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太行山困难立地利用不同整地模式对连翘抗旱造林,主要采取截杆、冬季整地垒砌鱼鳞坑(120 cm×60 cm×40 cm)春季栽植、春季整地挖小穴(40 cm×40 cm×40 cm)随挖随栽的造林方式、施加保水剂、覆盖可降解的地膜覆盖等措施。结果表明,太行山困难立地栽植连翘采取截杆造林、冬季石头垒砌鱼鳞坑整地并添加保水剂、覆盖可降解的地膜,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可高达100%,并且年生长量最大;造林立地条件较好,土层较厚,可采用连翘截杆、春季挖小坑、用保水剂、覆盖可降解的地膜造林。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可降解沙障铺设5 a后土壤粒度及有机质含量特征,采集库布齐沙漠东南缘铺设5 a后不同规格(0.5 m×0.5 m,1 m×1 m和2 m×2 m)、不同坡位(坡底、坡中、坡顶)的PLA沙障内近地表层(0—3 cm)土壤样品,通过激光粒度仪测试并分析了土壤粒度、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PLA沙障内主要以细砂和粗砂为主,随着铺设规格的增加细砂含量逐渐增加,2 m×2 m(80.66%)>1 m×1 m(75.8%)>0.5 m×0.5 m(45.15%),每种规格坡顶处细砂含量最高分别为23.39%,31.73%,41.17%,坡中粗砂含量最高分别为44.91%,36.42%,42.88%。(2)障格内分选性均变差,峰态偏离正态分布,沉积物颗粒频率分布曲线部分波段变窄,表层颗粒逐渐细粒化。(3)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出1 m×1 m>0.5 m×0.5 m>CK>2 m×2 m的规律; 3种规格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坡底>坡中>坡顶; 且极细砂与有机质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与中砂呈现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对于本研究区内,铺设5 a后1m×1m规格PLA沙障防护效益更优,且1 m×1 m规格和坡底处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极细砂和中砂是有机质积累的关键粒级。  相似文献   

3.
晋陕黄河沿岸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红枣适生区。大力发展枣树,既可保持水土,又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建园上,要选择避风向阳处,采用工程整地;栽植密度随地形及地力条件而定,一般33株/666.7m2~89株/666.7m2;主栽品种以佳县油枣和柳林木枣为宜,也可适当引进梨枣、骏枣、赞皇大枣、金丝小枣等优良品种;为提高栽植成活率,要选用优质归圃壮苗或嫁接苗,起苗后要立即蘸泥浆保湿包装,栽植时使用ABT生根粉浸根,栽后树盘覆膜。建园后应加强土壤、肥料管理,及时整形修剪和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适宜的柳桩栽植模式,选择旱柳为试验对象,以不同栽植时期(秋季、春季)、不同栽植深度(0.5 m、0.8 m)、底端是否削尖(削尖、不削尖)为处理,对柳桩成活率和生长指标进行了调查,并用隶属函数评价最适宜的东北黑土区柳桩栽植模式。结果表明:(1)春季栽植的柳桩成活率和生长情况比秋季更好,秋季栽植的柳桩受冬季低温影响比较大,不利于其成活和生长;(2)底端削尖更有利于柳桩生根;(3)栽植深度0.8 m较0.5 m更利于柳桩越冬;(4)最适宜的柳桩栽植模式为春季栽植、栽植深度0.8 m、底端削尖处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从事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工作的实践,系统总结了荒山造林、工程造林提高成活率的一些关键措施。如造林苗木随起随栽,尽量减少假植时间;苗木运输过程中精心包装,夹层填加冰块或具有保湿功能的植物,保持湿润、通风;起挖苗木栽植前进行及时必要的临时假值,防止太阳曝晒,对苗木地上部分截干、修枝、摘叶,对地下部分截根、修根、浸水;栽植时采取幼苗根系裹泥浆,大苗浇水并多次覆土;栽植后及时浇水、覆土保墒,造林成活的幼苗冬季进行覆土埋苗等,可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叶速生槐是从国外引进,经杂交选育而成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速生高产的优质饲料槐,兼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多采用根茎无性繁殖,可育苗栽植,也可直接将根茎埋在定植区域.饲料槐定植密度株行距40cm×50 cm,生态林定植密度2 m×3 m.栽植种根时宜深不宜浅,上覆塑膜可促苗早发,多次摘心可促进分枝,提高饲草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半湿润黄土台塬沟壑区不同密度旱作苹果园产量长周期演变趋势与深层土壤水分变化动态, 应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分析了1965-2009年期间宝鸡6种种植密度(D1: 2 m×3 m; D2: 2 m×4 m; D3: 2.5 m× 4 m; D4: 3 m×4 m; D5: 4 m×4 m; D6: 4 m×5 m)苹果园果品产量和0~15 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动态, 并据此确定了当地旱作苹果园最佳种植密度和适宜种植年限。