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白肉火龙果‘玉龙1号’新品种的成花结果节律与果实品质形成变化规律,以4年生结果树为研究对象,对全年成花结果物候期进行观测,并对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分级。结果显示‘玉龙1号’每年自然开花结果9个批次,花蕾发育期需17~22d,果实发育期需38~42d,果实转红第10~14天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达到峰值。全年果心TSS含量峰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11月批﹥9月批﹥8月次﹥10月批﹥7月批﹥翌年1月批;果实中心TSS含量相近(平均17.5%)的3个品种中果糖含量相比,‘大红’(37.7g·kg-1)>‘玉龙1号’(37.3g·kg-1)>‘越南白肉’(26.3g·kg-1);甜度口感是‘玉龙1号’及‘大红’优于‘越南白肉’。综合果心TSS、相对甜度等级和品质,初步制定‘玉龙1号’指标评价标准,以期为生产高品质果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盐碱环境下,测定不同果肉颜色火龙果品种‘银龙’和‘白玉龙’果实的氨基酸和8种矿质元素(钾、镁、钙、钠、铁、锌、锰和铜)含量.结果表明:盐碱环境下生产的火龙果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种类齐全,‘银龙’和‘白玉龙’中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65.62 mg·hg-1 FW和1 122.60 mg·hg-1FW,其中谷氨酸的含...  相似文献   

3.
贵州南亚热带地区火龙果抗寒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火龙果的抗寒性,选出抗寒能力较强的品系,以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火龙果资源圃15个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对经过雪凝天气后的不同火龙果新品种(系)进行抗寒性调查。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珠香龙红宝石粉红群红龙1号黔白1号红龙2号红龙4号新白玉龙红龙3号本地三棱茎红龙果普通白玉龙光明种黄龙珠龙。  相似文献   

4.
火龙果为多年生攀缘性肉质植物,原产中美洲,在热带美洲西印度群岛、南佛罗里达及其他热带地区均有分布。果实病虫害少,营养丰富,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果汁、果粉、色素、冰激凌等,具有广泛的食用和保健价值。火龙果的种类主要有红皮白肉种、红皮红肉种和黄皮白肉种三大类。鹿城区岙底乡田塘头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引进红仙蜜1号、龙珠、白玉龙三个火龙果新品  相似文献   

5.
探究番石榴不同成熟期果实香气组成,旨在为番石榴果实适时采收、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蜜、珍珠、本地、西瓜、红宝石5个番石榴品种始熟期、成熟期及完熟期的果实进行香气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从水蜜始熟果、成熟果、完熟果中分别鉴定出19、12、8种化合物,珍珠鉴定出22、11、5种化合物,本地鉴定出14、11、11种化合物,西瓜鉴定出17、11、5种化合物,红宝石鉴定出21、19、12种化合物.各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种类均随成熟度增加而下降,始熟果均以萜烯类物质为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范围为77.13%~94.85%,红宝石含量最高;完熟果均以醛类物质为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范围为82.56%~96.79%,珍珠含量最高.从始熟期至成熟期,白肉型品种(水蜜、珍珠、本地)的果实醛类物质含量大幅增加,萜烯类含量急剧下降;红肉型品种(西瓜、红宝石)的果实萜类、醛类含量变化趋势较缓.各品种始熟果中萜烯类物质均由单萜类和倍半萜类组成,倍半萜类种类较丰富,白肉型品种始熟果中倍半萜类物质总含量远高于单萜类,红肉型两者差异不大;始熟果的单萜类主成分为β-罗勒烯,倍半萜类主成分为石竹烯,白肉型品种石竹烯含量高于β-罗勒烯,红肉型品种反之.完熟果中醛类物质主要成分为己醛或3-己烯醛.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以火龙果果实品质为指标的高效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技术对火龙果红肉、白肉和粉肉品种果肉中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龙果果肉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为主,其次是果糖和蔗糖;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其次是柠檬酸,未检测到奎宁酸。所检测的3个品种中,柠檬酸、奎宁酸、总酸、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在粉肉火龙果中含量均最高,其次是白肉火龙果,含量最低的是红肉火龙果。  相似文献   

7.
采收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对火龙果的科学合理采收提供理论依据,以白玉龙火龙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下贮藏的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的火龙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呈现非跃变型果实的特征,早采收的果实呼吸强度大;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增加,而叶绿素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外观艳丽,风味变好.在贮藏过程中,果实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失重率逐渐上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花后25d采收的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较低,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总糖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低,贮藏效果好,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白肉火龙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贮藏期间火龙果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及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下,火龙果果实的失重率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当贮藏温度为(3±0.5)℃时,可减缓火龙果贮藏期间的失重和失水萎蔫,减少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及Vc的损失,有利于延长火龙果的贮藏保鲜期。综合火龙果果实贮藏后的各项品质指标,(3±0.5)℃为火龙果的适宜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9.
花粉直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肉火龙果为母本,选用白肉火龙果花粉以及红肉、白肉火龙果混合花粉作为花粉源进行人工授粉,并以自然授粉为对照,研究花粉直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红肉火龙果在成熟期、单果重、可食率和种子数等方面与对照差异极显著,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在座果率、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千粒重和风味等方面与对照差异显著,存在直感效应;而在果皮颜色、果皮厚度、鳞片红色着色面积、果肉颜色、种子颜色、种子形状等方面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无直感效应.  相似文献   

10.
正火龙果,又名红龙果,因其果实外表具软质鳞片如龙状外卷,故称火龙果。火龙果原产中美洲,是热带、亚热带植物,果实营养丰富,且有食疗、保健功能,对预防便秘,降低血糖、血脂等效果显著。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火龙果多从越南进口,为红皮白肉果实,因其含糖量低、口感差,给人的印象是火龙果不好吃。事实上,白肉火龙果与红肉火龙果比较,其品质、糖度、口感等有较大的差距,在生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