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找出南方大豆皱叶症发生的诱因,本研究从南方土壤中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利用混池法和ICP-OES技术研究正常叶混池和皱叶混池的差异元素,利用构建的皱叶残留异质系中皱叶家系材料GY_C和正常叶家系材料GY_N,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皱叶土壤的不同土层、营养液、灰烬、叶浆,进行土壤浸泡液、土壤消毒、氮肥等处理后大豆皱叶材料皱叶症的变化。结果表明:皱叶环境土壤的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均可导致GY_C叶片皱缩,中层土中的GY_C叶片皱缩程度略高于表层和底层土。氮磷钾配比失衡的营养液处理GY_C叶片未发生皱缩。ICP-OES分析皱叶混池E1和正常叶混池E0的31种元素后,未发现E1/E0比值为1.7倍以上的元素,且E1中锰元素含量低于E0。皱叶灰烬及土壤浸泡液处理基质后GY_C叶片未发生皱缩。移栽试验表明,南方土壤和基质比例超过3∶1时GY_C长出的新叶依然皱缩,而复种的盆栽中南方土壤和基质比例低于1∶8时GY_C叶片也会发生皱缩,且随着...  相似文献   

2.
两广等地大豆生产上遇到一种大豆皱叶症,这种皱叶症可在该地区同一个材料上成片发生,导致单株叶面积降低,影响大豆生产。为研究这种大豆皱叶症发生特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皱叶症状稳定的华春10号和中黄320以及2018-2019年广西区试和南方区试材料,研究不同播期、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环境下的皱叶症变化,并利用皱叶指数进行皱叶症级材料鉴定。结果表明:大豆皱叶的发生受播种时期影响较小,苗期不表现皱叶,生长中期皱叶表现最为严重,后期有减轻的趋势。大豆皱叶症在不同年份年间遗传率98.37%,不同地点间遗传率为99.51%,皱叶指数高(高感)和不皱叶(免疫)的材料在多年间表现稳定,而皱叶指数中等的材料不同年份间变化较大。大豆皱叶症发生具有地域性,广西8个春大豆区试点中有4个点有皱叶发生,发生皱叶区域的皱叶比率有所不同,皱叶比率最高的为贺州,高感材料在发生皱叶症区域皱叶程度变化较小。2018-2019年广西春、夏大豆区试参试材料平均皱叶比率分别为50.00%和50.84%;2018-2019年南方春、夏大豆区试大豆皱叶比率均值分别为65.00%和100.00%。通过对材料皱叶指数分级,鉴定出2份...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南方大豆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政文 《作物研究》2006,20(1):26-29
介绍了南方春大豆的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了南方大豆生产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4.
5.
大豆叶—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大豆顶节位叶面积与籽粒重之间的相关系数r=0.6741;单株各节位叶面积与籽粒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4、0.744、0.674(因品种而异);用剪叶处理使叶面积减少一半,单株籽粒重相应地下降47—60%。大豆群体上、中、下层分层剪叶,单株籽粒重下降4.3~21.2%不等(因品种和去叶层次而异)。粒叶比(g/m~2)与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为0.49、0.45不等,因年份而异)。  相似文献   

6.
7.
提高南方大豆生产的高产、质优、高效技术分析周新安,王国勋(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南方大豆栽培区包括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5个省(市、区),大部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广阔,气温高,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该区为一年多熟制耕作区,大豆作为从...  相似文献   

8.
应阿肯色大学教授陈鹏印博士邀请,于2011年9月7~9日,参加了为期3天的2011年美国南方大豆考察活动.通过此次考察活动,了解到美国南部,特别是阿肯色州大豆育种、生产概况以及美国大豆考察的组织形式,加强了与美国大豆育种同行的交流.现将有关情况与体会介绍给国内同行:  相似文献   

9.
大豆症青综合危害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豆症青在黄淮海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且呈愈发严重趋势,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症青主要表现为大豆进入成熟期后,部分或全部豆荚未鼓粒或鼓粒不完全,豆荚、叶片和茎秆等一直保持绿色的症状.根据前人报道及调查分析发现,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的主要症状类型有无症状整株症青、矮缩症青和部分复合症青3种类型.本文根据不同症状类型...  相似文献   

10.
对全市334个观测点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分析,全市土壤缺钾和潜在缺钾面积共513590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1.20%,其中大豆缺钾发生黄化的面积达33350hm^2。通过增施有机肥料、调整种植结构、增施钾肥、叶面喷熟消黄灵等措施可有效防治大豆缺钾症。  相似文献   

