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玉米地方早熟群体及其选育的自交系,以自交系郑58、444、Mo17、改丹340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对从地方早熟群体选育的12份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选自同一群体的自交系配合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有3个自交系一般配合力较高;自交系9、7与Mo17特殊配合力较高、杂种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2.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的特性,筛选灌浆速率快的自交系,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烘干法测定173份玉米自交系在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灌浆速率以及6个相关性状。应用SAS软件对灌浆速率在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重复、年际×自交系、自交系×取样时间、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进行联合方差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灌浆速率及其相关性状如10、20、30和40 d苞叶的含水率、苞叶数、40 d穗轴含水率、穗轴长、穗轴粗及40 d籽粒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210对SSR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Structure V2.3.4软件分析其群体结构。对不同杂种优势群平均籽粒灌浆速率进行方差分析,并筛选出各个群中籽粒灌浆速率快的自交系。【结果】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在P=0.01水平上,籽粒灌浆速率在不同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自交系×取样时间、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重复、年际×自交系间差异不显著。通过对不同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与其相关性状间相关分析,发现1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20 d的灌浆速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0.515),与40 d的灌浆速率和籽粒的含水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0.198,-0.228);20 d的籽粒灌浆速率只与40 d籽粒含水率在0.05水平上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在授粉后30和4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40 d穗轴的含水率、穗轴粗以及40 d籽粒的含水率、30和40 d苞叶含水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3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10 d苞叶含水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4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20 d苞叶的含水率达到了显著地正相关。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参试自交系分成P、旅大红骨、瑞德、兰卡斯特和塘四平头5个杂种优势群。兰卡斯特和塘四平头群在0.05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瑞德、P群和旅大红骨群间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兰卡斯特、塘四平头群与瑞德、P群、旅大红骨群间则存在显著差异。对各群内自交系间进行多重比较,各群内自交系间灌浆速率在0.05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试验共筛选到33个灌浆速率高于0.8 g•100 grain-1•d-1的自交系,其中瑞德群有13个,P群、旅大红骨、兰卡斯特、塘四平头群分别有9、6、3、2个自交系。【结论】不同玉米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存在较大差异,杂种优势群间的灌浆速率变化节奏不同,P群、旅大红骨、瑞德的表现快-快-慢的节奏,兰卡斯特、塘四平头的表现快-慢-慢的节奏。  相似文献   

3.
鲁西地区适宜机收玉米品种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当前鲁西地区广种玉米种登海605、伟科702、隆平206、农华101、聊玉23为试材,对其灌浆速率、脱水速率、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产量及适合机作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灌浆特性,产量较高的登海605、伟科702、聊玉23均具有较高的灌浆速率,但其变化趋势不同;各品种灌浆期脱水速率亦不同,农华101、聊玉23脱水速率较快,收获时含水量较低;机收时,农华101虽耗时较少,但籽粒损失率较高,登海605最低。  相似文献   

4.
玉米改良群体MM中选系的产量配合力及 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玉米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组合,探明玉米MM群体的育种潜势、所属杂优群体及杂优模式,为其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6个分别代表我国玉米主要优势群的自交系(丹598、WN11、武109、丹599、X104和昌7-2)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选自玉米MM改良群体的9个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结果】MM群体中自交系3、4、5、7和9具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相对效应值;组合9×丹599、6×WN11、3×武109、8×WN11和1×丹598的产量特殊配合力(SCA)相对效应值较高;9×丹599、3×武109、5×丹598、4×丹599和7×丹598的产量配合力总效应(TCA)较高;9×丹599和3×武109的产量对照优势较强;MM群体与WN11和X104间杂交无优势,而与丹598和丹599杂交优势较大。【结论】玉米MM群体中自交系3、4和5产量GCA较高,可用于配制组合;组合9×丹599和3×武109较对照增产,可进一步进行试验;MM群体与兰卡斯特群和瑞德黄马牙群种质亲缘关系较近,为这两类血缘兼有的优势群,可与旅大红骨群及P群构建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5.
极早熟玉米重组群体籽粒脱水速率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快的玉米品种,解决玉米收获期含水量过高的问题,以德美亚♂(脱水快)×边自30(脱水慢)组配的100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生理成熟后籽粒自然脱水速率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力估计,比较重组自交系生理成熟后籽粒自然脱水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家系间籽粒自然脱水速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且籽粒自然脱水速率表现较高的遗传能力,广义遗传力为76.93。同时对籽粒脱水速率进行了正态分布检测,检测结果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6.
