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找出南方大豆皱叶症发生的诱因,本研究从南方土壤中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利用混池法和ICP-OES技术研究正常叶混池和皱叶混池的差异元素,利用构建的皱叶残留异质系中皱叶家系材料GY_C和正常叶家系材料GY_N,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皱叶土壤的不同土层、营养液、灰烬、叶浆,进行土壤浸泡液、土壤消毒、氮肥等处理后大豆皱叶材料皱叶症的变化。结果表明:皱叶环境土壤的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均可导致GY_C叶片皱缩,中层土中的GY_C叶片皱缩程度略高于表层和底层土。氮磷钾配比失衡的营养液处理GY_C叶片未发生皱缩。ICP-OES分析皱叶混池E1和正常叶混池E0的31种元素后,未发现E1/E0比值为1.7倍以上的元素,且E1中锰元素含量低于E0。皱叶灰烬及土壤浸泡液处理基质后GY_C叶片未发生皱缩。移栽试验表明,南方土壤和基质比例超过3∶1时GY_C长出的新叶依然皱缩,而复种的盆栽中南方土壤和基质比例低于1∶8时GY_C叶片也会发生皱缩,且随着...  相似文献   

2.
两广等地大豆生产上遇到一种大豆皱叶症,这种皱叶症可在该地区同一个材料上成片发生,导致单株叶面积降低,影响大豆生产。为研究这种大豆皱叶症发生特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皱叶症状稳定的华春10号和中黄320以及2018-2019年广西区试和南方区试材料,研究不同播期、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环境下的皱叶症变化,并利用皱叶指数进行皱叶症级材料鉴定。结果表明:大豆皱叶的发生受播种时期影响较小,苗期不表现皱叶,生长中期皱叶表现最为严重,后期有减轻的趋势。大豆皱叶症在不同年份年间遗传率98.37%,不同地点间遗传率为99.51%,皱叶指数高(高感)和不皱叶(免疫)的材料在多年间表现稳定,而皱叶指数中等的材料不同年份间变化较大。大豆皱叶症发生具有地域性,广西8个春大豆区试点中有4个点有皱叶发生,发生皱叶区域的皱叶比率有所不同,皱叶比率最高的为贺州,高感材料在发生皱叶症区域皱叶程度变化较小。2018-2019年广西春、夏大豆区试参试材料平均皱叶比率分别为50.00%和50.84%;2018-2019年南方春、夏大豆区试大豆皱叶比率均值分别为65.00%和100.00%。通过对材料皱叶指数分级,鉴定出2份表现稳定的高感材料华春10号和桂夏豆119,以及表现免疫的桂1603等7份材料,这些材料为进一步开展大豆皱叶症研究奠定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调控作用,以耐涝性大豆品种南农1138-2和敏感性品种徐豆1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调查DDTC对花期短期(8d)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淹水胁迫下,与徐豆18相比南农1138-2根系干质量下降幅度、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活性氧(R OS)水平更小;同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 PX)、谷胱甘肽还原酶(G 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 HAR)活性以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 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 SH)含量增加幅度更大,表明南农1138-2在淹水胁迫下根系抗氧化能力更强。预喷施DDTC(在大豆初花期(R 1)叶面喷施15mmol L-1DDTC,喷施1d后进行淹水胁迫8d)能进一步提高两品种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 APX、DHAR和GR活性、AsA含量和AsA/DHA比值,显著降低根系ROS水平和膜脂过氧化,增加根系干重,表明DDTC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中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含量提高了根系活性氧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大豆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作用,为大豆抗渍涝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渍涝敏感型大豆品种徐豆18和耐渍涝品种南农1138-2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花期淹水前喷施DDTC,调查大豆叶片光合特性、蔗糖代谢酶活性及叶片、根系和根瘤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淹水胁迫降低了植株地上部、根系和根瘤干物重,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根系中淀粉含量、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其中,南农1138-2植株干物重,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根系中淀粉含量比徐豆18下降幅度小,而两品种间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下降幅度基本一致。与之不同,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活性、SS(分解方向)、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根系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增加。其中,南农1138-2叶片中蔗糖合成酶(SS)(分解方向)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增幅较小,而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SS(合成方向)活性增幅较大。DDTC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两品种植株干物重,缓解了淹水胁迫对大豆植株生长的抑制;提高了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中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并降低了SS(分解方向)和AI活性,促进了淹水胁迫下叶片中蔗糖向根系和根瘤的转运;DDTC处理也增加了根系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表明DDTC处理在调控淹水胁迫下大豆植株生长和碳代谢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品种南农99-6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α-萘乙酸对干旱和复水处理下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抑制了大豆的生长,植株的生物量和叶面积的增长速率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急剧下降.复水后大豆生长状况得到改善,植株的生物量和叶面积的增...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东北地区长期连作玉米田土壤除草剂残留对后茬大豆的影响情况,在东北春大豆区共采集了10份前茬玉米田土样进行盆栽生测试验。