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林经营效果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从描述林分状态的空间利用程度、物种多样性、建群种竞争态势和林分组成等4个方面构建了天然林经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然林经营效果综合评价指数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吉林蛟河市东大坡林区(包括A、B、C共3块样地)和甘肃小陇山百花林场(D样地)天然林经营评价。结果表明:经营后林分状态明显改善,A、B样地经营效果等级为"中",C、D经营效果等级为"好",按经营效果综合评价指数从高到低排列为C>D>A>B,评价结果与林地中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一致。本文提出的经营效果综合评价指数是林分状态综合量化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直观简洁地反应出经营效果,可为天然林经营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然林林分经营迫切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以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为目标,从林分的空间结构和非空间结构特征2个方面选择了8个指标,提出了林分经营的迫切性指数(Mu)的概念、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并应用于贵州黎平2个阔叶混交林和2个针阔混交林分的评价,结果表明:4个林分的经营迫切性不同,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4个研究林分(样地A、B、C和D)的林木个体破坏严重,常绿阔叶混交林(样地A和B)的树种组成、针阔混交林(样地C和D)的林木分布格局、成层性以及直径分布等不合理;此外,样地B的树种多样性和样地C的顶极树种优势度较低,4个林分都需要从提高林木个体的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经营措施,常绿阔叶混交林还需要调整树种组成,提高树种多样性;针阔混交林则还需要调整林木分布格局、直径分布及成层性,优化空间配置.  相似文献   

3.
天然林区小班森林资源数据的更新模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为例,根据1997年森林经理调查的848块固定样地数据,与全林整体模型方法相结合,建立了适合于天然林区林业局(场)无人为干预小班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的林分级生长模型组。该组模型包括林分密度指数,平均高,断面积,形高,郁闭度等林分测算因子的生长或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地分析已有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数据,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天然林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湖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依据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选取了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大小比数、林分综合均质性指数作为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与预测的量化指标,构建了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灰色预测模型。模型将2008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并在研究区设置了面积为20 m×20 m的5个研究样地(M1,M2,M3,M4,M5),利用保护区2008-2018年典型样地林分空间信息,预测了研究区调研样地2019年-2021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利用精度检验机制对该模型的精确度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指标预测合格概率P合=71.43%,良好的概率P良好=22.86%,优的概率P优=5.71%,表明该预测模型符合精度检验要求。【结论】样地未来3 a各指标整体变化尺度不大,林分空间结构基本稳定。从各指标在2008-2018年时空上的变化规律来看,各样地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平均大小比数及平均空间密度指数是影响林分均质性指数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5.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提高我国森林质量的可行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尽管我国森林资源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森林质量较低、人工林树种单一等问题。由于继续增加森林面积的潜力有限,我国发展森林资源的重点应该从面积的增加转移到质量的提高上来。起源于德国的近自然林业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用它来指导我国的森林经营实践,可以兼顾森林三大效益,平衡林业利益分配,有利于提高森林整体质量。应该调整和改进我国现有的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林实施择伐经营和结构调控,对人工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从而不断提高森林质量,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乔木作为构成森林植被的主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和乔木树种分布格局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可持续经营、营造林工程树种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植被样方专项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计算树种分布格局指数和林分结构特征指数,并采用高斯分布拟合结构特征指标概率分布,旨在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主要乔木树种分布呈聚集分布;乔木林混交度指数Mci离散程度大于树种空间结构TSS指数;TSS指数分布呈左偏截尾正态分布,Mci指数分布呈倒"J"型分布,指数的波动和持续稳定可能与人工营造林和天然林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7.
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在阔叶红松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结构化森林经营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技术,包括数据调查、林分状态特征分析、经营设计以及经营效果评价等,并以东北阔叶红松林经营实践为例,具体介绍了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的应用。应用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分析表明,经营阔叶红松林林分为次生林状态,经营类型为抚育间伐型,经营迫切性评价等级为比较迫切,经营方向为提高林分的健康水平和顶极树种的优势程度。本次经营调整顶极树种竞争势及树种混交76株,采伐不健康林木122株。经营后效果评价表明:经营强度属于轻度干扰,顶极树种和主要伴生树种红松、杉松、黄波罗、椴树、核桃楸等的优势度较经营前明显上升,林分中健康林木比例明显上升。本次经营达到了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8.
四川天然林资源丰富,珍稀物种繁多,生态效能巨大,具有景观资源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针对这些特点,文章提出要切实保护好现有天然林,使之成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采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对天然林实施合理经营;建立与可持续经营要求相适应的天然林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和政策、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景观资源和野生经济资源,合理开发生态旅游、野生土特产品;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这项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对天然林实行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9.
国外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研究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森林文化价值对国民福利水平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由于分析角度的不同,国外与森林文化价值相关的评价体系大致可分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框架” 2类。文中在对比分析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汇总32个国外典型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包括各个典型指标的计量单位、指标类型和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10.
