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纸条法和PCR法检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外源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及其受体材料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对喷施除草剂草甘膦后部分存活的5个常规大豆材料后代进行试纸条检测和PCR检测.结果发现2种方法均在被检大豆材料中检测到抗草甘膦基因CP4 EPSPS,而且这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能相互验证;对这2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大豆疫霉菌是一种较难分离和培养的病原菌,在国内,也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因此,对大豆疫霉菌分离、鉴定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传统的分离检测鉴定方法主要有病组织分离法、土壤诱集检测法等,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血清学技术、同工酶技术及核酸技术等已应用到大豆疫霉菌的检测鉴定中.现综述这些方法在大豆疫霉菌检测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谱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Unispec光谱分析仪和SPAD叶绿素仪测定了2个品种从初花期到成熟期的反射光谱和叶绿素含量.用SPAD叶绿素仪测定结果表明:每个时期均为合交98-1667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合丰55号;用Unispec光谱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合丰55号大豆的光谱反射率高于合交98-1667,并且发现在可见光510 nm~610 nm处有一个叶绿素反射吸收峰,此吸收峰是大豆叶片上特有的一个特征值.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谱植被指数mSR705、mND705,和PSSRc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说明可以通过测量叶片光谱的方法来监测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改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转基因大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改良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一套准确、快速、可靠的用于转基因大豆检测及DNA提取的方法.以CP4-EPSPS外源基因为检测的目的片段,设计内、外引物和环引物,并采用改进的方法提取DNA,进行LAMP扩增,实际检测已知转基因大豆和市售大豆,通过肉眼观察白色沉淀,判断检测结果.改进的DNA提取方法与经典的CTAB方法相比,提取时间至少缩短了1 h,降低了提取成本.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对转基因大豆的检出限为0.01%,是普通PCR方法的20倍.因此,改良的LAMP检测转基因大豆方法灵敏度高,耗时短,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我国茶叶评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综述了国内茶叶评审的研究现状,对传统茶叶评审方法如人工感官评审和理化检验进行了综述分析;对电子鼻、电子舌、计算机视觉、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高光谱成像等智能感知检测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茶叶评审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光谱技术在茶叶理化指标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谱技术由于其快速、无损、便捷的特点,是目前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紫外可见光谱、近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高光谱成像等多种光谱技术的原理,着重介绍了其在茶叶分类、成分检测、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大豆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研究AFLP技术在大豆上的应用,在改进大豆种子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比较同位素与银染检测方法的效果,筛选适宜大于大豆AFLP分析的酶切和引物组合,从而建立了适用于大豆指纹图谱快速鉴定的AFLP操作程序,并对我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代表性材料进行了AFLP分析。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作物成分检测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在转基因作物成分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近年来LAMP技术在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成分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用Unispec光谱分析仪和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氮肥水平大豆叶片光谱反射率及叶绿素含量,并分析了光谱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光谱反射率高于施氮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大豆叶片光谱反射率下降,并初步断定结荚期是大豆氮素光谱营养诊断的敏感时期;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整个生育时期,除鼓粒期不施氮处理外其它处理的植被指数mND705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花期和结荚期,各处理的mSR705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SSRc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LAMP检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环介导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检测.针对抗草甘膦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外源基因EPSPS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成功建立起定性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的LAMP检测方法.优化LAMP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h.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快速、灵敏、有效地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中整合的EPSPS基因,检测限为0.01%,低于国际现行最低检测量0.5%的要求.检测EPSPS基因操作简单,成本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LAMP检测结果可信,稳定性好,可对目前批准的抗草甘膦RoundupReady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进行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11.
小麦叠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谱反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给田间冠层水平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反演研究提供参考,研究了小麦单层及叠加叶片不同波长光谱反射率及几种常用植被指数对叶绿素含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可见光波段的绿光到红光波段范围内叶片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其中在绿光反射峰550 nm附近和红边区域的705 nm附近反射率都可以用来预测叶绿素含量。红谷吸收表现为随叶绿素含量提高而蓝移的特征。常用植被指数NDVI在本研究中对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的监测效果并不理想。SR705虽然与单层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较好,但是对叠加多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反演效果不好。光谱参数中TCARI对单层叶片和不同叠加层数的叶片均有最好的预测能力,因此可以利用TCARI监测小麦叶绿素含量,进而用于评价其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12.
<正>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rice variety is essential to ensure the brand value of high-quality rice products.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sample state on modeling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rice samples after grinding and sealing were selected.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rice variety classification, we introduced a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wavelength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adaptive sliding window permutation entropy(ASW-PE),  相似文献   

13.
