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pH 4.4、5.7、7.0的水培条件下,分别供应NO3--N、NH4+-N和NH4NO33种不同形态的氮源,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和pH值对金脉单药花(Aphelandra squarros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脉单药花供给NH4NO3时叶面积、生物量最大,仅供NH4+-N时叶面积、生物量最小,且叶面积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供给NO3--N时开花率最小,供给NH4+-N时开花率最大;当营养液pH 4.4和5.7时,氮素形态对金脉单药花生长产生一定影响,表现出叶面积、生物量均为NH4NO3>NO3--N>NH4+-N;pH 7.0时,虽然施用不同的氮肥会对其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pH和氮素形态对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H 4.0和6.0的条件下研究铵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N)对玉米、白羽扇豆、水稻和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介质pH和氮素形态均能对玉米、白羽扇豆、水稻和小麦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和体内的分布产生影响。就玉米而言,不论供应何种形态的氮素,低pH均明显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但低pH条件下NH4 -N最不利于小麦干物质积累;而对水稻来说,低pH条件下供应NO3--N最不利于干物质积累。pH 6.0条件下玉米、白羽扇豆和小麦3种植物均显示出较大的根冠比,表明较高的pH条件有助于同化产物向根部的运输和在根部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以辣椒嫁接苗3964红缨枪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不同配比(NO-3-N与NH+4-N浓度比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光合特性、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适于辣椒幼苗生长的最佳氮素形态配比。结果表明,辣椒幼苗的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在NO-3-N与NH+4-N配比为50∶50时达到最大,且丙二醛(MDA)含量降至最低。辣椒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营养液中NH+4-N比例降低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系的POD活性与NH+4 相似文献
4.
吕魏;苏靖文;余晓燚;岳宁燕;董智超;张文祺;苗渝青;张振华;陈海飞 《南方农业学报》2023,54(6):1780-1788
【目的】探究2种氮形态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氮肥及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中花11号为试验材料,设相同施氮量的硝酸钙(NO3--N)和尿素(NH4+-N)处理的盆栽试验,调查水稻单株产量、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和单株结实率;设(NH4)2SO4(NH4+-N)、Ca(NO3)2(NO3--N)及NH4NO3(NH4+-N/NO3--N) 3个相同氮浓度处理的营养液试验,培养21 d后测定水稻生物量、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金属阳离子含量,分析不同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氮含量和铁离子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施用硝酸钙处理相比,施用尿素处理的水稻产量约提高1.8倍,水稻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和单株结实率分别提高75.4%、97.4%和26.1%,差异均达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水平。营养液培养试验结果表明,Ca(NO3)2处理的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氮含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低于NH4NO3及(NH4)2SO4处理;但是根冠比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H4NO3及(NH4)2SO4处理。此外,2种氮素营养下水稻离子组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Ca(NO3)2处理下水稻叶片铁离子含量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氮形态下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氮含量和铁离子含量极显著相关。【结论】相同施氮量下,相对于NO3--N,NH4+-N可显著增加水稻的分蘖数和结实率,从而提高水稻产量。NH4+-N有利于氮和铁的吸收,叶绿素含量更高,而NO3--N可增加水稻的根冠比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因此NH4+-N和NO3--N混合营养更有利于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5.
6.
以草莓宁玉为试材,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草莓株高、茎粗、根数、根长、物候期、果实品质及植株总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单独作为氮源时,草莓植株生长缓慢,株高、茎粗、根数、根长明显小于NO~-_3-N、NH~+_4-N混合作为氮源的植株;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施用NO~-_3-N比施用NH~+_4-N能够提早草莓植株的显蕾开花;在果实成熟期以NH~+_4-N作为唯一氮源的处理,果实硬度、单株产量明显下降。由此可见,在草莓生长过程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O~-_3-N、NH~+_4-N混合作为氮源的肥料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试验通过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外源氮素营养对棉花苗期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态氮素营养有利于棉花根系和叶片中可溶蛋白的积累,以及NH4+ /NO3- 比为50/ 50对根系中可溶蛋白的积累最为有利,NH4+/ NO3- 比为75 /25对叶片中可溶蛋白的积累最有利。不同形态的外源氮素营养改变了棉花植株全氮和铵基态氮的积累,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碳氮比动态,从而使棉花对于外源氮素营养的吸收和同化效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在pH4.0、6.0水培条件下,分别供应NH4^ -N和NO3^-—N2种不同形态的氮源,研究玉米根系对氮素的吸收与溶液中H^ 浓度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pH条件下不同氮索形态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介质中有NH4^ -N存在时,玉米对NH4^ 的吸收会导致pH值下降,且无论起始pH值的高低,最终达到的最低pH值相当接近;②起始pH值为4.0和6.0时,玉米每吸收1个NH,后释放大约0.8~0.9个H^ ;③起始pH值为4.0时,玉米根系每吸收1个NO4^ 大约消耗1.22个H^ ,但在起始pH值为6.0时,吸收1个NO3^-仅需消耗0.024个H^ ;④低pH值能促进NO3^--N的吸收,高pH值更有利于NH4^ -N的吸收;⑤尽管NH4^ 的净吸收速率大于NO3^-,但其对生物量的积累作用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氮素形态对水稻蔗糖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对NH4+和NO3-互作在水稻氮素代谢中的作用做出合理的解释。