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稻粒黑粉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稻粒黑粉病是一种最典型的母本特殊病害,它对大田普通水稻生产极少造成为害,但在杂交水稻制种田中,发病普通而严重,一般损失l0%~20%,高的达50%以上。因此,对稻粒黑粉病的研究与防治成为杂交水稻制种上病虫防治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稻粒黑粉病,又叫墨黑粉病,俗称乌米谷、黑谷等,是水稻常见的谷粒病害。病原菌Neovossia horrida(Tak)padw.et A.Kahn 为担子纲、黑粉菌目,齿黑粉属。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的籼型杂交水稻,特别是杂交稻制种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现综合报道如下。一、发生与危害稻粒黑粉病以往在中稻或晚稻上偶有少数病粒出现,杂交水稻推广种植以来,长江中下游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杂交制种田的不育系(母本)受害更为严重。如江苏省赣榆县1980年2600亩杂交稻制种田母本,平均损失40.0%左右,严重田块达80.0%以上,出  相似文献   

3.
李其明  林英 《广西植保》2002,15(1):12-13
杂交水稻制种田常受细菌性条斑病 (简称细条病 )、稻粒黑粉病、稻飞虱、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为害 ,不仅造成减产 ,还会影响种子的销路 ,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我们组装了一套配套防治技术 ,经我县多年的推广应用 ,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现介绍如下。  杂交水稻制种田病虫害发生特点可以归纳为 :多、早、重。在双季制种的桂南博白县 ,抽穗扬花期一般都安排在 5月上中旬 (早稻 )及 9月上旬(晚稻 ) ,从盛花期来看 ,比面上大田生产早半个月以上 ,因此 ,造成病虫发生为害早。又由于母本生育期短 ,晚造多数母本在 80~ 90 d,属超早熟品…  相似文献   

4.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种中的一种比较普遍病害 ,从我县近几年制种田调查 ,一般发病轻的在5%左右 ,发病严重的达 30 %以上。不仅影响着制种的产量和质量 ,尤其是影响到种子的播种品质。探讨如何防治稻粒黑粉病十分重要。1 发病原因(1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多年连续制种的田块发病重 ;而合理轮作、隔年制种和原来未进行过制种的田块发病轻。(2 )不育系的开化习性 :凡是开花时间长 ,颖壳张开角度大、柱头外露多的组合 (如金优系列组合 )不育系株发病重 ;其它组合则发病轻。(3)不良的气候影响 :不育系开花时遇长时期阴雨天气 ,田间湿度大 ,浊…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艾 《湖北植保》2005,(2):16-17
稻粒黑粉病(Tilletia horrida Takahashi)俗名乌谷、黑谷病。属于真菌型病害,是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不育系上。据秭县多年制种实践调查,1989年抽穗期遇长期阴雨连绵,不育系发病率达55%~70%,种子病粒高达15%~25%,当年种子单产每hm^2为3t,每hm^2减产750kg。近年来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相应控制。2004年抽穗期又遇上了4d的连雨日,通过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田间不育系发病率为20%~30%,种子病粒率为3%~10%,与1989年相比。田间不育系发病率减轻35%~40%。种子病粒率减轻12%~15%。  相似文献   

6.
韦刚  黎起秦 《植物保护》1989,15(1):15-16
水稻三系制种,母本珍汕97A的穗轴很短,抽穗时金穗只有一半伸出剑叶叶鞘(俗称包胎),授粉率很低,为了提高结实率,生产上常喷赤霉素,促使穗颈离胎。由于赤霉素的刺激,稻秆细胞伸长,组织疏松,生理机能改变,招致稻秆瘟的发生。喷洒赤霉素的次数愈多,稻秆瘟的发生愈严重。不同亲本的感病程度不一样,珍汕97A感病,30选次之,桂33,桂34抗病。  相似文献   

7.
稻粒黑粉病 Tilletia (Neovossia) horrida Tak.是杂交稻制种田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县该病流行年分制种田病谷率高达50%以上,一般春、夏制种田发病较重。开花期是粒黑粉病的主要侵染期,孕穗期也可侵染。 笔者的试验,选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江苏建湖农药厂)、3%井岗霉素水剂(福建浦城生化厂),按每亩用①粉锈宁75g;②井岗霉素200ml:⑧粉锈宁75g 井岗霉素200ml,3次重复,分别进行比较;各药剂均兑水50kg均匀喷雾;水稻品种为♀早珍汕A×♂含测64;在母本破口始穗期,加入“920”喷施;在蜡熟后期进行防效调查。  相似文献   

8.
杂交制种稻田的产量取决于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多年来,由于惧怕化学除草剂会影响父母本花期相遇,所以化学除草技术没有在杂交制种稻田推广应用。为了能有效地控制杂交制种稻田的草害,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杂交制种稻田的经济效益,1989年我们对杂交制种稻田杂草的发生消长,以及目前所推广的化学除草剂对父母本生育进程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 (一)杂交制种稻田杂草发生消长调查在麦后制种稻田父本移栽后,分设母本小苗移栽、母本水直播和全栽父本(常规稻对照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ErwiniachrysanthemiPvjeae)曾于 80年代前、中期在浙江等地严重发生。 1 998年笔者等在泰宁县中稻制种田发现 ,发生面积 4 6hm2 ,1 999年扩大到 1 96hm2 。一般株被害率 1 5%~ 3 0 %,严重的达 50 %以上 ,个别田块全田枯心 ,对农业生产威胁极大。1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通过近 2a的观察调查 ,该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中后期的肥水管理及气候因素等有密切关系。1 )品种抗病性差异显著。据田间观察 ,在同等的条件下同块制种田 ,常是母本发病 ,父本不发病。 1 999年本县杂交稻制种组合母本珍汕…  相似文献   

