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屯田历代均有,其间时兴时衰历经两千余年,两千余年的屯垦历史充分说明了"屯田兴则西域盛,屯田废则西域乱"的历史周期律。追溯历代屯垦戍边的经验,以史为鉴,不断推进当代屯垦事业的创新与发展,意义重大。一、新疆古代屯田治理的成功经验1.屯田兴则西域治,屯田衰则西域乱。汉统一西域前,西域数十个邦国长期在匈奴的势力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清朝统一新疆之前新疆农业经营的考察,发现清初为支持新疆军事行动的需要,开始在哈密、巴里坤、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屯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期间的屯垦活动以兵屯为主,属于国家经营行为。清初新疆的屯垦活动,在耕作制度、水利建设、盐碱地治理等方面为统一后新疆的农业开发积累了经验。由于清初屯垦以保障军需为首要目的,故而在开发过程上具有"叛则往,胜则返"的断续性特征。但是,清初断续性的农业经营往往导致屯垦成果得不到巩固,也逐步使统治者认识到只有持续全面的开发才能保障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统一前夕即开始全面筹划统一后北疆地区的屯垦事宜。  相似文献   

3.
一、屯垦始末略记 我国屯田(亦称屯垦)始于西汉。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或农民垦种荒地废田,谓屯田。并有军屯(西汉名将赵充国在边郡屯田,都使用驻军,为军屯)、民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刊自2006年第五期始陆续刊登中南大学副教授宋湘绮等撰写的史学性文学作品《湘军出塞》的部分章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军垦第二代的眼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情意,叙写湖南人在保卫、开发、建设新疆的漫漫征途上建立的不朽功勋,体会前辈的艰辛,感悟边疆地区的沧桑巨变,从一个侧面解读新疆百年屯垦的历史风云和兵团创业之初的感人细节。编发这部作品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吸取历代屯垦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农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刊自2006年第五期始陆续刊登中南大学副教授宋湘绮等撰写的史学性文学作品《湘军出塞》的部分章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军垦第二代的眼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情意,叙写湖南人在保卫、开发、建设新疆的漫漫征途上建立的不朽功勋,体会前辈的艰辛,感悟边疆地区的沧桑巨变,从一个侧面解读新疆百年屯垦的历史风云和兵团创业之初的感人细节。编发这部作品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吸取历代屯垦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农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编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刊自2006年第五期始陆续刊登中南大学副教授宋湘绮等撰写的史学性文学作品《湘军出塞》的部分章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军垦第二代的眼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情意,叙写湖南人在保卫、开发、建设新疆的漫漫征途上建立的不朽功勋,体会前辈的艰辛,感悟边疆地区的沧桑巨变,从一个侧面解读新疆百年屯垦的历史风云和兵团创业之初的感人细节。编发这部作品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吸取历代屯垦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农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刊自2006年第五期始陆续刊登中南大学副教授宋湘绮等撰写的史学性文学作品《湘军出塞》的部分章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军垦第二代的眼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情意,叙写湖南人在保卫、开发、建设新疆的漫漫征途上建立的不朽功勋,体会前辈的艰辛,感悟边疆地区的沧桑巨变,从一个侧面解读新疆百年屯垦的历史风云和兵团创业之初的感人细节。编发这部作品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吸取历代屯垦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农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捉民或捉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刊自2006年第五期始陆续刊登中南大学副教授宋湘绮等撰写的史学性文学作品《湘军出塞》的部分章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军垦第二代的眼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情意,叙写湖南人在保卫、开发、建设新疆的漫漫征途上建立的不朽功勋,体会前辈的艰辛,感悟边疆地区的沧桑巨变,从一个侧面解读新疆百年屯垦的历史风云和兵团创业之初的感人细节。编发这部作品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吸取历代屯垦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农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宋湘绮  杨东 《中国农垦》2006,(11):68-71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刊自2006年第五期始陆续刊登中南大学副教授宋湘绮等撰写的史学性文学作品《湘军出塞》的部分章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军垦第二代的眼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情意,叙写湖南人在保卫、开发、建设新疆的漫漫征途上建立的不朽功勋,体会前辈的艰辛,感悟边疆地区的沧桑巨变,从一个侧面解读新疆百年屯垦的历史风云和兵团创业之初的感人细节。