑制Th17细胞及其介导的炎症瀑布反应,从而对IBD小鼠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轻度30例、重度25例和正常妊娠妇女30例,检测CD83~+DCs、CD1a~+DCs、IL-17及IL-35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LISA检测树突细胞(DCs)、白细胞介素(IL)-17及IL-35在ICP患者胎盘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ICP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ICP患者胎盘中CD83~+DCs、IL-1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而CD1a~+DCs、IL-35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3组间差异显著(P0.05),ICP患者血清中CD83~+DCs及CD1a~+DCs表达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而IL-17表达上升,IL-35表达下降(P0.05)。DCs表型和成熟状态的改变可能通过影响Th17/Treg的分化,参与母胎免疫耐受平衡受损,从而导致ICP。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阶段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慢性乙肝患者65例,其中包括7例无症状携带者(AsC),38例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CHB-LM),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CSHB).另有10例健康对照者(H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与Treg细胞的频数,并用ELISA方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β,IL-6,IL-21和TGF-β的水平.结果:Th17细胞在CSHB组中的频数明显增加,Treg细胞在AsC组中的比例最高,Th17细胞与Treg细胞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21)在CSHB组中的表达均增加,TGF-β因子在各组中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与Treg细胞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疾病阶段存在免疫失衡.在免疫耐受阶段(AsC),Treg细胞发挥主要作用,而在严重炎症活动阶段,Th17细胞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灰树花发酵产物提取出的胞内多糖的免疫活性,采用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设100、200和400mg/(kg·d)3个水平处理组,并设阳性对照组(黄芪多糖400mg/(kg·d))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饲养30d后观察多糖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表面分子的CD4和CD8及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其细胞因子IL-6、IL-8、CRP和TNF-α的表达。结果表明:灰树花胞内多糖使小鼠脏器显著增大(P≤0.05);并显著增加了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对于T淋巴细胞亚群中免疫细胞CD4/CD8的比值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提升(P≤0.05);同时小鼠肠道中的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分子表达量起到了上调作用(P≤0.05);并且下调了炎症因子CRP的分子表达量(P≤0.05)。灰树花菌丝体胞内多糖能使小鼠体内免疫器官增大,免疫细胞分泌增多,相关免疫因子表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的表达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了解人鼻息肉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Th1/Th2反应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外周血中T细胞膜表面标志CD3、CD69的表达和Th1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Th2代表性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并与正常人下鼻甲黏膜及外周血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患者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CD69分子,在鼻息肉组织局部CD69分子的表达更高(P〈0.01)。而在正常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CD3^+CD69^+细胞。(2)鼻息肉组织及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均检测到IL-4、IFN-γ的表达,而在正常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CD3^+IL-4^+和CD3^+IFN-γ^+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外周血中IL-4、IFN-γ的含量均升高(P〈0.01);与同一患者外周血相比,鼻息肉组织中IL-4的含量增高(P〈0.01)而IFN-γ的含量降低(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的T细胞高度表达CD69分子,处于免疫活化状态,产生Th1/Th2混合模式的细胞因子,与外周血相比Th细胞因子分泌优势发生改变,可能与鼻息肉"微环境"形成及黏膜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不同时间段IFN-γ、IL-4、IL-17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卵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对照组8只,哮喘模型组24只。哮喘模型组分别在雾化攻击6d、10d及14d(分别称为哮喘6d、10d、14d组)后随机选取8只小鼠处理,取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测定IFN-γ、IL-4、IL-17的浓度。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包括6d、10d、14d)BALF及血清中的IL-4和IL-17水平升高,而IFN-γ水平则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ALF中14d哮喘组各细胞因子水平与6d哮喘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0d哮喘组和6d哮喘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不同时间段哮喘模型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没有差异(P>0.05)。结论 IFN-γ、IL-4、IL-17在哮喘模型不同发病阶段水平会发生变化,因此这些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阻断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IL-17)对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及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同型抗体对照组(IgG2A组)、IL-17A抗体干预组各20只。模型组、IgG2A组、IL-17A抗体干预组小鼠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致急性肺损伤诱导肺纤维化形成,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第4、9、14、19、22天IL-17A抗体干预组尾静脉注射IL-17A中和抗体,IgG2A组注射同型对照抗体IgG2A;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培养第7、14、28天4组小鼠分批处死。