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蚕饲育区微粒子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原蚕饲育区(包括国营原蚕区种场、村办场、场带队,下同),为我省发展蚕种生产、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蚕种需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仅1990年春期我省原蚕饲育区就生产了蚕种273万盒,占全省生产量的73.6%。可见原蚕饲育区,为克服国家财政困难、缓解我省蚕种供需矛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芝萍 《蚕桑通报》1994,25(4):45-45
原蚕三回育大面积饲养初获成功湖州市农业局吴芝萍开发原蚕区已成为专业蚕种场发展蚕种生产的新路子。目前湖州市生产的蚕种60%以上来自原蚕区和村办场。但近年来随着农村乡镇工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活跃,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因...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蚕农对蚕种的需求,我场从1980年开始开辟原蚕区生产蚕种,近十年共生产蚕种727630张,占全场生产蚕种总数的43.05%,特别是近三年原蚕区蚕种所占比例逐年提高,1988年占48.53%,1989年占64.71%,1990年占70.63%。原蚕区生产蚕种,注重蚕种质量是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就我们在工作中的体会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农村原蚕区生产作为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省蚕桑大发展的年代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滑坡,蚕种需求量急剧下降,场内生产比例逐年增大,已从1985年的15%上升到目前的62%。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原蚕区生产仍占较大的比例,尤其是苏南蚕种场。因此,加强原蚕区建设,对提高蚕种质量,提高蚕种场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近几年农村原蚕生产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树立原蚕点长期建设思想,加大投入,打好基础前几年,由于微粒子病的上升蔓延,原蚕区安全生产态势十分严峻,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5.
当前许多蚕种生产单位大多在农村原蚕区繁育蚕种,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劳动人口逐渐减少并趋于老龄化,蚕种繁育的劳动力成本逐年大幅增长。传统的精工细作、劳动密集型的蚕种繁育模式,导致蚕种生产单位盈利能力下降,在原蚕区繁育蚕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搞好原蚕区原蚕饲养的几点体会匡英秋(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330202)利用原蚕区生产蚕种是一条投资较少、见效较快的蚕种生产途径。1995年春、秋两季我们在靖安县试养原蚕取得了成功,笔者就此谈谈几点体会。一、提前制定好原蚕区的饲养计划。桑叶是桑蚕唯一赖...  相似文献   

7.
在我区蚕桑生产发展中,农村原蚕生产是扩大蚕种生产,保证蚕种供应的主要途径;农村原蚕生产有利于蚕桑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增加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有利于提高蚕种场生产的效益。建议农村原蚕生产要加强做好防“微”工作,加强农村原蚕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桑园管理,加强原蚕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我区蚕桑生产蚕种的供应,促进我区蚕桑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蚕区生产已成为蚕种生产的主要形式,近几年来,桑螟在湖州农村暴发成灾,导致原蚕区生产的蚕种毒率超标,直接影响原蚕区的稳定,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00年云巢原蚕村共生产毛种110878张,无一淘汰,无毒率达到88.32%,有效控制了微粒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贾仲伟 《江苏蚕业》1993,(2):40-41,39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生产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原蚕区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农村原蚕区在省、市、县、场、村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据统计原蚕区生产量已占总生产量的60%以上,成为我省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生产发展较快,农村饲养技术、制种设备条件未能配套适应,管理不甚完善,基地不够稳定,原蚕区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加强原蚕基地建设,促使我省蚕种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关问题,谈些看法。一、我省农村原蚕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1.不少原蚕区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1991年全省34个蚕种场,除少数场外,  相似文献   

