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冬小麦在苏联的谷类作物中占第一位,播种面积占麦类作物的50%,他们的大面积高产、稳产经验丰富.例如,在文察尼省别尔马特斯基的"星火"集体农庄,每公顷冬小麦的籽粒产量15年平均为54.5公担,基辅省腊基特尼亚斯基的"西尼亚夫"甜菜农场冬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为55.5公担,赫米尔尼茨基省哥多罗克的"乌克兰"集体农庄每公顷产量在50公担以上等.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夏直播花生两熟制栽培氮肥用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小麦夏直播花生两熟制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建立全年氮肥用量及其分配比例与小麦、花生产量及效益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全年肥料用量与分配比例两因素对小麦和花生的产量效应及全年总产效应,提出了小麦花生全年总产〉12000kg/hm^2的施肥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4.
5.
曹永慧  李作明 《大豆科技》2013,(2):17-19,36
为进一步摸清氮素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提高大豆产量水平且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柘城县不同肥力地块,进行了不同氮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不同肥力地块最佳施肥量不同,超过最佳施肥用量,产量、品质、抗性等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冬小麦品种安麦1350为材料,设置秸秆不还田不施氮(CK)、秸秆不还田常规施氮300 kg/hm2(N1)、秸秆还田减量施氮225 kg/hm2(N2)、秸秆还田常规施氮300 kg/hm2(N3)4个处理,探究安阳地区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增加冬小麦叶面...  相似文献   

7.
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调亏灌溉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调亏灌溉的调控作用,比较分析了2种氮肥基追比(10∶0和6∶4)下调亏灌溉(水分亏缺阶段为返青至拔节期)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返青至拔节期水分调亏显著降低冬小麦的叶面积,抽穗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对根系活力的影响表现出较长后效,且降低了花后旗叶MDA的积累速率,最终显著提高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氮肥基追比10∶0处理相比,6∶4处理下开花期冬小麦的叶面积显著增加,抽穗后在土壤自然干旱条件下灌浆期光合速率明显提高,花后旗叶MDA含量降低,稳产性增强。可见,在冬小麦生育后期土壤水分较好的情况下,返青至拔节期水分调亏对产量有正效应;生育后期土壤较干旱情况下,追施氮肥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8.
施氮对稻茬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及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稻茬冬小麦氮肥高效利用,采取15N微区试验,研究了施氮量(N0、N120、N210、N300)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成熟期植株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量。小麦对基肥氮的吸收以越冬至拔节期最高,对追肥氮的吸收以拔节至开花期最高。植株对追肥氮的积累量均高于基肥氮,对土壤氮的积累量在N120 处理下高于肥料氮,在N210、N300 处理下则相反;N120、N210、N300 处理下植株中土壤氮积累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分别为57%、48%、45%。成熟期叶片、茎鞘、穗轴+颖壳和籽粒中的氮素分配比例分别为6.09%~9.70%、9.01%~11.14%、7.19%~7.48%、71.96%~ 77.42%。肥料氮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N120、N210、N300 处理分别为45.78%、 56.22%、61.25%。植株中肥料氮的转运量、花后积累量和土壤氮的花后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土壤氮的转运量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基肥氮、追肥氮、肥料氮和土壤氮的转运效率分别为 77.31%~79.96%、77.89%~81.80%、77.61%~81.13%、51.55%~67.64%。植株花后氮积累量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约为1/5,肥料氮和土壤氮花后积累量对籽粒中肥料氮和土壤氮的贡献率分别为9.59%~ 14.56% 和 24.11%~34.48%。施氮量超过210 kg·hm-2 时产量增加不显著,N120、N210、N300 处理氮肥回收率分别为54.48%、48.15%、41.64%。  相似文献   

9.
我国(苏联)粮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冬小麦,在粮食结构中冬小麦的播种面积约占50%。这个作物的高产栽培及抗性方面的丰富经验已有积累。由于这样,维尼茨省别尔夏区“灯塔”集体农庄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收获小麦54.5公担/公顷,基也夫省拉基季扬斯基区申扬夫甜菜国营农场收获55.5公担/公顷,赫梅尔尼斯基省高洛托克区“鸟克兰”集体农庄收获50公担/公顷。科学及实践资料表明,扩大冬小麦单位面积的产量仅在常年生长作物的条件中可以得到保证。并且,毫无疑问,在采用品种农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决定着农业生产中各要素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如何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投入的某些生产要素的数量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从整个社会的经济角度来研究农业生产中各种技术因素的合理组合,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方案,仍然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必须研究的课题。我县系以植棉称巨,棉花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近年来,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棉花产量的持续增长起了很大的作  相似文献   