比较各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积分、肺系数、miRNA-2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L-17A抗体干预组在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积分、肺系数、miRNA-21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2A组在各时间点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阻断IL-17A可通过降低miRNA-21的表达延缓肺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Th17细胞是一种新的效应CD4+T细胞亚群,可产生白细胞介素(IL)-17,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多种细胞因子,而IL-17是Th17细胞最主要的分泌产物,参与多种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是气道变应性病变的主要特征,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是EOS特异性趋化因子,与气道炎症及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该综述旨在阐述IL-17和Eotax-in与上呼吸道变应性病变的相关性,从而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研究家蚕茧壳水解物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分别给正常雄性BALB/c小鼠灌胃低剂量(50mg/kg)、中剂量(200mg/kg)和高剂量(500mg/kg)的家蚕茧壳水解物6周,然后利用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利用血液涂片的方法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利用FACS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率;利用抗体芯片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量。结果显示,中剂量家蚕茧壳水解物可极显著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高剂量组也表现出显著作用(P0.05),并且和对照相比,中剂量提高的量是对照的4倍;细胞涂片结果显示,摄取家蚕茧壳水解物的小鼠和对照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比率下降,而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率上升;中剂量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率显著提高(P0.05);IL-17、IL-6、IFN-γ3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多,其中,中剂量组IL-17分泌量达对照组的4.5倍。综上所述,家蚕茧壳水解物能够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IL-35是一种新发现的由Treg细胞特异性产生的IL-12家族新成员,结构上由p35和EBI3亚基组成.IL-35是Treg细胞发挥最大抑制效应所必需的一种抑制性细胞因子.IL-35可扩增Treg细胞数量,诱导iTR35细胞产生和促进Th1细胞分化,还可以抑制效应性T细胞产生和抑制Th17细胞分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毒素和连翘酯苷A对鸡脾淋巴细胞中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日龄雏鸡正常饲养至50日龄时,心脏采血处死,表面消毒后,剖检用脾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脾淋巴细胞,将脾淋巴细胞分为20个组,具体为4个剂量组×5个时间点。4个剂量组分别为:对照组、LPS组(5μg/m L)、连翘酯苷A预防低剂量组(200μg/m L连翘酯苷A+5μg/m L LPS)、连翘酯苷A预防高剂量组(400μg/m L连翘酯苷A+5μg/m L LPS)。5个时间点分别为0、6、12、24、48 h。通过采用ELISA和Real time-PCR方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IL-17水平。[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LPS组脾脏淋巴细胞中炎症因子IL-17含量升高;与LPS组比较,连翘酯苷A组脾脏淋巴细胞中上述炎症因子含量下降,表明脾脏中炎症因子的变化呈正相关性,通过抑制LPS诱导的鸡脾脏中上述炎症因子的升高,减轻炎症反应。Real time-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LPS组脾脏淋巴细胞中炎症因子IL-17 mRNA表达量升高;与LPS组比较,连翘酯苷A组预防组脾脏淋巴细胞中上述炎症因子表达量下降,变化呈相关性,试验表明连翘酯苷A可以通过转录水平抑制LPS诱导的鸡脾脏淋巴细胞中上述炎症因子表达量的升高,减轻炎症反应。[结论]连翘酯苷A抑制鸡脾脏淋巴细胞中IL-17水平,可起到抗炎功能。  相似文献   

17.
4种多糖对口蹄疫疫苗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口服黄芪多糖、白术多糖、黄芩多糖和金银花多糖等4种多糖对小鼠注射口蹄疫疫苗 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6周龄ICR小鼠4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各试验 组小鼠分别灌服多糖或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d后,注射口蹄疫疫苗进行首次免疫,间隔14d后2次免疫.2免后2 周采集血清测定抗体质量分数,同时无菌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测定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和 CTL杀伤能力.结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二免后14d,这4种多糖均不同程度促进了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诱导产生了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同时能够上调CD4 T 细胞IL-2,IL-4,IFN-γ和CD8 T 细胞IFN-γ的表达,并 增强了CTL反应.结论:免疫前口服这4种多糖均可提高Th1,Th2型免疫反应,进而增强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 反应.该研究为增强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答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表明受试的3种多糖均具备良好的佐剂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柳氮磺胺吡啶对胶原诱导性小鼠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Th17/Treg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II型胶原免疫小鼠,21d后将关节炎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记录关节炎临床评分,观察病理切片,比较关节炎发病严重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Th17及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柳氮磺胺吡啶能显著降低CIA小鼠关节炎的临床评分(p<0.05),脾脏Th17细胞水平(p<0.05)在一定程度上促进Treg细胞的表达.结论:柳氮磺胺吡啶调控Th17细胞与Treg细胞平衡,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F17大肠埃希菌对湖羊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机制,以体外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和F17大肠埃希菌为研究对象,根据黏附后培养过夜的菌落数,调整黏附时间与感染复数(MOI),获取最佳黏附条件,初步建立F17大肠埃希菌黏附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F17大肠埃希菌黏附后及脂多糖(LPS)诱导后的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β的表达情况来鉴定该模型。结果表明:F17大肠埃希菌黏附3 h与黏附1、2、4 h时,黏附MOI=100∶1与MOI=200∶1、400∶1、500∶1差异显著,即F17大肠埃希菌黏附MOI=100∶1、黏附时间3 h为最佳黏附条件;小肠上皮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随黏附时间、诱导时间发生显著变化;与LPS诱导模型相比, F17大肠埃希菌黏附模型更能模拟细菌黏附细胞的生理状态,说明模型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油菜花粉多糖(LBPP)对荷瘤鼠脾细胞IL-2、TNF-α的诱生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动物抑制性肿瘤法制备肿瘤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2、TNF-α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2、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LBPP有明显抗肿瘤作用,200 mg•kg-1高剂量组抑瘤率可达51.26%,明显优于环磷酰胺46.22%;LBPP可显著促进荷瘤鼠脾细胞IL-2、TNF-α分泌(P<0.01),提高荷瘤鼠脾细胞IL-2、TNF-α mRNA的表达(P<0.01),高剂量组提高率分别达56.37%、105.24%、1364%和1289%。【结论】LBPP通过提高机体IL-2、TNF-α mRNA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