10.
稻秆瘟是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y.)侵染稻秆而引起的稻秆受害状。魏景超(1975)曾记载该症状。但在水稻一般的生产田,稻秆瘟少见发生。而1986年旱造,广西一些县的杂交水稻制种田,发生了稻秆瘟的流行。为了探讨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秆瘟发生的原因,我们于1986年至1987年对赤霉素与稻秆瘟的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稻粒黑粉病在常规稻栽培过程中发生轻微,但在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过程中却严重影响制种的产量及种子的质量,而直接关系到杂交制种和不育系繁殖工作的成败。据笔者1990~1992年的田间调查和试验,在常规条件下没有进行综防的田块发...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是鹿寨县水稻主要流行性病害。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水稻制种面积逐年扩大和施肥水平的提高,制种田稻瘟病的发生也逐年加重。特别是穗瘟,已成为提高制种田产量的一大障碍。穗瘟病情指数一般为10~20。个别田块高达71.6,减产六成以上。严重地影响水稻制种生产。为了找寻更有效的防治穗瘟病的药剂,根据本地药源情况,我们于1997年在晚稻制种田进行了7种药剂防治穗瘟的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及处理  本试验设置8个处理,即每666.7m2用40%硫环唑胶悬剂200ml(广州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40%富士一号乳油100ml(…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是由病原菌Ustilaginoideavirens(Cooke)Tak引起的一种水稻真菌性病害,原来该病只是零星发生,属水稻的次要病害,但近年来随着杂交稻面积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两系杂交稻的试种推广,该病日趋蔓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据笔者调查,一般发病田块病穗率为3%~10%,重病田块可高达30%~50%,病德上一般有病粒1~5粒,严重的可达20~30粒。该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除了病粒直接造成损失外,更主要的是秕谷率的增加,千粒重下降及枯死穗比例的增加。而且病粒混人稻谷内,加工造成精米、米糠的污染,从而…  相似文献   

14.
水直播三系制种在6月中旬栽插父本,6月下旬播种母本,母本亩用种量3~3.5公斤。两行父本之间幅宽2.3米,父本栽插后至母本落谷前的这段时间中,杂草种子的大量萌发对父本分蘖影响大。据试验,不用药剂防除的杂草严重的田块,父本平均单株茎蘖数3.67个,而用药防除的田块平均单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杂交种吉祥1号为材料,在甘肃武威凉州区连续两年研究了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制种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2年和2013年玉米生育期降水128.2 mm和98.1 mm条件下,灌水量由480 mm下降到210 mm减少56.2%,两年平均种子产量降低41.6%,每增加1 mm灌水种子产量增加14.05 kg·hm-2,同480 mm高水分处理相比,360、330 mm的中等水分处理减产0.47%~8.26%、8.66%~24.90%。不同时期的灌水效应差异很大,母本吐丝期、大喇叭口期、灌浆中后期少灌水的减产效应大小为:三个时期减少灌水>两个时期减少灌水>一个时期减少灌水,一次60 mm灌水在母本吐丝期要比大喇叭口期、灌浆中期减产6.5%、7.2%,一次30 mm灌水相应减产11.2%、8.5%。无论试验年份如何,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灌水量、耗水量增加而提高,但较高WUE并未在高水分产量最高的处理,而在中等水分处理。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时期 WUE和灌水效率(IWUE)变化与产量变化相一致,灌水减少若发生在母本吐丝期均降低了 WUE和IWUE,发生在灌浆中期、大喇叭口期却相反。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效率,生育期灌水量减少25%~30%并不降低制种玉米种子产量,母本吐丝期对灌水最敏感,节水应在母本吐丝以前或灌浆中后期进行,以达到节水增产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李文占 《植物保护》1991,17(2):37-37
1989—1990年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稻飞虱试验示范,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 1989年我县从湖北省植保站购扑虱灵13公斤,在九里乡杨桥村防治450亩,亩用药25—30克,5天后调查药效达90%,10天达95—100%,30天田间虫量也很少。如杨桥村4组社员邱克斌水稻制种5亩,共用扑虱灵120克,亩平28克,施药前(7月30日)百蔸虫1500头,施药后10天,在田间未查到稻飞虱,防治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17.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上新发生的一种病毒病。在江西稻区过去只是零星发生,但近3年来.发生面积逐年上升.已成为为害水稻的重要病害。黑条矮缩病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发病后.一般减产5%-10%.重的30%-40%.个别田块甚至出现绝收。一旦发生该病,防治难度大,不少农户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把发病后的水稻认为是不育株(杂株).引发种子质量纠纷,影响社会稳定。为了正确识别田问症状和有效防治该病.笔者现介绍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陕南稻赤斑黑沫蝉发生与为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tix versicolor Fabricius),属同翅目,沫蝉科,别名雷火虫,泡泡虫。1986年汉中地区发现该虫为害水稻,现已成为陕南巴山浅山、丘陵地区水稻上的一种新害虫,对我省水稻生产构成新的威胁。一般受害田减产10-20%,重者可达30%以上。 为害情况 稻赤斑黑沫蝉主要为害水稻,其次为害玉米、黄豆及其它禾本科植物。 该虫在我省主要分布于汉中、安康部分浅山、丘陵稻区。1986年只在扬河区个别村  相似文献   

19.
顾正远 《植物保护》1997,23(2):34-35
“八五”期间江淮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及综防技术研究进展*顾正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南京210014)1病虫发展规律及预测预报研究1.1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研究该病是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一般年份损失5%~10%,重病年达10%~20%。研究明确该病初...  相似文献   

20.
随着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黑粉病已成为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介绍了稻粒黑粉病的症状,探究了其发病规律,根据发病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杂交育种过程中稻粒黑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