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教育对初产妇适应母亲角色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知识教育和产科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于产褥期后评价两组产妇母亲角色的适应情况。结果干预组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得分为(61.47±7.9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0±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产妇角色适应情况也以干预组为优。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较好地帮助初产妇适应母亲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立疾病自我管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神经内科住院的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自我管理模式。于入院时和管理3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对两组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结果管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ESCA得分较管理前及同期的对照组提高(P〈0.01),对照组只有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及总分项的评分较管理前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SF-36QOL评分较管理前及同期的对照组提高(P〈0.01),对照组只有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及疼痛项的评分较管理前提高(P〈0.05)。结论癫痫患者建立疾病自我管理模式,可其日常自我行为管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疗效。方法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无效的108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A(41例)、治疗组B(35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胶囊口服;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A加用氟哌塞顿美利曲辛片,治疗组B则加用疏肝解郁胶囊,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反流、烧心及胸骨后疼痛症状积分的改变和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反流、烧心及胸骨后疼痛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且以治疗组A、B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A、B的有效率分别为90.2%、8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P〈0.01或0.05),治疗组A、B间的有效率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RD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Ⅱ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综合干预疗法后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原治疗方案不变,观察组在维持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0个月的社区综合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测试,并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综合干预10个月后,观察组有关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患者FBG,PBG,HbAlc控制较好,可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方法对68例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进行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并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患者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及社会适应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改善。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的干预护理模式能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化疗。第6周期化疗结束后,观察组接受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评估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5±1.10)vs(3.56±1.12)月,(9.03±1.13)vs(6.69±1.13)月,均P〈0.01],疗效也优于对照组(Hc=4.7102,P〈0.05)。两组不良药物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明确,毒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康体检人群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为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对2011年10月在我院体检的某单位2 4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有效问卷2316份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的平均得分为(112.50±15.31),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中级者最多为1 223人(52.8%)。女性、退休、已婚及患病的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环境、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分别比男性、在职、未婚及无患病者高(P〈0.05或0.01)。而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者除自我管理行为与学历为本科以下者相当外,其余指标均比其高(P〈0.05或0.01)。结论健康体检人群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需根据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生活方式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RE)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经内镜检查确诊的R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干预组5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介入生活方式干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干预组反酸、烧心、打嗝、吞咽后胸痛和反食等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1)。两组内镜检查结果.干预组治愈28例,有效21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12.103,P〈0.01)。结论:生活方式干预的介入对RE的疗效能起到协同的作用,可有效改善RE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情绪护理干预对肺炎新生儿生命体征及哭闹情况的影响。方法新生儿肺炎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情绪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哭闹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每天哭闹次数为(3.8±2.4)次,对照组为(8.6±4.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儿的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对照组的心率、呼吸比试验组高,血氧饱和度比试验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情绪护理干预有助于保持肺炎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情绪的平稳,有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吞咽康复操应用于脑出血术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脑出血致重度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吞咽训练护理、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于每日3餐前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操训练。按照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训练后4、6周,干预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操可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与血栓抽吸术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大量血栓征象、并需行血栓抽吸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PCI术前行IABP后联合导管血栓抽吸;对照组为术前单纯行导管血栓抽吸。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无复流/慢血流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浆中CK-MB其峰值、CTnI峰值、肺动脉楔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行急诊PCI时联用IABP及血栓抽吸术,对于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灌注,恢复心功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9%vs 23.5%,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1%vs 74.5%,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别。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41.28±6.23)明显低于对照组(47.36±8.45)(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脓毒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接受CRRT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状态焦虑评分、依从性及治疗后疾病转归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状态焦虑评分为(36.35±9.43)分,对照组为(46.41±10.2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疾病转归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以CRRT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中应用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状态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产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近中期的效果。方法 61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分为De Vega成形术组(23例)和人工成形环组(38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1 a三尖瓣反流面积、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和心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两组术后各随访时点三尖瓣反流面积、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和心功能变化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期上述指标人工成形环组要优于De Vega成形术组(P〈0.01或0.05)。结论三尖瓣成形术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有效方法,人工成形环对术后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中期改善程度优于De Vega成形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康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健康行为干预,出院后给予为期6个月的随访,使用自行设计的不良生活方式评价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3、6个月,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健康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睡眠质量和疲劳症状的影响。方法 12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给予为期4周的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2周和第4周时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疲劳症状进行评价。结果干预2、4周时,试验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疲劳量表-14评分均比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疲劳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个案管理模式对减轻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将50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照子宫全切的常规护理进行护理、教育及康复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护理实践。采用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试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则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评分为(42.84±5.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6±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可改善子宫切除患者的焦虑心理,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前呼吸训练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将82例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呼吸训练组(干预组)和非呼吸训练组(对照组)各4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f)等参数和其它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术后干预组的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和Rf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干预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3±1.58)vs(6.91±2.46)h,P〈0.01)。结论术前呼吸训练能有效帮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YOGA护眼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6名7~15岁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YOGA护眼疗法为试验组,眼保健操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3个月后视力高于试验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个月后视力高于试验前,差异非常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3个月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后,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YOGA护眼疗法练习的试验组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试验前,表明YOGA护眼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恢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