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蚕种场一代杂交种在农村原蚕区的大量繁育,微粒子病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对微粒子病防治的好坏是关系到该原蚕区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家知道,排除胚胎传染,微粒子病是通过桑叶经食下传染的,因此如何使桑田桑叶清洁不带毒是“防微”的关键之一。笔者就结合我场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村原蚕基地微粒病严重存在的原因,改进“防微”措施,堵绝“防微”漏洞,显降低了蚕种病毒率,提高了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由于原蚕区农民的“微防”意识比较差 ,“插花”饲养严重 ,而且面广量大 ,所以一旦发生微粒子病 ,控制起来就十分困难 ,甚至容易爆发成灾。德清蚕种场是一个纯原蚕区种场 ,从1951年建场到1995年 ,基本控制了微粒子病的发生 ,但是 ,从1996年开始因毒率超标淘汰毛种 ,使我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初步形成了一套“防微”技术及管理体系 ,并在今年的蚕种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分析今年取得成功的原因 ,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经济政策1.1签订原蚕饲育合同书为了增强农民的“微防”意识 ,… 相似文献
5.
防微工作是蚕种生产的首要任务 ,它贯穿于整个生产的全过程。从理论上讲防微有许多成熟的技术措施 ,但这些措施在原蚕区蚕户的实际工作中落实是否到位 ,可操作性如何 ,收到的效果怎样 ,是我们每一位育种员工必须思考和为之努力的 ,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育种点防微工作 ,就几项措施的具体操作规范谈几点看法。1蚕期的大小环境消毒环境是病原存在的场所 ,农村的土地面有许多地方被前期蚕的遗留物污染甚至还有病死蚕、薄皮茧、蚕粪等 ,这是造成再次传染的主要根源。因此在养蚕前的洗刷消毒期间 ,必须彻底清理烧毁或深埋 ,并对一些垃圾场所用新土…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各种场基本上在农村原蚕区饲育原蚕,收茧制种。由于农村千家万户养蚕,条件不一,种场生产布局一般春季养种茧,其他季别饲养丝茧,造成污染严重,要彻底搞好消毒防病工作困难较多,特别是防微工作,是困扰种场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难 相似文献
7.
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蚕种场与农村合作育种在蚕种生产中所占比例愈来愈大,在我场已占到了80?左右。由于农村生产条件较差和蚕农防病意识淡薄、措施不力等原因,致使原蚕生产中时有蚕病发生,给蚕农和单位带来不少损失,同时也挫伤了农民养蚕致富的积极性。为此,结合我场种茧育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原蚕点防病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蚕种场与乡、村密切合作,做好管理工作1.1做好技术培训组织蚕农认真学习和贯彻养蚕防病卫生制度。养蚕前对蚕农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原蚕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提高防病意识。使其自觉地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年来,叶面消毒作为控制微粒子病发生的主要方法已成为蚕种生产者的共识。我省一些高发场区已成为安全区,未发现批逐年上升,场内生产微粒子发生率已基本控制在极低范围。但原蚕点微粒子病毒率仍有反复现象。尤其在新开辟的原蚕点,淘汰户不能完全消灭,有毒面尚不能有效降低,原蚕区防微工作任重而道远。本人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认识到由野外昆虫引起交叉传染是对蚕种生产造成威胁的主要原因。在对野外昆虫的检测中微粒 相似文献
9.
11.
12.
原蚕区收茧制种,其单位质量蚕茧制种量和微粒子毒率的高低是衡量蚕种生产质量和蚕种场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标.在相同的投入下,依靠科学管理,规范技术操作,从而提高千克茧制种量,降低微粒子病毒率,是蚕种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原蚕区种场的特点。分析了该场微粒子病发生蔓延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原蚕区控制微粒子病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自80年代以来,农村原蚕点已成为我省繁育一代杂交种的主要基地.但如果微粒子病暴发.将严重影响原蚕基地的稳定.我场1995年,在海安、大丰等原蚕点因微粒子病暴发.蚕种生产几乎全军覆没,全场年生产蚕种177000多张,而超毒烧毁的蚕种达103000多张,淘汰率达58.19%,直接经济损失283万余元,这是一个很惨重的教训.为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如皋场原蚕区生产占全场生产总量的比重曾达80%以上,虽然随着生产结构的调整其比重逐渐下降,但目前仍占近40%。由于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提高原蚕生产蚕种质量的方式,使几年来蚕种的各项质量和数量指标都能保持较高的水平,连续四年进入全省蚕种场质量综合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8.
19.
全面高效防微粒子病是成功经营原蚕区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苏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处苏州高新区的江苏省浒关蚕种场场内桑田日益减少,从 1996年开始,每年95%以上的一代杂交种都在十多个农村原蚕区生产,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原蚕区蚕种场。但是,每年总有几个原蚕点的微粒子毒率偏高或存在安全生产隐患,蚕种时有淘汰。原蚕区大都分布松散、设施落后、饲养水平参差不齐,一旦有微毒,极易增殖扩散污染整个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