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家父的影响,我从1973年爱上了养蜂这一行,跟随父亲业余学养了几年蜂,并受到本地养蜂界老前辈罗光明师傅的亲临指导及资助。后来因胡蜂危害,在单位空闲地方改养中蜂30余群,1990年暴发严重囊状幼虫病,几乎垮场。后来又从父亲那里搬来意蜂,在转地放蜂的河南籍蜂友王占亭师傅兄弟俩的帮助下,换入喀(阡)黑环系种王,至今已形成了50余箱的蜂场规模。几十年来历尽了艰辛,终于尝到了甘甜。自从1994年结识《蜜蜂杂志》后,从她那里学到了《数控养蜂法》;从她那里读懂了蜂群内子脾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注重子脾质量等问…  相似文献   

2.
多养王、多分蜂、多造脾、多繁殖是马德风先生推荐的一套养蜂高产方法。这一方法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定地养蜂尤其见效。我的蜂群1993年冬在临河市黄羊镇、室外越冬,效果很好。1994年2月15日排泄飞翔,2月20日开始紧脾喂粉繁殖,有蜂70框、26只蜂王,4月...  相似文献   

3.
笼蜂生产小议《蜜蜂杂志》1994年11期上刊登了刘福顺蜂友对我国宠蜂生产提出的建议,我认为这个建议提得很好。按照先进国家的养蜂经验和我国目前养蜂的实际情况,其势在必行。但针对我国蜂农的传统意识和养蜂分散的现状,要推广起来,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下面谈谈...  相似文献   

4.
张大利 《蜜蜂杂志》2019,(10):29-30
辽宁绥中的范师傅饲养中蜂已经三十多年,对饲养中蜂具有一定的经验。近日,范师傅很闹心,他年初有62个蜂群,目前已经繁殖到240群,最近蜂群整天飞逃,还发现有幼虫病症状,他认为是得了囊状幼虫病。因为天天跑蜂,有时一跑就是几群,弄得范师傅手忙脚乱,实在没有办法,又找了一个帮工,而且随着天气越来越热,逃跑的蜂群越来越多,每天收蜂弄得精疲力竭,而且看到蜂场又有幼虫病,范师傅对养蜂已经手足无措,这样下去蜂就完了,急得成宿睡不着觉。他咨询我的时候,我觉得不只是幼虫病的问题。现在正是当地荆条花开的季节,而且流蜜也不错,根据以往的经验,中蜂一般在这时很少出现飞逃,除非幼虫病已经非常严重,所以让人感觉非常迷惑。  相似文献   

5.
“数控养蜂法”的发表使我茅塞顿开,蜂友们公认它是当代最先进的养蜂法。我有一蜂友王树森,他养蜂30年了,在1993年和他相识后,同他谈起了“数控养蜂法”。那时我只是在《蜜蜂杂志》上看到了连载文章,我向他宣传,并共同探讨。1994年刺槐蜜花期他收入600...  相似文献   

6.
罗家桥 《蜜蜂杂志》2006,26(8):41-41
养蜂既可使自己身怀一技之长,又可修身养性。养了蜂,你就会开始关心天气;养了蜂,你就会开始注意大自然,从而让自己本已疲惫的身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到缓冲和超脱,宁静而致远。虽说养蜂是一项甜蜜的事业,但我却从中品尝到了酸、甜、苦、辣。1998年春我从山上收捕到了4群中蜂,在朋友的帮助下改为活框饲养,群势旺盛,我心里很高兴,以为可以尝到甜甜的蜂蜜了。但事与愿违,养了不久蜜蜂越来越少,提脾检查时脾黑蜂少,幼虫也少,盗蜂严重,死伤甚多。那段时间我心烦意乱,寝食难安。无巧不成书,那年夏天,我偶然路过县城的一个旧书摊,在杂乱无章的书丛…  相似文献   

7.
沈育初学“数控”的部份实践体会编者按:沈育初蜂友创造性地学习“数控养蜂法”的精神,值得提倡。现发表其部份实践心得,供参考。10脾蜂不一定是繁蜂的最佳群势学习、应用“数控养蜂法”一年,我认为,10脾蜂不一定是繁蜂的最佳群势。工蜂寿命30天,大虫哺育蜂4...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业余养蜂者,过去饲养中蜂,2003年秋朋友送我4框蜂(有2只蜂王)。当年发展顺利,次年春季发展成2个继箱群并采了蜜。但是,由于忽略了对蜂螨的防治,到2004年秋季,小蜂螨危害严重,使蜂群急剧下降至不足2框。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用升华硫刷子脾,最后仍只剩下不足半框蜂。经过一整个秋天的繁殖,越冬蜂才恢复到2框蜂。鉴于2004年的教训,2005年我就注意到了对蜂螨,特别是小蜂螨的防治。我在蜂群中选了一个8框的蜂群,提走全部子脾后再喷洒杀螨水剂,在当地蜜源结束后就控制该群的发展,在治螨时共有8框蜂(上5框,下3框)。后把巢箱里的3框子脾连同…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的养蜂过程中遇到过两种个性鲜明的蜂王——对脾的占有性。第一种,有多少张脾就会在多少张脾上产卵,哪怕是隔板外、高箱上下箱都要产下一点卵以表示占有;第二种,有多大的产卵力就产多少张脾。2016年盛夏,我的蜂群有1只急造王产卵力不好,到了分蜂季节(我地每年只在早春分一次蜂)达不到分蜂群势,分不了蜂,让我能得以长期(3个年  相似文献   

