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核桃低产林改造和管护技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土壤改良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喜光树种,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但因其为深根性树种,且抗性较弱,应选择深厚肥沃、保水力强的壤土较为适宜。所以必须加强土壤管理。(1)深翻改土:深翻改土是核桃改良土壤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深翻改土,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2.
微区改土微区改土是指进行局部土壤改良,小至一树穴、一花坛、一花池,大至一条绿化带,数亩、数十亩绿化地.通过隔盐层、隔盐袋、锯末等,改善徽区土壤理化指标,达到抑制局部返盐,使土壤脱盐,植物正常生长的目的.隔盐袋一般用0.2厘米厚的塑料薄膜,加工成长、宽、高各1米的袋,底部铺麦糠等隔盐层,上部放培养土.筛选造林树种河北盐碱地多轻壤或壤土,含  相似文献   

3.
任璞 《林业科技》2022,(3):28-30+46
在黑河中游内陆退化湿地的盐渍化土壤上选择紫花苜蓿、冰草、黑麦草开展种草试验,比较其在土壤改良上的效果。结果表明,生草措施较未生草的对照处理在增加植被、改土培肥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使地上生物量增加、植被盖度增加,改善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及含水量等物理指标,在降低土壤中含盐量的同时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化学养分指标。建议在生产中选择3种草进行混合播种。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西部是风沙、干旱、盐碱地区,落叶松育苗难度较大。为了适应扩大造林树种的需要,长期以来,对盐碱地落叶松育苗作了多次试验,现将落叶松育苗的技术特点分述如下: 一、土壤改良内陆盐碱土具有土粘,通气性不良的特点,尤其是在以钠盐为主,pH值8.0~8.5,总盐量0.13%的碱性碳酸盐黑钙土上育苗,土壤不经改良或者改良不当,育苗很难成功。近年来,我们通过综合和单项改土的比较,证明用腐植酸磷(褐煤加过磷酸钙)进行改土育苗效果最好,即幼苗不论在遮荫或全光下均能生长良好。土壤改良后经土壤分析,盐分、养分状况有了变化,测定结果和苗木生长比较,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如今传统民事行政制裁不足以改善土壤污染的严重态势,环境刑法应根据环境行政法作出相应调整,因此,刑法上应专设污染土壤罪并规定相应的刑事责任条款,实现与新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完美有效的衔接。在分析了当前土壤污染防治刑法规制现状后,借鉴各地成功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刑法规制下土壤污染防治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长期以来,由于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我国土壤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土壤环境监测对摸清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土壤监测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土壤监测的必要性,同时展望了我国土壤监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何佳乐 《绿色科技》2019,(16):176-177
指出了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态势严峻,已发生多起土壤污染事件。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以降低污染、恢复质量、重新利用为目的,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控制、降解和转化的过程。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主要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然后讨论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选择,最后针对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议,为相关土壤污染治理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以来,土壤污染加重的情形得到了有效缓解。土壤污染的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决定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我国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方面仍需完善。藉此,提出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完善政府主导性修复资金机制,健全土壤污染监管机制,贯彻落实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土壤生态保护法律机制,促进我国环境制度建设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腐殖酸与无机肥配施对I-107欧美杨养分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殖酸是一种廉价无污染的有效肥料基质,广泛存在于褐煤、风化煤、泥炭和草炭中。腐殖酸具有多种活性基团,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墒能力,还可增强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武丽  相似文献   

10.
果园树下管理琢平加强果园的施肥、灌水和土壤改良,是实现果树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一、土壤管理(一)深翻改土。在土层较薄的砂荒戈壁或地下有粘板、砂砾的果园,要深翻并掺施大量有机质肥料,改良土壤,这项工作最好在建园前进行,生荒地一年四季皆可进行。已栽树的果...  相似文献   