玉米籽粒灌浆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3两年内,对影响玉米籽粒产量和千粒重有关的灌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期是影响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的两个重要生理因素,有效灌浆期对单株籽粒产量的作用是直接的(相关系数为r=0.885,1982;r=0.5754,1983)。籽粒灌浆速率对单株籽粒产量的作用是间接的,相关系数很小(r=0.015,1982;r=0.012,1983;)其原因主要是受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在穗粒数一定的情况下,籽粒灌浆速率与籽粒产量的偏相关达十分显著的水平(r_(yx1.X2)=0.9694,1982;r_(YX1.X2)=0.8923,1983)。通径分析表明:籽粒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期主要是通过千粒重影响产量,籽粒灌浆速率对千粒重的直接效应(P=0.849)大于有效灌浆期对千粒重的直接效应(p=0.521)。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也是籽粒灌浆速率(P=0.2152)大于有效灌浆期(P=0.0681)。因此,在一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增加单株籽粒产量比延长有效灌浆期更为有效。研究结果还表明:杂交种的籽粒灌浆速率与双亲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的中亲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杂交种的有效灌浆期与亲本自交系的高亲值具有较高的相关。高灌浆速率×高灌浆速率的自交系组配的杂种F_1的籽粒灌浆速率显著地高于高灌浆速率×低灌浆速率和低灌浆速率×低灌浆速率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F_1的籽粒灌浆速率。而有效灌浆期的这个效应不显著。配合力分析说明:籽粒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期的一般配合力在遗传上是主要的,其加性遗传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比值分别是85.71%和94.63%。所以着眼于提高一般配合力的育种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选择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籽粒灌浆、脱水速率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试验选用9份自交系,按格列芬双列杂交方法Ⅱ设计,对玉米灌浆速率、脱水速率及其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灌浆速率呈正相关:第Ⅲ期灌浆速率>第Ⅱ期灌浆速率>第Ⅰ期灌浆速率.灌浆速率与穗粒数、行粒数、穗长、百粒重、容重、穗粗、穗行数呈正相关.对产量正向直接通径系数:穗粒数>第Ⅲ期灌浆速率>出苗到抽丝日数>第Ⅰ期灌浆速率>百粒重>第Ⅱ期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自然脱水速率与穗轴脱水速率、苞叶脱水速率呈正相关,与包叶面积、苞叶含水量、籽粒宽、穗轴粗、籽粒长度、穗长、穗粗、行粒数、灌浆持续期呈负相关显著.对自然脱水速率直接通径系数正向值最大是苞叶脱水速率,负向值最大是苞叶含水量,其次是百粒重.  相似文献   

8.
选用墨白1号、苏湾1号、双M9为基础材料,以自交系掖478为导入系制成热带、亚热带种质比例为25%~75%的群体,采用NCⅡ设计,分析包括3个基础材料在内的12个群体(系)与丹340、昌7-2、Mo17、齐319及CML161、C144、Tafa2组合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含50%~75%双M9种质群体、墨白1号、含75%墨白1号种质的群体和苏湾1号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含25%~50%墨白1号种质、50%苏湾1号和25%双M9种质群体的一般配合力较低;在"热带×热带"模式下,不同热带种质含量群体均有较高的产量表现,但以热带种质含量50%~75%与CML161及C144组合的配合力及产量表现最高;在"温带×热带"杂优模式下,不同比例热带种质群体与温带测验种杂交组合间杂种优势差异较大,总体上墨白1号群体及含25%其他热带种质的群体与丹340配合力较低;自交系CML161和C144能较有效地区分不同的材料,可作为本地测验种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鉴选具有灌浆脱水快、丰产性好且籽粒品质优的小麦品种,避免迟播条件下小麦遭遇高温逼熟的危害。【方法】以全国5个生态区的11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其灌浆脱水特性、籽粒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最大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均与生理成熟期籽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能最终反应收获期籽粒产量。所有参试品种中济麦22产量最高,达6 195 kg·hm-2,其次云麦53为5 898 kg·hm-2;郑麦7698和绵麦367产量分别居第3和第4。济麦22灌浆脱水快,且灌浆高峰持续时间长,其籽粒品质符合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弱筋型小麦的选育需求,绵麦367的籽粒品质达优质弱筋标准。研究还发现,籽粒脱水阶段表现出籽粒质量不稳,其原因可能是存在小麦籽粒回浆所致。【结论】协调最大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脱水速率;生产上可通过调优栽培措施改善和提高中筋、弱筋型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并结合籽粒品质检测和鉴选提高品质育种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丹东农业科学院用玉米温带旅大红骨种质驯化改良热带苏湾种质所得5个自交系为母本,国内4个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P_1×P_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采用NCⅡ分析方法,对14个性状的配合力及群体遗传参数进行研究。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丹LR5和丹LR3多个性状一般配合力高,可直接利用。丹LR5×D420、丹LR5×丹717和丹LR3×D420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通过对遗传参数的分析,旅热驯化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时除选用一般配合力较高的双亲外也要注重对特殊配合力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玉米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育系及其保持系A87A、A87,W9706A、W9706为母本,骨干系丹598、Mo17、J1643、F349、J456、C8605-2为父本,利用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父、母本10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根据GCA和SCA效应值,确定A87A、W9706A、J1643、丹598这4个优良自交系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W9706A×J1643等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根据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估计,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较大的遗传分量,在选配组合时应注意选择GCA较高的自交系作亲本,还应注意特定组合特定性状SCA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净光合速率配合力较高的亲本,选育高光效的高粱杂交品种,选用3 个高粱不育系和6 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8 个杂交组合,在高粱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对亲本和杂交组合的净光合速率进行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并对高粱净光合速率与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粱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不育系162273A净光合速率一般配合力均最高,其效应值分别为16.2706、9.7331 和11.9907,3 个不同时期净光合速率一般配合力最高的恢复系分别为16727、161011 和161026,其效应值分别为10.6624、23.7309、18.0146。