采用谱分析的H-P滤波和B-P滤波,对食糖的产量和价格进行定量化处理,分离出食糖产量和价格的周期项,来分析食糖产量和价格周期波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不同产区烤烟表面颜色的光谱特性及差异,采用Color&quot;Eye 7000A分光光谱仪测定国内不同产区C3 F等级烟叶表面颜色的光谱。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烟叶表面颜色的平均反射光谱呈现相似的曲线形态,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随着波长的增加,反射率逐渐增大,没有高峰和低峰;不同产区烟叶表面颜色在6个颜色波段的反射比率均表现为红色波段最高,其次是橙色波段、绿色波段、黄色波段、蓝色波段,紫色波段最低;不同产区烟叶表面颜色光谱差异的重要信息区主要集中在绿色波段(490~560 nm)和红色波段(630~700 nm)。  相似文献   

15.
水稻冠层反射光谱特征与籽粒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系统分析了水稻籽粒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等与水稻冠层反射光谱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熟期冠层反射光谱指数与水稻籽粒加工品质呈显著负相关,尤其是1650 nm和660 nm的比值和归一化组合,决定系数高达0.8以上。籽粒的外观品质与冠层光谱特征之间的关系不明显。籽粒蛋白质含量则与大多数生育时期的冠层光谱比值指数和归一化指数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多在0.80以上;而淀粉含量与灌浆盛期的710 nm和660 nm的比值和归一化组合相关性最好。说明通过遥感手段来预测水稻籽粒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农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算的准确度,以阜康农作物试验地为研究靶区,测定了165个采样点的春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谱反射率,运用分数阶微分算法进行光谱预处理,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建立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对数学变换■、lg~R、1/lg~R、1/R)的光谱及原始光谱(R)的数据进行0~2阶分数阶微分预处理时,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的波段数量明显增加,且光谱数据经4种数学变换后均在1.2阶微分与小麦叶绿素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1.2阶微分处理后,对叶绿素含量的敏感波段数量表现为■。利用对数变换和1.2阶微分计算的植被指数(NDVI、DVI、RVI、MSR_(705)、MSR_(670,800)、CI)建立的PLSR模型的估算精度最优,其预测的相对误差、决定系数和平方根差分别为2.17、0.87和0.243mg·g~(-1),可作为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最佳估算模型,也说明对光谱数据进行数学转换和分数阶微分处理可显著提高春小麦叶绿素含量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7.
褐飞虱危害在水稻植株光谱反射率上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手持式光谱仪测定了褐飞虱为害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随褐飞虱虫量和虫龄的增加稻株光谱反射率呈下降趋势,近红外光区的光谱反射率可很好地表征褐飞虱不同龄期、不同虫量及成虫产卵对稻株的危害程度。各波长处的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并且在520~570nm和700~1000nm波长范围内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褐飞虱为害后稻株光谱的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也分别与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利用虫害后稻株在可见光波长550nm处的反射率(R550)和近红外光区波长760nm处的反射率(R760)、红边参数值与未受害稻株相应值的比值建立了褐飞虱虫量的预测模型,发现在19次预测中,各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53%~79%,且R760因子对褐飞虱虫量有相对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光谱指数的冬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对冬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反应敏感的高光谱波段组合,同时比较不同光谱指数对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的估测效果,通过分析350~2 500nm波段范围内原始光谱反射率及其一阶导数光谱的任意两两波段交叉组合而成的主要高光谱指数与冬小麦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定量关系,建立冬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选用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比值光谱指数(RSI)、差值光谱指数(DSI)和土壤调节光谱指数(SASI)建立的冬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监测模型决定系数均大于0.71,标准误差均小于1.842。利用独立试验资料进行检验,表现最好的是RSI(FD_(689),FD_(609))和SASI(R_(491),R_(666))L=0.01,预测精度高达98.2%,模型精确度和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Bacterial natural products possess potent bioactivities and high structural diversity and are typically encoded in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s. Traditional natural product discovery approaches rely on UV- and 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and are limited in terms of dereplication. Recent advances in mass spectrometry, sequencing and bioinformatics have led to large-scale accumulation of genomic and mass spectral data that is increasingly used for signature-based or correlation-based mass spectrometry genome mining approaches that enable rapid linking of metabolomic and genomic information to accelerate and rationalize natural product discovery. In this mini-review, these approaches are presented, and discovery examples provided. Finally, futu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paired omics-based natural products discovery workflow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