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们县功公社桃园大队是我县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大队之一,已有十五年历史,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获得了连续七年平均亩产茧上百斤。全队现有50.9亩桑园.其中12-14年生的桑园22.9亩,5年生的低杆密植桑园8亩,新栽坡地一年生桑园20亩.去年投入养蚕采叶的桑园30.9亩。总产桑叶80200斤。分五期养蚕77张,实用叶76978斤,共产茧4767斤,茧产值8899.34元。平均斤茧用桑量16.1斤,亩产茧153.8斤,亩产值288.30元.每斤茧生产时间为3.9小时。养蚕工日值5.66元。嫁接良桑12万株,成活率70%,  相似文献   

2.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之一,近几年来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现全县共建成片桑园6463亩,81年养蚕3952张,产茧115,869.9斤,嫁接桑苗1,200万株,育实生苗286亩,桑园面积、产茧量、嫁接、育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宝鸡县天王公社是宝鸡市恢复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一个公社。共23个大队,其中15个大队栽桑养蚕,全社现有桑园面积1,247亩,其中去冬栽桑376亩。81年战胜了春旱、秋涝、高温、多湿等自然灾害,养蚕1958张,产茧70,466.8斤,比80年增长4.3%,亩产茧80.1斤,其中二、三年生的桑园,亩产茧112.6斤。春季除自接外,支援兄弟社队接穗  相似文献   

3.
<正> 近几年来,我县的秋蚕饲育在养蚕生产中一直占极重要的地位。去年,我县共养秋蚕1480张,产茧50000多斤,分别占全年总饲养量和总产茧的62%和55%。很多社队由于饲育得法,取得了秋蚕茧的丰收,促进了全年的产量。例如天王公社天王大队去年135亩桑园分6期养秋蚕271张,产茧11,684.5斤,平衡张产茧43.1斤,平均亩桑产秋茧86.6斤,使该队,全年平均亩桑产茧达到183.5斤;县功公社桃园大队去年43亩桑园分3期养秋  相似文献   

4.
吴家埠、冈山二个大队是我县蚕桑生产的重点大队。吴家埠大队桑园面积322亩,其中180亩桑园亩产茧191斤。近五年来全年平均张产在83斤以上,还有142亩是近三年新发展的幼林桑,冈山大队桑园面积50亩是  相似文献   

5.
我县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半山区县,极大部分桑园都在低山和溪滩上,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不管山地、溪滩,只要因地制宜,加强桑园管理,都能获得高产。我县有二个蚕桑高产单位:莼湖公社的同山大队和甘坪公社的柴夹岙大队。同山大队的桑园在山坡上,50亩成林桑园,集中成片,1969年春栽植,亩栽桑树545株,中干养成,品种不纯。1973年亩产茧超双百,为203斤,1978年达到280.5斤,1979年由于强台风袭击,桑园受灾,亩产茧仍达266.3斤,每亩  相似文献   

6.
<正> 关中地区是我国蚕桑生产的发祥地之一,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本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生长期长,劳力比较充足,适合发展桑蚕生产。例如,宝鸡县天王公社,自1976年春季重新栽桑以来,蚕茧产量逐年上升,1980年,575.5亩1~5年生的滩地桑园,共产蚕茧67269斤,收入116041元,平均每亩产茧117斤,收入202元,较其它种植业高出1~3倍。其中天王大队,135亩滩地桑园,产茧24768斤,收入44629元,平均每亩产茧183.5斤,收入330元,每亩产值较其它种植业高出2~5倍。实践证明,只要领导重视,布局合理,政策对头,实行科学务桑养蚕,蚕桑生产就会迅速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省蚕桑生产的恢复发展较快,经广大蚕桑科技人员和组织起来的农民社员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培桑养蚕技术,加强生产管理,亩桑产茧量逐步提高,1950年亩桑产茧仅26.37斤,1977年亩产茧(采叶面积)提高到89.96斤,超过了日本全国204万亩的平均亩产茧77.74斤的水平。许多社队已实现了亩产200斤茧,据嘉兴地区1977年的不完全统计,亩产茧已超过200斤的有7000多亩,其中钱塘江公社4761亩桑园年亩产茧253斤。有7个生产队亩产茧超过400斤,46个大队亩产茧超200斤,98个生产  相似文献   

8.
如何发展新区的蚕桑事业,使之巩固、发展、壮大,我认为关键在于提高每亩桑园的产茧量和产值。丽水县水各公社旭光大队从1973年开始利用溪滩发展蚕桑,到1976年建成桑园470亩,1979年产茧483担,产值近10万元,亩产茧达103斤。其中第五生产队25.88亩溪滩桑园平均每亩产茧202.9斤,产值374.26元。这与高产社队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在桑园基础条件比较差、设备简陋、缺乏经验的新区能较快地实现亩产百斤、二百斤茧,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将其主要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千金公社是浙江省湖州市蚕桑生产的重点产区,有专业桑园(不间作其他作物的桑园)9348亩。近两年来,该社蚕茧连续获得丰收,平均每年增产蚕茧1188担,83年总产茧15190担,亩产茧162.5斤。三年来的蚕茧生产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大队是以生产粮食为主蚕桑畜牧并举的大队。专业桑园740亩,就今春止已改好矮干密植桑450亩。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1972年以来,蚕桑生产不断发展,1976年春期产茧719.13担,亩产春茧97.2斤;夏期产茧173.87担,亩产夏茧23.4斤;早秋产茧238.68担,亩产早秋茧32.2斤;中秋产茧67.88担,亩产晚秋茧9.2斤;  相似文献   

