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致病的番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Sacc.) Snyder e Hansen]菌系F86-15经培养制成诱导菌菌剂,播种时用于浸种和沟施,可有效控制棉花枯萎病。在重病地区.经两年多点试验,其防效与多菌灵相当,比对照增产19.6%和20.3%。机理测试表明,诱导菌与挑战菌同时接种时,前者的接种量为后者的10倍,效果才明显。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萎病抗病性诱导物的筛选和有效间隔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1年至1988年,研究了8种镰刀菌诱发感病棉株对棉枯萎病菌抗性的效应和诱导接种与激发接种间有效间隔天数。结果表明:参试的8种镰刀菌中,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cmitectum),黄色镰刀菌(F. culmorum),接骨木镰刀菌(F. sambucinum),拟枝孢镰刀菌(F. sporotrichioldes)诱发的棉株可明显提高对棉枯萎菌的抗性。而芬芳镰刀菌(F. redolens),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诱导的棉株其病指则高于对照。二次接种的最佳间隔天数为5天。  相似文献   

3.
小麦对白粉菌的抗性和感病性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麦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的无毒和有毒菌株,以3种接种顺序:1.先接无毒菌株,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接有毒菌株;2.无毒和有毒菌株同时接;3.和"1"相反,接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的幼苗或叶段,以研究小麦对白粉菌的诱导抗性和诱导感病性。结果表明:先接无毒菌株诱导的抗性最强;后接无毒菌株或无毒、有毒菌株同时接,当诱导菌(inducer)的密度很高时,也可以诱导出抗性,但较微弱;诱导的抗性随诱导菌的密度增高而增强;一经诱导,抗性可在被诱导部位维持到第6天;所使用的3种接种顺序都可以诱导小麦对白粉菌产生感病性,但较之诱导的抗性弱得多;在抗病性的诱导中,存在着小麦品种与诱导菌,或诱导菌与挑战菌(challenger)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无毒菌株可以通过诱导而获得在抗病品种上生长的毒性,但当缺少有毒菌株存在时,获得毒性即消失;没有发现所诱导的抗性具有系统传导性。  相似文献   

4.
以5种黄瓜主要病原菌作为诱导抗病因子,研究其对黄瓜主要病害的作用,结果发现黄瓜经病原菌诱导后,可以产生对诱导病原菌及其它病原菌引起病害的交互保护作用,并且诱导的交互保护作用与诱导浓度、诱导间隔期、不同品种存在相关性.诱导效果不随诱导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黑星病菌对霜霉病菌的诱导作用中,以浓度为1×102个/ml的黑星病菌孢子悬浮液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间隔期为48h黄瓜黑星病菌对霜霉病的交互保护作用最明显,抗性品种的交互保护作用明显好于感病品种;炭疽病菌可诱导黄瓜有效抑制褐斑病的发生,但挑战接种褐斑病菌后,却促进了炭疽病的发生.诱导接种炭疽病菌后再挑战接种褐斑病菌12d,对褐斑病的防效为92.07%.  相似文献   

5.
拮抗细菌对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诱导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拮抗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W3、Y2和地衣芽孢杆菌W1 0诱导接种和灰霉病菌挑战接种试验 ,明确了 3菌株培养液和去菌液对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 3株拮抗细菌的诱导抗病效果为 2 3 .4%~ 64.5% ,其中W3诱导作用最强。W 3培养液及其去菌液处理后 5d ,诱导效果达最大值 ,且 1 2d后仍有诱抗作用。在 1 0 2 ~ 1 0 1 0 cfu/ml范围内 ,拮抗细菌的诱导活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以≥ 1 0 8cfu/ml的效果最好。拮抗细菌处理叶上部各叶片间诱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棉花品种抗枯萎病性苗期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品种抗性的苗期鉴定方法,以5-10克/尺~2棉籽菌粉接种2寸深土壤,土温23℃左右,土壤湿度在初见病前50-60%,后期70%左右,促进发病加重,缩短鉴定历期,在出苗后25天,可确定不同品种的抗性。七年来利用我省自然气候特点,春、秋季进行苗期抗性鉴定,筛选杭病材料。早期鉴定品系抗性,证明了棉花品种苗期鉴定的抗性与蕾期发病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诱导番茄抗青枯病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防治番茄青枯病的有效途径,我们对接种青枯病菌后的番茄进行40mg/L浓度壳聚糖的不同方式处理.结果表明,喷施壳聚糖可诱导番茄对青枯病产生抗性,减轻青枯病病情,经二次喷施后再喷微量元素的处理相对防效达到48.76%.体内与抗病反应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峰值分别比对照高46.24%、51.77%、121.22%、36.49%.同时壳聚糖处理的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接菌植株.  相似文献   

