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HU Yu-qi SHENG Ze-wen LIU Jin-yue LIU Qi QIANG Sheng SONG Xiao-ling LIU Biao 《农业科学学报》2022,21(1):36-48
The int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GM) soybean into farming systems raises great concern that transgenes from GM soybean may flow to endemic wild soybean via pollen. This may increase the weediness of transgenic soybean by increasing the fitness of hybrid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nd threate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wild soybean populations. Although pollen-mediated gene flow between GM crops and wild relatives is dependent on many factors, the sexual compatibility(SC)determined by their... 相似文献
2.
对吉林省和外地收集的野生大豆进行生物学特性调查,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吉林野生大豆的花色为紫色,外来野生大豆的花色为白色;2)吉林野生大豆的种子有泥膜、无光泽,平均百粒重为2.06 g,属典型的野生大豆;而外来野生大豆的种子无泥膜、有光泽,平均百粒重为5.45 g,属半野生大豆;3)吉林野生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5.75%,高于外来野生大豆的平均含量44.63%;4)吉林野生大豆种子的油分平均含量为19.72%,低于外来野生大豆的平均含量20.59%. 相似文献
3.
吕祝章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6(4)
采用SSR标记鉴定野生大豆对10个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含有较多的特有等位变异,利用率为17.27%;回交能降低野生大豆特有等位变异利用率;野生大豆在16个位点上与粒重、荚粒数、高硬脂酸含量、抗胞囊线虫等有关的19个特有等位变异易被育成品种遗传利用;10个大豆育成品种在13个位点上产生了18个新的等位变异.利用野生大豆改良和创新大豆有较大空间.不同的杂交组合方式对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有明显差异.野生大豆的小粒、多荚、高硬脂酸含量以及抗胞囊线虫等优良性状基因易被育成品种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4.
5.
广西野生大豆的考察与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野生大豆的抢救性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区(点)建设,2008年9—10月以野生大豆分布较多的桂林市为重点考察区,辐射到周边,对桂林、柳州、贺州三市的10个县(区)30多个乡(镇)的野生大豆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桂林市的8个县(区)22个乡(镇)均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考察共收集野生大豆种子200份,其中半野生大豆11份,2009年田间种植观察其表型性状。考察发现有新类型野生大豆以及新分布点,但由于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污染等原因,广西野生大豆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威胁,分布面积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因此,提出应对野生大豆优异资源加以发掘利用、加强广西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和补充收集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野生大豆愈伤组织与苗期耐盐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河北省东部沿海及内地不同生态条件下生长的14个基因型的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在含不同质量分数:NaCl(0、0.2%、0.4%、0.6%、0.8%、1.0%)的继代培养基上观察愈伤组织的耐盐性,并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之间愈伤组织的耐盐性有明显差异,耐盐性强的可在0.8%NaCl条件下生存,低的只能忍耐0.2%NaO含量;试验确定野生大豆愈伤组织耐盐性鉴定适宜的NaCl含量为0.6%;盐碱条件下生长的野生大豆愈伤组织一般耐盐性较强,非盐碱环境下生长的野生大豆也存在着愈伤组织耐盐性较强的类型,试验发现细胞水平耐盐性强的材料在苗期也表现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8.
研究对来自我国9个省份的4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优势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0份野生大豆中,表现抗病的野生大豆资源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中间反应类型的有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感病的植株有16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40%。30个座位共检测到223个等位变异,平均片断长度在200~2000bp之间,等位变异数目的变化范围是3~11个,平均等位变异数目为7.43个,不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数表现差异,其中Satt294等位变异数较少,仅3个;Satt409等位变异数最多,有11个。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变化范围为0.74~0.86,83.35%的野生大豆间的相似系数在0.78~0.83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根尖细胞核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0,但在核型上有差异,并有从野生大豆的较对称核型向栽培大豆的不对称核型过渡的趋势;从二者的核型推出试验中各大豆材料的进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野1052、野1055、野1057<野1058<野1060<苏85-6,这一结果与根据种子性状得出的进化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野芥菜向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基因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分别以转基因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油菜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研究野芥菜的基因流动到转基因油菜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野芥菜和抗草丁膦及抗草甘膦油菜的亲和性指数明显低于其自交授粉的亲和性指数,只有0.44和0.54。经除草剂筛选和PCR检测证明,所有F1都携带了相应的抗性基因并表现出对相应除草剂的抗性。对F1的适合度研究表明,两种F1种子萌发率及营养生长情况和野芥菜没有明显差异,但结实明显下降,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的F1每个角果饱满种子粒数分别是0.50和0.61。分别以两种F1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进行回交,结实仍然很低,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的F1与野芥菜回交每个角果饱满种子粒数分别只有0.35和0.33。上述结果表明,野芥菜基因流动到两种抗性油菜的可能性均比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相似文献
12.
