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合理评价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应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凡河流域河流栖息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凡河流域河流栖息地综合指数值介于0.435~0.675;凡河源头及中下游河段的河流栖息地质量优于中游河段,夹河厂、树芽屯、凡河站及黄河子断面的栖息地质量处于较好等级,杨坟沟、榛子岭、老边台及小屯断面的栖息地质量处于一般等级,岱海寨断面的等级为较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凡河流域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清河流域植被评价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清河流域植被健康等级。2015年的评价结果表明,13个断面的河流植被健康综合指数值介于0.20~0.70之间,河流植被健康等级水平差距相对较大。植被健康等级为健康的主要集中在寇河流域,清河干流清河桥和清辽屯断面为不健康,其他断面多为亚健康。之后进行了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3.
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评价与恢复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河岸带特性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北方河岸带的特点.提出了从植被结构完整性和河岸结构稳定性两方面的14个指标组成的河岸带植被结构和功能评价体系、对山西省沁河的一级支流赤石桥河和紫红河的河岸带植被进行了评价;同时进行河岸缓冲带恢复重建试验,研究了不同恢复措施下纯草、乱石滩、纯灌三种沁河上游河岸带典型地块的植被恢复效...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水质之间的关系,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从而保护流域水质安全。基于深圳河湾流域2020年河流水质与土地利用数据,选取子流域尺度与河岸带8个缓冲区尺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与冗余分析的方法,定量探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雨季时期和非雨季时期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河湾流域非雨季时期水质优于雨季时期,河流下游和河流出口处水质污染更为严重;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类型以建设用地和林地为主,建设面积占比、林地面积占比、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平均最近邻体距离(ENN_MN)、蔓延度指数(CONTAG)、聚合度指数(AI)与水质变化呈显著相关;雨季时期的300 m河岸带缓冲区尺度下景观指标对水质的影响最为显著,林地是主要的显著解释变量。深圳河湾流域水质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除林地面积占比的增加可以改善水质外,建设面积占比、ED、PD的增加均会导致水质下降;改善流域水质时需重视300 m河岸带缓冲区范围内景观格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大清河流域河岸带类型划分与植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清河流域内河岸带破碎化严重,人为干扰程度高,河岸带内自然植被已基本不复存在,为了更好地对流域内河岸带进行生态修复,以大清河流域内南拒马河、界河-龙泉河-清水河河岸带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形以及河岸带的乔木类型,对2条河道两侧25个河岸带进行了类型划分.结果 表明:该区域河岸带类型可分为平原景观型、平原经济林型、平原人工护岸林型、低山经济林型和低山人工护岸林型5种;其中,平原景观型河岸带的乔木种类最丰富,占所有乔木种的40%;平原人工护岸林型河岸带草本种类最丰富,占所有草本种的23.08%;各类型河岸带内灌木较少.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种类型河岸带的草本植物在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指数方面由高到低为平原景观型、平原人工护岸林型、低山人工护岸林型、低山经济林型、平原经济林型.综上,在进行生态修复时,景观型河岸带应防止被人为破坏、同时注重病虫害的防护;人工护岸林型河岸带应根据立地条件,合理引进乔木树种,构建多条带混交林;经济林型河岸带则应对农药的施用进行管理,同时增种灌木种.  相似文献   

6.
京杭大运河宿豫段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京杭运河宿豫段景观带河岸植被缓冲带进行评价,旨在考察江苏京杭大运河宿豫段景观带生态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状况,通过对运河河岸带及内河河岸带的植被结构完整性、河岸结构稳定性、河岸结构生态性及景观适宜性指标的评价,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宿豫段景观带河岸植被缓冲带总体评价等级为Ⅱ级较好水平,内河河岸带植被缓冲带的总体评分略高于运河河岸带植被缓冲带。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3S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及结合实地勘查,以河道宽10倍作为河岸带范围比较分析马鞍山市建成区4条河流(慈湖河、采石河、雨山河、永丰河)河岸带土地空间特性及景观格局。结果表明:该市河岸带比重大,占研究区的20.73%,总体上以建筑及农田用地类景观为主,两者的斑块平均面积大;绿地景观比例小、尤其是滨水绿地少,未见自然的河岸植被带,河岸带的生态功能弱。比较4条河岸带景观,位于近郊的河岸带景观丰富度及均匀性均高于市区河流、优势度低于市区河流。作者建议在适当增加河岸带的绿地面积的同时更应提高滨水绿化率,可参照永丰河的绿化水平,将河岸带绿地率增加至7%左右,同时提高滨水绿化率至6%以上。  相似文献   

8.