8.
知母提取物诱导马铃薯植株抗晚疫病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知母提取物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的作用,本研究测试了经知母提取物处理并接种晚疫病菌后马铃薯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 1,3 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知母提取物处理后的马铃薯植株,在受到晚疫病菌侵染后24~96 h,SOD和PAL活性显著升高并持续处于高活性水平;在接种48 h后β 1,3 葡聚糖酶活性开始显著升高,直到接种后96 h一直维持在较高活性水平;而无论是接种晚疫病菌还是经过知母提取物处理,几丁质酶活性都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甘瓶霉Phialophora mustea不同来源的2氧化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与不接种DSE的对照相比,DSE接种可以显著缓解尖孢镰刀菌抑制番茄生长的症状,接种菌株K36和Z48后,植物株高分别增长了46.4%、53.2%,地上、地下部分干重分别增长了60.6%、50%和63.7%、65.9%,明显促进番茄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DSE接种显著激活番茄叶片SOD、POD等抗氧化酶活性进而降低尖孢镰刀菌导致的细胞脂质过氧化胁迫,发现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与不接种DSE的对照相比,接种菌株K36和Z48后番茄叶片SOD的酶活性分别增加19.3%和8.1%,POD的酶活性分别增加14.0%和4.4%,而MDA含量则显著减少了22.3%和9.1%。DSE接种增强了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缓解由尖孢镰刀菌导致的脂膜过氧化胁迫,从而提高植物对真菌病害的抗性,促进宿主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反复筛选的化学药剂亚硒酸钠、放线菌酮、氯化钾、硫酸锰和中药材前胡、白芷的提取液浸泡水稻种子或进行叶面喷雾,可诱导稻株产生对稻瘟病的抗性。在人工喷雾接种条件下,对感病品种抗叶瘟的诱导效果为43%~93%;在注射接种条件下,抗穗瘟的诱导效果为29%~78%。供试药剂对感病品种和弱致病菌株的诱导效果优于对抗病品种和强致病菌株;药液叶面喷雾的诱导效果优于药液浸种。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诱导抗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报道了利用棉花致病菌菌丝体提取物诱导棉花产生抗枯萎病性。通过诱导物的筛选,发现Rhizoctonia solani、Colletotrichum gossypii和Fusarium moniliforme可诱导棉苗产生抗枯萎病。在诱导效果上,R.solani明显比C.gossypii和F.moniliforme强。此外,由以上3种病原菌菌丝体提取物诱导的抗性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病  相似文献   

