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棉秆与麦草蒸煮反应的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棉秆和麦草蒸煮反应的脱木质素速率常数,提出一种研究蒸煮反应动力学的实验和计算新方法。通过对不同恒温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计算,采用与实际蒸煮反应相同的液比,用较短时间周期的有效碱浓度变化值和木质素含量变化值计算得出了两种原料烧碱-蒽醌法蒸煮反应的活化能。棉秆烧碱-蒽醌法蒸煮反应的活化能和麦草烧碱-蒽醌法蒸煮反应的活化能在整个脱木质素阶段基本是不变的。麦草烧碱-蒽醌蒸煮反应的活化能为51.0 kJ/mol。棉秆烧碱-蒽醌法蒸煮反应的活化能是138.1 kJ/mol,高于麦草蒸煮反应活化能,说明麦草蒸煮脱木质素反应比棉秆更容易。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脱铝超稳Y沸石催化α 蒎烯异构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考察了催化剂硅铝比及反应条件对转化率、产物分布的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 ,以四氢呋喃作溶剂 ,α 蒎烯在DUSY 1(SiO2 /Al2 O3=7.4 1)催化剂上的异构化服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并经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 144 .3kJ/mol。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木屑在不同的升温速度下的热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升温速度使生物质的热解反应机理和过程发生了变化。在4.2和40℃/min的升温速度下,两反应的TG-DSC-T曲线有相似之处,均出现明显的吸热峰,而在390℃以后,升温速度为4.2℃/min时,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已经不能用传统的数学模型表示,其反应速率与升温速度显示了一个线性关系。40℃/min升温速度时,在385—490℃拐点范围内,亦不能用通常使用的数学模型公式描述;在490—700℃的范围内,用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且线性回归的相关性很好。其反应活化能为29.53kJ/mol,大大低于人们通常试验的数据(一般为70—110kJ/mol)。10和20℃/min的升温速度时,其热解反应TG-DSC-T曲线相近,且它们的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基本符合传统的表示方法。研究表明,不同升温速度决定了反应的过程。研究结果可以推论,快速热解反应的机理将不同于人们通常描述的步骤进行,相应的反应活化能这一重要的物理参数会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液化木基热塑性酚醛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液化木基热塑性树脂(PWF)的固化特征及其动力学,用热重法(TG)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研究了固化后PWF的热降解性能和结构特征,并对比研究了传统热塑性酚醛树脂(PF)的固化反应,旨在为确定新型PWF的固化工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六次甲基四胺(HMTA)用量对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影响较大,HMTA与树脂质量比为100:10时,表观活化能较低,为107.76kJ/mol,低于相同条件下PF的表观活化能(141.35kJ/mol);HMTA用量对固化反应级数几乎没有影响,反应级数恒定在0.95,与PF的固化反应级数相同.最大固化速率温度和升温速率(Tp-β)外推法求得PWF固化工艺温度在135~137℃.PWF和PF的热重曲线变化趋势在30 ~ 291℃完全相同,两者在200℃以前几乎不发生失重现象,当温度超过200℃后,两者皆有轻微的失重,PWF和PF的热降解温度分别为291和296℃.IR结果证明固化后PWF和PF的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5.
核桃壳与煤共热解的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50 K/min)和氮气气氛下对核桃壳、褐煤以及核桃壳-褐煤(质量比1∶1)混合物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求取了热解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3种原料的失重率下降,热失重速率升高;核桃壳与褐煤共热解时存在协同作用;三者的平衡热解温度分别为568.9、709.9和571.0K。应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热解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3种原料均可由一级反应过程描述。核桃壳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50.6、17.3 kJ/mol,褐煤的平均活化能为21.1 kJ/mol,核桃壳-褐煤混合物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34.2和14.5 kJ/mol。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等温差热分析法(DSC)对液化淀粉改性酚醛树脂(APF)的固化行为及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由Kissinger和Ozawa等方法计算得到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_a)、反应级数(n)及频率因子(A),进而建立了APF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相比PF树脂,APF树脂的固化反应起始温度(T_i)由99.4℃增至100.3℃,峰值温度(T_p)由127.8℃降至122.1℃,终止温度(T_f)由150.2℃降至146.3℃,表观活化能(E_a)由96.94 kJ/mol降至87.94 kJ/mol。APF树脂的贮存稳定性更好,并可在较低的固化温度下固化,固化反应更容易进行。APF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为da/dt=9.56#10~(10 e-87940/RTP)^1-ah~(0.9385)。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 ~50 K/min)和氮气气氛下对核桃壳、褐煤以及核桃壳-褐煤(质量比1∶1)混合物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求取了热解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3种原料的失重率下降,热失重速率升高;核桃壳与褐煤共熟解时存在协同作用;三者的平衡熟解温度分别为568.9、709.9和571.0K.应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热解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3种原料均可由一级反应过程描述.核桃壳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50.6、17.3 kJ/mol,褐煤的平均活化能为21.1 kJ/mol,核桃壳-褐煤混合物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热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34.2和14.5 kJ/mol.  相似文献   

