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采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97-5099,5103
随着2008年《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在我国全面开展,而在明晰集体林权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地区,却已经出现了诸多如林地抛荒、恣意砍伐公益林等破坏生态现象.该文将以集体林改后承包集体林地农民对森林的使用情况实地调查为前提,引出林权人对林木的“不当使用”等困惑,在回顾物的利用价值历史演变的基础上,进而创新性地提出生态物的理念,并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为例,构建一系列生态物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刘学  王思彤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4):15-15,70
针对黑龙江省森林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的不足,提出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建议,试图通过破坏者补偿、受益者补偿、补偿方式国际化等原则来完善黑龙江省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以促进区域行业之间发展的平等与和谐,实现森林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理论、对象和实现途径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孔凡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2):101-104,115
研究了森林生态价值补偿政策基础、生态效益补偿对象选择、补偿原则以及资金来源途径。(1)提出森林生态“效益源”的概念,分析森林生态效益的现实存在形式;(2)从法理的角度,对生态效益国家购买、社会享有与负担、经营者经济受益的政策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森林生态价值不能作为国家行政补偿计量依据的结论;(3)提出了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和人口现状的新思路,建立了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函数关系;(4)提出优先征收森林生态补偿附加税的资金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森林生态补偿的概念、范畴和机制。通过国内森林生态补偿历程的回顾,对森林生态补偿的主体、客体、标准和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森林生态补偿的方向与法律政策调整思路.【方法】运用实证调查与文献分析送给.【结果】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政策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森林生态服务付费,但也存在补偿范围过窄、补偿主体与受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资金来源渠道有限、森林管护人员存在年龄偏大等问题;指出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问题的解决需要构建和完善相应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结论】通过立法政策调整来扩大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范围,将平原地区所营造的公益林纳入森林生态补偿范围;进一步完善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各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构建我国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保护森林景观和环境,同时也会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有必要建立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让旅游业更多参与生态保护和社区利益保障,实现旅游发展和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的动态平衡。从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概念出发,阐述了构建我国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构建的核心要素,并提出了实施机制的有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森林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在森林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生态效益被人们所忽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引起了人们对森林生态补偿及可持续发展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概述,从而总结出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对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构建以及保护森林生态资源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是付费制度的一种实现形式,是解决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具体途径。由于森林生态效益具有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价值实现方式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建立以公共财政补偿为主,社会、市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的培育和保护,是目前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提供者进行价值补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保护区森林生态评价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蔺焕忠  任生  于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40-7141,7222
介绍了我国森林生态评价的研究现状、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以及面临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通过对仙人谷国家公园、九连山、鹞落坪、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AHP森林生态评价方法在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所具有的有效将定量与定性数据有机结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现状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自2001年作为 “国家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试点省之一,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省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达到475万hm2,国家和省财政投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增加到7.13亿元。然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讲,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补偿对象、补偿责任、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还存在问题。在构建湖南省生态公益补偿体系的基础上,从前提、架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进行了设计,并从动力、投入和保障三个方面对所设计的补偿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森林生态补偿的科学依据和协调发展对横向生态补偿的影响过程,厘清了京津冀地区横向森林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提出了公平、高效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使生态补偿从"输血式"补偿向"造血式"补偿转变,建立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3.
对完善生态补偿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系统日益完善,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同时也造成了生态资源衰竭和生态危机频繁爆发,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协调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极有必要全面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本文试看从系统的高度考察生态补偿的定义、生态补偿的理论、生态补偿的方式和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等方面.为我国全面建构统一的生态补偿法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LIFE环境金融工具(The Financial Instrument for the Environment)在对欧盟范围内的森林保护和修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对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及保护森林资源有重要的启示。我国应当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制度和做法,使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更具针对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海东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4 a来的现状,说明生态补偿实施取得的效 益, 不仅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可 性,更 好地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了海东地区森林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 建立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结构和功能单元,其生态服务功能体现于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多运用实际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对其空气净化、固碳释氧、水土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指标进行价值计量。通过对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机理、干扰机制的研究证实了要稳定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就必须首先保证系统结构的完整和稳定;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动态管理及补偿机制的研究则为系统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然而,现有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尚不统一、功能机理研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理论成果。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进一步统一评估体系与方法,拓展研究的时空尺度,揭示系统的功能机理,建立评价模型,从而服务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17.
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议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补偿制度在我国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森林资源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等进行了探讨,对目前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乌兰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实施情况,分析了生态公益林管护、建设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好公益林管护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19年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产业资源大普查成果资料,对森林生态产业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七星关区各森林生态产业面积特色经济林>菌材林和竹林>森林旅游>珍贵林木>森林康养>林下养殖>林下种植,主要以特色经济林为主,其他产业规模较小。特色经济林以核桃、刺梨、茶叶为主。总体上分析,森林生态产业分布较多的乡镇为白马山林场、拱拢坪林场、岔河镇、撒拉溪镇、阴底乡。对该区森林生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稠密,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而森林资源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拥有的资源,因此,森林生态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已经从过去的只向自然索取变为极力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却并不是人人都拥有的,这使得我国森林的面积近些年来骤减,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起来。本文将对森林生态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着重探究保护森林生态与强化人类生态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