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乐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90-193
近些年来,土地整治在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生产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相关学者对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研究日益增多。笔者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成果不足并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方面,应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变化规律研究,并进一步量化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地综合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通过工程措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然而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往往只追求耕地数量增加,却忽略了耕地质量。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必备工作,其结果对项目实施后的农业分等定级有重要作用,也为农用地估价及其他有关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农村的土地整治,是拉动内需、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挖掘农村土地潜力,促进城乡用地挂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缓解建设占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探索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首先构建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到城乡协调度高值区、城乡协调度较高值区、城乡协调度中值区和城乡协调度低值区。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状况,提出不同的土地整治模式:适应城镇扩张型土地整治模式、基础设施改进型土地整治模式、中心村辐射带动型土地整治模式和特色农业发展型土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4.
邓婷  吴家龙 《农业与技术》2021,(12):150-152
有效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以耕地撂荒问题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失等是广东省耕地撂荒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针对性提出了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释放政策红利...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川西平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后耕地变化及效益评价体系,以川西平原冉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例,在实地调研和充分收集研究区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川西平原土地综合整治效果评价逻辑框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测算冉义镇土地综合整治前后耕地的面积、形态、分布特征的变化,并从土地流转及生产效率、农户经营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促进城市化发展等角度探究冉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1)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冉义镇耕地总面积增加14.60%,耕地斑块数却骤降64.21%,平均斑块面积和集中连片性均增加,正方像元指数从0.08减少到0.03,形状趋于规则;2)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宅基地与其周围林地组成的"林盘",随着"林盘"的大量减少,林地在城乡建设用地中面积比例由51.82%下降至17.72%;3)农业机械化耕种率和土地规模经营率显著提高,能够有效避免零散耕地被边际化的现象发生;4)冉义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以及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当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5)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要因地制宜,应当重点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下农民合作社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农业科技管理》2015,(5):66-70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合作社机制,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文章在分析、总结新常态下建设农民合作社机制创新的制度支撑的基础上,从建立促进合作社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了为推进合作社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开展促进创新的项目引导和逐步完善促进创新的配套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适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衡量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选取评价指标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衡量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耕地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施土地整治工程之后的耕地,基础设施建设较土地整治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耕地利用等别和自然等别都有所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方便农户生活,为提高耕地产出率奠定了基础。说明构建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在土地整治前后的变化程度,有利于今后耕地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为国土部门的常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天津市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规模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土地整治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重要性的研究视角出发,科学评价天津市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将天津市土地整治项目的新增耕地规模和新增耕地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全市所辖各区县和乡镇等进行不同尺度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土地整治以土地开发项目为主,土地开发的新增耕地率均呈现较高水平,而且从区县和乡镇的尺度看差异度不大;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的项目相对较少,且补充耕地规模也不大,区域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举和阐述了古今中外人们由来已久的土地危机意识,站在全球的高度论证了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立足中国国情,提高全民的耕地保护意识,以及加强耕地保护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了解相邻省份耕地开垦费、调查省内部分市县耕地开垦费的征收与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在苏南、苏中、苏北分开发、复垦、整理类型选择9个典型项目区,综合测算出该地区单位面积新增耕地的综合投资标准,同时考虑到耕地开垦费的上缴比例、未来物价上涨及项目类型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最终确定江苏省的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为苏南50元/m~2,苏中40元/m~2,苏北30元/m~2。标准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间各类型项目结构以及各地区同类型项目难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人口对耕地数量驱动作用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江苏省人口和耕地数量进行时序分析及区域差异分析得出结论:人口增长是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减少的驱动作用逐步减小;人口对耕地减少的驱动机理包括房屋建筑占地、交通建设用地、城市规模扩张和用地方式转化等4个方面。针对人增地减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耕地保护和加大土地复垦与土地整理力度等5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曹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35-8636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灰色动态模型两种建模方法,分别对江苏省耕地面积短期变化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模型分析的效果。结果表明,两者都可用于预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精度明显好于灰色动态模型,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经过修正的,且对数据要求较高,而灰色动态模型对数据没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盆地乐山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区域内7县、4区已经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GIS分析工具,对土地利用中与耕地相关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结合采集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料对区域内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区域内耕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顺序依次是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自然灾毁,它们在耕地减少中所占比例分别是83.5%、11.4%、4.6%和0.5%。针对区域耕地变化情况,提出了增加耕地的方式和可能途径,并对区域内耕地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0):1517-1520,1525
The study has examined the tempo-spatial pattern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change in Jiangsu province.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of 18 selected indicator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during the period 1970-2010 identified 2 main pat- terns of change in planting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A major shift from production-centered pattern to profit-oriented one occurred in 1984, the time of grain yield surplus and the mitigation of population pressure. In response to the impending Opened Market System, there was a notable tendency of higher efficiency and less productivity since 1997, as well as remarkable regional disparity of cultivated land use change spatially. It revealed a relative decrease in grain cropping share, crop- ping scale and cultivation intensity in South Jiangsu, especially in Tai-Lake region, and the reverse in North Jiangsu.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were finally dis- cussed from the abov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6.
选取1999~2006年为研究时段,对此期间江苏省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借鉴人口地理学中人口重心的计算方法对其分布重心的转移趋势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还利用与耕地变化相关的一系列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近年来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江苏省耕地资源变化的因素可以归纳为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农业科技进步以及人口系统压力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税收手段耕地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和效果,对耕地保护的税收手段进行了分析,并从税收这一角度探析了耕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山东省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分析山东省经济发展对耕地保护的影响,提出符合山东省实际的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探讨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措施,分析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成效及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剖析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挑战。结合耕地占补平衡存在问题和耕地占补平衡趋势预测等,提出包括界定耕地占补平衡为阶段性目标,有限开展农用地占补平衡,加大抑制耕地被占用的力度,积极完善补充耕地的措施,探索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协调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