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珠三角基塘农业文化遗产的多维价值进行分类,分析当前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其价值提供借鉴。【方法】本文在梳理相关概念和珠三角基塘农业历史演变的基础上挖掘其在乡村振兴中循环经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农业景观价值,通过对比研究浙江湖洲桑基鱼塘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总结珠三角基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结果】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人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自然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一种复合农业,其中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最早被广泛关注和推广应用。当前基塘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总要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结论】将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丰富的资源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可展现农业文化遗产中多元价值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效用。  相似文献   

2.
3.
谢淑娟 《古今农业》2007,(1):38-47,120
本文利用顺德县杏坛公社北水大队12个生产队基本保留完好的第一手账本资料和大队公文资料,应用现代经济学投入产出比的动态比较分析方法,对广东基塘地区的农业特征进行了考察,推断出人民公社时期的25年其基本处于传统农业的末后期,属于广义的传统基塘农业生态系统范畴。其农业经营的基本特征是“劳动替代资本”,并由“劳动替代资本”的限度得出20世纪70年代末基塘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迅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迫在眉睫。在分析了二者的属性之后,发现二者具有同根性与互惠性,这决定了二者可以结合发展。在充分分析了二者结合发展的优势后,提出休闲农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发展模式,并论述了具体的结合方法。二者结合发展的推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从规划、宣传、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二者结合发展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模式的有效探索将直接关系到遗产类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经 济社会价值目标实现的可行性。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模式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同时也存在资 本垄断型、农村居民自发型等旅游发展模式,但是这种单一化的主体参与模式无法正面回应与有效破解新时代遗产类 旅游发展中缺乏发展活力、保护力度不足、市场意识不强等新问题。因此,通过强调以“官、商、民”为核心的主体群参 与到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后,厘清该主体群参与到旅游发展中的边界,并系统化构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策略体 系,从而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6.
7.
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农业高新技术为依托,从杨陵的产业实际出发,构建了杨陵农业高新区园中园滚动发展模式。该模式体现了农业高新区的空间区域性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性,对全国农业高新区的技术、产业、经济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业文化遗产是历史时期创造并传承利用至今的活态农业生产系统,具有杰出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美学价值,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鉴于它在功能与价值上的稀缺性和示范性,国际和国内相关机构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相应的抢救性发掘和试点保护行动,安徽省内的两项典型遗产项目成为其保护对象。遗产自身具有的旅游吸引物属性,使其易于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开发相结合,并且基于合理保护原则之上的适度旅游开发,是学界公认的实施遗产动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为安徽省典型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闵庆文  张碧天 《农学学报》2018,8(1):229-236
为应对全球农业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GIAHS保护试点,自此也开始了中国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笔者在全面梳理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成果,认为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核心内容主要为价值挖掘与多功能拓展开发、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2个方面;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有许多的争论,但这些争论促进了对这种新型遗产的认识;农业文化遗产内部的可持续机制赋予了它价值多样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凸显了保护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有2种途径,即在其多功能价值认识基础上的多功能农业发展,包括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以及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为进行动态性和适应性管理与保护,“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和法律保障管理办法的建立必不可少。虽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相较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需要在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系统演化特征与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体制与机制建设、动态保护范式与典型模式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并注意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总结各种模式的特点及其所体现的都市农业功能,结合我国不同类型城市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将为我国不同地区发展都市农业信息化提供有益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传统农业科技园管理与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随着生态化社会发展脚步的日益加快,农业科技园发展新方向的探索也迫在眉睫。而农业科技园生态化发展则是对传统发展理念有效的颠覆,促使科技创新与生态发展之间更为有效地融合,为农业科技生态创新模式推动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周华 《河南农业》2023,(17):62-64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多种技术及其成果进行传播推广活动,一般通过试验、示范培训等手段开展。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已经逐步得到了广泛普及,但部分地区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阻碍,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用无法得到发挥。部分地区职能部门与农业机构没有掌握有效调动职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手段,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展开受到制约。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模式需要不断得到优化与完善,提升推广效果,以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业发展为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推广方式,调动农民与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利用“嵌入性”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为我国农业行业整体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在全国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是全世界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历史久的特点。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和全球价值。今后,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和永续发展,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如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加强研发、开展合作、严格保护和严加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节水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立春  赵晓明  蔺聪  田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68-6569,6572
从节水农业的概念开始,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现状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目前节水农业的灌溉技术,并以旱作农业为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节水农业技术,最后探讨了发展节水农业的投入机制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萧  张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36-938
随着GIAHS项目的开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起步并发展起来。采用旅游方式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和前沿。该研究以中国唯一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试点为例展开论述,从旅游社会学的角度探讨采用发展旅游的方式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原因、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转变保护理念、调整旅游模式、注重社区参与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克柱  石征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3):159-162
文创农业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发展文创农业能够发挥农业的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等系列价值作用.文创农业的构建主要由文化精神、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轶闻事迹、民间艺术五大要素构成.保定市具备发展文创农业的基本要素条件,在对保定市发展文创农业SWOT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保定市文创农业发展建议及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业文化遗产是凝结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宝贵财富,体现的是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所达成的一种和谐与平衡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目的是通过促进对传统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更好认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应对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陕西佳县古枣园作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栽培历史、种植规模、种质资源、传统技艺、文化情结、营养和药用价值及其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但也面临来自地方、国家和全球三个层面的诸多威胁和挑战。分析了实现古枣园保护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发展措施,预期将对佳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农民就业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郑文昭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829-10830,10832
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人民消费能力的增强,创意农业在宁夏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创意农业不仅能丰富宁夏文化创意产业内涵,促进农民增收,还能整合宁夏特色资源,拓展宁夏农业发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农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现代农业背景,立足于市场需求,依赖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借助丰厚的文化资源,融合产品、技术、文化、营销等四大创意设计要素,创新和完善产品导向型、技术创新型、文化创意型、市场拓展型、产业融合型等多种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具有宁夏地域特色的创意农业.  相似文献   

19.
订单农业是一种契约合同生产经营方式,在甘肃省发展较晚,高效规范运行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正在成为甘肃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户与市场链接的重要纽带.以发展"合作组织+农户+企业(+市场)"模式为重点,加快发展甘肃订单农业,解决农民生产的盲目性、经营的风险性、销售收入的波动性是目前甘肃订单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正在升温,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从当前资料来看,很多情况下,把农业文化遗产、农业遗产、全球重要文化遗产、全球重要文化遗产和世界农业遗产等几个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等同起来,不加区分,甚至滥用,这样不利于学术规范,影响农业遗产的研究进展。因此,有必要进行辨析,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