10.
张坤元 《江苏蚕业》2001,23(1):41-42
目前我省原蚕生产仍占整个蚕种生产的50%左右,我们场的原蚕生产占90%左右,场内桑园主要用于三级原种生产及新品蚕种的研究,因此对原蚕区进行规范化建设,确保蚕种的高质量是我们场的主要着眼点,是质量、信誉的支撑点,下面就我场规范原蚕区生产建设所做的工作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1.
正嵊州市蚕种场是原蚕区制种的单一型蚕种场,原蚕区全部在本市境内。近年来本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价值提高和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蚕桑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农村经济表现出务工收入大大高于务农收入的趋势,养蚕收入在家庭经济中的份额逐渐减少。受此影响原蚕区的生产陷入困境,不仅制种成本增加,而且生产风险加大,原蚕区的发展矛盾重重。1原蚕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蚕种生产目前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是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12.
周为友 《江苏蚕业》2004,26(1):45-46
<正> 原蚕区非蚕种生产期是指在原蚕区未饲养原蚕、繁育蚕种的某一特定时期,是蚕种生产期的一个延续阶段,具有生产间隔长、操作细节多、实施对象广等的特点,因此其管理工作的好坏对蚕种品质的优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农村原蚕区一般春季搞蚕种生产,其它季节从事丝茧生产或闲置弃产抛荒,势必造成病原累积多、虫害发生率高,环境、桑园  相似文献   

13.
李有江 《蚕桑通报》2006,37(4):48-50
蚕种是蚕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也是蚕种行业赖以生存的唯一产品。蚕种质量的优劣、蚕种的供给安全,不仅关系到蚕种生产企业的声誉和存亡,而且关系蚕业生产的兴衰和社会稳定。目前我省90%的蚕种以原蚕区的形式生产,原蚕基地的稳定性和原蚕户的生产积极性对蚕种生产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原蚕区在我区蚕种生产的重要性,分析我区蚕种生产单位原蚕区,尤其是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原蚕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制度化原蚕区管理的措施,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邵宝根 《江苏蚕业》2003,25(1):47-48
<正> 目前,全省的蚕种生产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蚕种场为确保生产安全,蚕种生产已从场外转向场内。但苏南地区仍有一些蚕种场由于种种因素,原蚕生产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可否认,近几年蚕种场下大力气,通过对原蚕区加大防微力度,狠抓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微毒淘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已出现原蚕区无淘汰批段的可喜局面,蚕种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陈旧的管理模式的长期运作,制约着原蚕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个稳固的农村原蚕区基地,开展合作制种,是提高蚕种产量质量,提高蚕种场生产经营效益,实现蚕种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原蚕区建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性要求,总结了安康市蚕种场的利好政策,提出了巩固和发展原蚕区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陶健 《江苏蚕业》2002,24(4):35-35
<正>微毒率已经成为检验蚕种质量的首要标志。现在蚕种场所生产的一代杂交处,大部分是在农村原蚕基地生产,防微工作也就涉及到了千家万户。技术指导人员在指导生产时往往力不从心,原因就是方法上与蚕户不能紧密配合。有些蚕区并非单一种桑养蚕,而且大蚕期又是蚕农养蚕最忙的阶段,因此选取好的叶面消毒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场原蚕区饲养蚁量占总蚁量的70%左右,原蚕区蚕种质量的好坏,对全场蚕种生产和经济效益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由于原蚕区房屋及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生活区难以隔离。一年中原蚕、普通蚕混养,环境难以彻底消毒,病毒积累日趋严重。因此,原蚕区历来是我场微粒子病的重灾区。近几年来,虽采用多种微防措施,微粒子病有所控制,但其效果仍不甚明显。2001年,我们在学习兄弟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全面推广全程叶面消毒技术,试行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全程叶面消毒在我场原蚕区应用效果总结如下。1原蚕区全程叶面消毒防微效果显著2001年…  相似文献   

19.
康国民 《江苏蚕业》1997,19(4):18-19
<正>自80年代以来,农村原蚕点已成为我省繁育一代杂交种的主要基地.但如果微粒子病暴发.将严重影响原蚕基地的稳定.我场1995年,在海安、大丰等原蚕点因微粒子病暴发.蚕种生产几乎全军覆没,全场年生产蚕种177000多张,而超毒烧毁的蚕种达103000多张,淘汰率达58.19%,直接经济损失283万余元,这是一个很惨重的教训.为  相似文献   

20.
加强原蚕基地建设 促进种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纵观全国的一代杂交蚕种生产,依靠原蚕区饲养原蚕制种的占绝大部分,而利用自有桑园养蚕制种的愈来愈少。因此,原蚕区的稳定、安全和生产水平等直接制约着种场的生存与发展,原蚕基地建设情况关系着种业的兴衰与成败。加强原蚕基地建设,已成为蚕种生产单位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