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地区水资源短缺,合理利用农业水资源对地区发展非常重要。根据甘肃瓜州1983-2012年3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瓜州地区棉花作物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以及作物的实际蒸发蒸腾量,进而计算甘肃瓜州棉花作物多年灌溉需水量。通过调节灌水次数来调节灌溉供水量,以得出不同供水条件下的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不同灌水次数对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得到最大效益时的灌水量和灌溉设计保证率。分析结果表明,灌溉设计保证率在53%时经济效益最高,从而确定甘肃瓜州地区的最优灌水量为440mm,达到既保证效益又能做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汉平  胡青松 《节水灌溉》2001,(6):34-34,36
1 推广节水灌溉是孝感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孝感市位于鄂东北长江以北 ,大别山、桐柏山以南 ,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 ,北部为低山区 ,中部为丘陵过渡地带 ,南部是平原湖区 ;作为一个以浅山丘岗地形为主的农业大市 ,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 ,但水资源相对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突出。根据水资源供需报告 ,全市农业灌溉 5 0 %保证率需水量为18.0 2亿m3,缺水 0 .32亿m3,75 %保证率需水量为 2 7.34亿m3,缺水 4.42亿m3,95 %保证率需水量为 31.46亿m3,缺水 13 .19亿m3。与此同时 ,灌溉技术落后 ,水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各类灌溉工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南通市远期需水量将进一步增加.本文通过对农业、工业、生活以及生态用水量相关指标的分析和计算,预测了2030年南通市总需水量和高峰期需水量.在此基础上,通过MIKE 11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不同方案下主要控制点的水位变化和最低水位.结果表明:50%和75%用水保证率下引水基本满足要求,95%用水保证率下需增建60~100m3/s的通吕运河泵站以解决用水矛盾.  相似文献   

4.
河道生态需水量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浑河生态系统的健康受到威胁。以受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较大的浑河中下游河段作为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的重点区域,采用月保证率法和鱼类生境法计算中下游河道不同等级的生态需水量,通过Tennant法验证了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了浑河中下游河道最小、适宜和理想等级生态需水量,并分析了浑河河道生态需水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研究灌区气象要素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对灌溉用水量的影响对掌握灌区灌溉用水规律从而进行更科学合理的灌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基于山西汾西灌区3个气象站点1975-2018年的实测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等方法分析降水和气温的时间变化特征,用作物系数法计算灌区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灌溉用水量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水文典型年降水、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4 a来汾西灌区降水量以2.7 mm/10a的速率下降,在1977年第一次突变;平均气温以0.471℃/10a的速率显著上升,在1997年突变;灌区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灌溉用水量以25.4 mm/10a的速率上升。气温突变伴随着降水骤降为多年最低值,灌溉用水量比多年均值增加了396.8 mm,远大于降水突变年。作物需水量增加1 mm,灌溉用水量就会增加1.92 mm;降水增多,其对灌溉用水的影响减小,单位降水量在丰、平、枯水年可分别引起1.29、1.74、2.72单位灌溉用水量的变化,枯水年的灌溉定额比丰、平水年多出20%。  相似文献   

6.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我国是世界上13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全国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为2700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占国土面积60%以上的“三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全国的20%,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加上超量开...  相似文献   

7.
农业水资源紧缺已成为限制四川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分析四川省农业水资源现状基础之上,以全省21个各行政区域为对象,评估了四川省农业水紧缺状况,综合分析了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并对节水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节水农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嫩平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因素,提出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改善生态环境,积极研究抗旱措施,要树立长期抗旱思想,低平原地区应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井灌区要采补平衡;高平原地区要充分利用降水发展旱作农业。  相似文献   

