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由于植棉用工量大,效益比较低,严重影响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出路在于实现棉花生产机械化。 一、棉花生产机械化的技术难点。 1、需实现机械化作业项目多,有些项目很难实现机械化。 棉花生产从种子处理到收获加工的全过程主要作业项目多达20余种,有的作业项目还需要分几次进行。因而就需配套多种作业机械,几乎每个作业项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棉花种植大国,主要产棉区为新疆、黄河及长江流域。目前,新疆棉花产区的机械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为43%,除棉花收获还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外,其他生产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3.
推进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棉花品种、农艺栽培模式、田间生产管理、残膜回收、化学脱叶催熟、机械采收、采后清理加工等诸多环节。目前,新疆棉花种植的犁、耙、播、中耕、化控及追肥等单项作业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收获作业机械化仍然是薄弱环节。随着棉花拾花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新疆植棉户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新疆经济作物种植中的主导产业,棉花种植在犁、耙、播、中耕、化控及追肥等单项机械作业中实现了机械化,然而在采摘过程中对人工采摘的依赖性较大,每年组织大量拾花大军进疆作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脱离了棉花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要求。本文从采棉技术角度分析采棉机械化操作应用的策略以及意义,希望能为棉花机械化种植作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农机科技推广》2013,(12):37-39,42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加快推进棉花生产机械化,是实现节本增效、保持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日前,农业部组织专家研究提出了《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试行)》,以加强棉花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浅谈乌苏市棉花生产机械化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青  阿哈提 《农业机械》2012,(32):48-50
棉花机械化采摘是制约新疆乌苏市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2012年,苏市农机局把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为经济作物机械化主攻方向,在乌苏市车排子片区和甘家湖牧场建立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试验田,争取在棉花机械化采摘生产环节实现突破,为早日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打下了良好基础。1棉花生产机械化基本概况乌苏市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级市,多年盛产优质棉,是新疆自治区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全市农业种植面积8万hm2(120万亩),棉花5.3万hm2(79.9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在50%以上,已成为乌苏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阿克苏地区农业部门围绕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开展机采种植模式试验,推进以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化控、精准施肥、机械采摘、精准农业等技术为主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以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的,以引进推广成熟的农机装备为支撑,引导和扶持土地承包公司、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实现棉花育(选)种、栽培技术、农机装备和棉花生产各环节机械化技术的配套,提升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  相似文献   

8.
籽棉的贮运技术是棉花收获机械化及加工技术的重要配套技术之一,并要求两者需要协调、配套。美国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前苏联垛棉作业也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和规范化,而我国籽棉贮运系统的机械化程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是兵团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1国外机采棉贮运设备的现状1.1美国籽棉贮运体系概况美国棉花均由机械采收,与机采棉配套的辅助作业有棉模(即小棉垛)的压型、装运和籽棉拖车运输。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棉花加工厂仅为棉农代加工皮棉,不对籽棉进行场地贮存,采摘后籽棉需要棉农运用棉垛压实机预处理后…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广机采棉技术是确保棉花生产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棉花收获劳动力紧缺问题、降低棉花种植劳动强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实现棉花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的战略措施。本文结合当前博湖县棉花机械化采收工作实际,并针对博湖县影响采棉机作业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博湖县位于天山南麓,耕地面积28.98万亩,棉花总播种面积达7万亩。该县从2012年开始推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新疆沙湾县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目前已实现了耕地、播种、施肥、喷药等方面全面机械化。但棉花收获仍依靠手工作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棉花生产和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棉花收获问题已成为阻碍地方实施棉花发展战略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成果简介棉花打顶是目前棉花全程机械化唯一未解决的生产环节,人工打顶存在着作业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力不足等问题。针对棉花生产打顶需求,基于图像识别等技术,应用神经网络等算法对棉花顶尖智能识别,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打顶控制系统,实现仿形精准打顶。创制了 3MD-3型智能棉花打顶机,应用高精度检测传感器,打顶高度可控制在20~70mm范围内,能搭载于高地隙喷药机、拖拉机等,填补我国棉花全程机械化打顶作业技术空白,促进棉花产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2.
正棉花打顶是棉花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打顶的目的是抑制棉花枝叶旺长,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长期以来棉花打顶一直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为棉花生产机械化的瓶颈。东营市农机推广站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发明的"棉花仿形纵横切割打顶机"采用线刀式切割技术,对棉花主枝及侧枝进行全方位打顶,不仅实现了棉花打顶作业机械化,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棉花侧枝无法机械打顶的世界难题,避免了由于棉花行间侧枝相互交错造成的严重机收损失。该机可根据农艺需要在打顶作业的同时开辟棉花行间通风透光间  相似文献   

13.
<正>棉花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在棉花的生产上存在着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作业环节多,用工多的现象。直接影响到棉花种植的经济效益。采用机械覆膜穴播技术可以一次完成膜床刮平、施肥、喷药、覆膜、覆土、打孔播种、镇压作业,极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棉花种植的机械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推进棉花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和标准化、日常管理精简化、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棉花产业发展,针对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特点和生态条件,制定本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棉花生产效益提升,昌吉州棉花生产在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同时,棉花在种植管理和机械收获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棉花掉落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引起广大农户、相关企业和部门高度重视。造成棉花生产掉落有棉花品种、管理措施、作业质量等多种因素。采用落地棉捡拾机械化技术能有效解决这种问题。为提升棉花品质和生产效益,还要从提升棉花种植管理水平和机械收获水平方面减少棉花掉落量,进一步提升棉花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花播种机械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地膜植棉、膜下滴灌和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机采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新疆棉花播种机械经过了几次更新换代,目前相关产品相对成熟,基本实现了种床整理、铺设滴灌带、开沟覆膜、播种、覆土等一次性作业.本文根据当前新疆棉花的种植模式,详细分析了当前新疆棉花播种机械化的应用现状,预测了棉花播种机械的发展趋势,为新疆棉花种...  相似文献   

17.
棉花生产机械化是指在棉花耕、种、收等环节中实现的全程机械化。枝江市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直接影响棉农种植棉花的热情和棉农的经济收入。2015年,枝江市农机局在农业部、湖北省、宜昌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成功推广示范棉花全程机械化项目。推广棉花全程机械化意义重大,实现机械化全程服务不再是个梦。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1月15日,农业部发布《关于印发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这是继2012年12月19日出台的《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之后又一个"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意见》从棉花播前准备、栽培模式与精量播种、田间管理、棉花收获作业、机采棉贮运、机采棉清理与加工等主要生产环节,分别提出了详细的农艺技术、农机作业技术要求。农业部要求在技术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  相似文献   

19.
针对棉花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棉花秸秆回收还田技术与装备的特点,综合考虑新疆棉花种植模式以及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要求,研制出了基于新型自适应摆动尾轮与螺旋排列刀轴刀片结构的4JH-220型秸秆粉碎还田机,实现了秸秆粉碎还田的机械化作业。试验结果表明:装备结构合理、工作平稳、性能可靠。经检测,茎秆粉碎长度合格率达97.3%,留茬高度仅为71mm,抛撒不均匀度为15.6%,工作幅宽为2.2 m,生产率达到0.7 hm2/h,相关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0.
经过40多年的艰辛历程,我国棉花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作为国家最大的优质棉和出口棉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33%的新疆建设兵团已经基本实现了在棉花生产全过程中除机械采棉外的全部机械化作业。为突破制约发展兵团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瓶颈——人丁采棉,兵团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安排,挤出人、财、物力,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