Linkage and association mapping of wild soybean (Glycine soja) seeds germinating under salt stress 下载免费PDF全文
SHI Mei-qi LIAO Xi-liang YE Qian ZHANG Wei LI Ya-kai Javaid Akhter BHAT KAN Gui-zhen YU De-yue 《农业科学学报》2022,21(10):2833-2847
Salinity threatens soybean germination,growth and production.The germination stage is a key period in the life of soybean.Wild soybean contains many genes related to stress resistance that are valuable resources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oybean.To identify the genetic loci of wild soybean that are active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under salt stress,two populations,a soybean interspecific hybrid population comprising 142 lines and a natural population comprising 121 wild soybean accessions,wer...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从阿根廷引进的抗草甘膦大豆在田间种植,在四周50m范围内植野生大豆Y—8104,收获后第2年种植,通过喷施草甘膦,发现1株抗草甘膦野生大豆,因怀疑抗草甘膦大豆在田间种植,取其叶片提取DNA,再经过PCR检测,确认为阳性,可初步判定该株野生大豆为基因漂移植株。 相似文献
14.
15.
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和转bar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花粉杂交的基因漂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生殖生物学方法研究了药用野生稻和转bar基因水稻花粉杂交的基因漂移。结果表明,供试水稻花粉在药用野生稻柱头上的萌发生长与药用野生稻自花授粉花粉的萌发生长有一定差异,表现在穿过桩头的花粉粒百分率及内容物释放和正在凝缩、释放的花粉粒百分率较少,虽然转基因水稻花粉能在药用野生稻柱头上正常萌发生长,并能释放内容物,但杂交后结实率为0,表明转基因水稻和药用野生稻杂交不亲和,他们的不亲和性不是在花粉的萌发和穿过柱头这一阶段,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实验条件下转基因水稻和药用野生稻没有发生成功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分子标记引物,为进一步研究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选择60对核心SSR引物,对22份不同时期收集的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多态性引物。【结果】60对核心引物的等位变异数为1.0~8.0个,平均为3.5个,有23个位点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等位变异超过4个;不同连锁群上SSR位点等位变异有所不同,变化范围为1.67~5.00个,其中J连锁群等位变异最低,平均为1.67个;B2和H连锁群等位变异最高,平均为5.00个。【结论】筛选的23对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适合用于广西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野生大豆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大豆主的原生木质部为四原型,侧根多为三原型;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口径侧根比主根大;气孔器属平列型;花药4室;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萌发孔;柱头和花柱的交界处有2轮指状细胞;胚珠弯生,珠被2层,具厚珠心;胚囊蓼型。野生大豆根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口径比栽培大豆大,有些叶中的平脉叶肉细胞为1-3层,植株上有腺毛,种皮表面有较厚的蜡质附属物,说明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更能适应环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转基因材料的应用前景.研究以转chi+rip双价基因大豆株系G0431、G0433的T2、T3及T4连续世代为材料,通过PCR、Southem杂交、Real-time PCR进一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给后代;Real-time RT-PCR、W...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转基因产品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常规转基因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快速、灵敏、高通量及准确定量的要求,进而对转基因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转基因作物蛋白质和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ELISA、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生物分子互作及近红外光谱分析等新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中逐渐兴起应用,其中质谱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是今后转基因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由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可在单一反应管内同时检测多种转基因成分,实现了高通量转基因检测的目的,提高了转基因检测效率,今后需加强其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