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下称鼻内镜术)后使用复方鹅不食草冲洗剂对鼻腔冲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用鲜鹅不食草加味制成的复方鹅不食草鼻腔冲洗剂对术后鼻腔冲洗,对照组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和地塞米松5m g冲洗,观察鼻内镜术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鼻内镜术后6个月,治疗组治愈3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21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治疗组患者粘膜愈合的时间和鼻内镜平均复查次数分别为(52.3±14.9)d和(4±2)次,对照组分别为(85.5±18.7)d和(8±2)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采用复方鹅不食草鼻腔冲洗剂对鼻腔冲洗的总有效率优于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液冲洗鼻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5例行鼻内镜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组48例及常规组47例,分别于术后实施基于循证护理的鼻腔冲洗及常规鼻腔冲洗。使用舒适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冲洗前及冲洗12周时患者舒适度,使用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评价患者生存质量,使用CT Lund-Mackay评分法及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法评价患者鼻腔冲洗效果。结果 冲洗前2组患者VAS、SNOT-20、CT Lund-Mackay及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冲洗12周时VAS、SNOT-20、CT Lund-Mackay及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较冲洗前均明显改善(P<0.05),循证组评分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近期综合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实施基于循证护理的鼻腔冲洗,不仅可改善患者舒适度,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近期综合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音乐干预对行鼻内镜术治疗鼻窦炎患者的效果。方法行鼻内镜术治疗鼻窦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鼻内镜术治疗鼻窦炎患者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还采取了音乐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状态焦虑评分、睡眠效率值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状态焦虑评分明显降低,睡眠效率值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32±2.92)d,对照组为(9.69±3.4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干预不仅可改善鼻内镜术治疗鼻窦炎患者的状态焦虑,同时还提高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CRSwN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9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循证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术后6个月观察2组患者鼻腔主观症状VAS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生活质量SNOT-22评分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2组患者SNOT-22、PSQI、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鼻内镜手术治疗CRSwNP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真菌性后组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23例真菌球型真菌性后组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诊6个月-2a,治愈21例,复发2例,其中1例再次手术后治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进经嗅裂进路单纯开放后组鼻窦治疗孤立真菌性组鼻窦炎效果良好,鼻腔结构破坏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对2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施行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6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鼻塞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通气程度的改善及下鼻甲黏膜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191例患者自觉鼻塞症状获得改善。随访6个月,患者术后鼻内镜检查评分为(1.08±0.23),明显低于术前的(2.77±0.65)(P〈0.01)。术后6个月鼻塞VAS评分:左侧为(37.0±8.3)%,右侧为(40.3±11.0)%,均明显低于术前[左侧为(68.3±8.0)%,右侧为(72.1±9.5)%](P〈0.01)。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对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损伤小,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CRS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克拉霉素+0.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氨溴索口腔崩解片)和观察组(克拉霉素+0.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各60例,连续治疗12周,采用:(1)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其症状;(2)鼻内镜观察评估鼻腔病情;(3)鼻窦CT评价病变范围。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8周治疗后,其症状VAS评分、鼻内镜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治疗,流涕、鼻塞、头痛及鼻内镜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克拉霉素内服治疗CRS方法简单、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善邦通联合辅舒良对预防鼻咽癌放疗致放射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鼻咽癌放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在放疗前采用善邦通鼻腔冲洗联合辅舒良喷鼻;对照组直接进行放疗。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后3、6个月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情况及6月后Lund-Mackay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放疗后3、6个月的放射性鼻窦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vs 46.7%,23.3%vs 56.7%);实验组患者Lund-Mackay评分低于对照组[(4.58±1.60)vs(7.82±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前采用善邦通鼻腔冲洗联合辅舒良喷鼻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率,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鼻内窥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和复发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鼻内窥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0、12、24个月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鼻内窥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儿童功能性鼻内镜(FESS)术后鼻腔冲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4例实施FESS手术治疗的患儿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优质组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依从性分布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优质组依从性分布情况与完全依从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质组复发率(0.00%)远远低于常规组(12.77%)(P<0.05)。