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变广泛,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常呈现恶性临床行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生长和增殖、黏附侵袭以及血管的形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恶性转化、复发和不孕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就mi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比较黏附分子CD4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异位内膜及正常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强度,以探讨CD4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组在位内膜腺上皮CD44的表达与对照组子宫内膜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腺上皮CD44的表达显著高于同组的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由此可知,CD44在异位内膜的异常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本试验结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85例子宫内膜增生和6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bcl-2表达情况。结果(1)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中阳性表达率为40.0%(8/20),主要表现为增生期腺体胞质的表达。(2)bcl-2在子宫内膜增生的总阳性表达率为71.8%(61/8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cl-2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87.0%(20/23),在无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66.1%(41/6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0.0%(31/62),与子宫内膜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不同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基因可能在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及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bcl-2表达的监测有助子宫内膜癌癌细胞分化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基因及其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受孕3-7 d的小鼠子宫内膜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以未孕小鼠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①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未孕小鼠均显著增加,且表达量从着床前期到着床后期逐渐增强,其中d6、d7表达最强,与其他妊娠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MMP10基因和蛋白表达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结论:MMP10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有利于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胚胎滋养细胞的侵袭,参与着床中子宫内膜的蜕膜化过程以及胚胎的早期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基因及其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受孕3~7 d的小鼠子宫内膜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以未孕小鼠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①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未孕小鼠均显著增加,且表达量从着床前期到着床后期逐渐增强,其中d6、d7表达最强,与其他妊娠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MMP10基因和蛋白表达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结论:MMP10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有利于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胚胎滋养细胞的侵袭,参与着床中子宫内膜的蜕膜化过程以及胚胎的早期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究DIRAS3对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并分析其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DIRAS3在猪胚胎附植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DIRAS3基因慢病毒载体感染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自噬标志基因LC3-Ⅱ和P62、自噬调节因子mTOR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COX2、HOXA10、LIF和MSX1的表达水平,并利用CCK-8与流式细胞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DIRAS3可上调LC3-Ⅱ的表达,下调P62的表达,诱导自噬的发生。同时,转染慢病毒干扰载体至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现,DIRAS3表达的抑制,可明显促进细胞中mTOR表达,并诱导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率,且可极显著提高COX2、HOXA10和LIF的表达水平,降低MSX1的表达水平,而此过程中添加雷帕霉素(mTOR抑制剂)处理阻断mTOR通路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自噬水平无明显变化,且DIRAS3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和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的能力受到抑制。【结论】DIRAS3可能通过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MMP-2、MMP-9表达.结果 MP-2、MMP-9 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表达增加,而在早分泌期几乎无表达;MMP-2、MP-9在不典型增生及...  相似文献   

8.
求医问药     
《农家致富》2006,(8):54-54
江苏省滨海县天场乡的黄女士来信询问:关于“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答: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一组增生性病变.主要发生在育龄妇女中。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酮缺乏有关。月经异常是本病的突出症状,常表现为经期延长和月经量过多:月经不规则,月经稀少或闭经一段时间后大量阴道出血:年轻妇女可出现婚后不育。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一种高效的子宫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用酶消化、过滤、离心与差速贴壁纯化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家兔子宫细胞,分别以上皮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等为抗原的免疫荧光对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纯度。结果表明,家兔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24 h后大部分贴壁,培养3 d左右形成单层细胞集落,呈角蛋白阳性,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呈红色,核呈蓝色,纯度达96%以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培养0.5 h后即有贴壁,培养2 d后呈单层细胞集落状生长,呈波形蛋白阳性,细胞多边形或梭形,胞质呈红色,核呈蓝色,纯度达95%以上;平滑肌细胞培养24 h后大部分贴壁,6~7 d融合成片,呈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大都长梭形,胞质呈红色,核呈蓝色,纯度达98%以上。说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并得到高产量、高纯度、高增殖能力的子宫内膜细胞及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10.