8.
木材热解及金属盐催化热解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升温速率下杉木的热重实验,对比分析钾盐催化杉木热裂解动力学特性.借助于DTG重叠峰的分离以及分布活化能模型计算不同转化率条件下的反应活化能,得到钾盐对生物质中半纤维素的低温段分解、纤维素的整个热裂解过程存在催化效果,使失重曲线(200~270℃)肩状峰衰退乃至消失,并促进脱水和交联反应,导致焦炭产率的提高和残碳的有序化,体现为焦炭产量从16.3%提高到25.3%(质量分数),而且80%转化率后残碳分解活化能的急剧提高.基于三组分平行反应机理,采用非线性回归法拟合计算杉木热解动力学参数,得到纤维素的热裂解基本上属于一阶反应,而且钾盐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热裂解具有较大程度促进,活化能分别从148.12和235.43kJ/mol下降到108.84和171.41kJ/mol,但对木质素的催化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棉籽油和甲醇为原料,利用自制的静态混合管式反应器,在催化剂和共溶剂的共同参与下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其反应动力学。当催化剂KOH用量为油脂质量的0.6%,甲醇和棉籽油物质的量之比(醇油比)为28∶1,共溶剂丁酮与油脂体积比为1.5∶1,反应温度分别为45、50、55、60、65℃时,进行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静态混合管式反应器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3,活化能为11.74 kJ/mol。连续化反应的时间可控制在15 min内,并且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高于98%。  相似文献   

10.
杉木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是模拟杉木高温热处理的重要参数,研究采用化学方法分离得到木材各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热重分析仪在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了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并采用FWO法、Friedman法和ASTM E1641法计算得到纤维素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纤维素、半纤维素、Klason木质素和苯醇抽提物的含量分别为48.5%、19.9%、33.5%和2.6%。纤维素的热分解峰值在1、5、10、15、20℃/min升温速率下对应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93.8、320.4、332.4、340.3℃和346.0℃。杉木纤维素热分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随转化率的变化有波动,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数值具有一定差异,在转化率为0.3至0.6期间时,FWO法、Friedman法和ASTM E1641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平均值为167.3、160.9 kJ/mol和164.4 kJ/mol,计算得到的指前因子自然对数平均值为33.2、32.4 min~(-1)和34.5 min~(-1)。  相似文献   

11.
日本松干蚧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5年的日本松干蚧发生期系统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日本松干蚧同一虫态和不同虫态的理论期距值和平均数标准差。结合生产防治,建立了固定若虫期一元回归预测式。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2.
杨树扦插育苗适宜密度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密度的 4个试验组杨树扦插育苗试验 ,结果表明 :密度为 4 4 4 4株 /6 6 7m2 的试验组产合格苗最高 ,合格小钻杨占总产苗量的 81% ,辽宁杨占 75 % ;3333株 /6 6 7m2 和 5 5 5 5株 /6 6 7m2 两种密度分别显得偏小和偏大 ,产合格苗比较低 ,生产上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3.
对山茶属的14种植物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根据核型分析结果,对山茶的亚属、组、之间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把茶、普洱茶,茶梨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划为独立的种。在核型描述和核型类型划分的理论方法上,引入了“臂比均值”这一参数,提出了“整齐性”和“整齐性系数”。并提出染色体数目的系列变异和结构变异是山茶属植物新种起源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优种核桃嫁接繁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优种核桃嫁接苗是实现核桃栽培良种化、集约化、基地化、商品化的根本途径。1999~2001年经过对辽宁1号、鲁光、中林3号、晋龙1号等优种核桃嫁接苗繁殖试验,总结出适合当地的核桃嫁接苗繁殖技术,成活率最高达到98%。  相似文献   

15.
依据针叶树木材管胞和射线细胞的结构模型。使用计算机抽样模拟解剖结构参数。以及使用针叶树木材纵向弹性模量计算公式和方法,计算人工林杉木,马尾松幼龄材和成熟材试件纵向弹性模量,计算结果与常温条件下气干试件测定结果十分符合。在试件晚材率和管胞解剖结构参数改变的条件下。计算预测了人工林杉木,马尾松幼龄材和成熟材纵向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试件纵向弹性模量随晚材率,管胞长度,管胞壁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试件纵向弹性模量随管胞直径增加而减小。本文提出的纵向弹性模量计算的预测方法,对于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控制和改变针叶树木材的材质,材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树木主要调查因子是指树木的直接测量因子及其派生因子。基于树木调查因子的内在联系,利用234株油松实测材料.分析了直径与树高、树干枝下高及材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非常紧密.其相关指数(R)均在0.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厚环乳牛肝菌,赭丝膜菌,灰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4种外生菌根真菌固体纯培养接种物,对日本落叶松进行了圃地育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侧根数分别比较对照提高了13.38%-23.54%、10.65%-24.71%、9.97%、-13.78%,苗木N、P、K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70%-19.96%、9.06%-47.81%和14.45%-21.12%,苗木菌根感染率为67.82%-83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林复合系统景观生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对我省西部农林复合经营的典型之一———甘南县音河镇 3个具有不同特点的村的农林复合系统进行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相对丰富度及类斑丰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地块平整规范的兴全村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最低 ,优势度较高 ,地块复杂的山湾村则与之相反 ,景观类型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最高 ,优势度指数最低 ,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 ,兴建村介于 2村之间 ;而从树种景观类型上分析兴全村较山湾和兴建 2村丰富 ,特别是常绿树种类型则较其他 2村丰富 ,表明在景观宜人性、美学价值方面兴全村比其他 2村优越  相似文献   

19.
泾川县刺槐薪炭林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泾川县刺槐薪炭林的调查研究 ,分析其生长变化规律 ,并建立林分生长和采薪收获数学预测模型 ,为生产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