编发这部作品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吸取历代屯垦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捉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农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刊自2006年第五期始陆续刊登中南大学副教授宋湘绮等撰写的史学性文学作品《湘军出塞》的部分章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军垦第二代的眼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情意,叙写湖南人在保卫、开发、建设新疆的漫漫征途上建立的不朽功勋,体会前辈的艰辛,感悟边疆地区的沧桑巨变,从一个侧面解读新疆百年屯垦的历史风云和兵团创业之初的感人细节。编发这部作品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吸取历代屯垦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农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刊自2006年第五期始陆续刊登中南大学副教授宋湘绮等撰写的史学性文学作品《湘军出塞》的部分章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军垦第二代的眼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情意,叙写湖南人在保卫、开发、建设新疆的漫漫征途上建立的不朽功勋,体会前辈的艰辛,感悟边疆地区的沧桑巨变,从一个侧面解读新疆百年屯垦的历史风云和兵团创业之初的感人细节。编发这部作品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吸取历代屯垦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农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 编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新疆天山北麓中段,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综合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新疆农业发展的核心地带之一。玛纳斯河流域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开发始于清朝乾隆中期统一新疆之后。民国时期,玛纳斯河流域作为新疆战略要地,成为历次战乱的争夺焦点之一。流域屯垦和农业开发也经历了多次起伏,在水利建设和农牧业生产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玛纳斯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论新疆屯垦文化的特征及其在新疆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两千多年的屯垦实践中,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屯垦文化.这是一种以内地文化特别是汉文化为母体,以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的屯垦实践为表现形式,以主要发展农业伴以商业和游牧业为经济基础,以一批又一批的屯垦军民为主要载体,在不断吸收新疆各民族文化成分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特征的文化体系.在新疆屯垦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屯垦文化不仅是新疆多民族文化并存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跨民族存在的文化,而且屯垦文化对推进新疆历史发展,促进新疆社会进步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特别在增进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互补性认同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并由此在新疆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两汉之于西域地区的屯垦有开创之功,起初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多是委派军队指挥官兼管该地的屯田事务,其后随着屯田的深入,管理体制日益完善,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屯田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7.
巴里坤位于新疆东北部,扼守北路进疆门户,是清朝前期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区域性指挥中心,在清代新疆乃至西北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清政府在巴里坤的屯田活动,既可以驻军备战,又可屯田积粮,减少从内地各省调拨协饷,因此,巴里坤是清朝康乾时期在新疆屯田的重心。康乾时期清政府在巴里坤主要推行了兵屯、犯屯、民屯,主要目的是解决战时军队粮草需要。清代初期在巴里坤屯田对清朝统一新疆、维护西北边疆安全、发展巴里坤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宇 《中国农垦》2011,(2):66-68
两千多年的新疆屯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客观规律,历史反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遵循规律办事则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屯垦环境异常复杂、屯垦矛盾异常尖锐的今天,积极探索和科学运用这种规律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自古以来,屯垦兴,则西域兴。新疆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屯垦戍边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这是对兵团新时期地位和作用的深刻阐释。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目标,新疆兵团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闯出了一条维稳戍边、强农富民的屯垦之路,对我国农垦和现代农业建设,乃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既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又有值得借鉴的普遍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从秦汉到明清,"屯垦戍边"、 "移民实边"历来都是各朝各代巩固国防、富民养兵、发展经济的基本国策.甘肃河西走廊现有农业区多数是在历代屯田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党中央决定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开始,发展屯垦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