孕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及活力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昆白系孕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条件、生长特点及其增殖规律,采用2.5 mg/mL胰蛋白酶+0.4 mg/mL EDTA分别以20,30,40 min消化子宫内膜,结合刮取法,对昆白系孕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消化时间的增加,所获得的细胞数目也增多,但细胞活力下降(噻唑兰法检测);消化30min所获得的细胞活力高、数目多,细胞比较单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活力随着细胞培养代数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中EMP2与TTF-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9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初次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且随访时再次行子宫诊刮或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51例.根据是否癌变分为两组: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28例,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23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两组组织标本EMP2和TTF-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标本组织中,E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39%和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1,P<0.05);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7%和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9,P<0.05).EMP2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而TTF-1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P<0.01或0.05).结论 EMP2和TTF-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80例疑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时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和诊断性刮宫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 180例中,26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早期子宫内膜癌。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诊断结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者26例,宫颈管受累25例,检出率分别为14.4%、13.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96.2%。B超诊断结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有14例,宫颈管受累13例,检出率分别为7.8%、7.2%,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8%、50.0%。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诊断性刮宫检查(P〈0.05或0.01)。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能够直接观察到病灶部位的生长部位、生长状态、病灶大小,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C-erbB2蛋白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中的蛋白定位,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rbB2蛋白在围者床期小鼠子宫中定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未孕子宫和空白对照组子宫中未见C-erbB2蛋白的表达,第1~3 d子宫中C-erbB2蛋白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胞膜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未见表达,第4~5 d子宫中C-erbB2蛋白除了表达在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胞膜上,上皮下基质细胞膜上可见弱阳性表达,第6~8 d的子宫中C-erbB2蛋白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以及围绕着床位点的蜕膜细胞胞膜上,各组肌层均未见阳性表达,C-erbB2蛋白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对照组子宫内膜、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表达。结果表明:NF-κB、MIF主要表达于3组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在异位内膜的间质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亦有表达。对照组子宫内膜低表达,而在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最强(P<0.01);NF-κB与MIF在3组内膜中的表达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875、0.882、0.927。NF-κB、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的内膜中有异常高表达,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NF-κB与MIF的表达呈正相关。NF-κB可能通过上调MIF的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阴道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EP)的准确性,评价阴道超声检查诊断EP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对211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诊断,同时行宫腔镜下息肉摘除和相应治疗,并行病理活检。结果211例病理检查结果为:EP 5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4例,内膜增殖症2例,其余无异常发现。211例中,阴道B超诊断EP 43例,病理确诊39例,阴道B超诊断EP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准确性分别为72.2%、97.5%、91.0%。宫腔镜诊断EP 60例,病理确诊54例,宫腔镜诊断EP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准确性分别为100.0%、96.2%、97.2%。宫腔镜诊断EP的灵敏度和预测准确性明显高于阴道B超(χ^2=17.42和7.186,P〈0.01),而两法的特异度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3,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和预测准确性比宫腔镜检查低,但其特异度与宫腔镜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阴道超声检查方便、快速、无创且可重复,可作为诊断EP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AFS各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CA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结果。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6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异位症组)血清、腹腔液的CA125和EMAb.同时检测12例正常女性(对照组)的血清CA125和EMAb并作比较。结果:内膜异位症组血清中的CA125水平、EM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同AFS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CA125水平或EMAb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Ⅰ期(或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CA125水平与Ⅲ期(或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Ⅰ期和Ⅱ期(或Ⅲ期和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EMAb阳性情况与Ⅲ期(或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EMAb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检测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和EMAb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体内和体外诱导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方法。[方法]利用假孕小鼠子宫角注油和激素处理体外分离的4周龄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进行诱导蜕膜化,通过半定量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蜕膜化标志分子蜕膜/滋养层泌乳雌激素相关蛋白。[结果]假孕第4天子宫角注油和雌激素与孕酮联合处理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都可显著提高蜕膜化标志分子的mRNA水平,可诱导产生蜕膜化。[结论]建立了体内和体外诱导蜕膜化的方法,为验证小鼠蜕膜化芯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陈佳佳 《安徽农业科学》2020,(15):105-108+118
采用LPS诱导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模型,通过研究细胞因子IL-1β、TNF-αmRNA的表达验证模型,为进一步对子宫内膜炎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疗效的评价奠定基础。经组织块原代培养和胰酶纯化分离得到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纯度。采用0、10、30、50、100μg/mL的LPS分别在3、6、9、12、18 h刺激纯化后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采用MTT法筛选出最佳刺激浓度时间为30μg/mL,12 h,然后以最佳刺激浓度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12 h后收集细胞,最后通过荧光定量RT-PCR检测IL-1β、TNF-αmRNA的表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孕早期家兔子宫内膜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形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讨子宫内膜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条件、生长特点及其增殖过程,采用不同消化方法进行了孕早期家兔子宫内膜细胞的消化和分离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采用胰蛋白酶消化获得的细胞数量少且活率低于60%,而采用1g/L胶原酶 型消化获得的细胞数量多达1×106/cm3,且活率大于90%。经74μm(200目)滤网过滤分离培养出多角形和梭形2种形态的基质细胞及铺路石状的腺上皮细胞,并均能在体外培养和传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及其miR-218在减轻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发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大肠杆菌脂多糖作用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免疫因子IL-1β和TNF-α释放;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蛋白印记法验证提取外泌体的粒径和标识蛋白CD63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外泌体中miR-218表达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外泌体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融合;细胞转染mimics 218检测其对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发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免疫因子释放的影响.[结果]100μg/mL大肠杆菌脂多糖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后,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脂多糖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218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218的表达量(P<0.01);正常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能够与大肠杆菌脂多糖处理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融合并与NF-KB (p65)蛋白共定位于细胞质中.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加入到100 μg/mL大肠杆菌脂多糖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 h后,显著抑制了大肠杆菌脂多糖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和TNF-a释放(P<0.05).同样的,转染进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mimics 218与磷酸化的NF-KB (p65)核外部分共定位并显著抑制了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发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TNF-α释放(P<0.05),而对IL-1β释放无显著差异.[结论]miR-218能够随着健康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泌外泌体进入到受到大肠杆菌脂多糖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并与磷酸化p65核外部分共定位并抑制大肠杆菌脂多糖引起的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