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蛾 《北方园艺》1994,(6):24-24
保护地黄瓜黑星病发生规律与防治徐娥黄瓜黑星病(又名疮痂病),是目前丹东地区黄瓜上的一大危险性病害,以保护地发病最为严重。据丹东地区1992—1993年调查50多座节能日光温室及大棚,黄瓜黑星病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产量损失可超过70%,个别棚室甚至...  相似文献   

2.
黄瓜黑星病是目前白山地区黄瓜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以保护地黄瓜发生最为严重。1996~1997年对八道江区的大棚黄瓜调查,发病率达到70%以上,产量损失超过50%,个别大棚甚至造成绝收。成为我地区仅次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的一种危险性病害,给保护地黄瓜生产造成极大威胁。1 症状黄瓜黑星病在黄瓜的不同生育期及植株的不同部位均可发生。幼苗染病,叶片上产生黄白色正圆形病斑,后干枯呈黄白色,易穿孔,病斑呈星状;嫩茎染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变暗色,凹形龟裂,湿度大时病斑长出灰黑色霉层,为病菌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3.
黄瓜黑星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玉华 《蔬菜》1991,(1):33-33,40
黄瓜黑星病(Clandosporinm Cucumerinum Eu 8Ⅰ Arth)是黄瓜上一种危险性病害。1988年以来在保护地黄瓜上发病较为普遍,传播迅速。发病严重的大棚、温室病瓜率达90%以上,产量损失70%以上。给黄瓜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1989年黑星病列为河南省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在我市保护地黄瓜生产上发生黄瓜黑星病。该病蔓延快且为害严重,是影响我市保护地黄瓜产量的主要因素。病瓜适口性差、品质低下,市场销售量明显降低,减少了菜农的经济收入,菜农称该病为“不治之症”。 经我院调查表明:我市保护地黄瓜黑星病的发病率已达70%以上,减产20~30%,严重可减产40%,直接影响到我市春季蔬菜供应。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生态防治研究黄仲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研究所)保护地黄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黑星病、炭疽病、角斑病等。由于湿度大,近年来这些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为此,1992年~1995年,...  相似文献   

6.
黄仲生 《蔬菜》1992,(2):17-17
黄瓜黑星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欧洲、北美、东南亚都有发生。如美国、日本等国黑星病在黄瓜上是主要的病害.我国从80年代开始,首先在东北三省发生发展。根据丹东市蔬菜学会解世贵等报道,丹东市1983年开始大发生,1984年严重发生,郊区各乡平均发病率达65%,严重的为90%以上,减产78%。后来扩展到鞍山、辽阳、大连、沈阳、海城、吉林、长春、浑江、辽原、  相似文献   

7.
黄瓜黑星病是近几年发生的主要病害,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的温室、大棚黄瓜上发生尤为普遍,该病还可危害西葫芦、甜瓜、南瓜等。黑星病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枝孢霉属的疮痂枝孢霉菌。  相似文献   

8.
徐文隆 《蔬菜》1996,(1):27-28
粉尘在保护地黄瓜黑星病上的应用l17014北京市朝阳区南共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徐文隆黄瓜黑星病是近年来我地区大面积发生的危险性病害,特别是对保护地黄瓜生产的为害尤为严重,我乡从1992年大面积流行到现在,100余亩的温室黄瓜,发病率高达90%以上,平均减...  相似文献   

