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鸭河口灌区节水改造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多年鸭河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对一些由于灌区自身和投资模式以及运行管理中的政策性和技术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鸭河口灌区节水改造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鸭河口灌区近年来节水改造的良性运行机制,阐述灌区在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中应调整节水改造的思路、改善投资模式、加强末级渠系改造和改革灌区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节水是青铜峡灌区节水的关键,实施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灌区用水管理、建立灌区节水长效机制,是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甘肃省重点中型灌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已实施完成的农业综合开发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取得的效益以及建设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对今后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中如何加快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步伐,严格建设程序,强化项目建设管理、资金管理以及灌区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甘肃省重点中型灌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已实施完成的农业综合开发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取得的效益以及建设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对今后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中如何加快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步伐,严格建设程序,强化项目建设管理、资金管理以及灌区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河高扬程提水灌区为改善沿黄高塬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提水灌区面临艰难困境与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节水改造模式为提水灌区带来了机遇,通过配套改造,将节能更新、渠道防渗、田间工程节水改造、节水农艺技术与节水管理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渠系配套,改善运行工况,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缓解用水矛盾。  相似文献   

6.
漳河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漳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成效显著,全面系统地评价灌区节水改造效果可为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及用水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漳河灌区2000-2013年的工程建设及运行数据,选择灌区的作物种植、节水效益、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4个要素的11项评价指标,利用改进熵值法评价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在多年节水改造作用下,综合效益在前11年处于上升阶段,后3年处于下降阶段。通过比较灌区综合评价排序与准则层评价排序,得到灌区综合效益的主控因素为作物种植结构、节水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日技术合作“中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示范项目”将于今年 6月启动 ,该项目实施协议于 2月 2 3日在京签署。“中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示范项目”期限为 5年 ,其目的是通过技术合作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 ,借鉴日本在灌区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灌区改造技术 ,培养我国灌区改造技术与管理人才 ,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中日合作“中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示范项目”启动  相似文献   

8.
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之一,湖北省漳河灌区通过持续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灌区内工程设施得到改善,抗灾减灾效益突出,节水效益显著增加,输配水能力和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供用水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水价改革稳步推进,灌区末级渠系试点建设积极开展,灌区环境得到美化,工业、生活供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灌区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工程建设与管理明显规范,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灌区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灌区建设与管理新思路,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之一,湖北省漳河灌区通过持续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灌区内工程设施得到改善,抗灾减灾效益突出,节水效益显著增加,输配水能力和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供用水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水价改革稳步推进,灌区末级渠系试点建设积极开展,灌区环境得到美化,工业、生活供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灌区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工程建设与管理明显规范,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灌区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灌区建设与管理新思路,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深受广大灌区人民的拥护.通过这些年来的实践,认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要注重改革,以改造促改革;要注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增大节水改造的科技含量;要注重灌区水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注重改造中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关于石津灌区转换灌区经营机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津灌区目前面临着水资源紧缺与用水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结合灌区具体情况,从水资源管理体系、灌区投入机制、水价体制、水法规建设、节水灌溉、参与式灌溉管理等不同方面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了达到精确配水和优化调节的目的,济南市历城区示范灌区在合理改造旧灌区的同时,提出了一整套用水管理和水资源优化管理的新方法。采用了多阶段随机决策优化和模块化程度的设计,给出了优化调度的软件包,绘制了优化配水的各种实用的图表,通过优化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井灌区水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阐述井灌区水循环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统筹试验观测、遥感、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梳理基于井灌区水循环开展的水分通储量、可灌溉水量评估、灌溉水质、多水源联合配置调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指出现有研究局限于水循环单一或部分环节的表达,不利于井灌区的水资源系统的综合调控和管理。以农田水利学、灌溉水力学、土壤物理学、作物生理学和水文地质学等学科理论方法为基础,以数值模型、遥感、控制试验等为手段,以灌区水循环综合调控和管理为导向,构建了灌区尺度水循环全过程定量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灌区高效用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灌溉、节水灌溉和农业节水3个方面,对灌区高效用水的内涵进行了诠释。通过分析论证,认为我国灌区高效用水蕴含着巨大潜力。同时提出灌区高效用水的4个基本要求,即正确的工作思路、良好的工程条件、有计划的灌溉水管理以及用水户积极参与。根据我国灌区特别是大型灌区的实际情况,灌区高效用水的途经应重点强调试验研究、灌溉用水管理和水资源重复利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灌区内灌溉状况的实际调查,查明制约灌区灌溉工作进行的原因,对比分析了灌区灌溉的差异,提出了今后发展灌溉的思路及对策,为灌区的粮食增产,农业丰收,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指出灌区的灌溉工作不单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灌区通信在灌溉调度、防汛抗旱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灌区通信由于通信设备技术落后,缺乏懂业务、善管理的专门人员,影响了灌区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应通过加强通信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改善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7.
乌中灌区是贵州省的大型灌区之一,灌区工程多修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至今,大多渠道老化难以正常工作,渠系老化率平均达0.55;灌区有效灌溉面积锐减,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设计灌溉面积的37%-54%,其中改种占相当比例;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在0.39—0.42之间。本文以5个典型样点灌区为例,分析渠系老化对农田灌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尺度灌区进行准确灌溉预报过程中存在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和预报实时性的问题,设计了通过对灌区合理划分基本单元及优化布置土墒采集节点,应用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分区域采集土壤墒情,由水量平衡方程对各单元实测数据进行预报,并逐层汇总、分析得到灌区总预报。通过GPRS无线网络实现远程PC机与区域Zigbee网络的数据连接,不仅实时监控灌区土壤墒情而且可执行远程灌溉控制,提高了灌区灌溉管理效率,对于灌区灌溉管理的数字化、实时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沼渣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渣除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大量的元素外,还含有对作物生长起重要作用的硼、铜、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沼渣含有较全面的养分和丰富的有机物,其中有机质36%~49.9%,腐殖酸10.1%~24.6%,全氮0.8%~1.5%,全磷0.39%~0.71%,全钾0.61%~1.3%,还有一些富含矿物质的灰分,是优质有机肥料。三峡库区多丘陵山坡,土质条件差,应提倡大量施用沼渣。现将沼渣的综合利用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灌区渠道防渗工程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渠道防渗中的一般问题 ,从不同层面上研究了进行规划的一些技术问题。包括渠道衬砌功能定位和灌区防渗的总体规划 ,并重点研究了井渠结合灌区的防渗效果分析 ;结合防渗效果和投资效益 ,研究了渠道防渗的优先级别选择和布局 ;根据渠道防渗将使水力要素发生显著变化 ,破坏原渠系的水位衔接 ,提出缩窄底宽、改变坡降和改变边坡的改造方案 ,通过图表 ,分析各种方案的技术可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