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紫金山风景区人工促进马尾松天然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常绿马尾松林病虫危害严重,松林资源逐步减少的现状,采取人工抚育措施,可促进其天然更新。就调查结果表明,在景区内马尾松纯林林下天然更新马尾松幼树有4500株/hm^2,松阔混交林林下天然更新马尾松幼树有2700株/hm^2。当林分上层郁闭度0.7左右时,马尾松天然更新幼树年龄为4-9a,平均树高4.0m,平均胸径4.75cm,平均冠幅为1.35m;当林分上层郁闭度达0.9时,马尾松天然更新幼树平均树高仅2.0m,平均胸径1.5cm,平均冠幅0.85m,年龄多为2-5a,一般超过6年以上则出现自然枯死。而通过人工抚育措施(上层透光、修枝、间苗、除草等)对马尾松可明显促进天然更新幼树的生长,其不同林分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平均生长量分别增加22.4%-152.0%,25.0%-476.9%和60.9%-375.0%。且在林分郁闭度越大(0.85以上)、林下马尾松幼树生长较弱的林地,采取抚育措施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油松中龄林经间伐、择伐,近熟林经二次渐伐,使郁闭度达到0.6以下,经天然下种,达到天然更新效果,免除人工造林,极大减少造林投资.油松林天然更新成功后,应及时进行解放伐,加快幼树生长.解放伐过晚,生产作业幼树易遭破坏.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托克托县有林地近、成、过熟林林冠下的天然更新状况,表明天然更新面积为10 756.8 hm^(2),更新株数236 650株,平均每公顷更新株数仅为22株,总体更新水平不良。从不同影响因素来看,郁闭度为0.40和0.50的林分天然更新面积较大,阔叶林的天然更新面积较大,林冠下更新的幼树绝大多数为杨树。建议采取合理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促进林分良好更新,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其科学经营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I建立闽楠幼树幼苗重要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个环境因子对闽楠幼树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密度(闽楠下种母树株数、郁闭度、株数密度)、坡位、腐殖质层厚度、坡向、林下植被盖度、凋落物层厚度是影响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的主要因素,偏相关系数在0.325 7 0.715 7之间,t检验结果为极显著或显著;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66,F检验结果为极显著(F=30.96~(**))。[结论]闽楠下种母树株数对其幼树幼苗的更新起着最主要的作用,而郁闭度与株数密度过高或过低、凋落物层越厚、腐殖质层越薄、林下植被盖度越大均不利于其自然更新,同时,半阴坡、下坡位条件下的闽楠幼树幼苗的更新好于其它坡向与坡位。为促进闽楠幼树幼苗的自然更新,林分中闽楠下种母树应保留200株·hm~(-2)以上,以及对郁闭度、林下植被盖度及凋落物层厚度等实施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择伐强度对人工杉阔混交林土壤温度的影响,分别对人工杉阔混交林不同择伐强度(中度34.4%、强度51.2%和极强度69.5%)3 a后的林地土壤温度(深度0-20 cm)进行实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和强度择伐下,土壤温度升高范围为0.2-1.2℃,升高幅度在5.0%以内;极强度择伐下,土壤温度升高范围为1.3-3.3℃,升高幅度在5.3%-10.8%;林地土壤温度随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升高,0和5 cm的土壤温度升高幅度较大,尤其是极强度择伐。林地0-15 cm土壤温度与择伐强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而林地20 cm土壤温度与择伐强度具有相关性但不显著;一元二次方程能较好地模拟土壤温度与择伐强度的关系。不同强度择伐3 a后,林地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符合指数方程,且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建平地区色木槭林分天然更新幼树(苗)株数和高生长主导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更新幼树(苗)株数影响大小依次为:坡向郁闭度坡位土层厚度,表明影响色木槭更新株数的主导因子是水分条件和光照;(2)对更新幼树(苗)高生长的影响因子排序为:坡向坡位郁闭度土层厚度,表明水分和养分条件是影响色木槭更新幼树高生长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
朝阳地区油松天然更新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采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对影响朝阳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立地因子中影响油松幼树株数的顺序:坡向>坡位>土层厚度>郁闭度;影响油松幼树生长的顺序:坡向>坡位>郁闭度>土层厚度。油松天然更新由好到差的坡向顺序: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土层越厚,天然更新效果也越好;郁闭度中等(0.3~0.6)的林分,从更新数量、均匀程度及更新幼树的生长状况来看,都比较好,郁闭度过大或过小对油松天然更新都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红塔山自然保护区云南松火烧迹地天然更新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红塔山自然保护区东风水库北岸王美喜大山、大河顶尖山片区两块火烧迹地云南松天然更新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东风水库北岸王美喜大山林火发生5年后云南松天然更新保存密度平均为2 554株/hm~2,更新幼树均高为89.13 cm;大河顶尖山火烧迹地发生林火8年后云南松天然更新保存密度平均为4 138株/hm~2,更新幼树均高为160.28 cm。分析发现:火灾后云南松天然更新呈不规则分布,不同坡位、火灾前林分郁闭度、林龄对更新株数和幼树树高存在影响。提出对于火灾发生前郁闭度达到0.4以上的中龄林或接近中龄以上的林分,不必再进行人工更新造林;蹲苗期结束后,适当补植阔叶树进行混交,以提高林分抗病虫能力及综合功能,进行适当的中耕除草,以促进幼树生长;加强封山管理,避免人畜破坏幼苗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2005年设于贵州喀斯特地区普定县的12块侧柏人工林样地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软件SPSS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喀斯特地区侧柏人工林分的8个因子对其林分天然更新幼树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天然更新的侧柏幼树株数与其林分的郁闭度、林木株数以及林地的坡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将影响侧柏人工林天然更新效果的8个因素归并为林分结构、土壤条件和地形条件,它们在其更新中作用的大小顺序为林分结构>土壤条件>地形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森林普查过程中,发现凡是有水曲柳母树的地方,在母树的周围都有天然更新的幼树和幼苗.为了揭示水曲柳天然更新的规律,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迹地类型对水曲柳的天然更新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归纳一下,以供参考. 一、皆伐迹地水曲柳天然更新的调查标准地选设在一九六○年大面积皆伐,冰雪滑道集材的采伐迹地上.采伐后进行了清烧林场,一九六二年进行了水曲柳的人工更新.标准地位于山下部西坡.上层有桦、柳和山桃,郁闭度达零点四.中层为暴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