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李威 《青海草业》2005,14(2):35-36,18
牧草种子生产是一种专业化且困难的工作,因为牧草育种工作主要关注牧草产量及质量,而不是种子产量及质量。牧草种子作物管理必须集中在两个阶段,即种子产量潜力的建立(从播种到开花期的管理)和种子产量潜力的利用(从开花到收获管理)。本文论述了禾本科牧草种子发育及其产量的构成因素,并讨论了禾本科牧草种子作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对19个高羊茅品种的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实际种子产量和潜在种子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除花序长外,提高任一产量因子,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种子产量;4个产量因子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为:X2(小花麴生殖枝)>X4(生殖枝数)>X1(花序长)>X3(小穗数/生殖枝),并得出潜在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威正的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3.
砾苔草生长发育及种子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青丰  易津 《草业科学》1996,13(3):20-22
砾苔草是北方干旱地区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一种植物,其种子产量低是阻碍对其开发利用的主要因子之一。本文从砾苔草的生殖生物学特性着手,观察了砾苔草的开花结实特性、测定了该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变化情况。指出:砾苔草种子产量低的原因主要是败育所致,而造成败育率高的原因则主要是对生殖生长的营养供应不足。北方地区春季干旱是影响砾苔草种子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潜在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介绍了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潜在种子产量(理论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收获种子产量)等概念。分析了牧草实际种子产量与潜在种子产量之间的差距及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提高牧草实际种子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灌溉对高羊茅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荣  韩建国 《中国草地》2002,24(5):18-23
以猎狗5高羊茅为材料,研究了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灌水量和灌水时间对高羊茅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返青到种子收获,灌4次水(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灌水,每次灌水量为900m^3/hm^2)生殖枝/m^2最高,小穗数/生殖枝、小化数/小穗、种子数/小穗接近最高;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最高,在种子发育早期(盛花期后7d),灌4次水种子标准发芽率最高,老化发芽率最高,种苗芽长最长,芽重最重。种子发育后期,不同的灌溉处理对高羊茅种子质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潜在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潜在种子产量(理论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收获种子产量)等概念。分析了牧草实际种子产量与潜在种子产量之间的差距及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提高牧草实际种子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不同生长年限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生长特性和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为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随着人工草地生长年限的延长,生殖枝高度、营养枝高度以及花序长度总体上都呈降低的趋势。不同的生长年限对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表现在:2龄人工草地的种子产量最高,达到496.96k...  相似文献   

8.
牧草通常是指可供养殖动物采食的各种栽培或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如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等,广义上讲,还包括草坪草、绿肥植物和一些半灌木、灌木等。1牧草种子的贮藏特性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牧草主要是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大多数牧草结实率低,种子产量也低。多数牧草还保留有某些野生的特性,种子成熟一致性差,种子落粒性极强。禾本科牧草种子外面有稃壳,对种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某些豆科牧草种子存在硬实现象,耐贮藏。一般来说,豆科牧草种子比禾本科牧草种子寿命长,在豆科牧草中,小粒硬实种子寿命长,一年生牧草的种子比多年生牧草种子寿命长。  相似文献   

9.
氮、磷肥对旱作老芒麦种子生产性能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应用通用二次旋转回归设计对旱作老芒麦进行氮、磷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都可以显著提高种子产量,早春一次性施用纯N80kg/hm^2和纯P2O550kg/hm^2可得到1027kg/hm^2的种子产量,较不施肥提高129%。同时对种了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表明,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各产量构成因子都产生作用,每小穗种子数对种子产量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数种牧草种子劣变的生活力与膜透性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以3种豆科和2种禾本科牧草包括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沙打旺,苏丹草和老芒麦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劣变过程中生活力与水浸电导率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豆科种子的生活力(x)与水浸电导率(y)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用如下回归方程表示:紫花苜蓿:y=-1.866x 288.56(r=-0.982);光叶紫花茹:y=-1.099x 194.20(r=-0.902),沙打旺:y=-1.889x 308.22(r=-0.983)。然而,2种禾本科种子生活力却与电导率不相关(P>0.05),而且电导率的测定值甚小。种子吸水实验证明禾本科与豆科种子在24h内的不同吸水阶段皆表现为高生活力的吸水率显著低于低生活力种子(P<0.01)。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贮藏年限蒙农1号红三叶种子为材料,通过标准发芽试验,对种子千粒重、硬实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贮藏年限种子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8℃低温贮藏条件下,红三叶种子千粒重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红三叶种子当年收获和贮藏1年的硬实率高,贮藏2年的种子大部分已破除硬实,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贮藏年限对不同居群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收获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5个居群(代县、平鲁、平定、柳林和太谷)白羊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的耐贮藏性差异。[结果]贮藏年限、居群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太谷居群白羊草种子收获当年以及贮藏1和2年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贮藏3年时显著(P<0.05)下降,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增加无显著(P>0.05)变化;其他居群白羊草种子收获当年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贮藏1、2、3年。柳林居群白羊草种子在收获当年的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均高于其他居群,平均发芽时间低于其他居群,发芽率较高。贮藏年限对白羊草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平均发芽时间随贮藏年限的增加而延长,且居群对白羊草种子平均发芽时间也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但贮藏年限与居群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均在收获当年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柳林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水平最高。太谷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在贮藏3年内保持较高水平,耐贮藏性最好;而其他居群均不适合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13.
贮藏期对结缕草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定结缕草种子不同贮藏年限的活力水平。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贮藏,结缕草种子的活力下降较快,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TTC含量、ATP含量以及不正常种苗等指标与贮藏期限呈显著相关。TTC法和ATP法所测活力指标与贮藏期限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葡萄糖含量与贮藏期的相关性较低。在萌发初期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在降低后又有所增长,但均低于1998年收获而未经贮藏的种子。贮藏1年的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微孔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建华  王钦 《草地学报》1998,6(1):26-32
本文探讨温度、预冷处理以及逆境条件对微孔草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草种子具有12个月左右的后熟期,自然贮藏后再经预冷处理方能完成后熟破除休眠。在相同温度(20℃)下,贮藏12个月后的种子(1996年收)发芽率比收获当时高41%,在15/25℃条件下预冷处理后发芽率可达72%。其萌发最适温度及预处理在预冷(5℃,5天)和20℃恒温或15/25℃变温条件下,1994、1995年种子的平均发芽势分别为61%和71%、发芽率分别为72%和79%、苗长(4.6mm和4.6mm)及活力指数(169.0和175.6)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1)。发芽试验初次和本次计数时间分别以第4天和第8天为宜。微孔草种子较耐高温,不耐盐碱。与1994年的种子相比,1995年的种子抗逆性较强,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小,且在老化试验中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在人工栽培条件下1995和1996年收获种子的千粒重极显著高于野生(1994年采集)种子,平均千粒重为1.515g。  相似文献   