河岸植被缓冲带完整性对维持河岸连通性、保持水土、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以贾鲁河郑州段的河岸植被缓冲带为对象,采用多指标评价分析法,建立河岸植被缓冲带完整性评价体系,并对贾鲁河河岸植被完整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贾鲁河50%的断面为次不完整,41.67%的断面为基本完整,不完整的为8.33%;按照不同类型河岸断面,将贾鲁河河岸带划分为:U形+较缓坡、U形+缓坡、U形+较陡坡、园林绿化带。4种河岸断面植被完整性评分顺序是:U形+较陡坡U形+较缓坡U形+缓坡园林绿化带。  相似文献   

9.
农业流域河岸缓冲区研究综述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农业流域河岸缓冲区是过滤净化地表、地下径流中沉积物、氮、磷和农药等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一种有效系统。缓冲区功能效益和最佳宽度随区域变化和管理目标变化,并受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及湿地和洪泛区等多因素影响因此固定宽度的单一缓冲区并不能满足实际多目标管理需求。建议在进一步开发实用可变宽度缓冲区模型的基础上在所有农业流域河流全程按重要性等级建立河岸缓冲区网络,尽可能设置多区缓冲区系统,并实现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关帝山林区文峪河流域植被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流域航片、森林经理调查资料和林相图为基础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应用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要素优势度指数、类斑形状指数、景观要素斑块分维数等景观格局分析指标,对流域景观空间总体分布、景观组成结构、景观要素斑块形状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揭示了文峪河流域植被景观的总体格局,分析了流域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规律,特别是植被景观沿河流上中下游纵向梯度分布格局和河岸带横向距离梯度分布格局,初步总结了目前文峪河流域植被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基于景观格局分析成果,针对流域森林景观保护和建设中应重点开展的工作,提出了流域景观建设和保护的总体设想,即上游及中高海拔带重点进行寒温性针叶林保护;中下游山地积极增加阔叶林,营造混交林;河谷重点开展河岸植被和河岸林规划设计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方法]运用包含物理、化学、生物3个层面的评价体系对浑河流域沈阳段及抚顺段共12个断面进行生态健康评价,评价体系包括3项1级指标12项2级指标。[结果]健康的断面有天湖大桥、新立堡大桥及长青桥,生态健康状况最差的是沈抚灌渠(入浑河),其余8个断面均为亚健康状态。浑河抚顺段处于健康断面的比例仅占23%,亚健康的断面比例为67%,而沈阳段的健康断面比例则为33%,可见浑河流域沈阳段的生态治理效果较明显,而抚顺段的治理亟待加强。[结论]今后应科学、系统地强化对浑河流域的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恢复河流两岸植被,减少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和田河沙漠段生态输水以来植被变化情况,评价和田河沙漠段治理成效,研究植被变化的驱动因素,为和田河沙漠段生态修复提供指导。【方法】运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野外调查资料,对和田河沙漠段生态输水以来植被响应特征指标NDVI值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2002年生态输水以来,和田河沙漠段NDVI值整体提高,平均增幅达37.24%。生态输水对河岸1~2.75 km范围内植被影响显著,年际间NDVI值呈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趋势。整个沙漠段植被呈现上、下游较好,中游较差的特点,两河汇合口下游15~115 km为植被脆弱区域。沙漠段NDVI值变化与气温和河段耗水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和田河生态输水促进河道两岸植被的生态恢复,植被变好趋势明显。沙漠段NDVI值变化与气温和河段耗水密切相关,温度升高和上、下游断面水量损耗(生态引水)增加,均有助于和田河沙漠段植被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实时把控湘江流域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污染比较严重的湘江流域长沙段和益阳段水质指标溶解氧(DO)和氨氮(NH_4~+-N)含量的监测数据,用贝叶斯方法推断经典的ARIMA时间序列模型,并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模拟方法对DO和NH_4~+-N含量进行贝叶斯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贝叶斯预测能实现对湘江流域长沙段和益阳段水质指标DO和NH_4~+-N含量的精确点预测、区间预测和概率预测。  相似文献   