11.
12.
在盆栽试验中研究了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程度与施氮时期、水分供给和温度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条件下春季施用氮肥保证了籽实产量的增加;水分不足时,秋季施氮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氮肥和含氮复合 (混 )肥在农业上的应用 ,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氮素利用率低 ;二是肥效期短 ,必须采取多次追肥 ,才能满足作物一季生长对养分的需求。“禾泰”是针对氮肥施用中的这两大问题研制成功的高科技产品。将“禾泰”按比例混拌到氮肥中 ,可使氮素缓释 ,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延长肥效期 ,增强作物抗逆性。水稻施肥在春翻地或水耙地前一次基施 ,即达到省工、省力 ,又可增产增收。为验证“禾泰”效能 ,1 999年~ 2 0 0 0年 ,我们在石佛乡做了水稻应用“禾秦”拌氮肥一次基施试验。结果表明 ,效果非常理想 ,不但省工、省力 ,而且增…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砂姜黑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季适宜的施氮量,通过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162.0、202.5、243.0、283.5和324.0kg·hm-2)对冬小麦产量、植株含氮量、氮素吸收强度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后,前两年小麦产量连续下降,降幅达4.1%~46.1%,从第四年开始产量增加,增幅为5.7%~12.8%,尤其以配施纯氮243.0kg·hm-2的增幅最高。在秸秆还田配施低量氮(162.0~202.5kg·hm-2)和过量氮(324.0kg·hm-2)下,小麦整个生育期植株含氮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拔节、开花和孕穗期;配施高量氮(243.0、283.5kg·hm-2)时小麦植株含氮量分别在越冬期和拔节至孕穗出现高峰。小麦植株吸氮强度在各生育时期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配施低量氮肥会导致小麦生育后期发生早衰。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下,小麦达到最高产量9 860kg·hm-2时植株的适宜含氮量为3.12%~4.72%,拔节和孕穗期较高。氮肥农学效率、植株地上部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施氮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综合考虑,冬小麦生长季玉米秸秆还田适宜的配施氮量为243.0kg·hm-2,并且在连续还田4年后冬小麦才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啤酒大麦是我市主要的夏熟作物,常年种植160~180万亩,它对夺取全市粮食丰收,增用农民种植收入,调整茬口布局.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我市啤酒大麦肥料用量大,施肥次数多,重追肥轻基肥等现状,93—94年,我们进行了啤酒大麦氮肥适宜用量和基图、苗肥、拔节孕鹅肥最适宜用量及配比研究。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计:试验中以基肥、苗肥、拔节肥为三个参试因子(分别以N;、N。、N。表示),采用三因素四水平重复D——饱和设计,计IO个处理,各处理施肥情况详见表l。试验区每亩施磷肥20公斤,钾肥1…  相似文献   

18.
19.
氮肥用量对吉林省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2005~2013年吉林省"3414"田间试验中的氮肥用量处理,研究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不同生态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施氮条件下吉林省玉米的平均产量为7 596 kg/hm~2。氮肥施用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以适宜施氮量(N3)处理表现最好,产量最高达9 967 kg/hm~2,较不施氮(N1)处理平均增产2 371 kg/hm~2。玉米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以适宜施氮量的1/2(N2)处理最高,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效率均逐渐降低。不同生态区显著影响玉米的增产效果和氮肥利用效率,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平原区的产量水平最高,东部湿润山区次之,西部半干旱平原区最低。施氮增产量和农学利用率以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偏生产力以东部地区最高而西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为给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域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2013年在南阳和信阳2个地点,2013-2014年南阳、信阳和郑州3个地点,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10个小麦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受品种、地点和施氮水平的影响,同时显著存在品种×地点和地点×施氮量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效应相对较小,地点对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施氮水平对氮肥偏生产力的调控效应最大。10个品种中,周麦28在各地点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3个地点中,郑州和南阳的小麦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信阳,而信阳具有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说明适量的氮肥供给对于信阳改善小麦生产非常重要。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但降低了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且不同地点和品种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综合各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在3个地点小麦在较低施氮水平(120kg·hm-2)下均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但各地点也存在需要高氮肥投入的小麦品种,如郑州的郑麦3596、南阳的洛麦24及信阳的西农509和宛麦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