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生态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是一种新的复合型农业生态种养模式,此技术能够将农业生产与渔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章从田块选择、蟹田建设、蟹种选择、稻田养蟹模式及蟹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田生态养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台儿庄区稻田养蟹技术及效益,分析稻田养蟹技术要领,讨论扣蟹最佳放养密度,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稻蟹共作对水环境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在水稻本田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分别采集不同河蟹放养密度的稻蟹共作稻田(低密度,仔蟹放养密度18 ind/m2;高密度,仔蟹放养密度54 ind/m2)和不养蟹稻田(CK)水体的水样,分析不同稻田的水质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周期,不养蟹稻田溶解氧含量高于养蟹稻田,其中扬花期,不养蟹稻田显著高于养蟹稻田(P0.05);低密度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分蘖期,高密度养蟹稻田氨氮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显著差异(P0.05)。灌浆期时,不养蟹稻田总磷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养蟹稻田呈显著的差异(P0.05),低密度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生长周期,从分蘖期开始缺乏磷肥,从扬花期和灌浆期开始缺乏氮肥。分蘖期放养蟹苗比较适宜,此期以后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迅速下降,低于仔蟹的安全浓度。低密度养蟹稻田水稻产量最高,且与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差异显著(P0.05),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水稻产量差异显著(P0.05),不养蟹稻田水稻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蟹作为一种立体、生态农业方式,对于增加种养农户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宁夏稻田养蟹现状及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稻田养蟹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稻田养蟹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该文具体介绍里下河地区稻田养蟹技术,对稻田养蟹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殖河蟹技术江苏盐城市郊水产技术推广站宋长太近年来江苏盐城市郊区新兴、青墩等乡镇的农民,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摸索出一项稻田养蟹技术。实践证明,稻田养蟹,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吃掉部分害虫.促进水稻生长;稻田又为河蟹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稻田准备 ...  相似文献   

7.
崇明地处长江人海口,水净、气清、土洁,发展河蟹养殖和优质稻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全县稻田养蟹面积达3万亩以上。为进一步提高稻田养蟹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我们于2001年在崇明县海桥乡海洪村11亩水稻田进行了稻田生态养蟹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殖河蟹是农村发展水产养殖的一种模式,可以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武夷山市有较多的水稻田,适宜发展养殖河蟹,而且近几年来已有一定养殖规模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蟹的产量,对这些年来稻田养殖的技术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推广应用,让广大进行稻田养蟹的农户增加收入,现将稻田养蟹的技术总结如下:凡是水源充沛,排灌方便,土壤保水性强,不受洪水冲淹的晚稻田,都可以利用来进行养殖河蟹。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蟹养鳅平衡生态种养技术,就是在有限的稻田空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产量品质、有利于河蟹生长增重丰满、有利于泥鳅生长增殖创收的生态环境,从而进一步实现稻田养蟹增产增收、提质提效、一水多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蟹,一地双收,为新型种养模式,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稻田为大闸蟹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需要饲料喂养,也没有农药污染,近乎于野生放养,同时,蟹的存在还能够帮助稻田除草除虫,进而减少稻田农药使用,预防水稻虫害,保证水稻的生长环境,形成循环系统,创造了更多的种养效益。现针对稻田养蟹相关内容,展开具体论述。首先,概述了稻田养蟹的优点;其次,分析稻田养蟹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稻田养蟹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蟹是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科学结合,充分利用稻田土壤、水、生物等资源,达到高产、高效、立体开发利用的理想模式,可达到稻、蟹双获丰收的目的,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养蟹稻田的选择一般应选择地势低洼,水源充足,灌排便利,不受污染,保水力强的田块。二、养蟹稻田的基本设施一般应以种水稻为主,稻蟹兼顾。为满足养蟹特殊条件的要求,使  相似文献   

12.
养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置了精养蟹、常规养蟹和不养蟹3种种养模式,并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研究不同种养模式和环沟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稻田水质环境适宜河蟹生存,水体昼夜溶解氧均在2.0mg/L以上;稻田环沟上下层温差最高达7.6℃,环沟的存在有效地防止了高温对河蟹的危害.在稻蟹生长的中后期,养蟹稻田的溶解氧显著低于不养蟹稻...  相似文献   

13.
稻田生态养蟹的水质变化与水稻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养蟹稻田中,对水质动态变化、水稻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蟹稻田的水溶性N、P、K及水质环境条件均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养蟹稻田的水稻许多经济性状及产量均优于对照稻田,综合经济效益也明显高于对照稻田.对照稻田产值为16 065元/hm2,盈利9 735元/hm2;养蟹稻田产值为38 925元/hm2,盈利21 375元/hm2.  相似文献   

14.
陈福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75-176
通过稻田养蟹试验,总结出中低产稻田养殖河蟹技术,主要包括:稻田选择、注意防逃、选好水稻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等,为大面积的推广该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河蟹养殖技术两方面介绍了稻田养殖河蟹技术,以期有效推动当地稻田养蟹技术的推广,为广大稻农开展生态种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殖利用稻田浅水环境辅以人工措施,既种稻又养殖,将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种养共生互利,本文介绍了稻田养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 稻田养殖河蟹是稻田水产养殖的一项重要的增收内容,比稻田养鱼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已在全国逐步推开,其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充实,日趋成熟。各地出现了一些高产、高效益试验示范点,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 田块的选择和田间工程的建设 首先,养蟹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排灌方便,底质较好的壤土、保水、保肥都好的田块。每块面积以0.533~0.67hm~2大小最宜。连片、上规模,便于统一安排生产、节约成本。 稻田养蟹的田间工程建设按蟹稻共生,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和养蟹技术进行设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置养蟹田单穴单株、单穴双株、单穴四株和不养蟹田单穴双株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稻田土壤容重、团聚体含量、pH、有机质、土壤总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和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养蟹稻田相比,养蟹稻田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粒径>0.2 mm团聚体的含量,降低粒径<0.002 mm微团聚体的含量,土壤团聚化程度加强,同时可以调节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但对土壤总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水稻生长后期会显著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养蟹稻田内理化性状和土壤养分含量受栽培模式的影响均不显著。养蟹稻田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稻田,养蟹稻田内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单穴四株水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田养蟹养鱼,是当前稻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热门工程.它利用稻田动植物间互补性,稻田空间给鱼蟹提供了活动场所,而鱼蟹觅食田间杂草和水稻无效分蘖及部分害虫,减轻了虫草为害,综合效益明显.养蟹稻田,667m2产稻谷400kg以上,蟹45kg以上;鱼蟹混养田,667m2产稻谷400kg以上,蟹30kg以上,鱼55kg以上.667m2纯增效益1200元以上.但稻田病虫草防治技术性较强,稍有不慎,鱼蟹覆灭.通过几年摸索,现将养蟹养鱼稻田的植保技术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灌南县扎实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综合采取精准施肥、调整肥料使用结构、改变施肥方式、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等相关技术措施,探索形成一种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稻田养蟹技术模式。该文介绍了稻田养蟹的技术原理,详细阐述了配套的技术措施,分析了相关效益,确定该模式是综合效益较高的一种蟹稻高效复合种养综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