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采用胞二磷胆碱加血栓通作常规治疗;抗凝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抗凝组及对照组(P〈0.01或0.05);抗凝组和对照组间的疗效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能明显的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改进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的皮瓣修复,加速切口的愈合和减少并发症。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确保各段皮瓣的厚度;低平面放置引流导管;术后胸壁切口行弹性压力固定。结果:68例经上述方法处理,除2例切口边缘小范围坏死外,余66例术后切口皮瓣愈合良好。结论:上述三方面处理方法简单易行,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静脉输注甘露醇中应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需静脉输注20%甘露醇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A组(62例)采用精密输液过滤器输注,B组(60例)采用普通输液器输注,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用的时间及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及程度。结果 A组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留置时间为(88.5±4.5)h,明显长于B组的(78.2±2.5)h(P〈0.01)。A组的静脉炎总发生率及I、II级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7.7%vs58.3%,11.3%vs30.0%,6.5%vs26.7%,P〈0.01或0.05)。结论静脉输注甘露醇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可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所致皮下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新鲜马铃薯外敷,对照组采用25%硫酸镁湿敷,并对两组换药次数、痊愈时间、痊愈率、治疗费用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的痊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且治疗组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酚妥拉明。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酚妥拉明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波治疗仪治疗在预防卵巢癌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100例卵巢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波治疗仪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3 d及术后第5天血浆D-二聚体含量、下肢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5天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下肢血流平均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而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UAP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LMWH组(治疗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69.7%(P〈0.05)。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下降明显(P〈0.05)。观察3个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2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在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B受体阻滞剂、降脂药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口服尼可地尔片每次5mg,每天3次,连用4周;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次10mg,每天3次,连用4周。观察两组疗效、心绞痛、心电图变化及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疗效及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80.4%,优于对照组的60.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总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内外踝及跟部软组织皮瓣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下肢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其中吻合小隐静脉6例,未吻合静脉9例。结果:吻合静脉的皮瓣全部成活,无肿胀、水泡;未吻合静脉全部出现肿胀、水泡,部分皮缘坏死2例。结论: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减轻皮瓣水肿,有利于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穿刺时外用红花油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血管充盈不佳的小儿患者2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3例采用红花油在待穿刺的头皮血管涂抹,对照组132例采用常规热敷法。比较两组的浅静脉充盈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浅静脉充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209,P〈0.01);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5.5%vs87.1%,P〈0.05)。结论穿刺时外用正红花油能够使小儿头皮血管快速充盈,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全护理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鼻饲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安全护理模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鼻饲知识知晓度、鼻饲管脱出率、堵管率、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鼻饲知识知晓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vs 72.0%和98.0%vs 78.0,P〈0.05);观察组患者的脱管率、堵管率、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vs 16.0%,0%vs 18.0%,2.0%vs 24.0%,P〈0.05)。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可保证鼻饲患者的营养、水分、药物的安全供给,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反复性流产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反复性流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流产率、早产成活率、足月生产率以及分娩孕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率为30%,对照组为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反复性流产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POP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临床诊断为枕后位的初产妇156人,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徒手旋转POPP使之转成枕前位并静滴催产素加强宫缩;对照组只采取催产素加强宫缩、改变体位等一般处理。结果:观察组从POPP转至枕前位66例(84.6%),对照组为37例(47.4%),两组产妇胎位矫正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7.0,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率(87.2%vs61.5%)、剖宫率(12.8%vs38.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2,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纠正POPP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12月我院手术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1-6月同病区的手术患者80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安全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安全评分高于对照组[(97.9±1.3)vs(90.0±2.9),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vs 10.0%,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5%vs 88.8%,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提高管理者及各级护士的风险意识,保证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后路脊柱三维矫形钉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腰椎不稳症患者4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前等待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29±0.96)vs(6.38±1.50)d、(15.13±1.36)vs(19.50±1.69)d,均P〈0.01];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95.8%vs66.7%,100.0%vs75.0%,P〈0.05)。结论对腰椎不稳症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能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治疗效果和对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3 mL(含2850IU抗XA因子),每12h一次,共10d,并配合得当的护理。结果:26例中显效14例(占53.8%),有效9例(占34.6%),总有效率达88.5%(23/26)。心电图ST段各型治疗后均显著改善,ST段总均数由治疗前(0.113±0.071)降为治疗后的(0.068±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脆性、血小板黏附率明显降低(P<0.01)。3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现小出血斑,其余患者均未见皮下出血或内脏出血倾向,也未见皮疹等过敏反应,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显著改变,肝肾功能检查也正常。结论:配合得当的护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确切,并可使患者心电图、血流变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胺碘酮、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预防房颤患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盐酸胺碘酮、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 a,随访对比两组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患者连续用药的2 a中,治疗组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7.5%vs 10.0%,P〈0.05),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12.5%,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安全有效,出血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老年人慢性肺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MWH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LMWH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4100~6150IU每日1次,皮下注射,疗程10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LMWH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67.4%(P〈0.05);LMWH组患者治疗后氧分压(PaO2)升高、抗凝血酶原Ⅲ(AT-Ⅲ)升高,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FIB)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PaO2升高、PaCO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WH组血浆黏度、FIB、AT-Ⅲ及PaO2、PaCO2治疗前后变化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血黏度增高,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可作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24只,每组再随机分成四个亚组。先采用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模型组和治疗组制作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制模成功后治疗组分别于0、6、12、18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各亚组均间隔6 h重复皮下注射一次,每亚组均干预4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同时间点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结果 大鼠胰腺血流速度模型组低于假手术组,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5);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各亚组胰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VEGF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而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大鼠高脂血症性胰腺炎,VEGF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低分子肝素可能通过下调胰腺组织VEGF水平来改善胰腺微循环障碍,减轻胰腺组织进一步损害,且早期干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LMWH注射液治疗,每次0.4mL,每日两次,腹壁皮下注射,连续7d。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为40000)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500 mL,静脉滴注,2h内滴完,连用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记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粘滞度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