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民权县位于豫东平原,黄河故道地区,境内多为沙质土壤,地下水资源丰富,是传统的苹果栽培区,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就有苹果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后,苹果面积增加,据2004年年底统计,全县果树总面积2万公顷,其中苹果为1.53万公顷,占全县果树总面积的2/3,2004年全县苹果总产量达到20万吨,总产值2.1亿元,苹果生产已成为全县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权的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全县老果园面积较大,1992年以前种植的苹果树占60%以上,全县老、弱、劣质果树近0.67万公顷,这些果树普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商品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近几年,县园艺局在全县范围内重点开展了苹果改质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对全县果树改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深入讨论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2.
苹果为静宁农村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栽培面积达4.66万公顷。2008年挂果面积1.5万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苹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自2004年开始.我们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以幼园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覆盖节水保肥栽培技术,优化树形修剪技术,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等组装配套的标准化管理措施.整体提高了果园综合管理水平和果业生产效益。推广标准化管理面积13333公顷,  相似文献   

3.
苹果作为静宁县优势产业.得到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苹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4.67万公顷,占耕地的46.5%,户均0.49公顷,人均0.107公顷.2007年结果园面积1.1万公顷,产量19.8万吨,产值3.71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2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2008年挂果面积1.5万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2009年挂果面积2万公顷.产量30万吨.产值6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300元以上.占当年农民收入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静宁县聚天地之灵气,挥地域之优势,集万民之智慧,凝大众之财力.经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建成了甘肃苹果栽培第一大县.全国著名优质苹果基地和重要苹果出口基地,至2008年底,全县果园总面积4万公顷,占耕地的40.8%,户均0.43公顷(6.5亩),人均0.086公顷(1.3亩).建成了7个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专业乡和60个专业村。2008年结果园面积1.5万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相似文献   

5.
正陕西省长武县发展苹果产业有很大的区位比较优势和自然资源基础,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远离污染、生态植被良好,符合优质苹果生产七项指标。近年来,长武县果园面积基本稳定,随着果品需求及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果园面积年递增0.067%,处于动态稳定发展中,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了24万亩,挂果面积16万亩,总产量28万吨,果业总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纯收入达到了6 6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已成为长武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果品产业是静宁县委、政府依据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比较优势而确立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4.6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7.6%。2008年,该县结果园面积1.5万hm^2。产量24万t,产值4亿元;建成了7个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专业乡(镇)和60个专业村。全县户均果园面积达到0.43hm^3。人均0.09hm^2。果品产业中.全县农民人均收益达8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果品产业呈现出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态势。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吉县已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近年来,当地苹果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全县果园面积已达1.84万hm2,其中挂果面积已达1.15万hm2,每年套袋优质苹果超过10万t,全县种果农户数占总农户的68%,  相似文献   

8.
陈鹏  李小爱 《北方果树》2018,(3):43-43,51
静宁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支撑脱贫攻坚、推进富民强县的最主要途径,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全县果园面积达到6.75万hm^2,果品总产量72万t,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益占到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9.
2011年贵州省水果生产以标准果园建设为抓手,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水果基地建设。水果产销态势良好。据统计,截至9月底,贵州省果园面积为19.10万hm^2,结果园面积13.12万hm^2,全省新增水果面积1.60万hm^2,同比分别增加8.29%、7.01%和45.61%。各地新增果园中以苹果、火龙果、猕猴桃、桃和枇杷等水果新增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0.
恭城县是水果生产大县,2007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已达2.8万hm^2,其中柑桔类水果面积是1.8万hm^2,约占64%。全县水果总产量57.6万t,其中柑桔类水果产量41.7万t。柑桔生产已成为恭城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上世纪80年代末柑桔黄龙病在恭城县开始零星发生,近年来,由于气候等方面因素影响,传播很快,至2006年底,已呈暴发趋势。据全面普查,全县果园平均发病株率达6.6%,发病重的果园病株率达90%以上。柑桔产业受到严重威胁。针对当时的严峻形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静宁县是农业部划定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2010年全县果园种植面积达5.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1.6%,总产量36万t,产值达14.7亿元,果品纯收入10.3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23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  相似文献   

12.
庄浪县属于苹果的适生区之一,生产的果品以个大、味美、色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耐贮存等优点而远销国内外市场。目前,全县苹果栽培面积2.4万hm^2,其中2008年以后定植的果园约1.7万hm^2,近几年苹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1果园间作矮秆作物为了弥补今年小春损失,全区2666.67hm^2幼龄果园建议种植马铃薯、豆类、蔬菜等矮秆作物,增加农民收入,确保2010年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2010年,甘肃省静宁县果业成就辉煌,全县以苹果为主的果树种植面积达5.07万hm2,苹果总产量达36万t,苹果收入10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2350元,占到了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早期果园间作生姜栽培技术宋学文李新成幼龄果树及进入初果期的果树,树干较矮,株行间空隙地面积较大,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利用生姜耐荫的特性,在早期果园(山楂,苹果,桃树等)中间作生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1.栽植方式果树间作生姜的主要方式是带状间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苹果种植面积为214万hm2,总产量约3500万t,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50%。中国耕地资源十分紧张,苹果产业不能再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发展,今后发展方向应该是控制种植面积,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增加果园单产,提高苹果品质,并以此增加果农收入,增强我国苹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苹果是水果之王,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无论产量和面积均居首位,产量达22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8%。三门峡是全国优质苹果主要产区之一,寺河山苹果、东村苹果产量高、品质好.享誉全国.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7.73万公顷,年产苹果8亿千克.颇受市场欢迎。苹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2%左右.苹果收入是广大果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正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全省重点发展苹果产业的县区之一。自2006年开始发展苹果产业以来,全县果园面积逐年扩大,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所有塬区乡镇全部栽培苹果,覆盖全县农业人口的86%以上,苹果产业成为全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主导果区农民提高收入。近年来,随着果树的老龄化,果品品质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在邓州市九龙乡部分果园进行了间作天鹰椒的栽培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1995~1997年进行了推广,面积达300余hm2.苹果一天鹰椒间作型与当地传统的苹果一小麦间作型相比,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增加了6倍,而且有利于苹果树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1 沂水果品生产现状 沂水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农业可利用资源17万公顷,经济林用地面积9.13万公顷.25度坡以上的山丘面积3.6万公顷.适宜种植果树的面积6.7万公顷。近年来沂水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果业作为农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增加投入、强化科技兴果.制定优惠政策及实旋名牌战略等措旋.使我县果品面积、产量、品质、效益都有了较大提高。截至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3.32万公顷.果品总产量30万吨.总产值达到4亿元。并形成苹果、梨、桃、柿、葡萄、板栗、大樱桃、反季节水果和茶叶生产10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