结果表明: (1)在1968-2009年42年苹果产果期间, 各密度苹果园果品产量呈现逐渐增高后又强烈波动性降低趋势, 前21年平均产量明显高于后21年。(2)随着种植密度增大, 苹果园果品产量逐渐增加, 当种植密度达到D3(2.5 m×4 m)~D4(3 m×4 m), 即833~1 000 株·hm-2后, 增产幅度趋缓。(3)随着种植密度增加, 果园0~15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逐渐降低, 深层土壤干层形成时间逐渐缩短。(4)从产量、干旱胁迫日数、土壤有效含水量和土壤剖面湿度分布演变趋势和变幅分析, 宝鸡旱作苹果园地最佳种植密度为D3(2.5 m×4 m)或D4(3 m×4 m), 即833株·hm-2或1 000株·hm-2, 种植年限为30年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西南干旱河谷区水库消落带柳树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宜耐淹抗旱植物的遴选是消落带植被恢复的关键。为探讨柳树在西南干旱河谷区消落带植被恢复中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以凉山州大桥水库消落带柳树栽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栽植当年和经历1个消落带淹水—出露过程的柳树林地每木调查,定量评价了柳树栽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对比分析了不同下垫面下的柳树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表现。同时,利用简易水土流失观测样方对土壤基质保育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柳树能较好地适应大桥水库消落带环境,当年成活率达到98%,第2年保存率为96%。(2)大桥水库消落带不同土壤条件的柳树生长表现为棕壤黄棕壤红壤。(3)柳树生长表现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大桥水库消落带淹水深度低于5m的区域柳树生长表现最好。(4)石坎筑台较适宜大于15°的陡坡区造林使用,可有效防止柳树栽植穴土壤基质的流失和破坏,减蚀效益达到75%。  相似文献   

9.
 研究林下植被对不同密度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指示作用,可以为造林营林中的密度调控、提高林分生产力和林分稳定性等,提供理论根据。为此,对山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14年生人工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林6种造林密度(1.5m×2m、1.5m×3m、1.5m×4m、1.5m×5m、1.5m×6m、1.5m×7m)林分的土壤水分、林下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进行观测,同时,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不同密度林内的树木生长情况和林下植物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小的林分内,各小环境指标均优于密度大的林分,其中土壤水分、光照强度有显著的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刺槐林地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渐渐出现干旱、半干旱地区成龄人工林土壤干化的现象,林下植被的种类和数量相应减少,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也降低,且逐步由以鹅观草(Roegneriakamoji),小菅草(Themedaminor)为典型的中生植物,向以角蒿(Incarvilleasinensis),灰绿藜(Chenopodiumglaucum)为典型的旱生植物过渡,反映出林分内的小环境条件随林分密度变化的特征。因此,在半干旱区造林和营林中,密度不可过大,以便提高林分生产力和林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沙柳沙障防风效益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设定了2组试验,用沙柳柳条人工插成方格沙障,一组方格沙障高度1 m,规格分别为4 m×4 m,5 m×5m,6 m×6 m;另外一组方格沙障高度1.5 m,规格分别为6 m×6 m,7.5 m×7.5m,9 m×9 m。测定了每种规格沙障的地表粗糙度,防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在宽高比相同的情况下,1 m高的沙柳沙障的粗糙度大于1.5 m高的沙障,防风效益也好于1.5 m高的沙障;而在沙障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沙障面积的增大,沙障的防风效益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