12.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是我国棉区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国内外除采用以抗病良种为主的综合防治外,新近还采用见效快的生物和化学物质如乙磷铝(Phosethy-AL)、氟乐灵(Trifluralin)诱导棉花对枯萎的抗性,我国占世界储量80%的稀土能促进棉花增产10%左右,能否诱导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草酸青霉菌果胶酶诱导黄瓜抗黑星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固态发酵提取产物--果胶酶粗酶液诱导黄瓜对黑星病(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的抗性进行了研究。以果胶酶粗酶液喷雾处理4个感黑星病黄瓜品种的黄化苗,48 h后挑战接种黑星病菌孢子悬液,其中"中农5号"黄瓜品种表现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诱抗效果达62.51%。不同浓度果胶酶诱导处理黄瓜,发现果胶酶浓度在20 U/mL时,可导致黄瓜发病略高于对照;在40~200 U/mL浓度范围内,诱导效果较为明显。通过研究果胶酶诱导抗病的时效性,表明诱导处理前接种病菌或诱导处理后0、6 h接种的各处理病情指数与对照间没有差别,而诱导处理12~72 h后接种病菌的,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均很明显,诱抗效果达29.64%~60.02%。实验还表明,随着挑战接种压力的增大,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降低。果胶酶不能抑制黑星病菌孢子萌发,相反可以促进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瘟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网室试验证明,水杨酸(SA)叶面喷雾可减轻水稻幼苗稻瘟病的发生。在平板培养中,SA对稻瘟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认为SA处理后稻瘟病病情指数的下降是由于SA处理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瘟性,即稻苗产生了诱导抗性而引起的。SA诱发水稻幼苗产生对苗叶瘟诱导抗性的浓度为0.01~0.1mM。SA喷雾处理后2~4天接种,诱导抗性表现最强。0.01mMSA在接种前2天喷雾处理三叶一心期稻苗一次后,水稻叶片的病斑数目和大小比清水对照分别降低72.7%和55.4%,病指比对照降低59.8%,抗瘟性的持久期为15天(病指降低24.3%)。经0.01mMSA诱导处理后再用同浓度SA进行一次强化处理可增强诱抗效果,延长抗性持久期。用0.01mMSA处理水稻第一和第二叶可使未经处理的第三和第四叶上产生系统性抗瘟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酶活性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经病原菌诱导后黄瓜叶片中脂氧合酶(LOX)活性与茉莉酸(JA)积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瓜经褐斑菌诱导后,叶片中茉莉酸(JA)大量积累,同时脂氧合酶(LOX)活性上升,接种叶片的上位叶中LOX活性和JA含量于诱导接种褐斑菌12h后开始升高,并于诱导接种24h后达到峰值,接种叶片的下位叶中LOX活性和JA含量在诱导接种12h后变化不大,但在24h后显著升高,并于48h达到峰值,此后逐渐平稳下降。相关分析表明,LOX与JA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2。同时通过喷施脂氧合酶抑制剂(NDGA)和添加茉莉酸的试验证实LOX是JA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6.
棉花枯萎病在北京市郊区当日平均温度20℃时,棉田开始发病,24—28℃时,发病最烈,低于24℃或高于28℃时,病势减轻。相对湿度在80%以上,发病严重。棉花从苗期到吐絮期均能受其侵染为害,以蕾期受害最重,发病率达20.9—60.6%。防治棉花枯萎病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73—74年,鉴定出陕721品种属高抗类型,蕾期发病率2.5—8.9%,病情指数31.5—35.4;药剂防治采用杀线虫剂滴滴混剂和杀菌剂多菌灵按10:2作土壤处理,蕾期防效可达85.2—100%,比单施杀菌剂或杀线虫剂防效提高20—30%,与小麦、玉米、水稻轮作3—4年,病害可减轻95%以上,病叶、病秆经高温(煮沸后再煮半小时以上)处理,病菌能被杀死。经处理的病叶喂猪,猪粪不带菌。无病土育苗移栽,发病率21.4%,直播棉田发病率63.3%。  相似文献   

17.
从宁夏中卫硒砂瓜连作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有抑制作用的菌株B6,研究了其生物防治效果及诱导西瓜幼苗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规律。经单菌落形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拮抗菌株B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拮抗菌株B6皿内抑菌试验显示其能够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抑菌率达50%。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拮抗菌B6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达88.89%。B6发酵液浇灌西瓜幼苗,能够诱导幼苗中SOD及POD升高。尖孢镰刀菌侵染B6预处理幼苗,1h后幼苗中SOD活性达最大值1.07 nmol/s,6 h后POD活性达最大值0.73 nmol/s,较对照升高更早,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棉花枯萎病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的侵染能激发起棉花对枯萎病的系统诱导抗性。不同品种间细胞壁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积累量存在差异,抗病品种86-1细胞壁内HRGP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邯14。HRGP积累与细胞壁木质化有一定相关性。不同生理小种枯萎菌对棉花细胞壁HRGP的诱导能力不同。作者认为,HRGP在寄主与病原相互作用的专化性识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印度梨形孢促进棉花幼苗生长及诱导提高苗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干旱敏感型陆地棉栽培种沙洋505-3A为材料,二叶期接种印度梨形孢,20 d后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研究印度梨形孢对棉花幼苗的促进生长作用。在自然干旱和15%、2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后测定株高、茎粗、根系生长参数、叶片温度、叶片反射率和MDA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印度梨形孢后,棉花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分别显著提高32.4%、15.8%、20.5%;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了29.1%、55.9%、20.1%和51.1%;干旱处理后,接种印度梨形孢植株的株高、茎粗分别降低14.1%和5.3%;不接菌植株分别降低23.3%和8.7%。接菌植株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别增加9.6%、9.9%、3.8%和21.3%;不接菌植株分别增加11%、27.7%、12.2%,根尖数降低5.2%;接菌植株叶温和MDA含量分别上升0.34℃和9.9%,不接菌植株分别上升0.97℃和19.1%。说明接种印度梨形孢可以促进棉花幼苗生长并且通过调节植株根系形态和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来诱导提高棉花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辣椒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水杨酸诱导辣椒抗疫病的作用。结果表明:辣椒幼苗经SA处理后,能显著提高对疫病的抵抗能力。在0.5~1.0 mM范围内,SA诱导抗性随其浓度升高呈递增趋势,当SA浓度达1.0 mM时,诱导抗性最强,此后随SA浓度增大,诱导抗性逐渐减弱;SA处理后1~3 d接种疫病菌,辣椒植株表达出较高的诱导抗性,持续时间达10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