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面施锌对不同水稻品种稻米锌营养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水稻灌浆早期叶面施锌对稻米锌浓度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与叶片气孔特征的关系,旨在为稻作生产上生物强化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2016—2017年在土培条件下,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于抽穗期、抽穗后6 d和12 d叶面喷施0.2%ZnSO_4共3次,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抽穗灌浆期测定剑叶气孔导度和气孔结构,成熟期测定产量性状、糙米锌浓度、植酸浓度和植酸与锌的摩尔比。结果表明,尽管叶面施锌对水稻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改变稻米的锌含量水平。与对照相比,锌处理使两年所有品种糙米锌浓度平均增加27.9%(P0.01)。锌处理对各品种糙米植酸浓度没有影响,但使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下降23.4%(P0.01)。灌浆期叶面施锌对糙米锌浓度、植酸与锌摩尔比的影响因品种而异,表现在锌处理与品种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其中3个低锌水稻品种的响应明显大于3个高锌水稻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叶面施锌导致糙米锌浓度的增幅与灌浆早期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气孔长度和密度相关不密切。水稻灌浆初期叶面施锌可大幅增加糙米锌浓度及其生物有效性,增幅因品种不同而异;水稻本身锌水平低,叶片气孔导度大均有利于叶面锌肥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硅、钾、镁配比施用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设计对硅钾镁三元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硅、钾、镁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光合特性.(2)本试验条件下,合理配施硅、钾、镁肥最高理论产量可达17602.5 kg·hm-2,相应的SiO2、K2O、MgO的用量为11.25,82.8,29.25 kg·hm-2最佳经济效益理论产量为17592 kg·hm-2相应的SiO2、K2O、MgO施肥量为9.6,82.8,29.25 kg·hm-2.(3)三种肥料中,钾肥最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和平方米穗数,对水稻产量的贡献最大,镁肥次之,硅肥对水稻产量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矿质元素肥料配比对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cv.Fuji)树叶片的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其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成年的红富士苹果树为试验品种,针对铁、锌、硼、镁、钙5种元素对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成年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每株施用铁肥30g可以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每株施锌80g+镁50g+钙150g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每株施锌40g+镁50g+钙150g可以显著提高叶片气孔导度,硼对红富士苹果光合特性不明显.分析得出提高苹果果树叶片光合特性的最佳组合是铁(0g,株)+锌(40g/株)+镁(50g/株)+钙(150g/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铵、硝营养对水稻幼苗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势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式,研究不同铵硝配比(NH4+-N∶NO3--N分别为0∶100、50∶50和100∶0)对3种水分条件(正常水分、局部根部水分胁迫和全根水分胁迫)培养的水稻幼苗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势的影响。[结果]正常水分条件下,铵硝比为0∶100时对水稻幼苗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铵硝比为50∶50则对局部水分胁迫的水稻叶片气孔导度促进作用较明显;铵硝比为100∶0对提高全根水分胁迫的水稻幼苗叶片水势的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水稻水肥调控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硅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探讨硅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农大19号"水稻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浓度的硅对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稻叶片表面的超微结构及水稻叶片表面硅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施用硅后,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增强;施用硅有利于叶片表面形成硅化细胞,提高叶片表面硅元素含量,增强叶片光合作用。但是,硅浓度过大反而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试验发现施用质量浓度为80 mg/L的二氧化硅水溶胶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率(LUE).结果表明,在锌铬复合污染条件下,随锌铬浓度的增加,水稻的根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叶片光能利用率呈降低的趋势,但根冠比及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呈增加的趋势.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锌浓度的增加先降后增的趋势,而随铬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硅肥与微量元素镁、锌互作能提高水稻产量,进行了许博士生物硅镁锌肥大田示范试验,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硅锌镁对水稻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性紫色土上研究硅,锌,镁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增强水稻对高温伏旱的抗性,提高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稻谷8%-13%,硅,锌,镁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对氮,钾,硅,镁养分的吸收和向籽粒转运,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和有利于籽粒淀粉的积累,对稻谷产量和品质均呈正连应。  相似文献   