3个不同时期高粱净光合速率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分别为162273A×16878、162279A×161026 和162279A×161026,其效应值分别为35.0123、19.9455 和33.0046。3 个不同时期高粱净光合速率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比值较低,狭义遗传力也较低。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与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遗传背景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国内玉米自交系为标准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7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M9683、H黄、M9687、M9699、CP6965、M96810、CML161、双M9、J44、CML165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利用潜力较高。在85个组合中,H黄×齐319、M9683×黄早4、J44×丹340、M96.83×齐319、CP6965×M017、M9687×齐319、M9699×丹340、M9687×M017、M96810×齐319、M9683×M017的配合力总效应较高,为较强优势组合。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进行聚类分析,将17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双M9、DMS937、M9699、J44,与丹340的SCA最高;第Ⅱ类群包括M96810、CML161、CML165、辐综27,与齐319的SCA最高;第Ⅲ类群包括M9683、CP6962、H黄、CML327,与齐319的SCA最高;第Ⅳ类群包括M9687、CP6965、CP6963、CP6991、P1201,与M017、掖478的SCA最高。可利用H黄、M9687、M9699、CP6965、M96810、CML161等具有较高一般配合力的不同热带、亚热带自交系与温带自交系杂交,较容易选育出较高产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4.
玉米机械化子粒收获是中国玉米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探讨不同玉米自交系材料的配合力及其组配杂交组合的机械化粒收质量影响程度,本研究以7个美国自交系材料作母本,‘新01A3’的5个改良系作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以组配成的3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机械化子粒收获后,测定产量和子粒含水率,计算杂质率、破碎率和田间损失率,并对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XL2’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最高。5个父本自交系中,‘新A389’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其次为‘新69’。‘XL6×新69’的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最高,其次为‘XL7×新3764’。对各项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子粒含水率与破碎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35个杂交组合中,32个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与邻近对照相比增幅超过5%,且所有杂交组合的子粒含水率均低于28.0%,均适宜机械化子粒收获。今后应加强对高配合力自交系‘XL2’、‘XL5’和‘新A389’、‘新69’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选育玉米大粒自交系,对提高杂交种粒重有着明显的作用。自交系大粒形成机制是不同的。除了种质遗传的作用外,一种是由灌浆速率高形成的大粒,遗传稳定性较强;另一种是由有效灌浆期延长形成的大粒,遗传稳定性较弱,受环境影响或产。选用高灌浆速率的大粒材料作选系亲本,在大粒选择压下,自交各代均可保持高灌浆速率遗传性,从而育成新的一般配合力更高的大粒自交系,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育成超大粒自交系。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9份不同来源的鲜食糯玉米自交系,按照Griffi 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Ⅳ组配出36份杂交组合,对所获得的杂交组合产量及其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W6、W9、W4、W3、W1等5个糯玉米自交系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组配出产量较高的杂交种后代,其中产量特殊配合力(SCA)值最大的组合是W4×W7(90.377 8);自交系W1、W3、W6、W4等4个自交系可以组配出果穗较粗、穗行数较多的杂交组合;自交系W3、W7、W9等3个自交系作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易获得果穗较长、秃尖较小、行粒数较多糯玉米杂交品种;W6、W9、W1、W8等4个自交系,用作亲本组配杂交种可以较明显地提高子代百粒重,有利于高产品种的育成;自交系W4、W6、W3、W2等4个自交系作为亲本可以组配出出籽率较高的杂交种后代。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三高”自交系48—2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应用我室倡导的群体改良与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相结合的方法选育玉米自交系48—2的具体方法步骤。同时对48—2的配合力、自身产量潜力、抗病性以及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48—2是一个在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高抗病力的结合上有突破性的“三高”自交系,已配出川农单交9号、川农单交10号、90074三个优良杂交种,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早四类群玉米自交系吉853的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丹340改良了黄早四类群玉米自交系吉853,育成配合力高、抗丝黑穗病的优良自交系津01和津02。介绍了选育经过,比较了吉853与津01和津02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