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地区水稻栽植历史悠久,京西稻是由皇家主导选育并在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及其周边种植的水稻,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农耕文化与园林文化的具体体现。在总结前人对京西稻研究的成果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北京地区水稻栽种的历史脉络,对京西稻的形成、发展和历史传承及其与传统园林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农业遗产文化保护和传统园林文化文化展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对同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京西稻是位于北京海淀的皇家推广种植的水稻景观生产系统。由于水资源日益短缺、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京西稻几近消失。京西稻具有生态、文化、教育、科研等多种价值,但当前京西稻存在面积大幅减少、品牌建设滞后、经济导向过重等问题,应采取在核心地区恢复部分京西稻田,建设京西稻文化品牌,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等策略,推动京西稻生态、文化、教育、科研等价值的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绿道位于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内,由一道隔离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全长约34 km,设计范围约66 hm2,主要功能是改善京西玉泉山地区局部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慢跑、骑行等休闲活动需要,兼顾改善区域慢行交通条件;塑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带动三山五园地区旅游、休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年来,绿道在中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绿道规划设计的调查研究,反映出现阶段绿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方法]将北京三山五园(三山指香山、万寿山和玉泉山,五园指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遗址和圆明园)绿道作为研究案例,运用景观设计学及多目标绿道等相关理论,分析了三山五园绿道的规划目标,对三山五园绿道的景观设计、植栽设计和建设情况等进行研究.[结论]对三山五园绿道提出增加公共设施、加强公众参与程度和提高教育方面作用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汉代皇家造园成就浅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代皇家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造园成就包括摹拟天象、宇宙天地的园林设计,"一池三山"的开创,水陆交通结合园路的纽带作用,建筑及雕塑的长足发展等几个方面,这些成就为后世园林的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北京绿道建设如火如荼,为提高绿道景观质量,更好满足居民休憩健身需求,从慢行空间景观角度对绿道建设提供建议与参考。【方法】以北京三山五园绿道为案例,通过调研的方法结合景观设计原理,从绿道选线布局、区域空间组织和空间节点场地三个层面对绿道慢行空间景观营造进行研究。【结论】分别从宏观层面的选线布局、中观层面的有机连接、微观层面的植物围合三个方面探讨绿道慢行空间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海淀京西稻景观农业的植保技术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调研采取病虫害监测、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3种方式。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京西稻病虫害防治现状和植保技术需求,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植保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为推进京西稻景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金娥  张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56-10557
阐述了观光农业茵的研究与发展历程,将观光农业园分类,按开发内容的不同分为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公园;按开发模式的不同分为改造型和新建型;按地域性质的不同分为平原型和山地型。从地形、植被、水文、生态4方面分析了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资源特征;提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景观单元关联、空间结构协调,系统性,保护传统文化的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山地观光农业园建筑、景观小品、交通道路、植物绿化、给排水工程等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9.
汉代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两汉时期苑囿的游赏功能逐渐强化,体象天地的宫苑格局更加突出,崇楼伟阁以象仙居的造园风格表明汉代皇家园林深受皇权思想的影响。以叠山、理水、动植物景观及建筑营造等造园手法的研究为切入点,分析了汉代园林的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东洞庭湖湿地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查发现,东洞庭湖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景观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保护,该区景观呈现局部治理、整体下降趋势.要实现该湿地的景观多样性,发展区域经济,必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利益协调、统筹监控,对东洞庭湖湿地核心区实施封闭管理,对区域内非核心区的三山、二廊进行景观改造和谨慎开发,以实现东洞庭湖湿地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2014,(5):56-59
中国的各民族,大多为农耕民族,农耕文化悠久和丰富。各民族的农事活动,既是农作的劳动过程,又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人类的历史太悠久,我们生活在这长期积累之后,只要把历史视为思想资源而不是精神负担,就可以有足够的智慧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类文明取长补短,从农耕文化中汲取重要的思想资源。市民体验京西稻文化京西稻是上庄镇的优质绿色五谷农产品,  相似文献   

12.
结合卧龙山福园规划设计,在墓园景观开发建设中,紧扣"卧龙、福文化和观音信仰"三组文化主题,从对比中凸显文化墓园特色开发与传统文化挖掘的有机融合,探索因地制宜地构筑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结合武功县五彩渭水园规划设计,在自然湿地景观塑造中,紧扣"农耕文化再现"这一主题,探索城市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湿地生态两方面自然融合,以充分认识城市文化意蕴对城市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研究区域的AutoCAD图相关信息结合实地调查,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CITYgreen5.0软件,依据生物多样性、生态效益、景观观赏性和休闲娱乐功能4类指标对昆明市金殿森林公园中的文化景廊和水景园进行园林景观效益和部分生态效益的综合分析和评定.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指标文化景廊8.03分<水景园8.67分;生态效益指标文化景廊12.61分<水景园21.45分;景观观赏性指标文化景廊33.33分>水景园32.10分;休闲娱乐指标文化景廊23.60分<水景园23.77分.水景园整体得分85.98分,略高于文化景廊77.56分.  相似文献   

15.
将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引入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以北京通州减河公园为例,从“主客体共生”和“文化共生”角度出发,结合植物种类、植物群落和植物文化,确定“构建传统文化植物风格,又具备时代特征的北京新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目标,形成了“一河、两道、三段、十五园”的景观结构。提出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植物景观、“参数化”植物景观设计、构建生态化群落和建立植物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议,有望在未来应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植物景观的生态多样性,为城市带状公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物的多样性丧失是一个全球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乡村环境是生物的重要栖息地,随着乡村中景观建设的进行,乡村的土地利用、农业活动、居住区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对原有生物的生存有着潜在的威胁。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需要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支撑。介绍了合理布局乡村景观、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物栖息地、建立生态园与生态廊道、建设富含生命的乡村文化5种措施,通过乡村景观布局的设计,划分合理区域,保护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建立生态廊道,形成乡村生态园与生态农业景观,结合乡村文化建设,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张谦  郭强  王彦君  洪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38-22441,22527
以河南固始中华根亲文化博览园为例,介绍了项目文化背景,对场地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基于根亲文化的主题公园规划思路及支撑项目。。将项目总体结构规划为“一线五区”的空间结构:一线指以郑小河滨河景观带为主要游览轴线,五区为归来园、问祖园、民俗风情园、闽台风情园、创业园五大号区。详细介绍了各区的设计思路和景观节点,将根亲文化贯穿于整体设计中。笔者认为基于根亲文化的园景展示应注重对文化的物化、情境的塑造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从本土文化中抽取具代表性的元素,营造结合场地现状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成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旅游及城市发展的必然需要。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域文化景观的分析,以陕西省吴起县城区景观为例,阐述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法。首先要挖掘和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塑造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园林绿化建设为大众服务的这一基本原则,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最终形成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城市景观多变的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20.
英式自然风景园是世界园林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意味着庭院回归自然,在庭院中营造出大自然的天然景观,英式自然风景园的成形历经数个阶段,对植物的运用更是别具一格。归纳了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发展历程、形成原因,介绍了构成英式自然风景园的铺装、景观小品、地形和水体的景观特点,并从植物的孤植与群植、植物专类园、花坛和花境4方面分析了英式自然风景园的植物运用特点及其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园林的发展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