9.
基于1971-2020年韶关市8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数据,计算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并采用MMK趋势检验和作物系数法等方法,研究了近50年韶关地区干旱与烟草需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s后,韶关的干旱程度有增强的趋势,且年干旱影响范围在不断扩大;②从空间分布来看,年干旱发生频率总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规律,韶关曲江是季节尺度干旱事件易发生地;③韶关地区的干旱化主要由气温和降水共同作用,其中降水占主导因素;④韶关南雄烟草生长期需水量以5.98 mm/10a的速率显著递增,与SPEI指数呈负相关.总的来看,韶关市干旱渐趋严重,且呈四季干旱多发,中部受灾严重以及春冬季易旱涝急转的特征.其中韶关南雄由于干旱化有加剧趋势,需特别在烟草生长期内做好水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泾惠渠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对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种植结构变化对灌区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影响,能够为作物生育期的灌溉用水管理和农业水资源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依据泾惠渠灌区实测降水和蒸发蒸腾等气象数据,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通过频率计算和配线法确定灌区丰水年(25%)、平水年(50%)和枯水年(75%)的有效降水量;根据1988—2014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泾惠渠灌区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种植结构数据,计算典型水文年份灌区总灌溉需水量,并分析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在不同典型水文年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泾惠渠灌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灌区总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泾惠渠灌区在1988—2005年间,单位面积平均作物需水量和平均灌溉需水量都基本保持不变,随后均呈小幅下降趋势。各月份作物总需水量和总灌溉需水量除6月份之外,其余各月份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在此期间,灌区单位面积平均作物需水量和平均灌溉需水量除在4、8、9月份呈下降趋势,而6月份呈显著增加趋势外,其余各月份基本保持不变。灌区总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下降主要是由农作物种植面积大量减少所致,种植结构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但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后的作物需水量状况更符合区域有效降水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得出当前水资源承载压力度为1.369,处于超负荷状态。同时,基于灰色系统动态模型,对规划水平年(2015年)的水资源承载对象特征要素进行预测,根据区域水资源实际供需情况,设置三种不同方案分析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状态,结果显示:三种方案下(保证率P=10%和P=50%)水资源承载状态均为轻负荷;当保证率P=90%,水资源承载状态均为超负荷。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流域可持续发展判定方法。为了寻求水资源承载状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必须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才能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地处内陆腹地,是我国主要的黄土高原区之一,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气候干燥,雨量稀少,水资源贫乏的特点。全区域1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农作物受旱面积平均每年都在1500万亩以上。受旱地区由于植被稀少,自然降水不足,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靠天吃饭的旱作农业区。自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使我省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使原来的部分水浇地,逐步变为旱地。严重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膜侧沟播技术的应用为解决长期困扰甘肃农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水质型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应对当前水资源的严峻形势,中央提出实行“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限制”三条红线控制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淮河流域严重缺水城市淮北为例,就城市中水工业回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水量、水质、保证率、经济性等方面分析表明中水有条件作为城市发展的供水水源,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因地制宜的鼓励和促进中水回用.研究对于拓展城市水源、节约一次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体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陕北黄土丘陵区旱作玉米、谷子和马铃薯在各生育期需水与降水耦合程度,基于绥德县2000-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3种作物在生育期(5-9月)的需水特征、气候干旱状况和作物需水与降水耦合情况。结果表明:玉米、谷子和马铃薯在全生育期需水量大于同期降水量,谷子全生育期需水量分别显著低于玉米和马铃薯168.75和142.44 mm(p0.05),3种作物需水量在6月份最大,分别占各自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0.12%、40.13%和27.46%,干旱在6月份发生频率最大,可达28.57%;3种作物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度和月份呈现良好的3次多项式关系(R~20.80),在6月份最小(0.14~0.16),谷子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度在7、8和9月份显著高于玉米和马铃薯(p0.05);干旱现象在未来5和9月会持续,在6-8月会出现减弱趋势,3种作物需水与降水耦合度趋势在未来5-6月保持不变,在未来7-8月增加。建议加大高附加值的绿色有机谷子种植面积,缩减玉米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并在作物生育期采用集雨补灌和沟垄覆盖种植相结合的技术,以充分利用降水资源。  相似文献   

15.
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论述了其自然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特征。基于水量平衡与水文循环基本原理,分别从绿地、河流、湖泊、地下水四个方面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以太原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预测各目标年(2010,2020,2030年)全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5163,6838,7163万m3;实施过程中考虑污水回用以及城市雨洪利用工程,为太原市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配制利用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岳阳市抓“以机代牛”工程成效显著岳阳市农机局局长郑渝生岳阳市系全省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疫区之一。全市13个县(市)、区、场,除平江县外,其余12个县(市)、区、场的154个乡镇、分场计1024个村流行血吸虫病,疫区人口180万,占总人口的38%;疫区水田...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河北省受农业生产活动和降水量变化影响,社会用水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失衡的问题,基于河北省水资源变化特征,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区域主要作物需水量,分析种植结构变化对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河北省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比1956—2017年年均值分别减少22.36%、42.15%和9.01%,地下水开采量和农田灌溉量逐年下降,但地下水超采量仍高达3.31×109m3,典型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位埋深依然处于60.34~70.46m。同一作物年际间的需水量呈现弱降低趋势,蔬菜、水稻、水果、棉花、薯类、冬小麦、油料、大豆、玉米和谷子的需水量依次降低,分别为750.56~893.09mm、698.25~832.60mm、653.93~773.28mm、506.30~634.23mm、481.42~594.37mm、401.66~504.60mm、406.26~510.68mm、335.28~429.74mm、309.72~399.54mm、269.94~345.77mm。冬小麦的水分亏缺指数最高,为0.72;蔬菜、水稻和水果的水分亏缺指数依次降低,分别为0.47、0.46和0.36。冬小麦、蔬菜和水果年均灌溉需水总量分别占作物总灌溉需水量的46.87%、12.94%和12.24%。与1980—1989年相比,2010—2017年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分别增加了186.01%和59.98%,灌溉需水量相应增加了143.75%和18.91%,而其他作物灌溉需水量均有所降低,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增加成为农业灌溉需水量保持高位运行的主导因素。从实现主要农产品供需平衡、水资源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考虑,大幅减少高耗水作物(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是未来降低作物灌溉总需水量的有效途径。在保证京津冀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河北省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分别缩减至1.72×105、1.97×105hm2,年灌溉总需水量可减少3.31×109m3。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农业用水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尤其是华北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分析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现状,并对华北地区的总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华北地区农业需水量进行了估算;结合华北平原地区的多年节水农业研究结果,对华北地区农业需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预算.估算结果表明运用综合的节水技术可以满足华北地区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旱农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旱农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年降水量偏少,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率大,干旱灾害频繁,且持续时间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河南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改善河南旱农区水资源亏缺状况,就必须在探明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其调控途径:选用耐旱作物和抗旱品种;广泛采用各种抗旱节水农艺措施;大力推广降水集存在技术、节水灌溉及化学抑蒸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证河南旱农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阿拉尔垦区农业水资源短缺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GM(1,1)方法,预测了其农业供需水状况及其余缺水程度。结果表明:当供水保证率P=50%时,2015年缺水为3.178亿m^3,占总水量的24.47%;而在供水保证率P=75%时,缺水则增加到3.614亿m^2,占总水量的28.79%,可见,缺水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常规灌溉条件下,供水量不能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且农业水资源的短缺将严重制约阿拉尔垦区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依靠垦区水资源的深度开发和节水等措施才能得以解决,以此来实现垦区农业水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