结论:在FESS术后鼻腔冲洗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依从性,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60例鼻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的鼻腔出血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对照组的鼻腔出血单纯行凡士林纱条填塞.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鼻出血鼻内镜下电凝后1周内再出血发生率为0,随诊半年后无1例发生再出血;对照组行凡士林纱条填塞后1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下先切除鼻腔、筛窦、蝶窦、额窦口、上颌窦口肿瘤及其基部黏骨膜,侵及以颌窦者经柯陆径路内镜下于骨膜下分离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12~72个月,治愈37例(90.2%),复发4例(9.8%)。结论鼻内镜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良好。切除肿瘤及其基部黏骨膜,对侵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径路内镜下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手术与常规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 :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 132例 ( 型或 型 ) ,随机分二组 ,即内窥镜组 :85例行鼻内窥镜手术 ;常规组 :47例行常规鼻窦手术 ,二组除手术方式不同外 ,余治疗方法相同 ,术后两组随访 2 a。结果 :内窥镜组 2 a治愈率为 75 .3% ,常规组 2 a治愈率为 5 5 .3%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内窥镜组术后随诊和综合治疗 <6个月者 ,2 a治愈率为 6 3.6 % ;6个月~ 1a者 ,2 a治疗愈率为 82 .7% (P<0 .0 5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疗效与手术技能、术后随诊和综合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镜联合超声刀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需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行鼻内镜联合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扁桃体剥离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自膜脱落时间、住院费用、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白膜脱落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24、48、72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与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联合超声刀行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是一种更微创、更易操作的术式,能提高医疗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鼻泪管阻塞患者57例(57眼),行鼻内窥镜下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术后常规护理2个月后拔管,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57例中治愈51例,有效5例,无效1例,无效者需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结论鼻内窥镜下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成功率高、微创,治疗鼻泪管阻塞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手术治疗Ⅲ型鼻窦炎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型鼻窦炎的经验。方法 :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 型鼻窦炎 68例 (1 36侧 )的临床资料 ,总结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 型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愈 42例 (61 .7% ) ,好转 1 1例 (1 6.3% ) ,无效 1 5例 (2 2 .1 % ) ,总有效率 (77.9% )。并发症 5例 ,术腔粘连 3例 ,眶周淤斑 2例。术中出血 >50 0 m L2例。结论 :术前行鼻窦 CT检查 ,有利于了解病情 ;同时掌握解剖结构 ,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以及术后定期复查是提高 型鼻窦炎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CTVE)技术在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中的意义.方法 接受慢性鼻窦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CT组与CT重建组,每组100例.常规CT组术前行CT检查,CT重建组还增加MPR、CTVE图像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CT重建组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好,可以立体观察病变....  相似文献   

18.
鼻内窥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与其他外科手术部位相比,鼻腔较狭窄、血管神经丰富、手术部位较深,因此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需要严格执行麻醉操作。以往鼻内窥镜手术多采用局部麻醉,由于患者意识清醒,精神高度紧张,经常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进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为此,人们正在努力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麻醉方式,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分析近年来鼻内窥镜手术麻醉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摘除的手术效果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收治的21例经鼻内镜手术摘除的鼻腔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骨化纤维瘤、2例鼻中隔乳头状瘤及2例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经术腔冲洗、换药,窦腔上皮化良好,未见肿瘤复发。2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及1例鼻腔筛房低分化鳞癌手术完整切除;1例上颌窦平滑肌肉瘤大部分切除,内镜术后第2周窦腔黏膜水肿消退后予放射治疗,随访2 a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结合术后的综合治疗,是鼻腔鼻窦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和部分恶性肿瘤的可选择径路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126例ERCP术后患者,63例术后置鼻胆管引流(ENBD组),与63例未行鼻胆管引流(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术后2、24h血清淀粉酶值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ENBD组术后2、24h的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178.6±76.3)和(248.3±74.2)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2.8±132.7)和(436.5±103.2)U/L(P〈0.01);ENBD组的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7.9%、0%,对照组则分别为23.8%和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BD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