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施氮对灌浆期冬小麦不同叶片SPAD值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舍速率的变化,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材料进行小区试验,测定和分析了施氮后冬小麦灌浆期不同叶片的SPAD值及光舍速率。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小麦植株不同叶片SPAD值及光舍速率均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说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舍速率在植株上的分布特征相对固定,受施氮水平的影响较小。在施氮量小于90kg/ha时,小麦各叶片SPAD值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当施氮量超过90kg/ha时,小麦各叶片SPAD值变化趋势不明显。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施氮量为135kg/ha时光合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对吉林省1923年-2004年间育成的21个大豆品种的叶片氮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在R2期和R6期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在R4期呈不显著负相关。在R2期和R6期,大豆品种间叶片单位叶面积氮含量增长率明显大于净光合速率增长率,导致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在R4期,现代品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氮含量低于老品种,而净光合速率仍高于老品种,导致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氮含量高,叶绿素含量就高,净光合速率也高,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却低;可将R4期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4.
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不同大豆品系(种)鼓粒期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系(种)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和籽粒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大豆籽粒产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668),而与叶片转化酶活性之间表现负相关,但不显著(r=-0.1733)。本研究筛选出两个高光效高产大豆品系9702和9208-5,它们的净光合速率比早熟18号高光效对照品种分别提高11.29%和19.2%,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3.49%和26.25%。 相似文献
5.
应用SPAD叶绿素仪测定不同位置胡椒叶片的SPAD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种植年限结果胡椒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叶位不同测定位置SPAD值的测定,研究不同测定位置SPAD值分布特点及稳定性。结果表明,SPAD值的大小和稳定性均以测定位置不同而变化。距离叶基部40%~50%或50%~60%这段叶片SPAD值最接近该叶平均值,且稳定性较好。因此,综合考虑不同测定位置的代表性和稳定性,在使用SPAD叶绿素仪进行胡椒叶片叶绿素水平测定时,距离叶基部50%左右为适宜的测定位置。 相似文献
6.
基于不同分析模型的大豆叶片SPAD值和LAI光谱估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大豆鼓粒期采用光谱技术估算叶片SPAD值和LAI的有效分析模型和方法,本研究以大田鼓粒期大豆为试验材料,在3个不同时段9:45~10:15(10AM)、11:45~12:15(12PM)和13:45~14:15(2PM)测量冠层全波段光谱反射率,并分别使用极限学习机(ELM)、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构建大豆叶片SPAD值和LAI估算模型,并对比不同模型分析结果的估算精度。结果表明:在各模型中,12PM和2PM测定的光谱反射率与大豆叶片SPAD值和LAI的拟合精度均高于10AM。基于RF的大豆叶片SPAD值估算模型验证集的R2为0.910,RMSE为2.006,MRE为3.684;基于RF的大豆LAI估算模型验证集的R2为0.916,RMSE为0.209,MRE为4.383,与ELM、PLSR和SVM相比,有更高的估算精度。综上结果说明大豆鼓粒期在11:45~12:15和13:45~14:15采用RF模型,运用全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估算大豆叶片SPAD值和LAI可得到较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玉米叶片SPAD值预测子粒蛋白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深松和深松结合秸秆还田技术,对玉米生长5个关键生育时期的叶片SPAD值进行测定分析,获得叶片SPAD值的变化规律;利用FOSS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获得成熟期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并建立叶片SPAD值与成熟期子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叶片SPAD递减值与成熟期子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最佳相关模型为y=14.027-0.203x.叶片SPAD递减值可作为判定成熟期子粒蛋白质含量高低的指标,可利用叶片SPAD值递减值并结合相关模型快速预测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第13报 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随生育期进程而变化。大体上从幼苗期到结荚期较低,而初生叶及鼓粒期、黄叶期叶片较高。光合速率随生育期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以鼓粒期最高。生殖生长期间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是早晚较高,9:00~15:00较低且变化平缓。不同层次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结荚鼓粒期自而下依次增高,开花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中稻天龙优54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SPAD值在不同丛间、叶位间、茎类间及点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栽后12d,测定顶1叶位~顶4叶位SPAD值时至少可取1丛,同1丛内需要同时取主茎和分蘖茎进行测定,顶1叶位、顶2叶位及顶4叶位均以距叶基部1/2处为适合的测定位点,而顶3叶位以距叶基部2/3处为适合的测量位点;最高苗期,主茎和分蘖茎的顶1叶和顶3叶均应作为测量叶进行测量,至少需取2丛以上,同1丛内需要取主茎和至少3个分蘖茎进行测定,顶2~顶4叶位以距叶基部7/12处为适合的测量位点,顶1叶位中以距叶基部1/4处为较适合的测量位点;在齐穗期,主茎取顶1~顶3叶中任一叶位及顶4叶位作为测量叶,至少需取2丛以上测定,每丛内只需取1个主茎和任一分蘖茎进行测定,顶1~顶3叶位中均以距叶基部1/6处为适合的测量位点,顶4叶位中以距叶基部7/12处为适合测量位点。