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经营及效益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本文着重研究毛竹天然混交林优化丰产结构模式混交林地的区划、立地类型划分和分类经营,竹材分段加工,综合利用的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1.
近自然森林发展类型在我国经营类型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概述了德国近自然经营目标规划方法——森林发展类型的概念、设计技术指标与设计内容,分析了我国经营类型组织现状与不足;探讨将森林发展类型设计中更具有经营指导意义的参考指标(如潜在自然植被、林下更新、林分发展阶段、生命周期经营计划等)应用于我国经营类型组织过程中,并改进经营类型内容表达形式,包括林分概况、经营目标、树种组成、林分导向过程和近期经营措施4个部分,实现森林类型、立地类型与经营(措施)类型的初步统一与搭配;最后以在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中村林场建立的15个经营类型示范点中的1个实例——缓坡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纯林多目标经营,概况性地说明了该经营类型的设计过程。结果说明,改进后的经营类型经营目标明确、经营措施体系化,更具有经营指导性与可操作性,提高了经营效益,更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发展类型理念的多功能人工林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现代森林经营已经从木材导向的单一经营向探索森林多功能可持续经营和实现预期林相技术的转变,但人多地少的林情和不同的功能需求亟待改变长期以来追求木材产量的经营理念,导向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多功能人工林模式。文中基于发展类型多功能人工林经营理念,探讨了多功能人工林经营模式下的概念框架、目标内容,重点阐述了多功能人工林经营的林分作业法设计,以杉木和木麻黄人工林经营模式为典型应用案例解释了森林发展类型的发展目标、树种比例、混交类型、近期营林措施等设计理念,以期为多功能人工林经营设计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思路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恢复雪灾受损森林资源,提高湖南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灾害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在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与发展项目支持下,以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为目标、以多功能森林经营为指导思想、以近自然经营技术为实现途径,考虑林分现状和适地适树原则,提出了以造林恢复经营、补植和天然更新等为手段相结合的8种森林经营模式,以增加树种多样性、改善林分结构,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应。旨在为保障湖南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绿色湖南建设,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增加森林碳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借鉴“林分施业法” 开展天然林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已经启动,许多地方的天然林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当前急需研究的是如何进一步对已经保护起来的天然林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最终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本文论述了日本天然林经营、研究现状,介绍了日本东京大学演习林的"林分施业法"经营技术,提出了借鉴"林分施业法"作好天然林保护工作急需研究解决的几个森林经营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省镇沅县思茅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应用林分角尺度、林分混交度和林分大小比数等空间结构指标,对思茅松天然林空间分布格局、树种隔离程度和林木生长竞争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林木空间配置上,林分平均角尺度达0.53,反映出思茅松天然林主要呈现聚集分布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思茅松天然林...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过伐林优化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东北部长白山过伐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20多年的连续监测,使用4~14次的复测数据,探索不同经营方式下天然林的生长动态,从森林蓄积量、林分密度、树种组成、径级结构及q值、大中小径级比例等方面,研究天然林的优化结构及其目标,并得出与优化结构相匹配的经营措施,这对现实长白山云冷杉林的经营有普遍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建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建不同森林经营单位级的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为研究对象,结合林场的经营状况,采用目标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4个层次30个指标组成的林场级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利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采用加权平均法对该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指数为0.778,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通过评价找出了影响该林场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因素为: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林地利用率、有林地单位面积生长量、森林病虫鼠害年均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18.
龙晓飞 《绿色科技》2021,(5):112-114
指出了龙里林场现有国家储备林中以马尾松人工林为主,树种结构单纯、层次结构简单、生态效益差、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发生雪压、风倒、火灾,松毛虫危害严重。为了改善林场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优化林分的树种、水平、垂直结构,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模仿马尾松自然演替规律,通过择伐,在林下补植了乡土珍贵树种,以把马尾松人工林尽可能地改造为接近自然状态的异龄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具有如下优点:①确保了持续的主林层郁闭,实现了森林的永续利用。②将培育珍贵树种与马尾松大径材有机结合起来,兼顾了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③有利于提高林分质量,保证了森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天然次生林立体经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贺新  姚国清 《林业科学》1992,28(6):502-509
按照生态林业的基本思想和生态学的理论,以辽宁东部山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了森林立体经营模式,并对模式的结构与功能、模式建立后森林生态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变化、各种经济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模式内主要经济动植物的人工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次生林综合经营的同时,加入各种经济动植物成分,组建多物种、多层次的森林立体经营模式是可行的,它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抚育间伐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的关键措施,对其进行合理的综合效益评价有重要的生态学、社会学及经济学意义。在简要阐述抚育间伐的作用和目的的基础上,对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3大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