14.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是实现精确详细提取遥感信息的新方法.以2010年TM影像作为基础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着重提取了西辽河流域平原的植被信息(耕地、林地、中生偏旱和中生偏湿草).通过对不同地物的光谱和空间信息(位置、形状)进行比较分析,建立适当的隶属度函数和阈值范围,在草地的分类规则中,参考野外采集的草地植被光谱信息,辅助草地属性特征选择.最后构建分类决策树,完成自动分类,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2.13%.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植被分布特点,对不同类型的植被面积、不同区县植被面积以及植被与一级河流关系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8.9%和23.3%;耕地、林地、中生偏湿草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区县,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林地、耕地主要集中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林地、中生偏湿草较集中分布在一级河流的10km缓冲区内,耕地主要集中在5km缓冲区内,中生偏旱草与一级河流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根据塔里木河和黑河流域典型植物的随机抽样研究,建立的干旱区非地带性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模型为对数正态分布,并计算得出干旱区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在最适地下水位生长最好,合理的生态地下水位埋深应保持在2~4m之间。计算结果与干旱区石羊河实测及调查资料比较,当地下水埋深胡杨2.51m、柽柳2.29m、芦苇1.36m、罗布麻2.51m、甘草2.93m、骆驼刺2.84m时,相应盖度最高,模型与实测结果相符,对干旱区非地带性生态恢复和重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12-2014年蛮河朱市断面和孔湾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的聚类分析,探讨了蛮河流域河流污染时空变化的原因和特点.结果表明,蛮河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但污染仍比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CODC、BOD5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2个监测断面的总磷污染都最为严重,达到V类以上,各污染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上游朱市断面水质状况要好于中游孔湾断面,主要是由两地的工农业结构和规模上的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浅滩植被对复式河道水动力特性的影响,了解植被作用下滩槽间水流动量交换的影响机制,利用Fluent流体力学仿真软件,选取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封闭雷诺方程,对浅滩植被作用下的复式明渠内的流体运动特征进行精细化模拟,分析了不同淹没高度、不同流量条件下滩地植被对复式断面明渠的水流速度、湍流动能及断面二次流变化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植被多样性及盖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垂直于铁路两侧系统设置植被调查样带、样地、样方,重点调查铁路沿线原生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株丛数等,着重分析了不同样带植被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物种共有度沿纬度方向的空间变化特征,为铁路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植被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①1 m×1 m样方平均物种数多在9~12种之间,丰富度相对较低;20 m×20 m样地平均物种17~26种。各样带总的物种丰富度在47~59种之间;植被物种丰富度纬度方向距离差异不明显;样方、样地、样带小尺度的变化对物种丰富度会产生很大影响。②青藏铁路南段总体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率80%以上的占1/2强;因受局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植被覆盖度也存在一定差异。③应用Jaccard指数对沿线各植被样带物种共有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样带纬度方向间距的增大,物种共有度指数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样带的物种共有度最大,物种纬度方向逐渐替代的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野外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库构建、数据分析及建模等,评价了目前东莞林科园的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东莞林科园内现有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林、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林、柚木Tectona grandis林和流苏相思Acacia sinuate林等5个森林植被类型,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ner指数值的变化范围介于1.53~2.22、1.30~3.13和1.75~3.04之间.不同层次植被的Shannon-Wienner指数值大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植被生态质量最好的是引种圃、树木园和棕榈园,其次是果园和药用植物园,排名最后的是生态园、试验区和赏花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