11.
以砾土质戈壁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类土壤分别施用不同量的农家肥(N)、腐殖酸有机肥(Fu),以空白(CK)为对照,进行林地土壤肥力测定,并对春季、夏季、秋季生长期生长量进行调查,以了解对砾土质戈壁区林木生长情况与土壤肥力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改良方面,处理6(腐殖酸有机肥3 kg·株~(-1))和处理3(农家肥3 kg·株~(-1))各项指标最优;处理5(腐殖酸有机肥2 kg·株~(-1))的树高、茎粗的增加量分别提高了16.27%、8.29%,处理3的这2项指标分别提高了16.94%、5.29%。在砾土质戈壁区域荒山造林中可按穴施肥,农家肥和腐殖酸肥料均以每株2 kg为宜,对林木促进生长效果最好,同时为降低成本,可将农家肥(N)、腐殖酸有机肥(Fu)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随着人口增加及经济发展,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日趋下降,土壤问题已经到了治理的关键时期。基于此,分析了2016年度锦州市土壤质量现状,研究了当前土壤污染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污染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土壤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一个重点与难点,而土壤之中如何有效治理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治理土壤污染所需要克服的难题。在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之下,我国的土壤修复技术在逐步加强。文章概述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危害和我国污染现状,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治理的主要措施,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其主要方法分析其治理原理和实际应用,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改良我国土壤质量等多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蓝莓栽培土壤改良的机理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从事5年蓝莓栽培经验,重点归纳了蓝莓土壤改良的方法,采用硫黄粉、草炭和针叶土等系列手段,调解了土壤pH值,不仅改良了土壤酸碱度,而且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通气性,为蓝莓丰产和改善品质风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问题,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讨盐碱地改良途径。1983年我们采用了微区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提高植树成活率的效果显著.本文中的微区改土是指局部土壤的改良,小至1个树穴大至1条绿化带以至几亩绿地的范围。通过隔盐层、隔盐袋、腐殖酸肥料、过磷酸钙、酸化水等措施,使树木根际微区土壤物理状况、营养条件得到改良。这一方法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易行。现将研究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同改良利用模式对辽西北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对辽西北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了4种不同的改良利用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以流动风沙土作为对照,对不同模式下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风沙土经过各种措施改良后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风沙土三相比例更加趋于协调。不同利用模式对风沙土土壤养分的改善效果是阔叶树模式好于苜蓿改土模式,苜蓿改土模式好于灌木林模式,灌木林模式好于针叶树模式。各模式土壤的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与流沙比较呈降低趋势,且HA/FA<1。  相似文献   

17.
针对4种不同土壤改良措施改造的油茶低产林的土壤养分、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土壤改良措施都有促进土壤养分释放的功效,配合有机肥施入的土壤改良措施对促进土壤养分释放和提高土壤酶活最有效;无论土壤改良与否,4种土壤酶活的垂直分布基本一致,但酶活性强度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与...  相似文献   

18.
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及改土效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火力楠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的速生期分别在 4~ 14a间、5~ 16a间及 11~ 18a间 ,大约在 14~ 16a后 ,生长明显趋于下降。根据生长发育特点 ,在现有林分密度条件下 ,14~ 16a间应进行适当的间伐 ,以提高林分生产力 ,培育高产、优质的火力楠用材林。此外 ,火力楠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是闽南沿海山地土壤改良、低产林改造及防治松杉多代连栽地力衰退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19.
山楂是山区丘陵区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林树种。土壤养分含量是山楂稳产高产、优质的重要前提。从耕翻土壤、园地施肥、园地浇水等方面介绍了山楂果园改土培肥、改善养分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客观全面地了解国内应用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改良的现状和动态以及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有关生物炭改良农田土壤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物炭改良土壤方面的研究从发文量来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生物炭改良土壤领域的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被引频次最多的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文量最多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姜存仓教授,被引频次最多的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何绪生教授。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以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为主,占到了72.33%;生物炭改良土壤研究的热点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改良、土壤养分、重金属修复等方面,这也是生物炭用于土壤改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