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来源大豆品种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田间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于大豆盛花期和鼓粒期分别测定了3个不同来源大豆品种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探讨了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蒸腾速率、叶温、空气中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基于叶温的蒸气压亏缺等因子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盛花期和鼓粒期,一天内不同时间段3个供试大豆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有所不同.在大部分时间段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蒸腾速率呈正相关,而与细胞间隙CO2浓度和蒸气压亏缺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全球变暖表现出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的非对称性增温特点,小麦作为温凉型作物,产量和生理特性易受非对称性增温的影响。为探究花前夜间增温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最形成的影响,以春性品种扬麦18和半冬性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盆栽方式,利用被动式增温装置分别在分蘖期至拔节期(WT-J)、拔节期至孕穗期(WJ-B)、孕穗期至开花期(WB-A)三个时间段进行夜间增温处理,以不增温为对照(CK),分析经过三个花前不同时段夜间增温后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前夜间增温使小麦旗叶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有所增加,WT-J、WJ-B处理均提高了冬小麦旗叶面积、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同时使旗叶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较CK分别增加了12.64%、8.45%和10.21%、7.56%。扬麦18、烟农19的可孕小穗数在WT-J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9.01%和5.25%。扬麦18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在WT-J和WJ-B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13.18%和10.23%,烟农19在WT-J和WJ-B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16.21%和1...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大豆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油脂合成与累积机理,对大豆开花20 d(DD20)、30 d(DD30)、40 d(DD40)、50 d(DD50)的籽粒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通过对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分析,共得到原始数据461 566 988条,经过滤获得开花后20,30,40和50 d的clean reads,分别为107 548 920,111 670 776,109 339 672和108 884 270条。DD20/DD30、DD30/DD40、DD40/DD50比较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4 759,6 245和13 763个,其中上调基因分别为1 801,2 941和5 69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分析中,分别得到134,133和136条代谢通路,筛选到8个与油脂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ACC、FATB、GPAT、DGAT1、G3PDH、KASI、SAD和FAD2。研究结果对深入研究大豆籽粒脂质合成的调控机理及大豆高油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氮素用量对菜用大豆生殖生长期根系及鲜荚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根系扫描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0、100、200、300 mg.kg-1)下菜用大豆生殖生长期根系形态动态变化特征,并比较了单株鲜荚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氮素用量下生殖生长期菜用大豆根系形态指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开花后21 d;100 mg.kg-1氮素用量能明显促进菜用大豆根系发育和根瘤干物质的积累,促使大豆形成较大的根系表面积,较高的单株产量以及2粒荚和3粒荚数;当氮素施用量增加到200和300mg.kg-1时,根系干物质、根系表面积、根长和单株鲜荚产量均降低;300 mg.kg-1氮素施用量的根体积最大;不施氮处理的根瘤数目和重量最高,形成较多的细根,表现为根系长度最长,根系干物质重最低。 相似文献
18.
茶树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亲本“凤凰水仙”(母本)、“福鼎大白茶”(父本)及其杂交后代 F_1为供试材料,测定了秋梢成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通过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属于数量性状的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且主要受核基因组控制。根据亲子代方差分析,净光合速率的广义遗传率为0.4154—0.7212,预期遗传进度为1.90—3.04μmol CO_2·m~(-2)·s~(-1);根据 F_1代株系间的方差分析,其广义遗传率为0.5945,遗传变异系数为22.97%,预期遗传进度为2.25μmol CO_2·m~(-2) 相似文献
19.
强化栽培下水稻穗分化期叶片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Ⅱ优7954和国稻1号作为研究材料,比较SRI水稻穗分化期不同移栽密度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SRI水稻稀植后能保持一定的叶面积指数,随着移栽密度从1.95×105丛/hm2下降到0.75×105丛/hm2,群体透光率增加,各叶位(第9叶至第13叶)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蒸腾速率降低,抽穗整齐度下降,第9叶和第10叶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提高的幅度较大。在试验条件下,水稻强化栽培的产量在移栽密度为165×105丛/hm2 时最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