11.
南方春大豆春,秋播与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政文  马继凤 《大豆科学》1999,18(3):183-189
以24个南方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春,秋播研究不同播季对籽粒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季间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均达1%的差异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出苗至开花期日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日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则恰好与之相反,因此,湖南秋播气候条件有利蛋白质的形成,故蛋白质含量比春播高,春  相似文献   

12.
1987年在哈尔滨从大豆叶毒蛾(Orgyia antiqua L.)感病致死幼虫体中分离出核型多角体病毒OaNPV一株。选1龄和3龄大豆叶毒蛾幼虫作试虫,分别用5个病毒剂量或浓度,采用定量滴叶法进行毒力测定。对应用感染剂量和感染浓度二种计量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1龄幼虫感染剂量或浓度与死亡率回归直线方程分别为y_1=4.94+0.67x_1和Y_1=3.58+0.67X_1致死中量(LD_(50))为1.2PIB/虫,致死中浓度(LC_(50))为1.4×10~2PIB/ml;3龄幼虫感染剂量或浓度与死亡率回归直线方程分别为y_3=3.80+0.49x_3和Y_3=3.01+0.49X_3,致死中量为2.6×10~2PIB/虫,致死中浓度为1.1×10~4PIB/ml。以1.026×10~2、1.026×10~4、1.026×10~5PIB/ml病毒分别处理1龄幼虫所得致死中时(LT_(50))分别为8.9、5.7和4.5天;以1.026×10~2、1.026×10~4和1.026×10~6PIB/ml病毒分别处理3龄幼虫所得致死中时分别为9.4、8.4和4.9天。结果看出OaNPV对大豆叶毒蛾的毒力较高,对用于该虫防治实践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叶-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不同结荚习性大豆为材料,研究了大豆顶节位叶面积与籽粒重之间的关系;单株各节位叶面积大小与同节位籽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顶节位叶面积与籽粒重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93^**;单株各节位叶面积大小与籽粒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63^**(有限)、r=0.526^**(亚有限)、r=0.878^**(无限)。  相似文献   

14.
矮化大豆突变体茎、叶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NaN3处理大豆品种东农42获得了矮化突变体东泽11号,以东农42为野生型和该突变体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野生型大豆东农42及其矮化突变体进行了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茎薄壁细胞的横向长度(宽)小于野生型,薄壁细胞的纵向长度(长)大于野生型,单位面积薄壁细胞数目突变体小于野生型,但差异不显著。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占叶片厚度突变体均小于野生型,栅栏组织占叶片厚度、栅/海比突变体大于野生型,且随着矮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突变体的叶主脉维管束个数、导管个数、导管直径、输水面积、韧皮部面积均小于野生型。栅/海可作为矮化指标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胡立成  丁希明 《大豆科学》1998,17(4):340-346
本研究选用6个大豆品种质(品种)材料,在两个生长阶段(V9的R4),每天不同时间,对复叶中间小叶和两边小叶的主,副倾斜角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质(品种)间平均值叶倾斜角度的变化,F89-1和东农42倾斜角度阳高,绥农8和黑农37次之,分枝豆和黑农34较低。一日中不同时间叶倾斜角度的变化,在V9时期,9:00-11:00时,F89-1和绥农8倾斜角度最高,分枝豆和黑农34次之,黑农37和东  相似文献   

16.
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红黄壤发展南方大豆生产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朱丹华徐长明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饲、菜兼用作物,近40年世界大豆面积扩大了3倍,总产增加6倍,人均占有量243公斤;而其发源地中国,发展却十分缓慢。大豆面积在11~13亿亩间徘徊,人均占...  相似文献   

17.
许守民  苗以农 《大豆科学》1992,11(1):58-63,T002
  相似文献   

18.
19.
除草剂对优质大豆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土壤处理剂豆磺隆、乙草胺,茎叶处理剂普施特、虎威、拿捕净等5种除草剂,以及黑龙江省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35号和东农42号,高油大豆黑农41号等3个大豆品种。研究除草剂对优质大豆品种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正常施用剂量和加倍剂量处理,优质大豆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会有一定的增减,但方差分析表明和不施药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在冀中南地区夏播表现相对高产和低产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鼓粒始期至成熟期根系和叶片的生理性状,探讨了大豆籽粒成熟期根、叶衰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叶生理参数之间高度相关,不同产量类型大豆品种根系可溶蛋白含量、可溶糖含量、SOD活性衰退幅度均小于叶片,表明在生育后期叶片衰老先于根系;不同产量类型间比较,相对高产品种较相对低产品种根、叶各生理指标衰退速率慢,相对高产品种根系较叶片衰老的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对低产品种。应在栽培上重视养根护叶及育种中加强根系生理性状的选择,延缓衰老进程进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