9.
选用炉渣、蛭石、棉子壳和泥炭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对观赏珍珠南瓜幼苗营养生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炉渣∶蛭石∶泥炭∶棉子壳=3∶1∶1∶1为配比的基质,理化性质好,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净光合速率高,气孔导度较大,蒸腾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水稻灌浆期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近年来,辽宁省育成一批直立穗和半直立穗品种和杂交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本研究旨在阐明直立穗和半直立穗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期水稻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方法】以辽宁省新育成的27个水稻品种,在两年多点条件下,对品种的光合特性、产量、产量结构和品质表现进行研究。【结果】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的直线关系;水稻灌浆中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每穗成粒数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水稻产量随着叶片光合速率的增加而提高,二者呈显著的幂指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肥料水平下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沈单16号的籽粒产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氮、磷、钾对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交互效应为正效应,并在OPT处理下达到最佳;其它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对照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OPT-P/2、OPT P/2、OPT-K、OPT-N、OPT-P.试验条件下,磷肥对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影响不明显.在大田最佳施肥(OPT)处理下,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12 777.0 kg/hm2,较对照增产31.6%,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在OPT处理的基础上,N和P、P和K、N和K的交互效应均为正效应,都有增产效应,但以OPT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杂交与亲本沙棘光合生理特性与产果量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沙棘亚种丰宁雄(父本)与蒙古沙棘亚种乌兰沙林(母本),以及二者的杂交子代优选雌株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杂交子代沙棘与其亲本之间光合生理指标和产果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亲本与杂交子代沙棘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杂交子代沙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亲本,但是杂交子代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及双亲,抗旱能力较差;而子代沙棘植株的果产量明显高于母本.因此,从抗旱能力方面评价,现有杂交子代还不是最佳的改良品种,尚需进一步选优和更新.  相似文献   

13.
甘薯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具有不同产量潜力及不同干物率的甘薯品种光合特性的差异,为其在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淀粉型甘薯品种桂粉2号和本地薯为材料,研究其不同时期块根干物率、叶片光合作用及收获时鲜薯、薯干产量.[结果]高淀粉甘薯品种桂粉2号在生育期77~107 d期间干物率呈上升趋势,107 d后其增长缓慢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而低淀粉品种本地薯在整个生育期中其干物率增长均较缓慢,变化较平稳.桂粉2号和本地薯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在36~77 d内呈不断增加趋势,77 d后明显下降,而胞间CO2浓度在36~60 d内呈增加趋势,60d后呈下降趋势.不同时期高淀粉品种桂粉2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高于本地薯.[结论]高淀粉型甘薯品种桂粉2号的鲜薯产量虽然低于低淀粉型品种本地薯,但其干物率、薯干产量和光合能力均高于本地薯.本地薯的光合速率变化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桂粉2号光合速率变化由气孔限制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14.
根外施钾对苹果幼树气孔特性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外施钾对金矮生苹果幼树气孔及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表明 ,根外施钾在全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均可增大气孔开张度 ,一天中可使气孔开张度提早达到最大值 ,且午后气孔开张得到较快恢复。根外施钾虽不改变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总规律 ,但可提早进入光合作用的最高峰 ,且午后恢复较快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午休”现象。不同时期根外施钾均可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在整个生长季节中 ,根外施钾以 5次较为合理。光合作用日变化与气孔日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木薯叶片形态与光合特性、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木薯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叶形差异较大的木薯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不同叶位叶片形态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SPAD值,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叶形对光合特性、SPAD值的影响.[结果]中间裂叶长度与光合生理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中间裂叶长度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6、0.981、0.810和0.816;木薯SPAD值与叶形指标、光合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相同品种(系)不同叶位之间叶形指标和SPAD值均差异不明显,SPAD值在第6个叶位(最上部全展叶第23片叶)时较高;净光合速率值总体上随叶位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木薯最上部全展叶第3~11片叶光合效率最高.[结论]木薯的中间裂叶长度越长,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值越大,品种(系)光合效率越高;保持木薯中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对提高木薯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不同抗旱基因型小麦的产量及旗叶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洛旱2号的产量显著高于温麦6号,水处理条件下2个品种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高于旱处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洛旱2号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幅度均小于温麦6号。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太保1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开放式3种槽式有机基质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全开放槽式栽培的番茄植株长势较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较高,产量最高,较全封闭栽培方式产量提高1.03倍。  相似文献   

18.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济麦22和鲁麦21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特性,群体透光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施氮量范围内,小麦叶面积指数、旗叶光合速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群体透光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追氮时期后移有利于减缓后期群体叶面积的下降速度,但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光合速率等的影响较小。两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225kg/hm2的3个处理中,拔节期追氮处理的产量高于其它两个追氮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300kg/hm2,高产主要是通过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且追氮时期后移对籽粒产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稻田免耕马铃薯高产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马铃薯免耕栽培和传统翻耕栽培2个处理,在马铃薯块茎增长期间,测定供试叶片的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结果]一天中稻田免耕马铃薯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都高于翻耕处理,而胞间CO2浓度低于翻耕处理。免耕马铃薯平均每穴的产量为490 g,翻耕的为230 g,两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免耕的大、中薯个数及产量也明显高于翻耕处理。[结论]该研究从光合特性方面揭示了稻田免耕马铃薯增产的机理,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品种和肥料对冬小麦叶片主要生理参数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籽粒产量有显著差异,但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增施肥料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并且它与施肥水平和生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