结果显示,正常合理使用除草剂的玉米地块对后茬大豆基本安全;使用烟嘧磺隆及过量使用阿特拉津、乙草胺除草剂对后茬大豆苗期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异交率对大豆不育系种子质量的影响及调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一些大豆不育系成熟期不落叶和皱缩种子比例偏高的原因,2015-2016年以低、中、高异交率的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分析了库源流特征和皱缩种子的产生规律,并探讨了不同调控方法对降低皱缩种子比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R6期开始,中低异交率不育系的叶片SPAD值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其同型保持系,而高异交率不育系的变动趋势则与保持系趋同,并且其营养器官内的NPK元素能够更快更彻底地转移至种子;皱缩种子比例偏高会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通过改变收获时期降低皱缩种子比例的效果并不明显,过早收获反而不利于种子发育;剪叶和稀植能够有效提高异交率,降低皱缩种子的比例。因此,异交率偏低导致的源库比例失衡是一些大豆不育系成熟期不落叶和皱缩种子比例偏高的直接原因,通过剪叶、稀植等方法提高不育系异交率是改善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豆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的检验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在大豆 2叶 1心期 ,以含NaCl浓度分别为 0、5 0、10 0和 15 0mmol·L- 。 1的 1/ 2Hoagland营养液进行培养。 14天后 ,以植株衰亡叶面积率结合正常植株率为指标鉴定了 6个栽培大豆品种的苗期耐盐性 ,同时考查NaCl胁迫对大豆苗期生长状况和发育进程以及大豆体内K+ 、Na+ 和Cl- 分配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Lee68和南农 1138- 2的耐盐性较强 ;南农 88- 31为中度耐盐大豆品种 ;苏协 1号和Jackson的耐盐性较差 ;中子黄豆乙的耐盐性最弱。NaCl抑制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 ,使植株的茎节数减少和株高变小 ,提高根冠比 ;在NaCl胁迫下 ,耐盐性强的大豆品种的叶部对K+ 的选择性吸收和对Na+ 、Cl- 的排斥性以及根部对Na+ 和Cl- 的截留作用强。  相似文献   

9.
以酸性土壤耐受能力差异明显的2个大豆品种丹波黑大豆和云南小黑豆为材料,分别在pH 4.55的黄壤、pH5.60的红壤和pH 7.14的正常土壤上盆栽种植,于出苗后50 d观察生长状况并测定根和叶的主要生理指标,研究大豆对酸性土壤胁迫的耐受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在弱酸和强酸性土壤上丹波黑大豆都能形成根瘤、生长良好,而云南小...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氮代谢的调控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大豆品种徐豆18(敏感)和南农1138-2(耐涝)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初花期(R1)叶面喷施蒸馏水或DDTC,喷施1 d后进行淹水胁迫8 d(水面淹至大豆子叶节部位),研究DDTC对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活力、根系含氮化合物以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与徐豆18相比,南农1138-2根系活力、固氮能力以及根系含氮化合物输出能力的下降幅度较小,根系中铵态氮(NH4+-N)含量增加幅度较小,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酶(GS)活性、硝态氮(NO3--N)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DDTC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根系活力和根系干质量,进而有利于缓解淹水胁迫对大豆产量的抑制;增加了根系中NR、GS活性,NO3--N、FAA、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降低了NH4+-N含量,从而增强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抑制了根瘤干物质重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下降,进而提高了淹水胁迫下大豆固氮能力;DDTC处理也能缓解淹水胁迫下伤流液中NO3--N、FAA总量下降,表明DDTC处理促进了根系中含氮化合物向地上部转运。总之,淹水胁迫下,外源DDTC能够通过调控根系氮代谢减轻淹水胁迫对大豆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分根试验,设计了5个局部施磷区比例,研究了局部等量施磷对橡胶树幼苗根系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施磷区占盆栽土壤1/4以上时,可促进根系的发生,根系总长度及根系总表面积增加,但植株叶片磷含量及株高无显著影响;局部施磷区占盆栽土壤1/4以下时,根系数量、总长度、总表面积、生物量、叶片磷含量及株高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盆栽试验条件下,以辽豆18为材料,分别在V2~R1,R1~R5,R5~R7期设置3个控水处理,控水结束后取样测定根系性状,成熟后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干旱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干旱(W1)胁迫引起产量下降的程度要高于轻度干旱(W2)。不同时期干旱(W1)引起产量下降程度为:鼓粒期>花荚期>营养生长期。干旱胁迫(W1)主要通过降低大豆的单株荚数从而降低单株产量。大豆的根长比例和根表面积比例主要为根系直径为0~1.0 mm的细根,分别约占总根长的90%和总根表面积的60%。大豆根体积的分配比例主要是根系直径大于4.5 mm的粗根,其根体积所占比例在48%以上。R1~R5和R5~R7控水大豆细根(根系直径为0~1.0 mm)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分配比例较V2~R1控水时增加。干旱降低了植株中直径大于4.5 mm粗根的根长比例、根表面积比例和根体积比例。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生物量密度逐渐增加,土壤干旱胁迫降低了根生物量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 ,大豆连作现象较为严重 ,黑龙江省大豆连作面积已超过 70 %。大豆连作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通常减产幅度在 15 %~ 3 0 %。为减轻连作障碍 ,我们从植物营养的角度探讨了微量元素锌对连作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进行连作对大豆锌营养影响的试验研究。供试大豆品种为长农 5号 ,供试土壤为黑土 ,采自 1995年长春农牧大学大豆连作试验区 ,供试土壤基本农化性状。 (见表 1)盆栽试验设 3个处理 :轮作大豆、连作一年、连作二年。采用 2 5厘米× 2 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盆 ,每盆装土 13公斤 ,施…  相似文献   

14.
