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失地农民培训、创业环境改善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参考,通过问卷方式对创业的失地农民进行调查,从失地农民个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出发,分析二者和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提升失地农民的双重资本水平,增强其创业能力,进而改善其创业绩效。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创业能力中各项指标与创业绩效呈正相关,其中,创业者的培训状况、技能水平、个人特质等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13-215
创业是解决失地农民发展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失地农民创业帮扶政策上,缺乏完整的支撑系统。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促进失地农民创业的公共技术支撑系统,包括失地农民信息库、创业项目库、创业风险评估的个人评估子系统与公共政策支撑子系统。通过建立公共技术支撑系统,评估失地农民的个人素质,并通过政策支持,减小其创业风险,进而提高失地农民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海南失地农民创业能力并改善创业环境,进而有效解决海南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按照失地农民生态系统的内涵,从创业主体和创业环境两大维度提出了由创业企业、政府、其他创业组织和社会4要素组成的失地农民创业生态系统构架。据此分析得出,当前海南失地农民创业存在创业者综合素质较低、其他创业主体职能缺位、服务支持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和创业氛围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创业者培养、建立政府主导的帮扶机制、完善支持链条、创新应用"互联网+""智慧+"技术保障系统反馈和动态监督。  相似文献   

4.
刘杰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5):139-141,138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自我创业是扩大失地农民就业和增加失地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边疆地区失地农民的发展关乎到边疆地区的和谐与稳定。通过对昆明市呈贡新区失地农民的创业现状的实证调研,分析了失地创业者自身的人口学特征和创业的环境特征,从而得出失地创业者自我创业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从失地农民自身和政府政策支持两个方面进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研究基础,失地农民的生计资产为框架核心,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状况和生计策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中,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对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主的生计策略有显著影响;在社会资本中,婚姻状况、经常联系的朋友个数和可以借款的人数与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主的生计策略呈正相关关系;在金融资本中,家庭总收入是影响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主的生计策略的重要因素。在控制变量中,原房屋是否拆迁与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主的生计策略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特别是其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的调研材料的分析,提出了改变政府征地制度,土地市场化,多途径推进失地农民培训、就业和创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吸纳更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迁移,建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林跃 《农业考古》2012,(6):355-358
失地农民是中国社会快速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新词汇,目前所有辞书均未见收录。截至目前,学界对失地农民这一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失地农民,简单讲就是指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科学揭示失地农民的法律地位,我们必须从法学理论角度对  相似文献   

8.
李莹 《北京农业》2011,(30):186-188
随着陕西省汉中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成为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失地农民,如何解决这一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对汉中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建国村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进行调研,在对该村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的分析基础上,指出了失地农民在择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失地农民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在南昌市和赣州市城郊失地农民非农就业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利用183份有效问卷,对城郊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失地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意愿比较强,对希望政府帮扶政策的意愿呈多样化,其中"集中安排岗位"是最主要的意愿。提出了促进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对策建议: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岗位;多样化安排失地农民就业,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0.
在南昌市和赣州市城郊失地农民非农就业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利用183份有效问卷,对城郊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失地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意愿比较强,对希望政府帮扶政策的意愿呈多样化,其中"集中安排岗位"是最主要的意愿。提出了促进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对策建议: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岗位;多样化安排失地农民就业,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贡献巨大,让失地农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实现失地农民生计持续稳定的必然选择。对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援助和培训,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引导帮助积累资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扶持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扶持创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因此,扶持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应当成为目前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处于集中式的发展阶段。在这种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征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失地农民基本的食物保障、收入保障和住宅保障构成了威胁,从而使部分失地农民陷入贫困,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应该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方面协调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失地农民也应该积极择业和创业,以保护其自身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失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多,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及时有效的教育信息服务。本文提出了高校利用地域、信息、教育资源优势服务失地农民,构建一个以教育信息集散、技术培训咨询、实地职业化创业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5.
促进失地农民社会融合,成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最终目标。要实现失地农民社会融合必须首先解决其就业问题,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204位失地农民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就业中存在就业渠道窄、层次低、就业培训缺失、就业现实与就业期望差距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多元就业模式及服务支持体系,即自主创业模式、本地资源开发模式、社区自我服务模式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的城市边郊土地被征用,土地的征用产生了大批量的失地农民。这些失地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知识技能的欠缺,以及一次性获得巨额拆迁款产生的惰性心理,导致大量的拆迁失地农民不愿意再就业或无法再就业。这个时候,相关部门对拆迁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干预、引导和扶持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要对拆迁失地农民构建"可持续生计"的思想,其次相关部门要采取系列的措施引导和扶持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或创业活动。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促进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既是农民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企业的需要,更是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社区教育要结合失地农民自身实际,抓住地方发展契机,细化市场需求调查,设置"订单式"培训课程,灵活培训机制,优化培训过程,积极争取建立政府部门支持的失地农民再就业保障机制,努力提高失地农民转移创业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推进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失地农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原因,结合现在政府政策和滨城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实例,从补偿标准、建立保障机制和集体资产管理、自主创业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对兰州市城郊失地农民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一是收入少、支出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二是再就业渠道窄,创业能力不足;三是就业保障不完善。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推进以及城市扩建的步伐加快,失地农民群体也也不断壮大,失地农民逐渐向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当农民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一系列问题由此产生,如就业转岗、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保障制度欠缺或不适宜,都会使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得不到保障。其中,尤以就业问题最为棘手。本文探讨了失地农民就业及创业的有效措施,为推进农村与城市同步小康的进程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