11.
<正> 江苏省东台县三仓公社三仓大队地处黄海之滨,属滨海盐渍土地区,农作物以棉花和棉粮夹种为主。全大队六个生产队的集体耕地面积1,892亩,成林桑园面积68.9亩,占集体耕地面积3.6%(目前新老桑园面积已近100亩)。从1962年开始栽桑养蚕。二十年来,蚕茧产量持续上升。1966年亩产茧达到100斤,1970年增至200斤,1974年达300斤,到1979年达350斤。1981年共饲养蚕种476张,总产茧达267担,比历史最高的1980年增长12.4%,亩产茧达387.5斤(按68.9亩投产桑园计算)。全大队有4个生产队亩产茧超过400斤,亩产桑叶6,000  相似文献   

12.
<正> 为研究总结桑园高产栽培技术,我们在调查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于1978年选定山东省文登县侯家公社吴家滩大队桑园,作为试验地,以亩产4500斤桑叶300斤蚕茧为目标,开展试验研究。1979年吴家滩大队75亩桑园,平均亩产桑叶4508.2斤,亩产茧298斤,其中一块8.3亩的高产地,亩产桑叶5907斤,亩产蚕茧394斤。  相似文献   

13.
<正> 南屏公社葛桥四队是我县蚕桑生产先进单位之一,76年以来一直稳产高产。这个队共有桑园15.5亩,81年养蚕69张,产茧5106斤,亩产茧329.4斤,亩产值713.29元,张产茧74斤,春蚕张产茧92.9斤。见表1  相似文献   

14.
顺德县均安公社沙蒲大队是个蚕桑高产队。总耕地面积二千八百零二亩,其中鱼塘一千七百五十八亩,桑地六百四十八亩,蔗地二百七十一亩,一九八○年亩产茧四百一十八斤一两,比七一年亩产茧一百七十二斤增产百分之一百四十三,十年平均每年增产百分之十四点三。沙蒲大队党支部通过总结,不断提高对蚕桑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县潘溪公社双基堡大队,拥有河滩桑园80亩.其中有1966年栽植老桑园5亩外,其余均是1980年新栽二年生桑园.1981年,该队由于科学养蚕和经营管理工作跟不上,全年养蚕21张,产茧404.5斤,张产茧为15斤,蚕茧收入587.29元,张产值仅有21.7元.今年该队在公社的支持下,对本队的蚕桑生产实行了"集体管桑,出售桑叶,小蚕共育,大蚕分户,蚕茧收入归己"的办法,使今年该队的蚕茧产量和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  相似文献   

16.
1964年以来,海宁县钱塘江公社云龙大队农业生产已全面好转,粮食三年连续获得丰产,络麻、油菜和牲畜等也有很大的增长。尤其是蚕桑生产,继1964年蚕茧大丰收以后,1965年再一次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目前,一个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新的生产高潮已经出现。云龙大队的640.8亩桑园,1963年亩产蚕茧72.39斤;1964年增加到95.03斤,提高31.02%;1965年达到亩产茧146.07斤,又比上年增长53.7%,较1963年增长一倍,  相似文献   

17.
<正> 低产桑园现状与分析去年十月我县进行一次桑园普查,全县共有桑园7239亩。全年共养蚕8,435张,总产茧4042担,平均亩产茧55.8斤,亩产值93.36元。根据本县生产水平,桑园共分为三类。1.亩产茧在100斤以上350亩,2.亩产60斤以上1441亩,3.亩产60斤以下5448亩,占桑园总面积的75.3%。桑园低产的原因:一、干部群众对蚕桑生产的重要意义和经济效益认识不足,存在“重粮轻桑”、“祗栽不管”等认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当前,旬阳的蚕桑生产,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桑园不断扩大,发种量不断增加,蚕茧产量年年增长。区、社、队、户之间你追我赶形势大好,形势喜人。但我们不能不清醒的看到,在这个新的发展时划中,我们蚕茧单位面积产量,已经到了低而不能再低的地步了。广东省顺德县1978年有桑园7.3万亩,平均亩产321斤。浙江省海宁县云龙大队有桑园640亩,1977年平均亩产蚕茧358斤。而我县1981年有新老桑园3.36万亩,年产茧4539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我省各地在发展蚕桑生产上,重视桑的基础工作。贯彻了科学的桑树栽培技术,桑园建设有了较大的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立起一批质量较好的高产稳产桑园。今年全省亩产茧量已超过百斤,比1950年亩产茧26.37斤增长三倍。不少大队、生产队的亩桑产茧量实现200斤、300斤、400斤。但是,当前桑园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影响桑园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阻碍着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亟待很好解决,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县东风公社共联大队胜利生产队在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蚕桑生产,从1975年以来,退田还桑,积极改造老桑园,发展集中成片新桑园33.9亩,五年时间,已亩产蚕茧超过200斤,1979年全生产队全年饲养蚕种88张,张产83.46斤,总产蚕茧7344斤,平均亩产蚕茧216.6斤。1980年春夏两季蚕茧饲养蚕种40张,张产106.41斤,总产蚕茧4256.5斤(春蚕30张,张产110.02斤,总产3300.5斤,夏蚕10张,张产95.6斤,总产956斤),平均亩产已达125.57斤。为全县蚕桑战线树立了高产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