葡萄叶片氮磷钾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葡萄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本试验通过叶片分析探讨葡萄的氮磷钾营养特点,为南方葡萄优质高产提供合理施肥的依据.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布置包括盆栽与田间试验两部分,盆栽试验品种为巨峰,枝条扦插的小苗移栽到玻璃网室培养,试验设置13个处理,即NOK0、N1K1、N1K2、N1K3、N2K1、N2K2、N2K3、N3K1、N3K2、N3K3及N2K2为基础,设不施石灰,不施菇土,不施煤渣三个处理,土壤采用南区坡地酸性砂壤土,土壤PH=6.0田间试验设置在联星葡萄园,为5年生葡萄结果树(巨峰),在习惯施肥的基础上于1995年…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鼓粒期大豆冠层叶片翻转后对叶片衰老和光合速率的影响规律.2018-2019年,以吉育60、新大豆27号为材料,田间研究了鼓粒期人工模拟自然翻叶(倒4叶)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翻叶0~10 d叶片SOD、POD、CAT酶活性高于对照,翻叶10~2...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外源喷施油菜素内酯(EBR)对开花期大豆高温胁迫下抗逆性的影响。试验于2014-2015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基地进行,以大豆品种南农99-6为试验材料,在花后7 d进行EBR预处理,花后11 d进行高温胁迫,持续4 d。分别在花后11 d(EBR处理结束)、15 d(高温胁迫结束)、19 d(恢复常温后4 d)、27 d(恢复常温后8 d)取样。探究外源EBR对大豆常温及高温胁迫下光合、生物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EBR显著提高了常温和高温胁迫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且增加了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除此之外,外源EBR显著提高了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总糖及淀粉的含量,降低了粗油脂的含量,改善了大豆籽粒的品质。综上所述,外源喷施EBR预处理不但可以通过提高常温和高温条件下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而且提高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7.
重茬大豆减产与土壤环境变化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计钟程  许文艺 《大豆科学》1995,14(4):321-329
以三江平原主要土壤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并补以农场调查。结果,与小麦、玉米相比,重茬大豆地土壤水分减少相当降水20-40mm;钾、磷、钼等有效养分偏低;固氮菌数减少而真菌和放线菌数增多;要系及根际土壤PH增高;土壤有机质减少;线虫危害严重。,导致重茬大豆减少产的绝不只是线虫一种,尚有土壤环境因素,而水分不足是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在垦区以增加土壤水分为中心的综合技术措施来缓解重大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大豆种植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以耐草甘膦大豆M88、抗虫耐草甘膦大豆ZB及常规大豆中黄13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成熟期时,与常规大豆中黄13相比, M88、ZB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差异,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根际土壤脲酶活性、铵态氮含量则表现不同,其变化随大豆品种的不同而不同。相较于常规大豆中黄13, M88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ZB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显著下降,而铵态氮含量则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9.
6-BA,IAA促进玉米叶片伸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玉米(掖单4号)幼苗为材料,在土壤缓慢干旱条件下研究了6-BA,IAA对玉米叶片伸长速度、叶基部ψw,ψs和ψp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化细胞壁是6-BA,IAA促进叶片伸长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盐碱胁迫伴随作物生长各个阶段,筛选获得全生育期耐盐碱大豆资源意义重大。试验通过测定大庆地区盐碱土含盐碱种类、含盐量及pH值等指标,确定筛选用盐碱种类、浓度。在培养皿、发芽袋和盆栽试验筛选中,通过大豆芽期发芽率、芽苗期物质生长量、成熟期物质生长量鉴定耐盐碱大豆种质。结果显示大庆地区盐碱土壤为硫酸盐苏打盐碱土,确定盐碱溶液为NaCl、Na2CO3、NaHCO3和Na2SO4(摩尔比为1∶1∶9∶9)的混合盐碱溶液,以Na离子含量计算总盐浓度为80 mmol·L-1,溶液pH值为8.9,盆栽筛选用土壤盐含量为3.3‰,pH值为8.9。鉴定的887份种质资源中种皮颜色有黑、褐、红、绿、黄及双色等,相关性分析发现大豆耐盐碱性与大豆种皮颜色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芽期耐盐碱鉴定,887份大豆资源中筛选获得296份耐以上资源,进一步芽苗期筛选有123份显示高耐,再经过全生育期筛选获得7份高耐资源,5份来源于南方,2份来源于黄淮,62份耐资源,盆栽筛选比例为56.10%。本研究建立了从芽期、芽苗期到全生育期的逐级筛选方法,从887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获得69份耐盐碱资源,为耐盐碱育种与耐盐碱基因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