10.
读者与编者     
忠实的朋友和老师我是个业余养蜂爱好者。1988年,一位朋友送我一群(一脾)意蜂,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订阅《蜜蜂杂志》了。1989年,我由一群(一脾)蜂发展成10多群,到冬天,我还卖了部分蜂,获纯利500元。我只留了5只王越冬,到春繁时仅有10脾蜂,1990年又发展到30多只王,近200牌蜂,到采野坝子蜜时摇了500千克蜜后,还出售蜜蜂20多群,我只留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养蜂队伍庞大,但也有一些朋友奋斗多年也入不了伍。现在选2例来分析其原因,必将有助于初学者,特别是青年初学者学养蜂。例1:1994年福建小高要求来我场学习饲养“浆蜂”2年,在此之前,他曾在湖南学养蜂近1年。小高来场后3天就提出学习1年就够了,我当...  相似文献   

12.
《蜜蜂杂志》2003年11期16页刊登了《中意蜂合并饲养利弊谈》一文,我拜读了多遍,深有同感。几十年来,在我地教育界,我也算是位养蜂爱好者。退休后,我走上了中、意蜂同场饲养之路,采取定地饲养为主,短途转地饲养为辅的方式追花夺蜜。“以蜂为友,颐养天年”,陶冶情操,是我养蜂的真实目的。1中蜂群改意蜂群,我成功了!2003年早春,我有一强群中蜂,发现有1只未受精的处女王。无奈之下,我把中蜂群里的雄蜂脾抽出化蜡,加一意蜂封盖成熟子脾。日后观察,中意蜂和睦相处,平安无事。又过数日,抽出出尽的意蜂空脾,再加1张虫、卵、蛹混合的意蜂子脾,让其哺…  相似文献   

13.
湖北优秀蜂农──郑玮的事迹点滴湖北省当阳市两河乡星星村养蜂专业户郑纬,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认准了养蜂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凭着他在集体养蜂场的经验和从报刊杂志中学到的科学养蜂技术,1983年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养蜂30群,纯收入3千元。1994年养蜂...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1,62(8)
辽西朝阳地区蜜源丰富,适合农村发展养蜂致富,但是养蜂技术相对落后。一直到5年前,部分养蜂户还是在年复一年使用早已退化的蜂种。产量低下,抗病力差,养蜂收入不高。近年来,辽宁兴城原种场把朝阳列为重点发展养蜂基地。连续5年,每年发放400只种蜂王帮助蜂农改良蜂种,并且每年对蜂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蜂农养蜂水平。新蜂种的抗病和高产的优势让蜂农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15.
从我涉及的众多养蜂书籍看,当数《蜜蜂杂志》出版的《数控养蜂法系列文章汇编》是最好最实用的养蜂方法。它使我遇到的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我的蜂场运用“数控养蜂法”,1996年越冬相当成功,入室的60群240脾蜂,1997年4月18日出室的60群170脾蜂...  相似文献   

16.
水泥巢础板,制作简单,成本不高。养蜂者有一个巢础板,对蜂群适时造脾,多造脾,保证造脾质量,促进蜂群发展帮助很大。我的水泥巢础板是按下列方法制作,供养蜂者参考。一、材料和工具准备: 1.机制深房巢础一张(有中蜂和意蜂两  相似文献   

17.
我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养蜂至今已有30余年。刚开始养蜂的十多年间,年景好,蜂群很少发病,蜂螨也好治,管理蜂群的主要任务是造脾、加脾和取蜜。随着养蜂时间的积累,由于外来转场蜂群的干扰和自己的几次小转地,蜂群染病了。其中有2年几乎“全军覆没”。那些年,我买了许多关于蜂病防治的书籍和光碟进行学习,又将病蜂寄往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化验,结果是细菌、病毒、孢子虫3种病菌都有。在此后的这些年里,养蜂的主要任务就是与蜂病作斗争了。  相似文献   

18.
这样拔蜂螫针较容易我从医近30年,曾是一位业余养蜂爱好者,自1980年后中断养蜂,至1993年又再次养蜂。1994年开始订阅《蜜蜂杂志》,它教给我许多治病的新方法,这些方法又灵验,又简短,又经济。这次再养蜂是受一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年经中西医治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分隔子脾防治小螨办法好─—兼答部分蜂友来信《我是这样看待和运用养蜂书刊的》一文在《蜜蜂杂志》1996年第5期刊出后,收到不少蜂友来信,询问“群内分隔子脾防治小螨”一法。他们大多是养蜂新手或过去未订阅《蜜蜂杂志》的初学养蜂者,从来信中还可看出,目前小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在农村养蜂几十年,现年事已高,儿子要我到武汉和他们一起生活,这样我非常不舍地将老家的蜂群卖掉,来到了武汉。现在城市大搞园林绿化建设,城市也有很多蜜粉源植物,如油菜(公园种植供游人观赏)、洋槐、女贞子、乌桕等,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花草树木,花粉丰富。在武汉,最冷的1月份,只要天气晴好,蜜蜂也能采进花粉,这又燃起了我养蜂的念头,回到老家买了4脾蜂,一年下来繁殖到30余脾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