15.
水分对白三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水分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花序小花数和花序荚果数差异不显著;对照与其他处理间单位面积花序数差异显著(P<0.05);对照和轻度水分胁迫区单位面积结荚花序数较多;对照小花胚珠数、荚果种子数和千粒重最小,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潜在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最高,轻度水分胁迫区实际种子产量最高,达44.97g/m2,收获系数8.7%;产量构成要素中花序数及花序小花数与种子产量间相关显著(P<0.05);无水分胁迫区主要影响因子是花序小花数及千粒重;轻度水分和重度水分胁迫区及对照区主要影响因子是花序数及花序小花数,中度水分胁迫区则是荚果种子数;种子成熟过程中胁迫越大含水量越低;水分对白三叶种子发芽率无影响,各处理硬实率偏高,均达80%以上,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纳罗克’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Narok’)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浓度(5~25 mmol·L-1)和不同时间(5~25 min)的草酸处理,探究外源草酸对非洲狗尾草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及生理特征(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外源草酸对储藏0~4年狗尾草种子的生理特性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处理对收获当年狗尾草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浓度和时间增加至25 mmol·L-1,25 min,收获当年的种子可达到破眠效果;采用25 mmol·L-1,25 min的条件处理不同储藏年限的种子,显著提高收获当年种子的SOD和CAT活性,增加0~2年种子幼苗的根长,降低种子MDA含量,POD活性随储藏年份的延长逐渐降低。草酸处理后不同储藏年份种子的综合评分为0年>1年>2年>3年>4年。推荐采用外源草酸处理条件为:25 mmol·L-1,25 min,可有效促进收获当年和储藏1年种子的萌发及生长。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地形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对产自甘肃环县黄土高原沟壑区阴坡,阳坡、沟谷阶地和塬地4种地形的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阴坡种子产量最低,分别为1.86g/株和311.74kg/hm^2,阳坡单株种子产量最高,为6.41g/株,塬地单位种子产量最高,为650.65kg/hm^2,质量最低种子也产自阴坡,其发芽率只有23%,硬实率却高达66%,地形对种子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4种地形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完全一致,即除千粒重外,种子产量与其他各因素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强弱依次为:单株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荚果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单株生殖枝数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2种生境条件下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四川省的丘陵区(洪雅)和中山地区(汉源)2种生境条件下的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两地的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洪雅点种子产量为244.0 kg/hm2,汉源点的种子产量为532.8 kg/hm2.两样地的种子质量相比,汉源点的发芽势、发芽率、四唑染色数和四唑脱氢酶均高于洪雅点.两地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相关性强弱依次为:每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分蘖数>每生殖枝小穗数>千粒重.每生殖枝种子数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以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花序不同部位的种子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水势(0.0,-0.2,-0.4,-0.6,-0.8 MPa)研究种子萌发期光照需求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序各部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等指标随着渗透势的降低而减小。适度的干旱胁迫促进胚根生长,然而干旱胁迫对胚芽生长则始终起到抑制作用。无芒隐子草花序各部位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均需要光照条件,在黑暗环境下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均显著下降,胚根长度与胚芽长度亦显著低于光照条件。用模糊数学隶属法综合评价各部位种子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其抗旱性自高至低依次为:中部下部上部顶部,鞘藏小穗中种子的抗旱性远高于顶穗中的种子,在无芒隐子草的建植中应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20.
百脉根不同成熟期的种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不同成熟期采收的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种子和荚果进行了多种因素及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百脉根种子成熟很不一致,裂荚性极强。生产中,种子损失严重,而且所收获的种子品质也差;其种子产量和品质受到单位面积裂荚数和成熟荚果数的制约。在裂荚最少、成熟荚最多时收获最佳,不仅种子产量高、饱满种子数多,千粒重大,而且种子内部各营养成分的转化积累已基本完成,这时的种子具有发芽性能好,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高,平均发芽天数短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