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圆弧条分法是土坡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但该法以假定各土条稳定性相等且与整个土坡相等为基础,属于不严密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以简单土坡为研究模型,运用改进条分法,研究了土坡失稳且土条问稳定性不等时,各土条问的传力特点、滑动规律及加速度协调条件;推导出了土坡失稳情况下,计算条间力大小及各土条稳定系数的理论公式。算例验证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准确分析整个土坡的稳定性,而且揭示了土坡内局部土条的稳定状态,对于实际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浅谈2000年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0年中国北方发生多次大范围沙尘暴天气 ,其成因主要有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气象因素包括长期干旱、气温高、风速大和不利的天气系统 ,人为因素主要是人口剧增、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滥垦滥伐滥牧及开发建设等 ,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 ,导致土地大面积沙化。防治对策是 ,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坚决制止人为破坏 ,大力建设和恢复林草植被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帕默尔干旱指数的中国气象干旱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的不断加剧,中国多地频繁发生干旱灾害,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因而研究干旱的时空演变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改进帕默尔干旱指数(sc PDSI)分析了1961—2009年间年和四季干湿变化,并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探讨了中国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49 a来,整体上中国年和四季均呈显著变湿趋势,且均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生了由干变湿的突变;2)年及四季均存在2~8 a的振荡周期,其中夏季主周期为4.4 a,其余主周期均为6.2 a;3)根据REOF时空分解的前8个空间模态,将中国划分成8个干湿特征区域,其中大兴安岭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有变湿趋势,后两个区域变湿趋势显著;东北—内蒙古高原区、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地区呈变干趋势,前3个区变干趋势显著,黄淮海平原分区干湿变化不明显;各分区普遍具有2~9 a的振荡周期;4)极涡指数、印度洋偶极子和太平洋涛动与部分地区气象干旱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防旱、抗旱与干旱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使用滑楔法建立了边坡极限状态的功能函数,用中心差商近似代替对功能函数的数学求导,运用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可靠性指标和失效概率,并使用蒙特卡洛法进行可靠性指标校核,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可靠性指标对土条侧向力倾角的假定是敏感的,可靠性指标对软弱层的内摩擦角敏感性大于软弱层的内聚力和坡体重度。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民勤县为例,建立民勤5个区域1988~1997年三个时段的荒漠化指数和其变化率,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对应年份和各区域乡镇的标准化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民勤荒漠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对1988-1997年民勤区域荒漠化社会经济驱动力进行分析。民勤的牧业区和新开发的昌宁与环河灌区受人类影响小,其区域荒漠化指数大小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但两区域荒漠化指数变化率分别与单位面积载羊量和人口密度变化率线性相关。对坝区、泉山区和湖区老灌区,区域荒漠化指数大小取决于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影响了区域荒漠化指数的大小,各区域荒漠化指数变化率分别与单位面积的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人均纯收入和单位面积的大牲畜变化率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滑坡是土坡重力侵蚀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其稳定性分析中的圆弧条分法在工程实际中被广为应用。但该方法的具体计算过程烦琐,而且需要反复试算,存在着不确定性。将土坡的地面线用分段直线方程表示,将滑动面用一圆弧方程表示,可以将原公式中的求和部分化为积分式,从而推导出了求解稳定系数的解析式。通过几何关系将稳定系数转化为一个距离参数t的一元函数求得参数t,并获得稳定系数极小值及其对应的滑动面。若变动后缘点和剪出点,可最终求得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及相应的稳定系数。  相似文献   

7.
孙丹峰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3):131-135
以甘肃民勤县为例,建立民勤5个区域1988~1997年三个时段的荒漠化指数和其变化率,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对应年份和各区域乡镇的标准化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民勤荒漠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对1988-1997年民勤区域荒漠化社会经济驱动力进行分析。民勤的牧业区和新开发的昌宁与环河灌区受人类影响小,其区域荒漠化指数大小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但两区域荒漠化指数变化率分别与单位面积载羊量和人口密度变化率线性相关。对坝区、泉山区和湖区老灌区,区域荒漠化指数大小取决于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影响了区域荒漠化指数的大小,各区域荒漠化指数变化率分别与单位面积的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人均纯收入和单位面积的大牲畜变化率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公路边坡灾害危险性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特点,由影响公路边坡危险性的主要因素组建成两层次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边坡危险性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其评估结果可以满足地灾评估的精度要求。文章指出,模糊综合评判预测边坡危险性结果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评判因素的选取是否有代表性,以及因素权重、单因素评判和模糊合成模型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文中的一些方法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地坡面产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地坡面产流特征。结果表明: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地地表径流特征相似,但其与潜在、轻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差异明显。当雨强小于40 mm/h时,潜在石漠化土地难产生地表径流,当雨强达到55 mm/h,连续降雨34 min其开始产流;当雨强在51~60 mm/h之间时,其径流强度围绕3 mm/h小幅波动,当达到61 mm/h以上时,其径流强度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轻度石漠化土地产流时间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变短,但其径流强度差异不大,介于2~5 mm/h之间。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地地表径流呈现峰谷相间的特点。极重度石漠化土地裂隙、节理极为发育,洼地内多漏斗、落水洞,集流面积小,雨强增大后产生的径流变化幅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重点探讨了反算法的基本原理、反算的具体方法步骤、反算法建立联立方程的条件,应用边坡稳定性反算分析原理,依据工程实例对边坡滑移面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反算,给出了抗剪强度参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风险及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地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中所面临的特殊的地域性环境问题,也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石漠化概念的内涵及特点的分析,构建了石漠化概念模型,论述了土地石漠化与基底环境的基本反馈响应机制。根据模型将风险压力分为干扰、累积、演替、破碎这4大类,分析提取土地石漠化风险因子,按"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土地石漠化风险因子进行了分级,初步建立了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主要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利用地质分析、FLAC3D软件计算等方法进行分析,对边坡稳定性做出了评价,对进一步探讨其稳定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