9.
李明远 《蔬菜》2021,(3):81-83
黄瓜黑星病是黄瓜的一种重要病害,北京于3月下旬在黄瓜苗上即可见到,而在湖南省的温室里,黄瓜一般2月中下旬就开始发病。这期就来谈谈黄瓜黑星病。发生情况黄瓜黑星病最早在1887年发现于美国的纽约州[1],至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和荷兰大流行,引起了较大的损失[2];此后,在许多国家都有发生,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病害。黄瓜黑星病在我国最早于1950年由王鸣岐发现于河南的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上,定名为Cladospoirum cucumerinum Ell et Arth.。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保护地黄瓜病害主要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枯萎病及霜霉病为主。其中黄瓜黑星病已成为近年来重要病害,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保护地黄瓜早期发生且比较普遍,黄瓜枯萎病在连作棚室内发病较重,黄瓜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生产后期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1.
秋冬大棚黄瓜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秀芬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150-150
秋冬季节的大棚黄瓜栽培,该茬口的气候特点和早春大棚栽培正好相反,前期处于高温多雨季节,而后期急剧降温,霜霉病和烂头现象很多。青冈县每年秋季大棚栽培面积在266.7hm2左右,常见病害发病率均在15%左右,严重年份达30%以上。因此,及时防治病害是提高黄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黄瓜黑星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近年来以温室大棚黄瓜发病较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逐年加重,该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者附着在架材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在种皮内越冬。主要靠气流、雨水、灌水或农事操作等传播,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棚内温、湿度,棚内最低温度超过10℃以上,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易发病,适宜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以上发病速度快,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3.
<正>黄瓜又名王瓜、胡瓜,因其含水量高,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松原市黄瓜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黄瓜病害发生也比较严重,如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等,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使经济效益降低。近2a,在松原地区园艺植物病害调查中,黄瓜黑星病又悄然兴起,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的重要病害,一般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给生产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就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黄瓜新品种津春1号的选育初报马德华,吕淑珍,李淑菊,霍振荣,沈文云(天津市黄瓜研究所300192)黄瓜黑星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流行地块轻则损失产量30%~40%,重则损失70%~80%。黄瓜黑星病又是一种世界性病害,50年代曾经在美国、加拿...  相似文献   

15.
黄瓜蔓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斌 《吉林蔬菜》1999,(2):23-23
近几年来,随着日光温室的大面积推广和黄瓜的连年种植,黄瓜蔓枯病上升为一种影响黄瓜产量的重要病害,常引起烂蔓死株。据调查,病株率一般为10%左右,严重的达60%~70%,尤其是管理较差的秋冬茬黄瓜上发生较多。下面就黄瓜蔓枯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作以总结。1症?..  相似文献   

16.
黄瓜蔓枯病是黄瓜栽培中常见的病害,春秋保护地发病率较高,病田病株率一般为20%左右,重病达80%以上,主要引起病秧,尤以秋棚受害严重。产量损失20%~30%,如果因病提前拉秧,损失更大些。除黄瓜外,丝瓜和甜瓜也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17.
黄瓜黑星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勇  周强 《中国蔬菜》1994,1(6):25-0
 黄瓜黑星病的研究许勇,周强(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100094)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欧洲、北美与东南亚等地区黄瓜黑星病严重危害黄瓜生产,在50~60年代美国、荷兰等国曾出现黑星病大流行。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保护地生产的发展,黄瓜黑星病在我国部分地...  相似文献   

18.
黄瓜黑星病及其防治张维志(蛟河市奶子山街农业站)黄瓜黑星病又叫叶霉病,是近几年来保护地和露地黄瓜栽培中普遍发生的真菌病害,不仅危害茎叶,还危害果,造成畸形、弯曲。停止生长而严重减产。1.症状: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茎和果。发病初期,叶片上有白色或黄色小...  相似文献   

19.
黄瓜黑星病是大棚黄瓜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黄瓜苗期、成株期都能感病,病菌可侵染危害茎、叶、卷须以及瓜条等部位;二是一旦重发,损失相当大。生长点被害,2~3d内就烂掉形成秃桩;茎蔓被害,病部腐烂,致使茎蔓萎蔫;瓜条被害,病瓜向病斑内侧弯曲,病斑初流半透明胶状物,后变成琥珀色渐扩大为暗绿色病斑,表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病部呈疮痂状,并停止生长,形成畸形瓜,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可以看出,只要该病重发,无论危害黄瓜哪个部位或器官,其结果都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20.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最常见的重要病害,在徐州地区,主要危害冬春季 大棚黄瓜和夏秋季露地黄瓜。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夏秋季雨水较多,露地黄瓜霜霉病发生较重,在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下,病害发展迅速,叶片大量干枯死亡,从发病到流行最快时只需5~7天。病害年度间发生差异较大,—般年份减产10%~20%,流行年份减产可达50%~80%,重发生田块只能采收1-2次即因病而全部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