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核磁共振(MR)检查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提供临床心理护理依据。方法随机抽取MR检查患者31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14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焦虑(SAS)、抑郁(SDS)与自我效能(GSES)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对比两组的调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5.2%(142/314)、48.7%(153/3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3%和38.2%(P〈0.05或0.01)。研究组自我效能中、低水平者共251例占7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P〈0.01)。结论约有半数的MR检查患者存有焦虑和抑郁,且自我效能低下,因此应对MR检查患者加强临床心理护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疼痛对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伴疼痛症状的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患者作为研究组,92例不伴疼痛症状的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视觉模拟量表(VAS)、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SF-36生活质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躯体化、抑郁、焦虑程度与疼痛呈正相关(r=0.31、0.43、0.54,均P〈0.01),SF-36总分与疼痛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肾性骨病的疼痛症状可加重患者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程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应加强对疼痛症状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老年糖尿病足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9),对照组采用集中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经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QOL中的担忧发作、总体健康水平、情绪健康、精力与疲惫、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综合生活质量等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或0.01),而药物影响这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可有效地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脓毒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接受CRRT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状态焦虑评分、依从性及治疗后疾病转归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状态焦虑评分为(36.35±9.43)分,对照组为(46.41±10.2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疾病转归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以CRRT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中应用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状态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伴肾性骨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血液透析伴肾性骨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心理干预、营养干预和运动疗法,干预5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6个维度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对血液透析伴肾性骨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的护理干预对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伴焦虑情绪的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为主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健康调查简表于干预前后进行评分,并结合患者干预前后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生活质量测评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比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为主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MHD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采用单元护理(主要以恢复神经功能量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效果。方法 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于病情稳定之日即施行卒中单元康复护理,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康复效果和ADL量表评分变化。结果实验组基本控制30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0例,无变化2例,恶化0例;对照组基本控制、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的病例分别为20、4、11、15、0例;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8.587,P〈0.01)。两组护理后的ADL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的AD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建立对脑卒中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影响.方法 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及需提前结束透析的患者例次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及需提前结束透析的患者例次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建立疾病自我管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神经内科住院的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自我管理模式。于入院时和管理3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对两组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结果管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ESCA得分较管理前及同期的对照组提高(P〈0.01),对照组只有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及总分项的评分较管理前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SF-36QOL评分较管理前及同期的对照组提高(P〈0.01),对照组只有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及疼痛项的评分较管理前提高(P〈0.05)。结论癫痫患者建立疾病自我管理模式,可其日常自我行为管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患者随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于出院前采用自制表格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自理能力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均P〈0.01)并且健康知识、生活自理能力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腹式呼吸训练对轻中度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轻中度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轻中度突发性耳聋的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腹式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状态焦虑评分和听力改善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训练后的状态焦虑评分为(37.0±9.2)分,对照组为(48.0±1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听力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轻中度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状态,有利于患者听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别。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41.28±6.23)明显低于对照组(47.36±8.45)(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翠娥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294-295,303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对临床分娩的影响。方法:2009年1~4月的临产妇350例作为观察组,在进入产程后采用自我效能理论实施护理;上年同期273例临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以产科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两组产妇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满意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实施产时护理,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作常规透析护理,实验组接受运动疗法.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超早期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脑卒中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3段式康复护理干预策略;在对照组基础上,干预组进行超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短期康复效果、康复后躯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1)康复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干预组的短期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Hc=4.547,P〈0.05);(3)干预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和ADL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4)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五项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超早期干预能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康复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对胸腔镜检查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66例胸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加用循证护理.采用自我效能自评量表(GSE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指标的评分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骨创伤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患者术后第2、4天的疼痛程度,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4天的疼痛评分均较第2天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2、4天,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减轻了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身放松疗法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身放松疗法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采用西雅图量表(SAQ)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同时应用90项症状自评表(SCL-90)测定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SAQ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CL-90评定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身放松疗法可明显消除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治疗信心,从而促进康复,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0.5%利多卡因漱口液对扁桃体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100例扁桃体摘除术后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含0.5%利多卡因漱口液漱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扁桃体摘除术术后6 h进食、12 h白膜形成、24 h愿意说话的例数均比对照组多(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6.05±0.66)d vs(7.68±0.68)d,P〈0.01)。结论扁桃体摘除术后,用0.5%利多卡因漱口液漱口,减轻伤口疼痛,促进患者进食,加快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