[方法]以南光水稻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NH4+和NO3-影响水稻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某些过程,特别是蔗糖代谢。[结果]NH4+处理水稻根部生物量较NO3-处理明显下降,NH4+处理水稻叶片中蔗糖含量明显高于NO3-处理,而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酶的活性以及根部酸性转化酶的活性低于NO3-处理;与NO3-相比较,NH4+对根部酸性转化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中性转化酶几乎没有影响。[结论]由根部酸性转化酶活性较低所导致的对蔗糖利用能力的降低可能是叶片中积累较多蔗糖的原因之一,也是供NH4+处理时根部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主要对甜研7号和甜研8号在不同时期对NO3-和NH4 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子叶期甜研7号和甜研8号对NO3-与 NH4 的吸收量有着较大的差异。苗期对 NH4 的吸收,NO3-/NH4 为1:3时,甜研 7 号和甜研 8 号对 NH4 有最大的吸收潜力,其离子亲和力却是最小的;NO3-/NH4 为1:4时,甜研7 号对 NH4 有最大的亲和力,其对 NH4 的吸收潜力却又是最小的。苗期对NO3-的吸收,甜研8号无论是吸收量(Im),还是吸收速度(Km)受 NH4 的影响都比较小,而甜研7号的变化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6种来源不同的紫花苜蓿品种于生长第2年进行了根系形态学研究,测定了根系深度,根系直径,根表面积、根重及根冠比等指标。结果表明敦煌苜蓿根系入土最深(111cm),显著大于Moapa苜宿(84.2cm),澳大利亚苜蓿(92.2cm)和游客(84.8)(P<0.05)。而根系表积和0-30cm的根直径Moapa最大,分别为147.04cm^2和0.68cm。统计分析表明根系深度和根表面积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北方2个品种(敦煌苜蓿和陇东苜蓿)根冠比(R/T)较小(1左右),其他紫花苜蓿R/T值在1.47-1.96之间,研究还发现紫花苜蓿根系约60%以上分布在表层0-30cm的土层中。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肥料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完全试验设计研究硼、钼、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植株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硼、钼、锌单独施用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植株高度,其配合施用存在互作,其中钼和硼为正互作,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植株高度;苜蓿植株高度和干草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792),即苜蓿干草产量的提高可以通过植株高度的增加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SQE)是苜蓿皂甙合成途径中的一种限速酶,与苜蓿皂甙的合成密切相关。通过对苜蓿鲨烯环氧酶(MsSQE1)基因的克隆及在苜蓿中过表达,探究鲨烯环氧酶对皂甙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模式植物蒺藜苜蓿鲨烯环氧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同源克隆苜蓿MsSQE1。对MsSQE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基因枪轰击技术,使MsSQE1在洋葱表皮瞬时表达,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q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根、茎、叶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紫外辐射、ABA和GA3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在茉莉酸甲酯(MeJA)的诱导下,分析MsSQE1的转录水平,及对苜蓿皂甙含量的影响。利用根癌农杆菌转化体系,获得过表达MsSQE1的阳性转基因植株,并测定转基因植株的皂甙含量。【结果】克隆了MsSQE1的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1 578 bp,编码525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59。同源性比对分析,其氨基酸序列与蒺藜苜蓿中SQE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6%,与拟南芥的同源性为80%。亚细胞定位显示,MsSQE1可能定位于细胞膜。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MsSQE1在叶中的表... 相似文献
14.
15.
氮、磷、钾肥料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不完全试验设计,在温室对花盆种植的苜蓿施用氮、磷、钾肥料,研究其对牧草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种子播种所建植的苜蓿,在播种当年追施氮、磷、钾肥可以显著(p〈0.05)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植株高度,且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干草产量呈上升趋势;磷、钾、肥以中等施入量(120kg P2O5/hm^2,200kgK2O/hm^2)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17.
在河北省沧县对20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田间品比试验,测定供试品种的株高、生长速率、物候期、干草产量及营养物质含量和营养物质产量。结果表明:在抗寒性方面,越冬率大于70% 的品种有‘阿尔冈金’、‘TG4’、‘中苜3号’和‘TG3’,分别为77.48%,76.72%,75.00% 和 74.22%;品种间的物候期存在差异, ‘阿尔冈金’、‘TG4’、‘中苜3号’、‘TG3’和‘骑士T’物候期较早,‘TG7’、‘42IQ’、‘59N59’ 和‘TG8’ 物候期较晚;在产量方面,‘中苜3号’、‘TG4’、‘甘农3号’和‘中苜1号’全年苜蓿干草总产量分别为14.41,13.37, 13.23和13.16 t/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产量与株高和月平均气温分别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763 和0.814。在营养品质与干草产量方面,‘中苜3号’、‘甘农3号’、‘中苜1号’干草产量较高,但相对饲喂价值比较低,分别为143.61,148.15 和159.43,因此牧草品质较差;‘WL319HQ’ 相对饲喂价值最高,为 172.57,牧草品质突出,但其苜蓿干草总产量比较低。综合考虑,‘55V09’、‘TG3’、‘TG4’ 相对饲喂价值比较高,分别为170.14,167.34 和163.92,全年苜蓿干草总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2.59,12.63 和13.37 t/hm2,在河北地区是综合性比较好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